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苦人为何常有“卖身葬父”的举动?不能直接挖坑埋掉吗?

在我国一些古装影视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剧情:
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或者身强力壮的男子,卑微地跪在闹市 , 头上插着一撮稻草,身后放着一块破旧的牌子,上面写着:卖身葬父 。
为了取信于人,有些人甚至会直接把父母的尸体用草席裹着,一同放在身边让众人查看 。
每每看到这样的剧情,相信都会有观众不禁疑惑:
“父母去世了 , 找地方挖个坟赶紧埋掉不就好了嘛!何必要折腾父母的遗体在街头抛头露面?何须凄惨的“卖身葬父”?
事实上,古代社会不同于现代社会,古代人的父母去世还真不能随随便就地埋葬,没钱的穷人恐怕只能“卖身葬父”!
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卖身葬父”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个“卖身葬父”的事例 。
(卖身葬父)
一、“卖身葬父”的由来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卖身葬父”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汉朝时期 。
在这一时期,最出名的大概要数二十四孝图里的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了 。
董永从小家境贫困,早年间母亲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 。
父亲好不容易将董永拉扯长大,自己却又患上了重病 。
后来父亲撒手人寰,但并没有给董永留下可以继承的财产,董永两袖空空,不仅食不果腹,就连给父亲下葬的钱都没有 。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一办法:把自己卖给地主家做奴仆 , 用换来的钱给父亲办一场风光的葬礼 。
于是他到地主家跪求成全 , 地主看他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便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回去安葬父亲,并与他签订了卖身做工的契约 。
(卖身葬父)
父亲下葬后,董永便收拾行李准备去地主家兑现为期三年的做工承诺 。
【古代穷苦人为何常有“卖身葬父”的举动?不能直接挖坑埋掉吗?】然而走到半路上,他认识了一美丽温柔的女子,女子看他老实厚道,便提出要嫁给他做妻子 。
董永考虑到自己家徒四壁,又卖身给了地主家做奴仆,没有能力娶妻生子,便拒绝了女子 。
不料女子死活都要嫁给他,并提出陪他一起去做工给地主家抵债,董永只好答应 。
地主按照先前的契约,要求他们织完300尺的布方可离开 。
董永的妻子心灵手巧,织布技术非常娴熟,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织布任务,不仅如此,她织出来的都是值钱的细绢 。
地主非常吃惊,对这一切感到不可置信,但考虑到董永已经偿清了当初葬父欠下的债务,便让董永离开了 。
离开地主家后董永非常高兴,打算与妻子回家好好过日子,然而这时妻子却悄然离开了董永 。
此事越传越广,众人不理解妻子为何在董永身为奴仆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在董永重获自由后却又选择离去 。
后来,有传言称这是因为董永“卖身葬父”的举动感动了上天,上天看他可怜,就派了一位仙女来帮他偿清债务 。
然而人与神仙终究不能结婚生子,所以仙女最后选择了离开 。
这个故事流传千年,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应该都能明白,前半段故事也许是具有真实性的,但后半段跟仙女有关的故事显然是杜撰的 。
而这个原本凄惨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杜撰出一个唯美的结局,实则反映了人们认可董永的尽孝之举,希望他能得到好的回报 。
除了董永的故事,还有一个女版的“卖身葬父”的故事 。
根据《三言二拍》记载,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朝廷高官,因为触犯刑法,被皇帝判了入狱服刑、罚没家产 。
后来这位高官在狱中染上重疾,死了 。
他的女儿得知消息后 , 决定好好安葬他,奈何身上空空如也,根本没钱操持葬礼 。
无奈之下,高官的女儿想出了“卖身葬父”的法子 。
后来她被另一位高官买回去做妾,高官得知她原来是同僚之女,又是为了安葬父亲才卖掉自己,瞬间被她的孝心感动 。
于是高官把这个女子收为义女,并帮助她给老父亲买了棺材、墓地,还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
这个感人的尽孝故事,最终也是以圆满的结局收场 。
二、穷人“卖身葬父”实属无奈看到这里,似乎“卖身葬父”也不是什么特别惨的事,子女甚至有可能会因此走运,改变自己的一生 。
然而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好运”非常少,大部分“卖身葬父”的人 , 最终都过得非常艰苦 。
对于那些“卖身”的男性而言,大部分都去了富人家干苦力,吃穿用度非常拮据,在此期间哪怕是生病了还得继续干活 。
实在病得严重了,主家若是不想留人 , 就会直接把人赶走让他自生自灭 。
而对于“卖身”的女性而言,结局就更惨了,一般出钱买她们的都是有钱的男人 。
被买走后,这些女孩若是相貌平平,一般会被富人带回家里做丫鬟,伺候主人的生活起居,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离开 。
若是相貌姣好,要么是被大户人家纳为小妾,要么就被转手卖进了青楼,从此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既然如此,那这些失去至亲的孩子,为何要亲手把自己推入火坑呢?
实在没钱的情况下,直接挖个坑把父母埋了,自己继续好好生活不行?
别说,就地挖坑埋尸还真是不行!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大致有三个:“孝道绑架”、没有土地、户籍政策 。
首先来说说“孝道绑架”这个原因 。
三、为了遵从孝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推崇“百善孝为先”,“孝顺”被认为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品德 。
在汉武帝时期,整个朝廷和民间都是非常重视孝道的,当时还盛行“举孝廉”的选官制度 。
所谓的“举孝廉”,就是在选拔官员时 , 如果候选人是街坊邻里都夸赞的大孝子 , 那这人将被优先录取入朝为官 。
可见 , 整个汉朝对于孝道是多么重视 。
除此之外,当时汉朝还有专门的律法规定,家里父母长辈过世后,子女必须要置办后事,不得将长辈的遗体丢弃在家里或外面不管不顾 。
即便是长辈在生前对后辈有过苛待,未能尽足养育之恩,后人也要基于血缘关系妥善安排长辈的身后事 。
原因就是“人死为大”,不能再追究其生前过错,后人风光操办后事就算给死者一个圆满的交代了 。
除了汉朝,北宋也是一个非常注重孝道的朝代,官员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孝顺” 。
(苏轼)
嘉祐六年(1061年),大文豪苏轼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
当时朝堂是宋神宗主政,宋神宗为人宽厚、爱惜人才,也很注重孝道 。
苏轼原本就才华横溢 , 又对父亲苏洵恭敬孝顺,其能力和品行深受宋神宗欣赏 。
苏轼为官几年后,父亲苏洵却忽然去世了,当时苏轼正值事业的黄金上升期,但他还是选择回乡为父亲守孝三年 。
然而等他守孝期满,回到京城后才发现朝堂的局势早已大变 , 自己不但没有了三年前的话语权,甚至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
后来他受到宰相王安石及其党羽的排挤,被迫自请离京 。
可以说,如果不是为了给父亲守孝,苏轼的官途可能会更加顺遂一些,甚至有可能像王安石一样走上高位 。
(苏轼)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 , 苏轼不是还有个弟弟苏辙吗?让弟弟操持父亲的葬礼 , 替他为父亲守孝不就好了!
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对于苏轼本人而言 , 父亲对于他不仅有抚养之恩,还将他培养成了学识渊博的朝廷命官 。
父亲过世后他悲痛不已,但逝者已去,他只能用守孝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悲痛情绪 。
另一方面,他身为朝廷命官,父亲过世自己作为儿子如果不能扶柩守孝,也是要被戳脊梁骨的,甚至会受到皇帝的责罚 。
对于官员而言孝道尚且如此重要,平民就更不用说了 。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孔子)
意思是父母在世时,我们作为人子要按照礼法恭敬地对待父母,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安享晚年 。
父母过世后,我们也要按照礼法妥善处理后事,按照礼法如期祭祀,这样才能让父母在九泉之下得以安宁 。
对于那些家境宽裕的子女来说,妥善安葬父母不仅能让父母得以安息,还能收获邻里的赞誉,他们自然会将父母风光大葬 。
可对于一些穷苦人家而言,父母死后家里连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更别提拿出一大笔钱操办丧事了 。
为了遵从孝道,不被街坊邻里指点议论,这些穷人只好选择“卖身葬父” 。
除了被逼无奈,穷人选择“卖身葬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土地问题 。
(卖身葬父)
四、自家没有土地在我国古代的很多朝代,土地是私有制的,国家的每一块耕种土地都是有主的 。
因此,如果谁的父母过世了 , 想要就地挖坑埋掉,前提是他的家里得有地可挖 。
如果自己家里没地,随意去挖别人的地埋葬父母,那么对方不仅要将其父母的尸骨挖出来 , 甚至还要将这种占地埋尸的行为告到官府去 。
因此 , 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挖别人家的地,去埋葬自己的父母 。
有人说,不能挖有主的地,那找块没人耕种的荒地挖坑总行吧?答案是也不行 。
我们常说的荒地一般分为两种 , 一种是无人耕种、略微平坦的土地 。
这种荒地虽然说没有被划分给具体的人,但属于地方官府管辖,官府是决不允许平民百姓私自开垦的 。
不光平民百姓不行,就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不行 。
就拿我们前文提到的大文豪苏轼来说,他当年被贬到黄州苦寒之地,由于没了俸禄生活非常艰难 。
为了养活自己,他便打算搞一块地种点粮食自给自足,但当地官府有规定,任何人都不能私自开垦荒地 。
无奈之下,苏轼只能拉下老脸求朋友帮忙 。
后来朋友四处协调 , 买通了很多当差的人,最终才帮他弄到一块闲置的空地 , 让他开垦种粮 。
苏轼开垦的这种地,就属于无人耕种的平坦荒地,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荒地就是荒山野岭了 。
我国古代的荒山野岭可不比今天,荒山上到处都是飞禽走兽,一般人是不敢轻易靠近的,更别说在那里长时间挖坑埋人了 。
即便有胆子大的,敢去荒山野岭挖坑埋葬父母遗体,但父母的遗体很有可能在他不久后,被野兽刨出来吃掉 。
如此看来,找块荒地埋葬父母肯定是行不通的 。
除了尽孝道、没土地这两个原因,最后一个让穷人不得不“卖身葬父”的原因,就是户籍限制了 。
五、为了获取户籍在我国历朝历代,朝廷为了管理百姓会给百姓建立户籍,户籍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就像现代社会的身份证一样 。
普通百姓出门办事,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户籍 , 如果没有户籍那你就相当于黑户,不仅无法享受百姓的基本权利,还会在生活中遭到各种阻碍 。
比如,每个地方都有城门 , 官府为了盘查罪犯和敌国奸细,往往都会在城门设置关卡 。
要想进城的人,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商贩,都必须出示户籍证明自己的身份,否则就不让通行 。
即便有人想尽办法,通过贿赂守门士兵、躲藏在车队的方式混进了城,也会因为没有户籍寸步难行、无法生存 。
不仅如此 , 没有户籍你就没法得到律法的保护,就可能任人欺辱 。
看过电视剧《陆贞传奇》的朋友,估计都还记得这样一个桥段:
少女陆贞本是富贵人家的千金,但她的父亲过世后 , 陆家的所有家产都被后母霸占了去 。
后母为了阻止陆贞继承财产,诬陷她背上了人命官司 , 并密谋以嫁人的方式,把她赶出陆家 。
陆贞不愿受后母摆布,最终选择逃婚 。
逃出陆家后,陆贞为了生计打算进入皇宫做宫女,然而选拔宫女的太监告诉她,应聘宫女必须要有户籍才行 。
陆贞这才想起自己的户籍还在后母手里,无奈之下 , 她选择铤而走险找人办了一张假户籍,因为她是黑户还差点被造假证的老头侮辱 。
最终,她凭借着假户籍,误打误撞蒙混过关进了宫 。
当个小小的宫女都要有户籍 , 可见,户籍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
在这样的户籍政策下,如何能获得户籍就成了人们非常关心的事 , 在一些朝代普通人要想获得户籍 , 有两种办法 。
回到自己出生的户籍地,根据族谱、祖辈房屋等依据,获得原始户籍 。
这种办法的门槛很低,但对于很多人而言,漂泊他乡原本就是因为在自己的户籍地待不下去了,又怎么会再回去呢?
若是父母在外地过世,子女能为父母买下一块墓地,并妥善安葬父母,那么子女可以依据这块墓地来申请在当地落户 。
因此,一些与父母在外漂泊的子女,在父母过世后,为了实现“厚葬父母”和维持自己日后生计的双重目的,就会选择“卖身葬父” 。
一旦有富人发了善心,肯出钱安葬父母,那么自己的户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在偿还富人的债务之后,他们便可以拿着属于自己的户籍证找工作、做生意、结婚生子 。
由此看来,有些“卖身葬父”的子女,除了尽孝道,也是为了给自己谋一个好前程 。
总之,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 , 穷人选择“卖身葬父”,实际上都是无奈之举 。
结语“卖身葬父”这一举动 , 在今时今日看来 , 无疑是近乎变态的孝道 。
然而在我国历朝历代,人们深受封建礼法的禁锢,把父母的身后事看得比天还大,压根不觉得“卖身葬父”有何不妥 。
即便是自己不吃不喝,卖身为奴,也要风风光光地将父母下葬 。
说到底,这都是穷苦百姓的无奈之举,是统治者和剥削者对于穷人的一种无形的精神控制 。
相比之下,现代的“丧事从简”才更符合人伦礼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