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电视节目的标杆

观看先于语言,当我们咕咕坠地时,还未曾学会说话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尝试着和这个世界进行着一种沟通 , 而这种沟通的方式就是观看 。
我们仿佛先天就拥有这种能力 , 我们选择我们观看的对象并赋予它意义,但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
观看从来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行为,它会受到语言,文化,价值取向等等后天因素的影响 。简而言之你看什么?你为什么看?你看到了什么?其实都是被规定好的 。
而《观看之道》就是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也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约翰伯格于1972年在英国BBC播出的一台电视文化节目的文字摘录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传播学,艺术史,摄影,电影等等和视觉有关的专业的必读书目之一,也被梁文道称为电视节目的标杆 。

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被现代资讯所包围,所困惑,所笼罩的人们重新理解观看这一行为本身 。
02 关于艺术我们知道什么?
当一副名画摆在你面前,你会用什么词去形容?或许是美,真理,天才,文明,形式,地位品位 , 等等,这也正是传统的美术史所极力推崇的一种审美的价值观 。
但约翰伯格说道:这些词非但不能起澄清作用,反而造成神秘感 。以前的艺术品之所以会被这种神秘化的倾向,是因为他们背后所携带的阶级的正统意味 。他们极力美化自身和自身家族所携带的历史 。

约翰伯格以著名荷兰画家哈尔斯晚年的两幅作品为例,描绘的是17世纪荷兰哈勒姆城中老年济贫院的男女管事 , 一个艺术评论家用类似“浑然一体”、“令人难忘的对比”、“达到了浑厚与力度的高峰”这些说法来形容这幅伟大的作品,但伯格却冷峻地说道:当时的哈尔斯贫困交加,需要依靠国家的救济苟延残喘,而发放救济的正是这些画中的人物,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难道不应该是一个贫弱的画家望向达官贵族的眼神吗?
在这全部历史中,艺术的权威性同收藏地的特殊权威是不可分割的,现代的复制手段摧毁了艺术的权威性,将它从一切收藏处搬开,或者更妥帖地说 , 将它们自己复制的形象统统搬出收藏处 。这一方面,让艺术品变得更加易于传播,但也摧毁了艺术品身上的神圣光环 。

03 女性是男人目光的囚徒
一个女性的形象来自何处?当一个女人在观察外界的时候,同时需要用一只眼睛来观察自身的仪态是否标准,她走路的仪态,吃东西的姿势 。甚至在她丧父的时候承担如此悲痛的状态下 , 还人要顾全自己的礼仪是否得体 。
这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形象完全是由别人所塑造的,她必须观察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因为她给别人的印象,特别是给男性的印象,将会成为别人评判她一生成败的关键 。别人对她的印象,取代了她原有的自我感觉 。

它反复强调了一个男权视点的存在:成为女人的条件是成为男人性欲望投射的对象,没满足这个条件的并不是女人 , 于是久而久之,女性就在自己的脑内生出了另一双眼,一只男性的眼睛,她用这只眼睛来随时观察一个作为女人的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像一个女人 , 就像波伏娃说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
但这里的别人不单单指的是男人 , 也同时包含了这个社会中将自己指认为男性的女性,她们通过努力打扮自己,让自己符合男性世界的审美规定 , 而所谓的胖女,丑女是这个完成这个建构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她们成为了一个牺牲品,通过确认他者的存在来完成主体意义的架构 。
而男性的处境则相对来说要好得多 。因为男人那么的形象是自我所塑造的是世界 , 回馈给他自己的一个形象,男人坚信自己的力量是潜在的,可以是道德的、体格的、气质的、经济的、社会的、性的 , 总之,不是外界所规定的 。
当这种审美偏好逐渐成为一种社会规范的时候,就自然而然会在一,图像记录中表现出来 , 约翰伯格接着说道,长久以来,西方绘画始终存在的裸像(注:和裸体不同,裸像的是作为被观看的存在,有被观看的”自觉“她们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投向画外的)

在一般的欧洲裸像油画中,主角从不出现 , 他是作品前的观赏者,而且被假定为男子 。画面的一切都是因应他在场而出现 。为了他,画中人才摆出裸像的姿态 。而他 , 理所当然是一位陌生人——一位仍穿衣服的陌生人 。
这种女性裸像的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诱惑男性 。而男性一边作为欲望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又作为道德的批判者 。一边对着这些裸像评头论足,又一边对她们进行一些道貌岸然的指责,他们一边将其作为一个物品,在偷窥和审视中获得乐趣,一方面就把她们作为一个人从道德高度进行指责和批判 。
就像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中所言 , 将女人他者化的话,其实是把女人归入自己能够掌控的他者的范畴之中,见了他者既充满魅力 , 又可以轻蔑无论是视为圣女来崇拜,还是做当做奸妇来侮辱,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
美其实也是有性别的 , 艺术其实是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女性裸像画的存在所对应的是男性目光的投射,女性其实没有办法再从中体会到美感,天然的被剥夺了评价的美的能力,如果想加入,就要先去认可这种男性的目光,把自己变成一个男性 。

4.油画自身的矛盾
当你某一天去一个画展,透过层层的脑袋和厚厚的玻璃幕幕墙之后,看到一座艺术品真迹的时候,你仿佛被万丈高空中的一声惊雷劈中一般久久不能自已 。直到背后潮水般的人群涌来将你裹挟在其中推出几十开外时,你才如梦初醒般多看了两眼后,你从裤袋中掏出手机,拍了张照,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为了弥补这份遗憾 , 你从网上找到高清的图片,手指飞速的上下滑动,将每个细节都看得仔仔细细的,才肯定道:真迹就是不一样 。
在这个遍地都是复制品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从网上调?。饶愀糇偶该自陡宄囊帐跗返恼掌保?这些真迹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指出:艺术品真迹自带着一种光环,正是这种光环,让他从众多复制品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听起来很抽象不是吗?什么光环不光环的 。而约翰伯格则认为这种光环在这个时代的具体的表现价值其实就是金钱的衡量 。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的画作的价值正是在于炫耀地位,证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 因此,绘画本身必须能够表示,金钱可以买到的,都是物有所值的 。而画作在视觉上之物有所值 , 原因在其实质感,在于其回报收藏者的触觉、手感 。
尤其是在一些神话题材上 , 购买者会让画家将自己的形象融入进去,或许是一个圣徒或许是一个历史的亲历者,在这样的作品下,购买者从中得到了偌大的满足和自我印证 。

那难道我们现在顶礼膜拜的就是这样的作品吗,以前跟人聊过 , 谈话中提到有个概念挺有意思的:tag,就是你给它打上了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标签,你是抱着一种什么态度去看画的 , 你有没有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语境,说的再难听一点,你大老远的跑过来,费了老大劲,花了一些钱,这些都在无形间建构你的心理预期,你还允许自己“看不懂”吗,允许自己看到一件“去神圣化”的作品吗?
5.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
这个世界上充斥如此多的商品,仅仅是挑选就让人目不暇接了,如何去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们心甘情愿的为商品付费,广告就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宣传方式,它为消费资本主义张开了一张巨大的迷人的,有错综复杂的大网,每一个被网住的人都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它的信徒 。

广告所展示的是你那些还未拥有或者想拥有的东西,而它背后所展示的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如果我们对中产阶级的生活没有一个具体的构想的话,其实就是有房有车,有儿有女,有猫有狗,构成的一个美满的家庭 。
广告所展示的总是一个理想的生活,而这个理想的生活是和她所贩卖的这个产品是息息相关的,本质上来说它甚至贩卖的不是这个产品本身 , 他们卖的是一个理念,一个文明,一种生活的象征 。比方说 。当你购买某品牌的钻戒之后 , 你的婚姻就会变得幸福美满,你的爱人会对你忠贞不渝 。当你购买了某品牌的西装之后 , 任何人穿上它就仿佛立马融入了一个精英社会,周围人对你刮目相看 , 当你进入某品牌的餐馆后 。朋友之间和睦无碍,家庭之间其乐融融,仿佛孩子也变得格外孝顺起来 。

但广告从来不关注现世,而是致力于描绘未来,广告给我们的许诺总是一次次的落空,我们沉溺于广告所打造的美好幻觉之中 , 一旦有人戳破了这个泡泡,告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那么混乱,肮脏 , 我们就无法接受了,我们从未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逐 ,  就像在《人间食粮》所说的那样,下一片绿洲更美,永远是下一个 。
一个更具讽刺性的是 , 广告偶尔揭示一些苦难 , 但它从不真的关注苦难,一切难以消化的苦难都会被资本主义这只血盆大口无情的恶吞噬,再经由广告向外输送一件件商品,这种快节奏的图像传播让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内容世界,或者说情感世界,完全有可能你前一秒还在看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不公正,愤愤不平时 , 下一秒就刷到了一个猫猫狗狗的视频,突然就被治愈了,现实变得支离破碎 。

于是,情绪取代了内容,而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新闻类的(比如,每天半小时播报新闻那种),因为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述好坏参半的消息 , 所以,往往是上一个新闻还未完全消化,下一则消息就紧跟其后了 , 而两者的跨度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内容反而成了次要的,情绪才是主导的 , 也难怪乎许多新闻人直呼,自己连昨天报导的什么新闻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谁会记得昨天自己生气了几次呢?

可以说一个我自己的观察 , 当我去西安旅游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慢的感受,我仔细体会了一下 , 发现他们的地铁上居然很少出现广告,但在杭州,互联网的气息很浓厚 , 而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快迭代产品,今天这个 , 明天那个,商业气息很重,而西安所展示的都是一些日常用品,像肥皂 , 裤子一类的 , 而且广告牌也特朴素,没有任何设计语言,都是很廉价的东西 , 至少完全在普通人购买力范围之内的东西,你就不太会感觉自己和整个时代整个消费标准是脱节的,处于一种很慢的迭代环境中 , 很多急躁的心情会一下子变得平缓起来 。
6.写在最后
最后就以约翰伯格说的片尾语作为结束吧:
本节目从考察欧洲油画传统开始,到今天以广告的观看方式结束 , 我相信在诸多方面这些图像沿用着这一传统,我已经对这一传统批评了很多也针对我们的文化以及这一传统歌颂的价值,我使用现代复制技术让我的观点图像化,但在最后我所说的所展示的一切和其他通过现代复制技术展示及谈论的东西一样,必须由你自己来判断 。
【梁文道:电视节目的标杆】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梁文道:电视节目的标杆”的详细内容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