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直播间里,找不到丹阳眼镜

深圳、厦门、温州和丹阳,曾经的四大眼镜之都 , 正在迎来历史性时刻 。
眼下 , 深圳、厦门和温州的眼镜工厂正在向内陆转移 , 迁往重庆小城奉节 。奉节是长江三峡的起点,李白笔下的白帝城,贾樟柯电影里失落的家园,如今吸纳100多家眼镜企业,年产1.5亿副眼镜,产值20亿元 。
丹阳是个例外 。丹阳是长江下游江苏省的县级市 , 人口不过百万,却生产着全国四分之三的镜片以及若干眼镜成品 。那里的眼镜企业极少外迁,即使面对外地“更低厂房租金与劳动力、税收减免”的诱惑,亦不为所动 。
它对传统电商和直播带货,也表现得颇为淡定 。在淘宝最为兴盛的那些年里,极少有丹阳眼镜企业能将单个店铺的年销售额做到500万元 。
今年春节后,抖音全力进攻本地生活 。杭州毛源昌、郑州宝视达和重庆千叶等地方连锁眼镜品牌嗅到商机,纷纷在直播间卖起99元和199元的超低价眼镜,但丹阳的身影可谓寥寥 。
在产业大转移和直播渗透的大趋势下,一个继续留在长三角地区,且与线上红利失之交臂的百亿级产业带,将向何处发展?它如何留住眼镜产业?今年3月,亿邦动力前往丹阳和奉节等地调研,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
一、50万在抖音买到一条教训,短板背后是低净利与非标之困
今年春节后,抖音全力进攻本地生活,将杭州毛源昌、郑州宝视达和重庆千叶等眼镜连锁品牌引入线上,推出99元、199元(含镜片、镜架)的低价眼镜;用户在抖音团购,然后到线下门店验光配镜 。
一位眼镜行业从业者告诉亿邦动力,郑州宝视达直播一个多月,已售出数十万副眼镜 。
这令丹阳人眼红 。早于这一波本地生活大狂飙,不少丹阳人去年就在尝试直播间卖低价眼镜,但不论是销售规模还是利润,当时的尝试并不成功 。
张汉斌2004年入行,至今在眼镜行业待了近二十年,为人爽朗,说话时喜欢挥动手臂 。
去年3月,张汉斌觉得嗅到商机,组建一个8人团队,开通两个抖音账号,交给武汉的朋友管理 。半年后,账号停播,负责人跑去别处上班,理由是“眼镜不好做” 。张汉斌花掉50多万,买了个教训:网上卖眼镜要做好服务 。
后来,张汉斌将另一账号改名“无忧配镜”,完全自己打理 。“什么叫无忧?售前、售中、售后都无忧 。”他说 。
张汉斌并非个案 。实际上,正是服务的缺失 , 才让丹阳人很难抓住直播电商带来的财富浪潮 。
卖掉一副眼镜,一半是产品,一半是服务 。丹阳的眼镜产业起家于镜片和镜框的代工,但这些产品进入眼镜店以后,还要经过验光、装配和试戴等环节,这是丹阳眼镜企业所缺乏的 。
但补齐短板并非易事 。
相比于上游的代工,眼镜的下游零售是人才和资金密集型的环节 。在二三线城市开设一间50~70平方米的眼镜店,装修、设备及租金投入50万~60万元 , 再加上备货和人员工资,前期投入逼近百万元 。如果再考虑到试错成本,铺设门店加强服务需要一笔不菲的投入 。
丹阳眼镜企业的净利却又很薄 。明月镜片、黄金屋光学、视悦光学、江苏万新光学(年销售额超8亿元)等丹阳龙头镜片厂商,净利润都不算高 。明月镜片,丹阳第一家上市镜片企业,跟全国4836家眼镜店合作 , 据该公司公告:2021年净利润7443万元,2022年预计9000万元~1.1亿元 。
如今 , 宝岛眼镜在全国1100多家门店 , 宝视达600多家 , 毛源昌400家 。明月镜片即便将全部利润投入线下店,似乎也很难在其中谋得一席之地 。
网上眼镜店兴起,用户填写验光单,商家据此装配发货 。由于省掉了线下门店所需的装修、房租等成本,一度认为丹阳可能借此翻盘 。但线上销售导致的售后问题,曾让一部分卖家苦不堪言 。
李思羽是丹阳少数尝到线上红利的人,2010年开始经营淘宝店,巅峰时年销售500多万元 。目前 , 她招了6位主播及若干客服做抖音直播,每个订单都仔细核对用户的验光单,并提供一次免费更换镜片的服务 。
另一个案例是必然眼镜,美乐旗下成品品牌,在必要商城销售产品,每年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 。为了以更直接的方式解决线上验光的问题 , 必然眼镜运营总监鞠皓正尝试开发读取用户视力和瞳距的应用软件,并正在与从事该技术开发的一家以色列公司接洽 。方案的最终出炉虽然漫长,但鞠皓却颇有信心,“不容易做,但肯定是条路” 。
市面上的镜片 , 有光学镜片和普通镜片之分 , 前者的透明性和均匀性更好,但加工复杂,包含冷加工和抛光等工艺 。为了避开验光和装配,一部分丹阳人选择了普通镜片,但门槛变低意味着竞争者众多,利润难以保障 。
玉品堂是汇鼎光学旗下眼镜品牌,2019年在天猫、京东开设店铺,销售老花镜 。玉品堂电商负责人蓝华峰告诉我们,卖青少年光学镜片要上脸调试,老花镜对验光要求不高,用户下单后镜片无需切割可直接发货 。
如今,玉品堂每年线上销售额3000万元 , 但线上老花镜销售竞争激烈,客单价往往不足百元 。蓝华峰表示,玉品堂即便拥有拿货优势,但扣除25%的流量费比后,净利往往仅剩3%,连代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
二、误读暴利与库存之痛,谁的狂欢?谁的焦灼?
不少人认为,眼镜是暴利行业 , 一副眼镜出厂价只要几十元,到了眼镜店轻松卖到几百元至上千元 。眼镜行业的加价率,一般为8~10倍,毛利更是惊人 。
但至少在丹阳 , 眼镜算不上暴利 。
【抖音直播间里,找不到丹阳眼镜】比如已上市的明月镜片,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5.53亿元、5.40亿元、5.76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6592万元、6345万元、7443万元,净利率分别为11.92%、11.75%、12.92% 。
丹阳眼镜的利润较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生产销售模式,二是库存问题 。
经过五十多年发展,丹阳眼镜逐渐形成镜片代工和成品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尤其以镜片的代工为主,而代工企业的净利普遍较低 。即便是有自有品牌的企业,多数零售还是通过第三方渠道销售 。
这种零售模式的问题显而易见,上游企业需要先在门店预先铺货 , 销售完成后再结算货款,账期通常是1~3个月,但遇到销售淡季,实际回款周期往往更长 。另外,第三方渠道盛行的做法是将所有产品(镜片、镜架)无差别铺设在每一家门店 , 并不会仔细留意产品在不同门店的销售差异 。
这也不可避免加大了上游企业的库存 , 使其存货周转能力下降 。比如,2019年,明月镜片的年库存周转次数仅为1.89次 。稍有实力与经验的工厂,会研发ERP系统严控库存,但始终意义不大 。
后来,装配中心出现了 。
早年,丹阳眼镜城还是眼镜批发中心,一到周末 , 南京、上海的零散客人会来此购物 。为应对旺季,大型连锁门店会购置更多打磨镜片的设备 , 闲暇时替附近无资质的门店打磨装配镜片,赚取5~8元的加工费 。一来二去,不少丹阳人瞅准机会,做起镜片装配生意 。
这就是装配中心的雏形 。
这种集中采购和装配,极大降低了库存,提升了镜片和镜框的周转率 。“不同区域门店,卖得好的镜片可能不同,但是过去工厂没考虑到这一点 , 每家门店铺的产品都一样没有差异化,有些镜片肯定卖得慢或者干脆卖不动 。”某品牌眼镜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集中采购后装配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门店的销售情况分配不同镜片 。
过去,为了保证利润,工厂规定镜片的单次补货量为20~50片,但这超出了单一门店的实际需求 。装配中心出现后,这一问题也得到改善 。
“原来10个门店有10个加工点 , 工厂规定要订5000副镜片 , 但把门店需求集中在1个加工点,可能2000副镜片就够了 。”该品牌眼镜相关负责人说 。
比镜片更亟需解决库存问题的是镜架 。
镜片的生产周期只有几天,门店大多会备10天的货,至多不超过20天 。相比之下镜架受材质、款式等影响,SKU更多,生产周期长达3个月,门店往往会按3~4个月的销售量备货 。
李思羽和丈夫在丹阳经营着一家镜架工厂,给线下门店供货,但近年来他们正努力减少与这些门店的合作 。按照李思羽的说法,为了减少“烦心事儿” 。
眼镜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卖不掉的镜架,门店有权无条件退货 。相比镜片 , 镜框拥有潮流属性,从流行到无人问津不过数月 。比如,过去短短两年,镜框就经历了板材、塑胶钛、金属和纯钛的更替 。因此,被退回的镜架,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尽快批量处理 。
相比这些线下门店,李思羽更乐意将镜架卖给线上商家 。比如 , 淘宝卖家热衷打造爆款,先少量采购镜架,测出爆款再返单,合作大多比较稳定 。“每个月都是爆款下单,这个月500副,下个月也是500副 。”李思羽说 。
但线上的稳定性一直是个问题 。李思羽说 , 相较于两年前,今年前两个月来自淘宝店铺的销售额已下降三成 。如今,不少丹阳人开始在抖音卖起单价99元和199元的眼镜,但李思羽觉得,用户在抖音下单靠兴趣驱动,淘宝的爆款逻辑在此将不再适用 。
三、产业关键环节很难向西转移,成本不是转移最关键因素
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距离丹阳1100多公里,便是重庆小城奉节 。
奉节是长江三峡的起点,也曾是贾樟柯电影里失落的家园 , 如今正在成就一个中西部眼镜产业集群 。
几年前,随着一批沿海眼镜企业到来,四五层楼的工厂拔地而起 。在奉节县草堂镇,年轻人从广东回流之后 , 广东煲仔饭、美宜家便利店也在小镇开张,摆上年轻人喜爱的咖啡、气泡水 。
亚美欧,一家重庆的眼镜工厂 , 也是第一批来到奉节的镜架厂商 。搬至重庆前 , 亚美欧在深圳的工厂,每平方米租金接近30元 。搬到奉节后 , 前三年厂房免租 , 后三年租金减半 。即便如今已过减租期,亚美欧眼镜总经理冯元首告诉亿邦动力,此处的租金仅为5元/平方米,为深圳的六分之一 。
万大眼镜和亚美欧的工厂都在奉节移民生态产业园 , 走路不过5分钟 。万大眼镜从浙江台州搬到奉节,此前普工的时薪是16元,奉节只需12元,还能招到更年轻的工人 。万大眼镜总经理严德富告诉我们,该公司在奉节有280多名员工,每月发掉150万元的工资,同等条件下比台州少了30万元 。
重庆奉节镜架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在奉节设厂前,万大眼镜的台州工厂有80多名工人,近三成来自川渝地区 。工厂从浙江转移到重庆,不少技术骨干几乎愿意平薪调动 。四川人张科,曾在温州眼镜厂打工,每次回家开车30多小时行程2000多公里,搬到重庆后,开车回家仅需8个小时 。
一副眼镜由镜架和镜片构成 , 生产镜架更依赖人工,而镜片更依赖精良设备 。比如镜片的生产中,仅基片就需要20多道工艺,包含了合模、树脂充填、加硬、成品检测等 。
亿邦动力调研发现,搬迁至奉节的超50家眼镜企业,大多为附加值更低、强烈依赖人工组装的镜架工厂 。附加值最高的镜片工厂,只有一家名为远中近光学的公司 。
但面对低价劳动力、厂房租金减免等种种诱惑,丹阳的镜片工厂似乎不为所动 。
江苏万新光学 , 每年生产1亿片镜片基片(镜片雏形片),市场占有率为15.2%,稳坐中国镜片销量头把交椅 。该公司曾受河南某地政府邀请前往投资设厂,但在考虑了设备维修、原材料运输等隐形成本后,最终放弃了 。
整条镜架生产线的设备投入,四五百万元即可满足 。即便在用工成本低廉的奉节 , 生产一副镜架,人工费比也往往高达四成 , 在沿海地区这一数据会更高 。
随着大型设备已逐渐在合模、镜片清洗等环节取代人工,整条眼镜生产线的设备投入已高达两三千万元 。因此,在一副镜片的产值里 , 人工费比已降至不足三成,并且还在逐渐降低 。
江苏宾得光学总经理吴涛还记得,多年前合模表面的胶带还需人工撕开,彼时车间里充斥着刺鼻的胶带味,“地上全是胶带,一进车间脚都拔不出来” 。被撕掉的胶带堆起来,足有半人高 。
每个产业带除了生产和销售企业,还有许多上下游供应商 。
比如镜架核心产区的温州、厦门和深圳,周边就分布着许多用于制作镜架的醋酸纤维、白铜等原料供应商,镜片核心产区丹阳附近的常熟,就有许多镜片催化剂的供应商 。
眼镜产业从东向西转移的过程中,最先转移的是生产加工企业 , 但这些企业往往因供应链不完善,需调动更多资金预采购原料,变相拉低这些企业的库存周转率 。
一家浙江镜架工厂,平时只备5万副展示镜片,因为供应商一小时就能送来镜片,但搬到中西部以后,原供应商的镜片需要六天才能送达 。为此,该镜架工厂特地将库存片加到10万副 。该工厂总经理告诉亿邦动力,搬迁后一年需多投入400多万元预备原材料 , 相当于净利润的四分之一 。
相较于镜架,高端镜片所需的原材料价格更高,运输费用亦是不菲 。比如高端树脂 , 需要从日本三井化工进口,剧烈晃动会影响树脂使用性能 。引发树脂发生反应的IPP引发剂 , 加热时易爆炸 。两项物质需在低温条件下运输,长距离运输将增加成本 。
而这些“隐性成本”,并非简单的税收、租金减免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以抵消 。但对生产高品质镜片的工厂来说,是否转移最关键的部分,甚至不是这些“隐性成本” 。
生产镜片所需的精密仪器 , 多数掌握在德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手里,验光设备是蔡司、镀膜设备是Satisloh、超精密模具是YASDA等 。比如,头部镀膜机品牌是欧洲Satisloh,不仅保证镜片颜色和膜层牢固度,提高镜片防反射光、防尘、防蓝光等功能,也是所有设备中最贵的,单台高达两百多万元 。
丹阳眼镜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标准和工艺需要进行升级和改造,需定期与设备方沟通 。这些设备厂的技术人员,大多也在丹阳周边 。设备、标准和工艺是物化的知识和技术,跟骨干人员的经验紧密相关,也决定着镜片的合格率和良品率 。
在黄金屋光学的镜片检验车间里,检验员的操作台贴着用A4纸打出的检验标准 , 涉及白点等 。这些A4纸都是机密,严禁带出工厂 。
向外迁移,不仅将影响到丹阳企业多年经营形成的生态,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合格率和良品率 。上游原材料和设备厂商,吃掉了大部分利润,留给丹阳镜片的利润本就有限 。而向外迁移,将会进一步压缩利润,让淘金的浪潮加速远去 。
离开丹阳前,我们拜访了丹阳市电子商务商会,见到负责人毛翰晨 。“国内市场会越来越卷,以往丹阳镜片都是给人代工、替人做嫁衣,只有自己拓展海外市场,机会才大 。”他说,自己正思考如何打开海外市场 。
(感谢丹阳市电子商务商会对调研提供的协助,应受访者要求,李思羽为化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