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印度为何历史上很难形成过统一的国家?

一提到印度给人的感觉通常带着神秘与混乱,在这样一个宗教文化浓厚的地方,总是吸引着我们去想要一探究竟,揭开他已久的面纱 。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 , 与中国一样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是纵观印度与中国却是天差地别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印度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稳定的统一国家,缺乏凝聚力 。
由此不由得发问,为何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的印度,在历史上很难形成统一的国家呢?
一、 地理环境之下的印度1、山脉阻隔,交流困难
从地理条件上整体看印度,它的主体主要位于南亚的印度次大陆上 。深入其中我们会发现,印度的北部和东部有着大量高大山脉,这些高大山脉的阻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和文化的交流 。
2、西北缺口,无感危机
印度北部是青藏高原,南部是印度洋,东边是热带雨林,可谓是三面天然屏障,唯一的缺口就是西北部的沙漠和高原,也是由于这个缺口,古代印度才迎来了雅利安人的入侵 。
【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印度为何历史上很难形成过统一的国家?】虽然如此,印度依旧没有太多的危机感,优渥的地理条件让印度人依旧让保持着对自然的崇拜,民族危机感总是偏弱,无法居安思危 。
二、 外族入侵之下的印度1、外侵不止
自从三千多年前雅利安人的入侵,打开了古代印度的大门开始,印度就进入了被游牧民族不断入侵的局面 , 也由此造成了印度人种和文化走向多样化 。
现在的印度人种在历史的长河中血统已经混杂,其他民族进入印度并没有被印度本土文化所完全同化,依旧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
所以,由此诞生了——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的斗争;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 。
2、“日不落”殖民
历史上英国进入印度并对印度进行了长时间的殖民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使英国趁虚而入,印度彻底沦为了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东印度公司此后闻名 。
等到1947年 , 英国人在印度实行著名的“印巴分治”,这更加加剧了印度国内的分裂 , 直到现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依旧,无法解决 。
总之,雅利安人、大月氏人、嚈哒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等的相继到来,促使整个印度社会环境的复杂异常 , 民族因素也更加不稳定 。由此 , 更多不稳定的因素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滋生,经过时间的冲刷再难以拔除 。
三、 内部现实之下的印度1、分裂多,统一少
大约在公元前八世纪,印度进入了列国时代 。由于铁器的使用,印度恒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催生了国家的增生 。
其中有十六个之多是较为强大的,而这些国家之间因为利益却是处在常年相互争霸的状态,此时的印度依旧动荡,无法得到安息 。
约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印度巽伽王朝建立,但是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印度依旧屡遭外族入侵 , 政治分裂不断发生 。
后在公元三世纪,贵霜帝国瓦解,北印度分裂;公元四世纪初笈多王朝建立 , 后又统一了北印度;五世纪中叶匈奴人又入侵了北印度 , 北印度再次动荡 。
之后南印度朱罗王朝兴盛,在十三世纪潘迪亚国取代朱罗王朝 , 南印度得到发展 , 逐渐成为了国贸中心 。不过潘迪亚国最终也难逃被吞并的命运,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印度统一的难度 。
而北印度在戒日王死后进入了战争频繁的拉其普特时代,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印度,这才让此后的穆斯林能够有机可乘 。随后在大约公元十二世纪中叶,穆斯林统治了印度 , 印度走向了新的发展 。
总之 , 印度一直处在不断改朝换代的社会环境下 , 并且古代印度南北发展差异明显,并未形成南北一体的统一,大多都是北印度与南印度的各自统一 。
由此,南北印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差异性 , 很难连接起来,不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氛围和稳定的交流,这也就注定了印度统一高难度 。
2、宗教文化矛盾
印度闻名世界的标签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它的宗教,在《印度宗教文化》一书里对其宗教文化有详细的说明 。
印度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宗教,离不开上文讲到的外族入侵 。因为外族的入侵造成了印度成为了宗教的大熔炉 , 宗教的深远影响使印度的发展至今都被影响着 。
在这其中以婆罗门教尤为重要,它进一步提高了印度统一的难度 。
婆罗门教是由雅利安人创立的宗教,目的是为了对印度进行统治,控制印度人民的思想 。其中祭师阶层在婆罗门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国王的地位往往处于祭师之下 。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印度的统治者无法彻底掌控宗教,合法化自己的权力,民众也因为受宗教影响,不会将国王作为自己的崇拜者 。
在大众眼中祭师才是拥有绝对地位的上位者 。因此,祭师阶层大多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农村行政权力,这致使印度村民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 , 对统治者毫不关心 。
而且每个村都相对封闭,成为独立于统治者之外的个体,也是因为这样的现象 , 统治者的政令难以深入基层,无法团结广大村民,并且受到祭师阶层的阻隔严重 , “专制”无法“集权”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分裂往往就更加容易 。
为了减少宗教影的响统治者也做过努力 , 但效果甚微 。在孔雀王朝建立以后,阿育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倡导和发展佛教 , 希望以佛教众生平等的理念来抵抗婆罗门教对民众产生的影响 。
而婆罗门教在不断的发展中又形成了印度教,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印度较在印度广大乡村中影响很大,信奉印度教者众多 , 佛教的发展不断受阻,无法抵消婆罗门教带来的影响 。
后来在阿育王过世后,孔雀帝国就分崩离析了,因为祭师阶层无法被完全掌控 , 他们往往会在帝国实力被削弱时选择脱离,印度便会再次陷入割据局面 。
等到穆斯林统治印度以后,为印度文化带来了新的要素 , 大批下层的印度教徒开始改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成为印度的第二大宗教 。
各种宗教在印度生根 , 形成了难以调和的文化信仰的对立 , 分裂在印度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等到英国人殖民印度时,提出所谓的《蒙巴顿方案》就是基于印度宗教信仰对立的遗留病根,这样的印度当然难以统一 。
3、种姓制度的严重限制
翻开古代印度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代印度一直无法建立一套完整的官僚体制 。细究其原因,竟是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严重制约 。
高种姓人群依靠种姓制度垄断阶层,他们享受着最丰富的社会资源,无惧最高统治者,在高种姓人群眼中,他们与统治者并非被统治的关系 。
这与中国南北朝贵族倒有一点相似,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他们并不关心和在乎其他阶层的事情 。而且与印度宗教信仰相辅相成的是低种姓人群往往相信“原罪论”,认为自己生而有罪 , 需要今生受苦受难来还清罪过,以求得一个好的来世 。
直到今天,种姓制度依旧在印度社会存在,无法根除,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高种姓者能够拥有优越的工作,低种姓者只能做最下等的工作 。
不论是古代的印度还是现在的印度 , 你的出生往往决定了你的未来,这造就了印度严重的社会割裂,无法形成统一的民族感 。
4、民族众多,难得稳定
“印度的民族之多,构成之复杂 , 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印度民族构成》
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多民族的混乱“五胡乱华”,我们可以窥见多民族是容易产生争端的,但由于中国拥有汉族这一个核心民族,所以能更容易的统一发展 。
然而多民族的印度并没有受印度文化的同化,文化间的相对独立性使印度更容易产生民族间的争端,民族利益往往决定了民族间的摩擦,这也加剧了印度国内的离心力 。
总结为何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的印度在历史上很难形成统一的国家呢?
地理因素造成了它备受外族侵略,不断涌入的新族群和文化不断的挑战着印度的稳定 。
宗教的发展形成了宗教信仰的对立,普罗大众信服的并不是统治者,而是祭师,这注定会削弱国王的权力 。
至今存在的种姓制度更是向世人昭示着印度一直以来的不平等 , 原罪论的影响下依旧无法打破阶层局限 。
在宗教阴影笼罩下的印度总是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但当我们揭开它的面纱时,我们便会发现古代印度的难以统一更像是一场混乱的血泪电影 。
参考文献:
《全球通史》
《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
《印度民族构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