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门,怎么带剑?

“赵客缦胡缨 , 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每每吟咏李白的《侠客行》,尚义任侠之气扑面而来,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白马剑客 , 持在手里的吴钩宝剑映着皎皎月辉,比霜雪更清冷,更寒冽 , 更孤高,脑海里一人一剑的景象不知激荡了多少少年的澎湃热血,令人神驰而久久无已 。
来源/电影《决战紫禁之巅》片段
然而 , 当我们回过神来 , 不禁又会思考,剑客究竟能不能随意挟刀剑行走江湖?宝剑是挂于背上、系于腰间还是握在手里?我们不妨纵览历史,一窥古人出门携带武器这件事 。
古人出门能不能带武器?
武器本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它的发明源于人类采集、狩猎的生产活动,因此,最初武器的概念是模糊的,哪怕只是一草一木,只要能用以攻击则都是武器 。随着金属类武器的日益发展,人类进入了持续时间较长的冷兵器时代,武器也多特指金属器械 。
在冷兵器时代早期,武器还常与农具相含混,因农具平时既可劳动,需要时亦可当武器 。《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武器就是“九齿钉耙”,也常被沿途交手的妖怪嘲笑为“庄稼人的把式” 。
影视剧中扛着九齿钉耙的猪八戒 。来源/86版《西游记》截图
春秋以前,铁制工具尚未推广 , 青铜农具易断且价格不菲 , 因此,普通百姓大多无力购置金属农具 , 更遑论当不得饭吃且不适用于生产的刀剑等兵器 。而携带木质、石质工具出门并非难事,“扛着锄头去种地”“拿着镰刀去割草”也不会为官府禁止 。到了战国时期,铁制器逐渐被推广,且战乱频仍,列国大多对民间武器管控不甚严格,民即可为兵 。据《史记》记载,落魄的齐国人冯谖便能佩剑游走 , 在孟尝君府上阴阳怪气地三次弹长铗而歌式佩剑法 。所谓“璏”,《说文解字》里称为“剑鼻玉”,“鼻”即是“钮” 。这一方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 系防止剑身在行走时来回摆动,因此以钮固定,穿过腰带 , 使剑身贴紧腰侧,保证佩戴者的雅观 。由于剑璏朝外示人,故而可以在上面雕刻纹饰以显示佩戴者的身份地位与审美情趣,云雷纹、螭龙纹、兽面纹、乳钉纹等各有千秋 。此外,剑璏主要有玉制和铜制两种,玉制者尤为高贵,玉剑具一时成为贵族争相选用的材质 。至汉代,更是出现了“剑之玉”的“四神装”,即玉首、玉格、玉璏、玉珌 。所谓“美人如玉剑如虹” , 一旦拥有这种“从头到尾一条龙”的武器装备 , 宛如美人温婉相伴,君子又复何求?
当然,这种佩剑方式的缺点也较为明显,秦始皇就是用这种平时看起来“酷酷的”佩剑方式,真遇到荆轲刺杀这种事儿时,也是十分尴尬 。剑璏将剑固定得太过牢靠 , 加之嬴政即位秦王后,平日里佩剑主要是保持形象 , 没有拔剑演练的必要,致使拔出长剑时极为困难,只能围着柱子团团转,最后还是将玉璏滑移至后腰 , 才能负剑而出 , 实现反杀 。
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的青铜人物持剑形灯座,该青铜人物的佩剑方式即为璏式佩剑法 。
【古人出门,怎么带剑?】其三,使用双附耳式佩剑法,即剑鞘上有两个穿孔的鞘耳,可以带穿过,另一侧系于腰间,方便将剑横置佩戴,主要出现在南北朝晚期 。据考,这一方式主要在当时的萨珊波斯率先出现,并逐渐传入中国,至唐朝已广为佩剑者沿用 。此方式较之璏式佩剑法,更适于骑马者拔剑,且在剧烈运动时仍不致位置乱窜,因此,在使用时更具实用性与灵活性 。此后,这种佩剑方式又由中国,经遣唐使传入日本,现存正仓院的宝具兵器之中,不乏双附耳式刀剑鞘 。
《永乐宫三清壁画朝元图》(局部)中的双附耳式佩剑法
其四 , 使用剑带挂肩佩剑法,又称斜跨式佩剑法 。此法可将宝剑置于剑带之内 , 负于肩上 。另又衍生出用一条皮带、一条腰带 , 将刀剑之类置于腰间的佩戴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带刀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岭外代答》有云:“猺刀黎刀,带之于腰;侗刀蛮刀,佩之于肩 。”又据云南普宁石寨山战国墓里的斜置二十六片玛瑙带、云南江川出土的西汉鼓座铜俑像等考古发现表明,这种佩剑方式确实最早流行于我国云南地区 。这一佩戴设计适合云南地区气候温暖、衣着单薄的特点,以剑带佩剑实现了人与剑的相对分离 , 即剑可随时取下使用,更为方便 。
影视中的剑带挂肩佩剑法 。来源/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截图
此外,在一些武侠作品中,为了拔剑方便,剑客也会选择将剑直接持于手中,这样逢敌亮剑更为从容不迫 。金庸的《笑傲江湖》对剑推崇到了极致,用剑且手持剑行走江湖的高手最多 。五岳剑派中人大都持剑而行,或在休息时将剑置于身旁,而非背带或系腰,以便随时出剑迎敌,快意恩仇 。且即使不持剑者,也多是谙熟剑道,日月神教前教主任我行、梅庄四友都是使剑高手 。该书中的两种至高武学即为《独孤九剑》与《葵花宝典》,而宝典的改良版即为《辟邪剑谱》 , 皆是剑术之流 。这两本武学都需有剑可用,即是《独孤九剑》的最高境界仍是以“草木金石”为剑 , 也仍需有持在手上之物以代剑,不然就是修仙之作了 。
影视剧中手持刀剑的任盈盈与令狐冲 。来源/TVB版《笑傲江湖》剧照
《春秋繁露》有语:“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 。刀之在右 , 白虎之象也 。”刀与剑常常相伴,现在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刀光剑影、风刀霜剑等成语 , 即有刀剑并举之意 。实际上,刀剑的佩戴方式基本一致,比如双附耳式的佩刀,在唐朝有横刀与陌刀两类,都是军事用途的士兵必备刀具,其佩戴方式与剑如出一辙 。在长兵器携带不便的古代 , 刀剑傍身既是身份与地位的体现,也是御敌与自卫的需要 , 而携带美观的刀剑 , 会彰显主人的尊贵 。但选择何种佩戴方式,还是因人而异,并主要受时代风尚与个人用途的影响 。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火器改变了战斗模式 , 原本“天下风云出我辈”的侠客,不仅要面对“一入江湖岁月催”的岁月嘲弄,还要应对“洋枪火炮”的狂轰滥炸 , 最后,能抓住子弹的,恐怕也就只有深谙“天下武功 , 唯快不破”的“火云邪神” , 现今只余“宝剑十年犹未试,匣中夜夜作龙吟”之叹 。
来源/电影《功夫》片段
在治安稳定的现代日常生活中,刀剑已不能任意自持 。须知随意携带管制刀具出入公共场所 , 轻则接受治安处罚,重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而 , 在此敬告仍有“侠客梦”的诸位少侠、大侠、巨侠 , 在当代社会,可效古人的侠肝义胆、义薄云天,但出门挟刀持剑之举,断不可取 , 也并不酷 。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关于“古人出门,怎么带剑?”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