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刘备评价诸葛亮
一说起三国乱世纷争 , 大家都会津津乐道、啧啧称奇,也许是为了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也许是为了那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可能是为了那争霸天下的英雄豪气 。
如今,三国轶事成为了百姓爱看的经典作品,而其中诸葛孔明的故事更是受到众人的传说与追捧 , 尤其是其一生的丰功伟绩 。
其实,诸葛家除了诸葛亮外还有一些天纵奇才 。
比如,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侍奉东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诞投身魏国,他们两人的成就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诸葛三兄弟饱满丰富的一生中 。
三顾茅庐,俯瞰天下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并非是一个隐世农夫,他出生于一个官吏之家,祖上曾是汉朝的司隶校尉,父亲也当过一县之地的郡守 。
诸葛亮本人从小就立下了入仕的志向,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被众人所知晓并称赞 。因为有了这些背景,所以诸葛亮面对刘备才华那么自信 , 甚至自比管仲、乐毅 。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珪,汉末为太山郡丞 。
【诸葛亮家族有三兄弟,分别投靠了魏蜀吴三国,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决定到荆州投奔刘表,并且积极的与当地有才能的人深入交流,希望能找到自己的贵人,帮助自己统一天下 。
后来,刘备了解到了当地有一位学识广博的清高隐士司马徽,机缘巧合下与司马徽有了一番畅谈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还表示:
“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 , 又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 , 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
刘备听此一言对诸葛亮有了一个初印象 , 但是由于此时事务繁多,再加上刘备并没有完全听信司马徽的话,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把诸葛亮这个人给遗忘了 。
直到建安十二年,徐庶再一次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 希望刘备能将诸葛亮收入麾下,说是有了他的帮助刘备绝对是如有神助 。
刘备听到这话,又想起曾经司马徽对自己说的话 , 决定见一见这个卧龙先生 。最初,刘备对徐庶说让他“引亮来见”,但徐庶在这个时候却说:
“这人可以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 。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
刘备感到很惊奇 , 也很好奇这个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才能 , 再加上他本身的爱才之心 , 便亲自前往诸葛亮的住处,这才有了历史上所谓的“三顾茅庐” 。
茅庐三顾刘备真正见到了诸葛先生,诸葛亮也为刘备三顾而感动,认为自己也许找到了伯乐、找到了贤明的君主,而后以隆中对为刘备分析当时的形势 。
看着诸葛亮指点江山的姿态 , 刘备认为这就是能帮助自己夺得天下的才子,二人一拍即合、君臣相称 。
不久后诸葛亮正式加入了蜀汉的阵营,刘备拜其为相,给予诸葛亮无上的信任和尊重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诸葛亮也不负众望,尽心尽力的辅佐刘备兴复汉室,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七擒孟获、计取荆州等战役都是在诸葛亮的英明领导下完成的 。
可惜的是 , 这样和谐的君臣关系却没能长久维持下去,章武元年七月份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地区,亲自率领军队去攻伐吴国,不仅没有攻下荆州之地,反而损失了不少士兵 。
夷陵之战后 , 节节败退的刘备一直为此忧心忡忡,内心郁结最终一病不起 。章武三年刘备病重,他将诸葛亮请到自己身前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
“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 , 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
诸葛亮为刘备的这一番托孤而感激涕零 , 诚恳的说道:
“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
刘备将刘禅召上前来,要他以对待父亲的礼仪去对待诸葛亮 , 待一切交代完毕之后刘备就撒手人寰,诸葛亮在榻前哭的不能自已 。刘备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 。
诸葛亮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说的是后主刘禅 , 刘禅也许是个好人,但他确实没有什么做君主的才能,大小事务都依赖于诸葛亮 。
诸葛亮殚精竭虑、兢兢业业辅佐刘禅,一心想要完成先主遗愿,他多次率领军队北伐,然而最终大业还未成诸葛亮反而先病倒了,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诸葛亮拖着病体妥善安排一切 。
临死之时,他还依旧挂念着主君刘禅,害怕他国在这个时候攻伐主君 , 吩咐手下将领自己死后秘不发丧 。
与此同时,还吩咐姜维塑造了一个与自己一样的木雕带兵返回,司马懿本想趁此机会偷袭蜀军,但他远远看到诸葛亮的形象不敢冒险,诸葛亮以已死之躯为蜀国做了最后一件事 。
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 , 谥君为忠武侯 。
装着诸葛亮尸体的棺木回到蜀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并建立了忠武侯祠堂 。
诸葛亮的忠心天地可鉴,他的才能也备受众人认可,直到到现在后世之人依旧前往忠武侯祠祭拜诸葛先生 。
诸葛亮的两个兄弟说完了赫赫有名的诸葛亮,我们再来看看诸葛的两个兄弟 。
前面提到诸葛家族是一个世代官吏之家,在官僚资源被门阀世家垄断的时期 , 理所当然的诸葛亮的兄和弟也都有杰出的才能,并在那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
诸葛亮的哥哥名字叫做诸葛瑾 , 他成名的时间比孔明还要早,大约在建安五年时为了躲避中原硝烟弥漫的状态进入了江东,准备寻找一个可靠的君主去效忠 , 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经过一个名叫弘咨的人的推荐后,他被孙权看中进而成为吴国将领为之效力 , 建安二十年之后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东吴和蜀汉的外交,但与弟弟诸葛亮从来不谈论私事 。
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
在当世和后人的眼中,诸葛瑾都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他虽然打仗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却依然步步高升,主要就是深受孙权的信赖与重用 。
他自己的弟弟在蜀国任职,诸葛瑾一直在努力地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刘备在关羽死后讨伐吴国,诸葛瑾为孙权分忧前往蜀汉求和;曹魏与东吴多次发生战争 , 诸葛瑾领兵作战都是失败的一方 。
即使如此,在孙权掌握东吴国祚时期 , 诸葛瑾依旧不失宠幸,孙权受封吴王诸葛瑾出任吴国大将军,还册封了宛陵侯,孙权自立称帝诸葛瑾被提拔为大、左都护并领豫州牧 。
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
不得不说诸葛瑾是非常幸运的一个人,他的才华不如诸葛亮、诸葛诞,但最终的结局却比他们混的要好,也成为了三兄弟之中成功的那个人 。
说完了诸葛瑾再来看一看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他效忠的势力为综合势力最强大的魏国 。
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兄弟三人选择不同的阵营,这样一种现象在三国时期很常见,毕竟门阀世家都有自己的考量,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有人说袁绍与三国中任何一个世家都有亲戚,他更是年轻一辈的岳父,这样说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难了解门阀世家将人才分布于各个政权中的特点 。
言归正传,诸葛诞这一生的仕途并不顺畅 , 起起落落、贬官复用,即使为曹魏付出一生、南征北战 , 最终也没能落得一个好结局,可以说是三兄弟之中最坎坷的一个 。
他曾在试船的时候被浪打翻险些丧命,也曾在朝堂之上因为党争而被贬官,当然即使如此诸葛诞依旧曾官拜征东将军,主要就是诸葛诞的军事才华很卓越 。
曹魏在攻打东吴的时候失利于东兴之战,司马师不仅没有责怪诸葛诞,反而还将罪过揽在自己身上 , 主要就是因为诸葛诞的“预见性”判断 。
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 。此我过也 , 诸将何罪?
在曹魏的职官体系中,征东将军与蜀汉的镇北大将军无异,可见诸葛诞的才华不输魏延 。只不过,在这个位置上诸葛诞并没有待多久 , 而后便卷入了曹魏亦或者说司马昭乱政的漩涡中去了 。
甘露元年的时候,诸葛诞就开始暗中豢养死士密谋造反司马家族 , 但依然没能阻止司马家的大势,甘露三年诸葛诞在寿春战败被杀、诛连三族 。
当时,还出现了感人肺腑的一幕,他手下的士兵们也全部因为拒绝投降而被杀害 。
为诸葛公死,不恨 。
从某个角度来说,诸葛亮与其弟诸葛诞很相似,人生曾经拥有过辉煌但却只是一刹那 , 最终的结局都没有得到善终 。
反观诸葛瑾就不同了,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太过耀眼的事情 , 却在乱世中得享天年、荣华一生 。
《世说新语》曾这样评价: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没有批判的意思) 。
由此也不难看出,有时候人不在于自己有多少能力可以发光发热,而在于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
猜你喜欢
- “穿越”古老时光,逛逛京郊古村落
- 将军分肉忘了车夫,次日车夫驾车把他拉到敌营,从此诞生一个成语
- 浅谈:荆南长江流域,在古代战争中的地位?
- 清华女研究生,1993年嫁给非洲人,在当地生活26年,生了5个孩子
- 日本女子杀人逃亡14年,整容7次,丈夫去探监时都说:我不认识她
- 透过项梁的兵败被杀,可以看透人生百态,不固守自我方能涅槃高飞
- 邢台历史名宦——北魏“三游”
- 东晋门阀谢家崛起:士族时代的回光返照
- 东林党为何能左右明朝格局,而到了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