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十七世纪间,我国还是属于“学而优则仕”、“八股取士”的阶段 。就在此时,宋应星秉持着对科学的热忱,走出了“仕途”的框架,开启自我的新路途,也写下了《天工开物》这本叙述农、工、商发展的著作,为中国的科技史添增一笔光彩 。
宋应星其人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北乡人,生于明万历十五年一个官宦家庭中 。万历四十三年,他与哥哥应升同时考上举人,一时之间,“奉新二宋”闻名遐迩 。
图片来源: 百科词条
然而,通往仕途的道路并非总是平顺 , 随后近六次北京会试的名落孙山,虽然让应星与官宦之途无缘 , 但他却趁每次的科举考试,顺机展开大江南北游,视野大大的开阔,生活也有了新的体验 。宋应星在走访各地时 , 不仅考察各种农工生产技术,并载下所闻所感,奠下往后丰硕的科学成果 。
宋应星七岁那年,与哥哥应升在村内家塾中学习 。教师规定每天清晨须背诵七篇生文 。有一次,宋应星晚起,而应升已将文章背熟 。当老师责问应星时,他却能马上朗诵出来 。老师惊奇地询问原因,应星回答说,当他醒来时听到兄长背诵,便能立即熟记 。应星如此才思敏捷 , 获得诸多长辈赏识 。
图片来源: 百科词条
回到幼年,宋应星其实自小就喜欢四处游历 。家乡奉新县北乡是个交通发达的地方 , 距离县城有三十里左右,应星常在此处郊游 。到了入庠之后,宋应星开始注意“人际发展”,结识不少志同道合的知己伙伴,相处之际,彼此鼓励切磋 。
1634年 , 宋应星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利用这段时间,他写出一部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卓越著作-《天工开物》;随后又撰写《卮言十种》、《画音归正》、《原耗》等著作 。后来,他又担任福建汀州府推官、亳州知州;并于清兵入关后,愤然解官归里 。清顺治年间宋应星逝世 。
图片来源: 百科词条
《天工开物》有什么内容?《天工开物》此书本名称,乃以“巧夺天工”、“开物成务”二句古词结合而成 。
自然界本身的各种资源就是“天工”;经由人类的努力与创发,所形塑的各种物质即为“开物” 。
总而言之是说明人只要有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努力付出,就能生产各种甚于天然的人工物品 。
《天工开物》共分上、中、下三编 。
图片来源: 百科词条
全书依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所有有关农业的内容全在卷首,如以〈乃粒〉章开头,多写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 , 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制糖、制盐等工艺 。
紧接着中卷是“用”的部分,如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鑄炼 , 书写砖瓦,陶瓷的制作,煤碳、石灰、白矾、硫磺的开采和烧制 , 榨油、造纸等方法 。
最后下卷是以〈珠玉〉章收篇,写的是兵器的修造,颜料、酒曲的生产 , 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 , 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
内文除详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与工艺装备,还包含一些生产经验的提供、数据与插图的附带与说明数据 。
《天工开物》的地位没有权势与尊位的宋应星,以一部《天工开物》奠定他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
一本被外国研究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是宋应星在历经多年的“功名”求取后 , 于崇祯七年(1634年)后始对于其长期积累的科技数据予以汇整后所编成 。
图片来源: 百科词条
书中详载了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技术 。此书并于崇祯十年(1637年)由宋氏朋友涂伯聚刊行 。往后亦流传日本,并有法文、日文、英文、德文等多种译本 , 显示此书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 。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将《天工开物》赞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写的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 。
此外,这本书亦是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宋应星以尊重实际、破除迷信的观念来处理书籍 , 是该著作的特点,也是书本的价值所在 。
图片来源: @忘川风华录手游
宋应星能够在当时有杰出的表现,除与其天生的资质、进步的思想与人生观有关外 , 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大为提升 。
种种的时机,让宋应星能够亲自参与尝试各种生产作业与调查工作,并把所有的心得全部融合贯通 , 留下历史名著与人文资产 。
宋应星的其它著作除了《天工开物》之外,宋应星还著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原耗》、《美利笺》、《杂色文》、《春秋戎狄》等,但都已失传 。
图片来源: 百科词条
【他年少成名,6次科举落榜,却写出1本伟大的科学巨著】近曾发现其四篇佚着的明刻本,包括谈论自然科学的《论气》与《谈天》 。议论明末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与文化的《野议》 。以及愤世忧民之作-《思怜诗》,共五十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