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必读 与人沟通的潜规则

人与人之间,向来应该平等相处 。
但有的人,却喜欢站在凳子上与他人交往,在社交中没有明确的高低边界 , 做出一系列逾矩行为,令人反感 。
特别是这几种行为 , 只要适度无可厚非,一旦过度 , 只会让一段关系加速走向陌路 。
01
站在凳子上的计较,是过于算计
知乎网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
她跟班里的一名女同学关系不错 。
她们结伴吃饭,同学总以零花钱少或不够为由让网友屡次请客,并承诺有钱就回请 , 可事后同学却再没提过 。
平时二人打车逛街,网友想不过是顺道带人的事,就没AA车费 。
她认为和同学关系好,这些琐碎没必要计较 。
可之后的一件事,让她看清对方的人品 。
前段时间,她们结伴吃饭,同学结的账 , 她想着前几次都是她请客就没给钱 。没想到同学开口就说“这顿饭钱你给我135.8” 。
她心里有点不舒服,但还是给了钱 。
回家打车时又是网友给的车费,这次她也学着主动找同学要拼车费,没想到对方一脸嫌弃地说:“不就那点车费,你怎么这么小气?”
网友懒得争辩,自此之后,她和同学刻意保持距离,也再没答应过对方的邀约 。
其实,我们并不是讨厌朋友计较,而是反感对方在友情中夹杂算计,非要从中占点便宜 。看似尝到甜头,实则失去人与人之间该有的信任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提到一句话:“信任是稀缺的 , 是不可以随便建立起来的 。”
丢失的信任就像掉到海里的针,事后再弥补 , 也还是会心存芥蒂 。
只有从算计的凳子上走下来,和朋友以诚相待,给对方合适的回?。?不辜负,不计较,才能留住真正的友情 。
02
站在凳子上的直爽 , 是过于热情
网上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怕自来熟?
其中有条高赞回答:“我不怕自来熟的人,我是害怕自来熟且没有界限的人 。”
这让我想到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 。
月月在一次聚会中 , 认识位新朋友,二人相见恨晚,并互留对方联系方式,一下子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
可没想到的是,他们从开始的一见如故,到后来的形同陌路,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
原来,月月和朋友刚认识第三天,朋友就主动提出到她家做客,月月有点反感,但碍于情面,还是让朋友过来做客,二人顺便在家吃了晚饭 。
不仅如此 , 朋友总是隔三差五给月月发消息:帮忙投个票、朋友圈点个赞、帮公司运营转发一篇文章、帮她发餐厅打折朋友圈等等 。
而且,朋友还总是对月月的生活横加干涉,不仅公然评论月月的朋友圈 , 还对她男友评头论足,甚至她的工作指指点点……
与她相处下来,月月只感觉不甚奇烦,身心俱疲 。
纪伯伦曾经说过:热情 , 一旦加上过度,就是一个自焚的火焰 。
任何关系都需要循序渐进 , 若热情过了头,反而会打乱感情的正常节奏 。
通常,一段关系的发展,都需要以时间为基底,再逐层递进,从而拉近与对方之间的距离 。
【2023必读 与人沟通的潜规则】而那些快速热络起来的感情,往往也会急速降温,最终匆忙画上句号 。
所以,真正的关系从不是靠一腔热情维持,而是恰到好处的关怀 。学会把名为热情的板凳暂时丢一边 , 适当冷一点,才能长久留住友情 。
03
写在最后
与人交往,向来是人生的课题之一 。
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看似无可厚非,却悄然影响着一段关系的好与坏 。
那些在友情中带着算计的人 , 他们没占朋友多少利益,却失去最宝贵的信任 。
而在交往中过于热情的人,没有把握好尺度,反倒和他人渐生隔阂 。
所以,我们只有认识自己,懂得适度而为,量力帮人,人生之路才能稳妥长久 。
最后,愿你我在未来的时光里,能真诚对待每个朋友,远离不值得的人,从而做社交中最清醒的明白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