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和危害小麦生长及产量的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你好!飞火流星为你解答 。
在整个小麦的生长期内,影响小麦生长的病害很多,每一种病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甄别 , 合理防治,都会造成小麦减产,影响农民收益 。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具体可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和叶锈病三种 。
【田间识别】
(1)条锈?。褐饕趾σ镀⒁肚剩ジ岩才级⑸?。叶片最初为褪绿色条斑 , 不久即形成桔黄色的“夏孢子”堆 。在叶片表面沿叶脉纵向排列成行 。孢子堆成熟后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 。冬孢子堆短线状益母草茎,叶,花哪个部分效果好,扁平,常数个连在一起,埋伏在叶子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 。
(2)秆锈?。褐饕趾ズ鸵肚? ,其次是叶,穗部也发生 。发病初期为褪绿黄斑,不久即变为长椭圆形铁锈色粉疮,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 , 散出大量铁锈色粉末,即夏孢子 。冬孢子堆长椭圆形,黑色,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黑色铁锈,即冬孢子 。
(3)叶锈?。褐饕趾σ镀?叶鞘也发生 。初期为褪绿色小点 , 不久即形成椭圆形桔红色不规则散生的孢子堆,一般不能穿透叶片 , 只在叶表面发生,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夏孢子 。冬孢子堆有圆形和椭圆形,扁平 , 暗黑色,成熟时表皮不破裂 。
【发病规律】
三种锈病均由真菌侵染引起发病 。条锈病当平均气温高于-6℃时,病原孢子即能越冬,一般年份随气流从南方传入北方 。冬季温暖日露多,病菌不但能顺利越冬,而且还能不断蔓延 。叶锈病也可以在秋苗上越冬 。秆锈病与条锈病大体相同 。三种锈病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其周年循环 。在适合温、湿度条件下,生活力良好的夏孢子在2-3小时内开始萌发 。秆锈病和叶锈病的夏孢子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后,形成压力胞,粘牢在气孔上,钻入气孔,而后在气孔下腔处膨大长出侵染菌丝,侵入细胞内寄生生活 。条锈病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 而且常不形成压力胞 。
【防治处方】
综合防治并在小麦播种前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克,或40%卫福100克 。春季返青发现后 。可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2-32克/亩,兑水60升喷雾 。或者是20%萎锈灵乳油200倍液喷雾 。亦或是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
二、小麦白粉病
【田间识别】
小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鞘、叶片 。发病初期叶上出现白色霉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 。上面长出白色粉末 。后期白粉病孢子变成灰白色至淡褐色 。感病叶片上散生针头大小的黑色小粒,即子囊壳 。
【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状态潜伏在土表麦苗叶鞘或底部叶片上越冬 , 冬季温暖、雨雪多、土壤温度高 , 有利于病菌越冬存活 。借风雨传播 。白粉病喜温耐干燥,发病适温15-25℃,25℃以上对发病有抑制作用,相对湿度25-85%均可发病 。阴雨天多,湿度大 , 光照不足,是小麦白粉病流行的主要环境条件 。
【防治处方】
小麦播种时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2%拌种,预防发病 。春季发现后,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喷雾防治应在孕穗、齐穗、扬花期各用药一次 。
三、小麦赤霉病
【田间识别】
病菌主要侵害幼苗及穗部,引起苗腐、茎基腐及穗腐 。病苗叶片浓绿,地上部与根腐病苗症状不易区别 。如将病苗连根拔起,种子常见紫红色斑 。在开花时穗部开始发病 , 最初仅在1-2个小穗基部呈水浸状,后渐失绿益母草茎,叶,花哪个部分效果好,在颖的合缝处出现橙红色霉层 。严重时全部小穗被害,籽粒干瘪,有的变成紫红色 。潮湿时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 。多湿年份在小麦成熟时,颖及芒上有黑色小点 。
【发病规律】
赤霉病病原菌在土表的麦株残体和冬小麦上越冬 。发病与降雨日数、相对湿度成正相关,与菌量有一定关系 。冬麦区 , 4月上旬子囊壳明显增多 , 抽穗后先在颖片外侧蔓延,开始发病 。
【防治处方】
赤霉病适合在发病初期用药 。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兑水75升喷雾 。或者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75克/亩,兑水75升喷雾 。播种前,用0.8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或用50℃温水浸种5分钟 , 再用福尔马林400倍液浸种3小时可防 。
四、小麦根腐病
【田间识别】
小麦根腐病侵害小麦的各个部位,引起烂芽、叶枯、穗枯,以致形成黑胚粒 。幼苗被侵染后 , 芽鞘和根部变褐色引起苗叶变黄,生育迟缓,严重时幼苗变褐腐烂 。叶片上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 淡褐色,边缘不明显,上生淡黑色霜层 , 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株迅速枯死 。穗部在灌浆期开始发生,在颖壳上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穗轴及小穗梗也常常变淡褐色,天气潮湿时则长出黑色霉层 , 籽粒不饱满,严重时形成黑胚粒 。黑胚粒发芽不良,播种后可引起严重烂芽 。
【发病规律】
小麦根腐病病菌可在种子内、外越冬和越夏 , 也可在病残体上直接越冬,成为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 。种子萌发后,病菌先侵染芽鞘后蔓延至幼叶、根冠、根茎、地下茎等部分?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 , 侵染幼苗基部叶片,然后在侵染茎、叶、穗部 。发病受温度、湿度和菌量影响 。不耐寒或返青后遭受冻害的植株容易发病 。抽穗后如多雨、多露、高温有利于发病 。土壤板结、播种过深、幼苗发育不良、后期肥水不足,可能发病严重 。
【防治处方】
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亩,兑水50公斤,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播种前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者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以种子量0.2-0.4%药剂拌种 。
五、小麦全蚀病
【田间识别】
小麦全蚀病侵染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2节,在小麦生育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症状最为明显 。其主要特点:病苗的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为灰黑色,分蘖期植株矮?。?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变黄,拔节期叶片自下而上变黄 , 根部和茎部腐烂变黑,基部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产生灰黑色菌丝层,抽穗灌浆期茎部腐烂变黑,小麦近收获时可见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 。由于根部和茎基腐烂植株早枯,形成“白穗” 。
【发病规律】
病原以菌丝体和子囊孢子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粪肥中越冬、越夏 。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 , 但以苗期侵染为主 。当小麦播种后,病苗可以自幼苗的种子根、根茎下节、胚芽鞘处侵入引起苗期发病 。春季小麦返青后,随地温升高,菌丝在根部不断增殖,并向上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叶鞘,抽穗期侵入茎基部1-2节,出现典型症状 。病原菌在土壤中的适应范围比较窄 , 土壤中的PH值越大,病害越重 。PH5以下时病菌不能生长 。增施氮肥可以明显降低发病 。侵染的最适宜温度是12-16℃左右,潮湿有利于全蚀病发生 。
【防治处方】
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亩 , 兑水40公斤喷雾可防 。小麦播种前,100公斤麦种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克拌种预防 。
六、小麦丛矮病
【田间识别】
冬小麦越冬前第二叶伸展时就出现症状 。从叶基开始 , 出现叶脉之间的褪绿色或叶基发黄,以后逐渐向叶尖扩展 。发病初期有四种症状类型:短条纹型——植株高度正常,在叶脉间出现断续的短而纤细黄白色条纹 。窄条纹型——植株高度基本正常或略矮,叶色微呈黄绿色,叶脉呈绿色 。宽条纹型——植株高度和叶色与窄条纹型相同 , 但褪绿条纹不受叶脉限制,从叶基到叶尖形成1-3条跨叶脉的平行褪绿色条纹 , 叶脉呈黄色 。矮弱型——植株矮?。?叶色变黄 , 新叶不能伸展,细弱成针状 。
【发病规律】
毒原传播由传毒昆虫灰飞虱所致 。灰飞虱刺吸带毒植物汁液后,病毒进入肠胃 , 从血液淋巴进入脂肪层进行增殖,然后被传染 。病毒在虫体内越冬 。越冬代若虫在春季活动始期,因每年温度不同,略有早晚 。冬小麦秋苗受侵染越早 。第二年发病越重 。
【防治处方】
在秋苗期和返青期防治传毒昆虫迁飞传毒 。选用50%甲基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 。
七、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主要有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秆黑穗病 。
(1)腥黑穗病
【田间识别】
病株一般比健株稍矮,分蘖增多 。病穗较短,直立 , 颜色较健穗深,开始为灰绿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 。小麦受害后通常是全穗麦粒变为病粒,初为暗绿色,最后变为灰白色 。外面包有一层灰各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 , 有腥味 。
【发病规律】
腥黑穗病的病菌可以在种子、土壤、粪肥中越冬 。以种子传播为主,土壤、粪肥也可传播 。小麦播种后病菌就侵入刚刚萌动的幼芽 , 病菌在小麦植株体内以菌丝形态随植株生长,随后侵入开始分化的幼穗,破坏穗部的正常发育,形成病穗 。但当第一叶展开后,病菌一定要经过伤口才能侵入 。土温5-15℃、土壤湿度20-22%时,最适宜病菌侵染 。地下害虫危害较重时,往往发病较重 。
【防治处方】
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0克,或20%萎锈灵乳油250克,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0克,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拌种小麦籽种100公斤,均可有效防治 。
(2)散黑穗病
【田间识别】
主要危害穗部,茎、叶部也有发生 。发病后,病株抽穗期略早,初期外面包有一层灰白色薄膜,病穗在未出苞叶前,就已经完全变成黑粉,不久即行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只剩下裸露的穗轴 。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休眠菌丝体在麦粒种胚内越冬,并以此传播 。田间黑穗主要借风力传播,通过伸出或张开的小麦健株雄蕊颖片裂口侵入种胚内部 。病菌侵染最适宜期在小麦扬花前的1-2天 , 或扬花授粉时 。小麦播种后,当带有病菌种子开始萌发时 , 潜伏在胚部的菌丝开始萌动,并随着小麦的生长点发展到穗部,菌丝体在小穗内迅速发展,破坏花期形成,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呈黑穗,再飞散到健株上侵染花器 。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多雾或常有小雨,空气湿度在70%左右,气温在20-25℃左右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当年种子带菌率高,次年发病就重 。
【防治处方】
每100公斤麦种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300克,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拌种 。也可用冷水浸种4-6小时 , 再用筛子浸入52-54℃温水10分钟后立即放入冷水,再取出晾干播种 。
(3)秆黑粉病
【田间识别】
发生于茎、叶、叶鞘及穗部 。以拔节后症状明显 , 病株矮小,分蘖增多,叶子旋卷,在叶、叶鞘、麦秆上先产生银灰色后变为黑色隆起条纹,破裂散出黑粉为病原冬孢子 , 重病株不能抽穗而枯死 。有些病株虽能抽穗,但常卷曲于顶叶叶鞘内 , 多不能结实 。
【发病规律】
以土壤传播为主,种子、粪肥也能传播 。病株上冬孢子部分落入土中 , 大量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冬孢子在土壤中存活3-5年 。小麦播种后,病菌在小麦出土前侵入种子芽鞘 , 以后菌丝进入生长点发育,进入叶片、叶鞘、茎秆 。次年拔节后破坏叶茎组织,出现症状 。平均地温14-22℃时 , 有利于病菌侵入植株 。秋播时干旱会引起次年病害大流行 。夏季长期浸水,会大大降低孢子的成活率,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出苗快,植株健壮,发病率就低 。
【防治处方】同小麦腥黑穗病 。
【影响和危害小麦生长及产量的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本文到此结束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