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古人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荣枯咫尺异
01
去过北京故宫的人,可能会发现故宫的很多房子 , 都有外延很长的房檐 。
那么这延长出来的房檐除了美观还有什么用呢?答案是防暑 。
盛夏到来时 , 故宫的窗户几乎都可以拆掉用来通风,不过一般的房子如果开了窗户通风,那么很难避免阳光射入带来的温度增加 , 但是故宫的房子因为房檐设计巧妙,基本上可以避免阳光的直射 。
除了特殊设计的房檐之外,故宫的房顶也自带避暑功能,弧形的瓦片和中空的筒瓦,可以加速空气的流通,这种设计也可以保障屋内的冬暖夏凉 。
不过面对酷暑,这两样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 皇家大内降暑的措施还有很多 。
比如到了夏天,皇帝的行居坐卧之处,是可以不断供冰的,此外还有各种让人更凉爽的衣物 。
02
这些硬件措施,都属于被动避暑 , 清朝的皇帝 , 自康熙开始,更喜欢的是主动避暑 。
据清宫文献记载,早在顺治时期 , 大权在握的多尔衮就提出了外出避暑的建议 , 但是因为各种事情耽搁,最终没能成行 。
等到了康熙在位期间 , 他先是在故宫之外修建了一些园林来避暑,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圆明园和颐和园等地 。
这些园林比不让种树的故宫强上不少,据康熙自己回忆,他在这些园林避暑时,“暑天不觉已过” 。
当然,提起清朝皇帝的避暑胜地 , 那还必须是承德的避暑山庄,避暑山庄这个地方,估计大家都听过,但是去过的人不太多 。
那么这里为什么会成为清朝皇帝的避暑胜地呢?
这里面既有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自然原因,简单来说,当在北京需要开空调的时候,承德这边的晚上,你可能还需要盖着被子睡觉(我去的时候,一床被子都不行,需要盖两床被子),因此康熙在这里避暑时,是“饮食倍增 , 精神爽健” 。
而这么个避暑胜地,竟然离北京的距离不过只有二百多公里 。
03
清朝皇帝离宫避暑的方式并非自创,其实历代的皇帝,只要有条件 , 基本上也都会在皇宫之外修建个园子或者别宫之类的避暑 。
因为古代王朝都是皇帝说了算,所以皇帝外出避暑时,往往不能彻底抛开政事,因此他外出避暑 , 很多朝臣也会一起跟着“沾光” 。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朝臣都能有这个机会,那么没法跟着皇帝去避暑办公的人又会怎么做呢?
据相关文献记载 , 有权有钱的人家,到了夏天的时候,最常用的手段 , 是用冬天蓄积的冰来避暑,可能有人会问,你拿几块冰来吃,或者冰个西瓜水果还不错 , 单纯用冰来解暑怎么行呢?
据一本叫《开元天宝遗事》的书记载,有人到了夏天的时候,是“取大冰使匠雕琢为
山,周围于宴席间 。”以便避暑 。
古代权贵富绅的奢侈生活,只有我们想不到的 , 没有人家利用现有条件做不到的 。
04
不过这种奢侈的用冰方法,应该也只存在于一小撮人中间 , 大部分的权贵应该还没奢侈到这种程度 。
那么家里用不起这么多冰的富贵人家,又该怎么避暑呢?
除了居家常用的避暑措施之外,古代富贵人家的避暑措施,主要是外出 。
这里的外出有三层意思:
第一 , 家大业大的主,人家的固定资产不会只限于一地,人家可能工作生活在一个地方,但是另一个地方也有自己的房产,于是天冷的时候,人家就去暖和的地 , 等到天气炎热了,人家再换个气温低一点的地方;
第二,居住地附近有水域的主,人家遇到气温高的时候 , 可以找条船上水上避暑,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正常情况下 , 水域附近的温度往往会比陆地要低一些,如果能下水避暑 , 那自然就更好了;
第三,一般修建在山林之间的建筑 , 往往会因为自然的原因,比人群聚集的地方更凉快一些,而且山林之间也比较安静,更有利于心静自然凉,不过正常人一般不会跑到深山老林里去建造房屋,但是也有人例外,那就是寺庙庵堂;
因此在古代的时候 , 建在深山老林里的寺庙庵堂,就成了富贵人家的避暑胜地 。
如果
据清朝的内务府档案记载,雍正在位时期 , 曾有一次对内务府的官员训话,训话的大体内容是,雍正皇帝对于内务府做出的扇子比较满意,但是雍正皇帝认为,夏天的室内本来就热,你再让一帮人在屋里扇扇子,别说温度下不来,就是气味也不好闻 。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雍正皇帝的建议是,把墙上挖个洞,然后做一个装置,扇子可以通过这个装置在屋内扇风,但是扇扇子的人,就不必待在放有冰块和扇子的屋子里了!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关于“古人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