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以及与出征朝鲜的彭老总之外,谁带兵的人数最多?”
这是网友们热议的一个话题,今天我们就在充分依据史料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盘点解析一下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
(1955年授衔仪式)
(1)十大元帅谁指挥的战役歼敌最多?说到三国曹操麾下的大军 , 相信不少朋友对三国演义小说中,“战将千员”这句成语印象特别深刻 。
其实比起三国时期,赵子龙单枪匹马大战长坂坡,曹军真正闻名遐迩的名将,也就只有20到30人而已;1955年的新中国受衔仪式,才是真正称上的“千员战将”,除了十大元帅之外,共有1038人授衔为将军 。
而说到,这十大元帅中,除了朱老总、彭老总之外,在还有谁指挥的兵力最多这个问题上,首个要看的关键要素歼灭敌人的多少 。
按照一般常识在战场上谁指挥的部队歼灭的敌人越多,通常部队的兵力自然也少不了 。
在这其中有4位元帅在这方面名列前茅,他们分别是:林元帅、罗荣桓元帅、刘伯承元帅和陈毅元帅 。
最先提到的是第四野战军的林元帅、罗荣桓元帅 。
(新中国十大元帅)
只要一提到四野,大家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支英雄的部队,不仅在历史上荣立的战功很多,而且在民间也很受追捧 。
从歼灭蒋军“千里驹”第52军25师8000余人,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历时数月的夏季、冬季攻势,歼灭敌军达30余万余人 。
而最拿得出手的,当属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一个是攻坚夺城歼灭敌军47万人 , 解放东北全境;一个是会战平津 , 歼灭与改编敌军52万余人;在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之前,歼敌总人数早就超过120多万人以上 。
紧随其后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元帅 。早在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与邓政委一起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部队 , 发动有名的陇海路战役 。
这次战役,他们采用打破常规的办法,置其他侧背之敌于不顾,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彻底将当时敌军东西两线的运兵大动脉切断 。
到了淮海战役前夕,作为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与陈、邓、粟、谭等四人,共同组成淮海战役的总前委,共同研究并临机处理一切问题 。
在后来的我军60万大战敌军80万的淮海战役中,历经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等多次激战,最终取得歼敌55.5万人的辉煌战绩 , 迫使蒋氏于1949年1月21日被迫下野,在他之后的就是被人争论最多的,就是人称“陈老总”的陈毅元帅 。
之所以争论多,从网上一些文章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只要一说到“陈粟”大军 , 通常的观点认为陈老总虽然身为司令员,但更多是给粟副司令员打酱油的角色而已,无论行军打仗还是歼灭敌人的战役指挥上不仅乏善可陈,基本上还是全靠粟裕在幕后运筹帷幄指挥全军作战 。
然而,对比史料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
在指挥作战方面,他曾率领红24师和地方部队1.6万人,在敌后,孤军坚持整整三年江南游击战 , 歼敌最少一万余人 。
到了抗战胜利后,他指挥新四军在縢县、韩庄等地歼灭来犯蒋军部队2.8万人之多 。
(粟裕与陈毅)
都说战场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在敌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的局面下,我军在泗县作战失利8师伤亡很大 , 事后陈毅进行了严肃的自我批评 。
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后,陈毅与粟裕、谭震林一起指挥部队集中优势兵力,经过5天激战 , 全歼整编第69师3个半旅2.1万人,逼得师长戴之奇自尽 。
得胜而归的陈毅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在向上级汇报情况时指出:
“要确立以战养战的思想,认真处理和利用缴获的物资,始能使战争持久进行,为解决和使用炮兵和防空、打坦克的困难,又提出了以战教战 , 打一仗进一步的思想 。”
等到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期间,已经升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与邓政委,指挥中野4个纵队,华野2个纵队,出取不意攻占宿县 , 不但既完成了对战略要地徐州的包围,而且同时也确保华野主力部队能够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一举围歼黄伯韬兵团 。
随着胜利步伐的不断向前迈进,三野的部队先后解放了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全?。?取得了歼敌245万人的辉煌战绩 。
要将这样如此骄人的战果,完全归功于粟裕的话,显然有失公允 。
而与其他几位元帅相比 , 在指挥作战取得的战果方面,无疑林、罗、刘、陈四位元帅要排在第一梯队的位置,仅次于朱德、彭德怀 。
(罗荣桓元帅)
(2)十大元帅所属的部队,谁的编制最高?说到我军四大野战军加上华北野战军的总兵力 , 很容易让人联想起 , 三国时期形容曹操麾下的大军一个绰号“雄兵百万” 。
其实,小说中曹军所谓的百万大军,只不过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凭空杜撰的说法而已;但如果你能有时间翻阅一下,新中国初期的史料,你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当时我军总兵力一度最高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值总计70个军、627万人 。
撇开第一野战军彭老总的部队不谈,单看林、罗、刘、陈、徐五位元帅掌控的野战军部队,其部队规模不容置疑 , 排名自然位居前列 。
先看林、罗两人指挥的第四野战军,该军是在原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从1945年9月挥师进入东北,到1946年3月 , 部队先后收编武装人员、军警部队7万余人,总人数增加到31万人,正式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 。
等到两年以后的辽沈战役前,这支已经改名为东北野战军的部队,拥有12个步兵纵队,装备1个坦克分队、1个炮兵纵队 , 以及1个铁道兵纵队,总计兵力84万人 。
(辽沈战役示意图)
后来在毛主席的批评和反复督促的情况下,林元帅终于克服了之前的犹豫不决的心态 , 按照“力争于十天内攻下锦州”的命令,调整如下作战部署:
1集中5个纵队加1个独力师和1个炮兵纵队,主攻锦州 。
2以两个纵队加两个独立师,坚守既设阵地,抗击锦西、葫芦岛来援之敌,
3以1个纵队加1个师在沈阳正面,两个纵队在侧后,以抗击与钳制的手法对付沈阳援锦之敌 。
4以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并以1个纵队为攻锦预备队,另以1个纵队为对付沈阳、长春援锦之敌总预备队 。
正是这些正确的部署,保证我东野部队用不到十天拿下锦州全歼十万守敌;并在后来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 , 引诱廖耀湘兵团上钩,最后穿插分割,猛进猛追敌人,全歼廖兵团,趁势解放沈阳和营口,最终解放东北全境 。
等到1949年4月下旬 , 第四野战军渡过长江南下作战,8月进军湖北,10月打到湖南衡宝之际,随着张轸、陈明仁等两支起义部队,编组的3个军加入四野以后 , 这支当时总兵力90多万的部队,正式迈入百万大军的行列 。一年以后,四野的总兵力增加到惊人的153万人规模,成为五大野战军中,唯一的一支人数扩编速度最快的部队 。
然后看刘伯承元帅的第二野战军,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第129师,解放战争初期成长为晋冀鲁豫野战军 。
(刘邓两位首长)
在1947年8月, “刘邓大军”大量歼灭敌人,迫使蒋军被迫全面转入战略防御而立下了赫赫战功 。
经过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之后,1949年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合编而成第二野战军,当时只有3个兵团建制 , 兵力不到30万人 。据事后统计,在随后的挥师长江 , 成都战役、解放云南,以及进军西藏的昌都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之后 。第二野战军的兵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增长到50万人左右 。
接着看陈老总的第三野战军 , 它的前身来自于华东野战军,截止到1949年10月,解放福建战役进入尾声时 , 第三野战军总兵力已经也增加到82.5万余人,比之前增加将近25万余人 。
再看战功卓著,从未正式命名的“华北野战军” 。
该野战军由三个兵团组成 。其中第1兵团由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统辖,后该兵团改称第18兵团,同年5月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委 。第2兵团由司令员兼政委——杨得志担任,后第2兵团改为第19兵团 。第3兵团则由司令员杨成武担任,政委李井泉,3个兵团在1948年下半年就已经达到32万人的规模 。
三大战役结束后,除了第20兵团,留在华北地区 , 成为拱卫京畿的卫戍部队之外;其他两个兵团都划归彭总的第一野战军序列 。
通过上面的描述不难看出 ,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无论是战功,还是指挥部队的兵力 , 远比家喻户晓的三国猛将不知要厉害多少倍 。
(3)反复对比,十大元帅中,谁指挥的兵力最多?通过上面分析与对比,从十大元帅职务角度来看,我们大体上得知,除了排名第一的朱德,与排在第二的彭德怀,这两位曾担任我八路军正副司令员的两位元帅之外,指挥兵力最多的元帅属于排名第三的林元帅,与排名第七的罗荣桓元帅指挥的第四野战军 。
据权威史料《四野全战事》记载,林、罗两人指挥的第四野战军,不但总兵力排名第一 , 达到153万人,而且至少有“4个惊人的纪录” 。
第一,惊人的作战范围
在荆棘丛生的解放战争中,四野指战员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辽沈、平津两大战役 , 稍事休整以后又挥师渡江南下、参与席卷中南、直取广州、兵进广西、强渡海南岛等重大战役 。
到了1950年10月,毛主席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之际,原隶属于四野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47军、第50军;直接编入首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在异国他乡的朝鲜战场上 , 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
第二,惊人的功臣人数和比例纪录
当然,在长达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 , 四野也付出了伤亡28万人的惨重代价,包括炮兵司令员朱瑞在内300多名团以上干部,以及6万名指战员流血牺牲的同时 , 也拥现出了一大批闻名全国的战斗集体和英雄代表 。
例如,“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渡海先锋营”、舍身炸暗堡的“大名鼎鼎的战斗英雄”董存瑞、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的“孤胆侦察英雄”杨子荣;“特级英雄”梁士英等英雄模范人物 。据统计,四野立功总人数在部队中所占比例高达28.5% 。
第三,惊人的将军人数和比例纪录
据史料记载,从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以来,四野除了林、罗两位元帅之外 , 还有萧劲光、黄克诚、谭政3名大将;刘亚楼、李天佑、韩先楚等19名上将;吴克华、梁兴初、胡奇才等57名中将;贺晋年、曾克林等440名少将,据初步统计,当时四野将军的总人数已接近全军将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
第四,惊人地开创了诸军兵种先河
值得注意的是,四野不但作战范围广、荣立战功多,将军人数多,同时也为我军由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
早在抗日战胜利到来时,炮兵司令员朱瑞 , 就全身心投入东北的我军炮兵队伍训练和相关院校的建设 。1949年8月,原东北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率领兵团部2600人,组建我军的空军司令部 。
【新中国十大元帅,除了朱、彭两人之外,还有谁指挥作战兵力最多?】回顾历史,无论从哪方面讲,林元帅、罗荣桓元帅指挥的四野,不但是勇猛顽强,兵力最多,战功显赫的雄师劲旅;而且其光辉的征战历程,也成为今天人们广为流传 , 成为今天更多的人所津津乐道的经典传奇 。
猜你喜欢
- 佛手的功效与作用
- 复旦才子卧床啃老3年,自称被美国卫星监视,父母好心劝阻遭打骂
- 儿子出生就被母亲送人,34年后母亲患绝症,临终前想见儿子一面
- 三观不合一起过日子,新婚妻子买一张床要上万块,他们的结果如何
- 1948年,中日军人对决,徐向前率6万人打10万人,用刺刀刺死日寇
- 男子结婚3年不让同房,讨要说法却被岳父追打,网友:结了个寂寞
- 《金枝欲孽》:封建时代的深宫女人,她们爱的人真是皇帝?
- 男博士无故频繁头晕,女友喝水发现猫腻,一看监控不寒而栗
- 命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