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奄奄一息的北匈奴为何突然犯边?谁给他输血了?东汉百密一疏

【本已奄奄一息的北匈奴为何突然犯边?谁给他输血了?东汉百密一疏】话说匈奴在东汉初期再次南北分裂之后,北匈奴的日子就像王小二过年一样,一年不如一年,给人一种行将就木的感觉 。因为他们生在极寒之地,还十分倒霉地赶上了小冰河时期 。以前还可以南下到汉王朝的边境去当飞车党,可是自从南匈奴认了汉王朝做干爹,他们一南下,首先就得和南匈奴同室操戈,根本冲破不了南匈奴和汉王朝的两道防线 。他们被憋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漠北了 。
可是,就在大家以为北匈奴这次死定了的时候 , 剧情却在公元62年发生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反转:公元62年十一月,北匈奴侵犯五原郡;十二月,侵犯云中郡,被南匈奴单于击退 。自63年起 , 河西诸郡向洛阳传来了一封封的奏报,匈奴开始猖獗劫掠 , 整个河西地区风声鹤唳,所有河西城镇甚至白天都要紧闭城门 。本已经奄奄一息的北匈奴怎么突然就变得生龙活虎了呢?是谁给了他们主动进攻的能量和勇气?
事出反常必有妖,汉王朝自然要好好查一查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给匈奴输血的不是别人 , 而汉王朝一直没有正儿八经当回事的西域诸国 。
这背后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呢?请继续往下看!
东汉为什么失去了西域诸国?西域诸国是在汉武帝时期被纳入汉王朝的统治秩序的,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汉王朝算是正式坐在干爹的位置上给西域诸国指导工作了 。
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永恒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 。王莽篡汉后 , 西域就成了没人管的区域了 , 西域诸国在匈奴的兵锋胁迫下,又纷纷倒向了匈奴 。气节不重要,生存才重要 , 这些小国家只有依靠超级大国才能夹缝求生,这是历史常态 。
后来刘秀重新振兴了汉室,这又让西域一些国家的心思发生了改变 。他们对比了大汉和匈奴两位干爹给他们的待遇:大汉每年都给他们发红包,而匈奴从来都只知道伸手向他们索取保护费,还是汉王朝那个干爹好 。所以便上书递交重建西域都护府的议案 。
这个时候,一向雄才伟略的刘秀却罕见地变得小家子气了 。他认为西域诸国这些小马仔发挥不了什么实际作用,然后自己每年还要给他们发红包安抚他们 , 实在是太费钱 , 太不划算了 。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那个时代的纳贡制度,名义上西域诸国每年是要给汉王朝纳贡的,一般也就是贡献一些自己国家的土特产 。但汉王朝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国风范,是要给他们回很多赏钱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嘛!这玩意就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农村下属给城里领导拜年的感觉 。
当然,除了礼仪成本之外,刘秀考虑更多的是深不见底的军费开支 。重建西域都护府,就需要长期驻军,需要一系列物资的千里输送,否则根本就无法应对匈奴人的突然袭扰 。
算盘拨得砰砰响的刘秀 , 本着“掉头的行当有人干 , 赔本的买卖无人干”的原则,十分干脆地拒绝了西域小国重建都护府的请求 。
刘秀的这个决定从成本角度上来看,好像也无可厚非 。毕竟中原大地已经乱了三十年了,眼下王朝初建,百废待兴,哪哪都需要用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因为万里之外的事情拖国家发展的后腿 。
但是,从战略层面上来看,刘秀其实犯了两个认知错误:
第一、他没有想清楚“汉王朝放弃西域诸国就是在给匈奴续命的机会”的问题 , 汉王朝对西域不感冒 , 那么西域诸国怎么办?不迟早会倒向匈奴?谁都想傍上一棵参天大树,但是参天大树傍不上,难道他们连小一点的树也不傍了 。
第二、他没要算清楚给西域当干爹这一笔账 。平时要给西域诸国一点零花钱不假,但是谁说统治那块地方一定需要驻军呢?能不能就地取材?能不能像利用南匈奴那样去发动西域诸国团结起来誓死捍卫自己的利益?
有些事情,一旦基调定错了,后面干啥都是错,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的道理 。在刘秀确立了“不想搭理西域诸国”的中心思想后,他在外交任命上也跟着出错了 。
此时的西域诸国经过各种分裂斗争,已经由最开始的36国变成现在的55国了 。这就和中原的春秋时期上,动不动就是大几十甚至上百个国家,可想而知,这些国家的国力能强到哪里去?西域55国,大国才不过几万人,小国就更不用说了 。
但是别看人家国家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玩的套路人家也照样玩,西域致敬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运动搞得不亦乐乎 。
东汉初期,西域的第一个霸权主义国家叫做莎车,国王叫做康 。康是一名坚定的亲汉分子,我只认我中原的刘干爹,其余谁来都不好使 。为了表彰康这种高觉悟和大勇气,刘秀在公元29年赐予了他“西域大都尉”的称号 。
公元33年,康过早地离开了莎车人民,康的兄弟贤顺利继位 。
贤在兄弟康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再接再厉,把莎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当时周边的几乎所有小国都从属于了莎车 。
公元38年,莎车王贤、鄯善王安派使者进贡汉朝,重新申请了设置域都护府一事,说辞自然是大家这些年被匈奴的扒皮运动搞得苦苦哉哉,大家都渴望能在大汉的温暖怀抱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但刘秀再次因为天下刚刚平定而回绝了他们的请求 。
公元41年,莎车王贤一看东汉始终对自己这边提不起兴趣,便开始了头脑风暴,主动向刘秀申请 。既然您没有兴趣建立西域都护府,那不如把“西域都护”这个称号赐给我 , 我来替您打理西域诸国 。
这事大家一听就明白,莎车王贤这是在要统治西域的最高授权 。只要东汉给了他这个授权,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着东汉的旗号在西域为所欲为了 。
但没想到的是,刘秀居然同意了这个请求,可能刘秀只是单纯地以夷制夷 。但是这种授权是需要十分谨慎的,否则就会后患无穷的 。比如敦煌太守裴遵就上书指出:西域问题很复杂,授权给车莎国去管理不合适,一是会让其他国家觉得东汉偏心;二是容易造成车莎国自我膨胀,扯虎皮做大旗,到处狐假虎威干坏事 。
刘秀这才意识到这事自己确实考虑欠妥,于是赶紧派敦煌太守裴遵追回了“西域都护”的印绶,改封贤为“汉大将军”,莎车使者开始还不肯交换,但被裴遵强行夺回 。
刘秀这次改封的潜台词就是:你是我的打工仔,而不是我的代言人,所以你没有自主管理权 。
原本刘秀这也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遗憾的是,激动的贤动作更快,他早已以西域都护的身份在安排工作了,他向西域各国发送文书,各国因此开始服从归附 。莎车随后开始了狐假虎威的剥削统治西域诸国,征收了非常重的保护费 。
这就失去西域诸国所期待的“都护意义”了 。我们所期待的是保护和照顾,而不是剥削和压迫 。于是公元45年,在忍了四年后,车师前王国、鄯善国、焉耆国等十八个西域国家商量好后同时派了他们的王子到洛阳当人质,并联名上书,要求汉王朝另派人选去做西域都护 。
但是刘秀这次还是拒绝西域诸国那颗滚烫的心,打发点盘缠,遣回他们的质子 , 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
抱大腿没抱上的西域各国开始内心恐慌了,他们担心遭到莎车的报复,于是又给敦煌太守裴遵呈送了公文,请求先让王子们在敦煌待着;同时并吓唬莎车,说汉朝的都护马上就要走马上任了 。
刘秀这次没有拒绝他们,但是西域各国的人质王子在敦煌没多久就都思乡逃回本国了 。
这下莎车国也就明白这其中的弯弯道道了,这不摆明大汉并没有接受西域诸国的请求吗?于是,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实施报复了 。
公元46年,莎车出兵击败鄯善等国,还杀了龟兹国王 。
鄯善王被暴打之后 , 走投无路的他最后一次将希望放到刘秀身上 , 坦言如果大汉再不派都护来西域主持公道,他们就将归附匈奴 。
刘秀表示,你们以为我是吓大的吗?表示现在使节和军队确实过不去,如果西域各国确实感到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该何去何从,就随便吧!
伤心加绝望的鄯善、车师等西域北道诸国开始归附匈奴了 。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西域诸国在匈奴的背后撑腰下,纷纷联合起来组成了反压迫联盟,跟莎车血战到底 。作为背后的两大魔王,大汉和匈奴都因自顾不暇的原因而没有参与这次混战 。
这场西域诸国的混战持续了十多年,双方互有胜负 。但是,这些国家国力本就不强,根本经受不了这么久的内耗 。到底还是莎车国家底子厚实一点,到了公元60年时,莎车一家独大,先后拿下了于阗、大宛、妫塞三个大国,并派出了军代表进行镇守 。
但是莎车国再一家独大,它也就那么大,它的实力支撑不了它去控制太大的领土 。就在同一年,于阗杀手暗杀了莎车守将,拥立了本国首领休莫霸为王,复国成功 。
公元61年,莎车兴兵再起,想要找回场子,但不料莎车国气数已尽 , 被打得大败 , 就连御驾亲征的国王贤都被流矢射死 , 莎车被于阗吞并 。
也就在这个时候 , 已经在背后猫了很多年快活不下去的北匈奴突然出现 , 倾全力并调发了之前名义归附他的西域诸国的军队包围了于阗,逼降并控制了刚刚吞并莎车的于阗 , 由此掌控了西域南道继而拿下整个西域 。
北匈奴拿下西域的影响西域多年混战的最终胜利者是渔翁得利的北匈奴 。原本快活不下去了的北匈奴好比快要窒息至死的人找到了一个通风口一样,开始拼命地吸气 。
北匈奴趁着匈奴诸国在相互混战中大伤元气的时机,以绝对的实力开始清盘 , 并重新制订新的统治秩序:大家以后不要再互相攻击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现在由我来做你们共同的干爹,有事情找我,都要听我的裁决 。但是嘛,你们也要对我表示孝心,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就对了 。
控制了西域诸国 , 有了西域的联合喂奶,本已行将就木的北匈奴开始逐渐恢复元气,并逐步地把族群中心向西域方向靠,还经常骚扰汉朝最薄弱也是最鞭长莫及的河西走廊 。
河西本就是匈奴人的聚集地,当年是大杀神霍去病把这片匈奴人的福地冲得稀巴烂 。如果让匈奴人重新夺回河西之地 , 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将会大大提升 。
另外,打通了河西走廊,匈奴人还可以和陇右高原的羌人取得联系,甚至结成同盟 。
如此以来,汉王朝雇佣南匈奴,想把北匈奴困死在漠北极寒之地的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
因此,从公元63年开始 , 北匈奴袭扰河西的动作越来越变本加厉了 , 东汉朝堂隔三差五就会收到各种、各地的紧急军情 。
公元64年,北匈奴嘚瑟了一年多,感觉自己应该让东汉见识到了自己的厉害了,于是便主动向东汉提条件了:我不抢你了,但你得跟我互市 。我也想安安分分做点买卖,而不是一味地杀害 。只要你们愿意拿出我们紧缺的盐、铁、茶、布来和我们交易,我们也可以做一对好邻居的 。
这种提条件,其实背后就是一种委婉的威胁,言下之意就是 , 你们若是不答应 , 那我只能继续抢你们的了,到时候别怪我,都是你们逼的 。
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明帝刘庄,这孩子其实有乃父之风,也是一个强硬派的英明之主 。若是正常情况下,他绝对不会惯这帮强盗的,打了再说!但是 , 他当时的处境也不是很好,母亲河黄河一直在咆哮,大片地方民不聊生,他必须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去治理母亲河 。
小不忍则乱大谋,冷静而又理智的汉明帝决定再让子弹飞一会 , 暂时安抚北匈奴再说 。于是 , 汉明帝便同意了和北匈奴互市 。
但是,大家都是高级政治玩家,又有几个人会一板一眼地认真和对方做生意,绕来绕去不还是玩利益博弈 。北匈奴一面互市、一面遣使入贡、一面根本不停歇的袭扰汉之边郡 , 还在舆论上张扬和大汉和亲 。
北匈奴这么弄有什么蹊跷呢?首先是他自己的利益能够最大化 , 做生意、抢劫、造势,一个也不落下呀!其次可以更加有力度地震慑西域诸国,看到了没有,东方巨无霸现在和我在一条船上了 , 你们别指望他来解放你了 , 以后老老实实给我办事就行了;最后还可以让南匈奴忐忑不安,别看你们是东汉,我现在是他们的新欢,旧爱还是新欢更受宠一些,你们自己心里得有点逼数,叛徒!
北匈奴这一套套路耍下来之后,西域诸国果然更加温顺地给匈奴做后勤服务了,生怕别惹怒了这个脾气暴躁的干爹 。
与此同时,南匈奴自始至终都十分坚决的“紧抱大汉大腿”的信心开始动摇了 。我不愿相信我的大哥是一个始乱终弃的人 , 但是现在关于大哥的绯闻满天飞,又由不得我不信,我该如何是好?
看看 ,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通过连锁反应放大成一个巨大的效应 。东汉就是因为自身也很拮据拒绝了主动投靠的西域诸国,结果却阴差阳错地让最凶狠、最难缠的对手从坐以待毙的绝境之中起死回生了 。谁又想得到呢?谁又说得清呢?
遭遇态势反转的东汉有苦说不出,此时此刻,他还必须要忍耐,他要把那条脾气暴躁的母亲河哄睡着了 , 才能腾出手收拾这个烂摊子 。
总而言之,匈奴控制西域诸国其实就跟下棋一样,一着棋便盘活了整盘棋,并扭转了敌我态势 。
但是,北匈奴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东汉随即将会有各种神人登?。职驯毙倥葡蛭蘅赡孀南錾钤?。
关于汉失西域的思考我们当下经常会听到很多人都在说“要把格局打开” , 但是大家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吗?它其实并不是劝大家要洒脱一点、大度一点,不要什么都计较,不要太小家子气 。它的真正内涵在“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是劝我们更严谨、更深刻、更长远地看待一些问题 。
受自身视角的限制,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看待同一个事物时,关注的焦点和重心都是不一样的 。
拿刘秀对西域诸国投诚的态度来说,大家能说刘秀的考虑没有道理吗?我自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哪还有那些闲工夫、闲钱来管你们西域的事情!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但是,你如果站位再高一点,看问题看得再深刻一点,你就会去思考到底是“攘外必先安内”还是“攘外才能安内”?你就会去思考自己的舍弃会不会成为敌人的机会?这个对手若是崛起了,自己能不能轻松搞定他?或者拒绝一个人到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避免他们狗急跳墙?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境界 , 因为大多数人总是很难摆脱从自我角度去看问题的,只有你的境界高了,才能把事情看得更为深刻和严谨一点 。
就西域诸国向东汉求助这件事,我们举一个现实生活借钱的例子 。因为刘秀多次拒绝了西域诸国,所以我们只对应地讨论一下别人不借的情况 。
有些人不借是因为他确实也不宽裕 。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他如果手头宽松的话,他肯定会借给你;一是他原本就不想借给你,恰巧他也没有,所以顺理成章地拒绝你了 。
有些人不借是因为他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决定权,比如妻管严 。他说了不算 , 所以干脆直接拒绝,免得麻烦 。
有些人不借是因为他觉得他和你的感情还没到这个份上,他可以借给他的亲戚、铁杆哥们,但不会借给一个普通朋友 。
有些人不借是在担心你的偿还能力和诚信度 。他怕这笔钱借出去就打水漂了,那样自己就有点想不通了 。
有些人不借是在评估价值的问题,他会关注你借钱的用途、你将来能给他多少回报、你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等等方面 。我们常说的“救急不救穷”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急用的时候,人家觉得这钱有价值 。穷了就到处借,人家觉得借钱给你毫无意义 。
有些人不借甚至是在剑走偏锋使用激将法 。他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穷途末路,知耻而后勇,把你的潜力给逼出来 。
有些人不借是他没有站在一个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借与不借的利弊 。有多少人因为借钱给别人去自主创业 , 最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要是早知道这个人会飞黄腾达,大多数人都是借的 。又有多少人因为借钱不成而反目成仇的,要是早知道拒绝会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遗憾 , 大多数人都会抱着“花钱买心安”的心理借了 。
……
别人不借钱给你,上述的每一条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去记恨别人 。帮你是情分 , 不帮你是本分,没啥好怨恨的 。
我们常说要读懂人性,那怎么样才算读懂人性?大道至简 , 如果大家能够把上述借钱的事情彻底想清楚、想透彻了,也就真正读懂人性了 。
人的每一种行为背后其实都蕴含着一种心理逻辑,总结出来这些逻辑背后的规律,便是人性 。你看透了事物的多少个面,就读懂了多少人性 。而不是你看过了多少人和事 , 就读懂了多少人性 。
比如有些同志找朋友借钱被拒绝了,通常都会感慨道:“这世道、这人心,我算是看透了 。”其实他们真的看透了吗?他们其实不过是站在他们的情绪立场上 , 以人性的名义在宣泄自己心中的牢骚和抱怨罢了 。
如果你真的看透了事物的多面性,就一定不会老想着从自我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而是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对方是什么层次,决定了你要什么方式和思维去应对他 。而不是不管来者何人,我一律按照我自己的心情来处理 。
世间万物,其实都是在动态运行的 。我们了解的东西多,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种的选择空间和评判路径,同时我们具备了更多种变化转换的条件 。
有些人,不管是谁,只要找我借钱那是指定不行的 。这种人其实是活得相当静止和呆板的,大家不信可以去打听打听,这种人一般都会因为这种单一的应对方式吃过大亏 。
其实说白了 , 就是很多事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已,只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 要努力培养自己识别多种事物、多种情况的能力,要能严丝合缝地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路径 。
人和人、人和物、人和事之间其实都是有相互对应的关系的,治这个病就需要用这个药,用别的药就变成毒药了 。
当你能够信手拈来地找准你身边那些潜在的对应法则时 , 你就真正至于大成了 。比如汉明帝因为他老爹在处理西域问题上的失误,被一步一步带入了十分被动的处境,但是他能够迅速的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找准对策 , 这就是一种极高能力的体现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