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方法:记忆的过程及其组成要素

在传统心理学中,记忆通常被认为是由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和过程所组成,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其中,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感知和识别,并形成初步印象的过程;保持是指记忆的内容在识记后或恢复前,以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形式保留于脑中的过程,是对识记效果的维持和延续;再认和再现都是记忆痕迹的重新激活,或记忆信息被重新提取 , 它是检验是否记住的标志 。其中 , 再认是曾经被记忆的对象再重新出现时我们能够认出和识别,而再现是记忆对象即使没有在现实中出现,我们仍然能从记忆库中唤起对它的印象 。
在以上这三个环节或过程中 , 识记过程对记忆有着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一些实质性操作 , 如反复地感知,复述,目的是为了达到对材料的初步保持和记忆;保持只是识记的结果,是记忆材料在大脑中所处的一种状态,本身没有什么实际的操作成分在里边 , 是一个相对被动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决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过程 , 期问记忆信息必然会因主客观的各种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至于再认和再现,其实本身已不属于记忆的范畴 , 是记忆后的事情了,是对记忆内容的一种使用和检阅 。可见 , 记忆的实质性过程就发生在识记阶段,其具体的操作状况将决定我们达到初步保持所需要的时间 , 也决定着这种记忆痕迹的深浅强弱,以及清晰度、准确度等特性,进而决定着这种痕迹最终能够保持多久 。总之 , 记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识记的过程 , 记忆的效果就取决于我们在识记阶段的状态及所作所为,通常人们在谈记忆的方法时 , 实际上都是针对识记的过程来说的,两个概念在许多场合下可以混用 。因此,为了提高记忆的效能,就要从识记的过程入手 , 抓住了识记的过程,就抓住了记忆的核心 。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来看看识记过程究竞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在其中进行了哪些操作 。

学生学习方法:记忆的过程及其组成要素

文章插图
例如,我们要记住字母w,首先要感知这一客体信息,使客体在主体内部“制造”出这一特殊的图式和印痕,这是第一步,即感觉登记 , 它是通过主体与记忆对象的相互作用完成的 。随后,避开这一刺激源,这时,刚才依托直接刺激建立起来的客体印记,不会随客体信号的取消而立即消失,还会继续保留一定的时间 , 但是,保留的时间十分短暂,大约只能保持不到一秒的时间(以视觉信息为例) , 少数受到特殊注意的信息可以超过一秒而达到两秒,十几秒,一分钟,两小时,三天,等等,具体保持多久 , 则依感知效果而定,依形成痕迹的深浅而定:感知效果好的 , 形成的印象就鲜明,产生的痕迹就深,保持的时间就长 。其中,保持一秒以内的,叫瞬时记忆,也叫感觉登记,任何感觉刺激或者说任何进入感觉登记中的信息都会产生这种效果,如视觉后象 。如果超过一秒,是二秒 , 二十秒,三十秒 , 一分钟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有,就算达到了保持,就算初步记住了,即短时记忆,其检验方式就是可以复述 。如果超过一分钟,达到几分,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则算达到了长时记忆,也才叫真正记住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力是指人的长时记忆能力 。研究表明 , 进入感觉登记中的信息,肯定会形成瞬时记忆,因为它是不受意识调节与控制的大脑的神经生理特性,它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与处理,保持着对象的鲜明特征 。但进入感觉登记中的信息,不一定被清晰地感知了,不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和确认,自然也就无法进入短时记忆阶段,要想进入短时记忆乃至长时记忆阶段,在感知时就必须予以特殊的注意,投注更多的能量,以使对象得到更深的加工,以便形成清晰稳定的知觉映像 。否则 , 还必须重复刺激、重新感知,以增加相互作用的时间或次数,获得深加工所必需的时间、能量和机会 , 从而使对象的知觉映像得到进一步加强,使保持的时间得以延长 。当知觉图式的保持时间能够达到复述时,说明已经形成了短时记忆 。但是,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仍然很短,要达到所谓的长时记忆效果,还需要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继续地予以复述,或者干脆重复开始的过程——不断地重复感知,以使信息获得到进一步的加工编码,记忆痕迹得以进一步的强化,因为保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印象的强弱、痕迹的深浅,取决于加工的深度 。显然,短时记忆是进入长时记忆的一个关键的通道,而进入长时记忆并尽可能地长期保持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有,才是我们记忆的根本目的 。
因此,对于记忆来说,感知的目的及其结果就在于在主体心理场中产生或构建与记忆对象相对应的心理图式,即形成记忆痕迹 , 进一步的作用则是稳固痕迹、加深痕迹 。一般来说,许多信息在经主体一次感知后 , 甚至连基本的感知识别都做不到,更别说保持和记忆了,也就是说,短暂的接触和作用 , 主体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加工和组织,往往连清晰的知觉图式也没有形成和建立起来,接下来的记忆更无从谈起 。而且,即便形成了初步的感觉映像,所形成的痕迹往往也会很浅,会很快消失,是不能进入长时记忆的,甚至连短时记忆的水平都达不到 。如果连复述的水平都达不到 , 就需要重复刺激,重新感知,以加强感知的效果,达到初步的复述和保持 。在保持期间,就要趁痕迹尚在、尚强尽早地复述 , 即重复回忆 , 以加深记忆的痕迹,重复一回 , 加深一些,加深一些,保持时间延长一些 。复述的时间晚了,痕迹消退了 , 或被覆盖和干扰了,还得重复刺激的过程,重新感知 , 以重新制造映像、产生痕迹 。由此可见,重复包括两种形式:重复感知和回忆复述,它们对于记忆来说都是至为关键的!重复的作用在于产生印迹,强化印迹,以延长保持的时间 , 达到持久的记忆 。因此,重复是记忆之本,重复是记忆之母,重复是强化记忆效果最重要的手段 。
通过上面对识记过程的微观分析 , 我们可以知道,识记的过程包含两个基本的操作:感知和复述,它们都是为了达到初步记住而采取的手段 。其中,感知包括首次感知以及随后的一系列重复感知,复述包括首次感知后的复述,也包括历次感知后的复述,这两者的协同配合,交替运作 , 组成了识记的实际流程 。任何记忆的实际操作都是由感知和复述不断地交替进行的,它们构成了记忆过程的两大环节和要素 。其中,感知是记忆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复述的前提和条件,而复述既是感知和记忆的结果,也是增进感知和记忆效果的条件 。总之,感知和复述在记忆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感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着感知的效果,复述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它能有效地弥补感知效果的不足 。
【学生学习方法:记忆的过程及其组成要素】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