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丧葬习俗,古人讲究“死者为大” , 认为将葬礼办得风风光光,死者的灵魂也能得到超度 。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繁琐的殡葬习俗,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 不过唯一不变的是,人去世之后,必须要穿着寿衣才能下葬 , 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真如民间传言,是为了防止尸变吗?
寿衣的讲究古人的寿衣颜色通常都比较艳丽,一般是蓝色或者褐色,若有年轻妇女不幸离世,那寿衣颜色就会是粉红色或者葱白色 。
这些寿衣的款式和现代的差不多,不过用料却比现代要讲究很多 。古时候的寿衣通常是由“绢棉”制作而成,为的就是讨个好彩头,因为“娟”与“眷”同音,代表着“眷恋”,表达了后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
至于棉布,那是因为古时候的经济条件并不好,棉布的价格要低一些,所以大多数人对制作手艺的第一选择就是棉布 。
寿衣在数量上 , 也不能是双数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单数就代表着吉祥和尊贵,比如“九”、“五”这两个数字是最常用的 , 它们取自于“九五之尊” 。
虽然寿衣的制作,并没有说必须要用什么材料,但不能用的却说得清清楚楚,像毛皮、绸缎之类的材料,是为大忌 。
因为古人相信鬼神之说,认为人死之后,会去往地府投胎转世,如果穿着动物的皮毛,那么就会投胎到畜生道 。
且“缎”字则和“断”字同音,有断子绝孙和断人财路之意,所以古人为了避免这些忌讳 , 才坚决不使用绸缎做寿衣 。
寿衣在制作时间上,也大有讲究 , 一般都会选择在闰年制作,“寿衣”又叫做“长寿衣” , 而闰年比平常年份的时间要长,所以古人认为,老人在闰年做寿衣,能够更加长寿健康 。
穿寿衣的时间也必须要把握好 , 在穿之前,要将老人的身体擦拭干净 , 穿的时候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必须在老人即将离世的那一刻给穿上,这才是所谓的“寿终正寝” 。
为什么要穿寿衣在很多民间传闻和灵异小说中,穿寿衣是为了防止尸变,其实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没有一点科学道理 。
古人穿寿衣,一是为了让逝者能够保持体面,因为古代几乎都是土葬,下葬之前会在家中停留几日,这期间会有很多亲朋好友前往吊唁,逝者穿得整洁干净,可以给活着的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不至于对他们造成视觉冲击
二是为了保证尸体的完整性,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旦损伤就会被视为不孝 。
人去世之后,身体很快就会腐败,在搬运尸体时 , 难免会磕磕绊绊,留下一些损伤,给逝者穿上寿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尸体的完整性 。
除此之外,穿寿衣其实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不止是古代 , 现代很多地方也有在下葬之前停留几日的习俗 。
他们会将逝者放到早就准备好的棺材里,然后停置三到七天,有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坟墓,也会将逝者放在家里 。
并且人在死亡后的三个小时内,身体就会开始滋生很多细菌,进而腐烂 , 溃烂,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还会流出尸液 。
在这种情况下,后人会事先将草木灰、草纸等东西放在棺材里,用来掩盖味道 , 吸附液体 。
给逝者穿寿衣,既能阻止液体渗出 , 又能避免腐烂的气味蔓延 。而且人体器官大部分都在上半身,所以腐烂的时候上半身会流出更多的水分 , 这也是为什么寿衣的上身部分的衣服要比下身部分多的原因 。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变化 , 寿衣的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地方甚至不再准备寿衣,而是会选择逝者生前衣服 。
现代社会也比较提倡火葬,很多地方已经在举办葬礼的时候,都不会再有吊唁这个环节,所以穿寿衣的作用也不大了 。
【为何人死之后一定要穿着寿衣,寿衣有何讲究?真不是为了防尸变】但不管怎么说,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敬,晚辈们都会让逝者以干净整洁的形象下葬,所以即便是穿寿衣这个世俗不再存在,但寿衣精神 , 依然会在社会中传承下去 。
猜你喜欢
- 散文:美好生活,需要精神的支撑
- 让人落泪的情感美文 我永远无法触及这份爱
- 刘邦死后,托孤大臣杀光了他所有嫡孙,事实证明功臣还是杀少了?
- 文案句子温柔干净
- 情诗短句 最美
- 关于爱情的诗句
- 情感咨询
- 民间故事素材库
-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