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人生路上的成事,大多离不开人脉关系的加持 。
关系很重要,但没有个人价值作为支撑的关系,不堪一击 。
最好的捷径,是在靠别人前,先让自己先变得更有价值 。
01
别人给机会,是因为你值得
社会学上有个概念,叫社会交换理论 。
它的核心观点是 , 我们选择和谁交往,取决于他能带给我们的利益 。
这理论听起来有些冷酷无情,但仔细想想,在职场上大部分都是如此 。
没人会平白无故送我们礼物;
也没人会莫名其妙请我们吃饭;
更没有人会毫无缘由就给我们机会……
还记得在上家公司工作的时候,部门来了新领导,是月销售额做到千万级别的大牛,同时还带了两个女生 。
其中一个,跟我一样刚工作一年多,但这女生却是新领导的得力干将,新领导在上家公司就一直带她,就连离职找下家也问她要不要一起 。
起初我不明白 , 一个刚工作没多久的女生,怎会有这样的能耐?
直到有机会和她共事后,终于知道原因 。
每次她接手的项目,即使是之前没接触过的,她也能快速搞清楚,做好执行规划 。同时,适时地请求帮助以及跟领导沟通进度 。
一个人愿意指导你,给你机会,并非平白无故 。
你身上一定有某些光亮,在无声中吸引着他 。
你所得到的,都是你应得的 。
02
自己有能力,身边才有能人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 , 叫淳于髡 。
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 , 号召天下人举荐人才 。
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 。
齐宣王很是惊讶 , 也有些质疑,便问:“寡人听说,人才之难得,一年找到一个已不错 。你一下子推荐了七个,会不会太多了?”
淳于髡答道,天下同类事物,总是相聚一起 。
自己虽不是大才,也算贤良之人 。
贤良之人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般容易 。
这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典故 。
只有相似,才能让人相互吸引 。
稻盛和夫说,你是什么人,就会吸引什么人 。
如果一个人足够优秀 , 身边一定不乏各领域的大咖;如果一个人甘于普通,身边的朋友大多是平平无奇 。
作家韩寒说,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
一个人想要成事,最靠谱的方式是与优秀的人同行 。
而吸引优秀的人,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 。
待到春暖花开时,自然有一匹骏马来供你选择 。
03
靠别人前,先让自己有能力
《论语》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本事 。
如果总想着有人帮忙,自己可以啥都不会,是注定要失败的 。
之前参加活动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小玉的女生 。
活动结束后,她很想加入一家知名活动策划机构,于是找到在这家机构任职的朋友要到了一个内推名额 。
但是,通过内推只是第一步,想要留下,除了有前期正常的面试、培训外,还有为期3个月的魔鬼考核 。
整个考核期的工作量大且困难,不仅需要沟通活动场地的安排与布置,还要做好活动的宣发、主持等 。同时,还需要为来参加活动的用户做好服务 。
要知道,活动策划机构做的是满意度 。用户不满意 , 可能就不会再参加公司的其他活动,所以这也关系到小玉的最终考核 。
令人佩服的是,3个月后,小玉成功转正 。
别人可以帮一把,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 。
当一个人有着过硬的本事,他最容易把握人生的走向 。
一切外在的帮助,只能起推动作用 。
乘风而起,只有自是鲲鹏,才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
刘润说,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由两部分组成 。
一是自己的本事,二是和其他人链接的本事 。而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
没有食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
谈人脉前,让我们先给自己足够的底气 。
【关于人脉,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作者:秋牧
猜你喜欢
- 英才盖世打一生肖
- 三鹿董事长田文华或即将出狱,被毒害的30万婴儿,如今怎么样了?
- 合肥高校教授陈宏友被学生抢话筒,最新后续:被停课在家写检查
- 女子二嫁低保户嫌穷要离婚,不料丈夫获百万拆迁款,如今跪求分钱
- 一科学家被美国“抛弃”,毅然来到中国,并为中国带来顶级技术
- 日本移民势头太猛,又一中国城市被“盘踞”,网友称:不欢迎
- 十几年前中国刘强火烧靖国神社,获中韩两国庇护,后来结局如何?
- 1938年,一位中国父亲潘木匠,用700个日本兵的命,为女儿报了仇
- 秀才刁难寡妇,出上联“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寡妇下联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