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是怎么埋汰好皇帝朱瞻基的?

朱瞻基画像
?01
朱瞻基,明代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年号宣德 。
大名鼎鼎,如今价值连城的宣德炉,就是他亲身介入设计监造的 。
?朱瞻基出身时,不仅他父亲朱高炽还不是皇帝 , 就连他爷爷朱棣,也还不是皇帝 , 在北京当燕王 。
朱瞻基出身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他的出身,颇具传奇颜色 。
据《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 朱瞻基出身那天晚上,他爷爷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朱元璋赏给他一个大圭 。
所谓大圭,是指两种东西,一种是一块普通的佩玉,丁字形,用处与笏(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差不多,插在腰带上,“以记事备忘” 。
还有一种大圭,是帝王或者诸侯,在举办仪式时拿的一种玉器 。
如果是后一种,那就不普通了,由于这是权利的意味 。
朱棣还梦见 , 父亲朱元璋不仅赏给他大圭,在把大圭交到他手上时,还特别叮嘱他“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
这就很显明了,朱元璋给他的,可不是一块普通的佩玉,而是权利,是皇权,并且明确地要他把这类权利,传给他的孙子 。
要实现父亲的心愿,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是他得有孙子 , 不然传给空气呀;
二是他自己得是皇帝,不然哪来这类权利呢,没有这类权利,又拿什么传给孙子呢?
而在当时,这两样“东西”,他都没有 。
从梦中醒来的朱棣不免苦笑:老爹啊老爹,这类玩笑你也开 , 看来你的幽默细胞,很多嘛 。
没想到溘然有人来报告,恭喜大王贺喜大王,您大儿媳妇生了,生了个站着撒尿的 。
朱棣一跃而起——孙子有了 , 就差那同样了!
朱瞻基《戏猿图》局部
?02
而那时的皇权,掌握在他侄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手里 , 要实现父亲的心愿,独一的方法是…他知道如何做了 。
所之后来有人说,朱棣做的那个梦 , 以及孙子的碰巧出世,对他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很大的作用 。
固然了,这只是见仁见智的说法,更大的多是,朱棣其实早就想搞政变篡位,《明史》记载的这个桥段 , 看起来更像是虚构的一个情节,目的是让朱棣的篡位 , 看起来“合理”一点 。
朱瞻基是1398出身的,第二年,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1402年政变为功 , 建文帝失踪,朱棣把皇位夺得手,两条腿走路的另外一条腿,也有了 。
1404年(永乐二年),朱瞻基的父亲,也就是朱棣长子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 。
据《明史·本纪第八·仁宗》,朱高炽自幼端重沉寂,言语得体,不仅爱读书学习,好学不倦,时常与有学问的大臣“讲论不辍”,也爱习武练箭,“稍长习射 , 发无不中” 。
(注意:古人一般描写是稍长习骑射 , 这里不写骑,是讥刺朱高炽胖)
也就是说 , 这是个文武双全的好孩子,将来当接班人,一点问题也没有 。
而且朱棣后来数次北征 , 朱高炽每一次以太子身份监国 , 都干得很漂亮 , “朝无废事” 。
他爹朱棣却不喜欢他,缘由是他是个大胖子,身体很衰弱,走路都有些难题 。
没有一个好身体,今后怎能担负大任?
所以,朱棣尽管碍于祖宗规矩,不能不立其为皇太子,但屡次发生过把他废掉,令立太子的想法 。
可是,如果废掉这个胖儿子,那么等于朱瞻基这个孙子也就废掉了,就不可能实现他爹朱元璋“传世之孙,永世其昌”的心愿 。
所以有人说,尽管朱棣打消另立太子动机,是因侍郎胡濙(yíng)劝谏的结果,实际上孙子朱瞻基才是关键 。
这个孙子,也确切深得朱棣喜爱,由于“豪气溢面”的朱瞻基,不仅长相与他这个爷爷酷似,而且“智识杰出”,长大后又热爱读书 。
朱瞻基《壶中富贵图》
?03
“此乃大明代之福也”——这个孙子出身时,朱棣立马跑去看孙子,当时就高兴地来了这么一句,现在看来,当时那声情不自禁的“惊呼” , 其实不是乱来的 。
朱棣对这个“大明代之福”的培育,自然格外上心,不仅不忘亲身教导 , 哪怕后来屡次远征漠北也带在身旁,教他打仗的“技巧”,锻炼他的胆识,更是在老师的挑拣上,慎之又慎,都是当时著名的大儒 。
除了此以外 , 他还把孙子培育成为了一个杰出的武士 。
朱棣给孙子挑拣的老师,其中有一名名叫戴纶 。
戴纶,今山东高密人,出生当地名门望族,叔父(或伯父)戴希贤曾任河南知府 , 另外一位叔父(或伯父)戴希文,曾任南京太仆寺卿,两人官声都不错 。
戴纶尽管不是进士 , 乃至连举人都不是,仅仅是一个官职很小的学官(昌邑县学训导),却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是当时少有的饱学之士 。
在戴纶以前,朱瞻基的老师是仪智 , 也是高密人,也是出生学官,曾官拜礼部侍郎,长时间担任朱瞻基的老师 。
然而后来,仪智实在太老了,老得教不动了 , 便在辞官回乡以前 , 推荐了同乡戴纶 , 接替他的帝师角色 。
五个月后的永乐十九年九月 , 戴纶被擢升为礼科给事中 , 正式成为朱瞻基的老师 。
朱棣终究肯定戴纶为孙子朱瞻基的老师,自然源于戴纶不是常人,不仅学识赅博,德行也是经得起检修,有这样的老师严格教导,加之朱瞻基自身天资聪颖,而且勤恳好学 , 不成为杰出青年都难 。
对于这位老师 , 朱棣那是相当地满意,曾对朱瞻基说:“汝得戴纶,若唐太宗得魏征 。”
朱瞻基《五狸奴图卷》局部
?04
朱棣给这个孙子挑拣的老师,还有一名名叫林长懋的,福建莆田人,永乐三年举乡试,永乐十八年任翰林编修,并担任皇太孙朱瞻基侍读 。
后来 , 朱瞻基继位后,果然没有孤负爷爷朱棣的指望,在位时间尽管不长,仅有短短的十年,但因会当皇帝,搞出来一个被史学家称为“功绩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 。
“仁”指他父亲明仁宗朱高炽,但朱高炽在位仅有一年就因病逝世,所以这个“仁宣之治”,主要还是朱瞻基搞出来的 。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 , 朱棣确定也没有想到,他这个被誉为明代少有的好皇帝的孙子,却心胸狭小、睚眦必报,对培育他成才的这个恩师 , 其手腕之毒辣,可谓史上最忘恩负义学生 。
这或许怨戴纶自己,怨他太负责了,这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被他记录下来 , 然后向朱棣打“小报告” 。
而他所记录的,都是朱瞻基不好的一面 。
据《明史》记载,朱瞻基曾“时出骑射”,戴纶便对他说,你现在最应当做的,是趁年青多学习文化知识 , 习武会旷废学业,还是别习了吧 。
朱瞻基很不高兴 。
尤其令他恼恨的是,这个老学究 , 动不动就向爷爷打小报告 。
细心想一想,其实戴纶也过分了点,既然学识赅博,如何连“水至清则无鱼”都不懂?
动不动就打小报告,这叫告密!
一个人一旦沾上了“告密”二字,他的所有好 , 在他人眼里都成为了坏 。
朱瞻基即位后,尽管擢升戴纶为侍从宫僚 , 接着又升任他为行在兵部右侍郎,但其实不象征着他原谅了老师 , 这只不过是这位老师应得的,不给他会遭物议 。
他对这位老师的怨尤,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 , 而有涓滴消减 。
《朱瞻基出游图》
?05
而这位“丰功伟绩”的老师,一心只在自己的职责上,对此一点感觉都没有,继续冒书呆子“傻气” 。
公元1425年,登基不久的朱瞻基想出去游猎,请求有关部门筹备筹备,结果被戴纶“封驳”了诏书——皇上刚登基,应以国事为重 , 如何能贪玩呢?
所谓封驳诏书,就是不执行诏书、把皇帝的旨意驳回去,相当于臣子用极端方式 , 纠正皇帝的毛病 。
这个“传统”源于汉朝,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还做过很清晰的解释:
“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 。”
但从此外一个角度来讲,这叫逆命不遵,是死罪,关键看皇帝的“心境” 。
年少气盛的朱瞻基异样愤怒,他奶奶的,过去你把我管得死死的,呼吸都不畅,如今我好歹是天子,你还是不给面子,游一哈猎又如何了?就成为了贪玩了?就成为了旷废国事了?就是一个昏君了?劳逸结合劳逸结合 , 我又不是机器,就算是台机器,也要上点油吧!
但毕竟是自己的老师,朱瞻基起初还是没把事情做绝,只是把戴纶贬到交趾,叫他参赞交趾军务 。
戴纶蒙了,老师这是为你好啊 , 是为你的江山社稷好啊,你干吗如斯对待老师?
心里想不通,难免会发几句怨言,传到朱瞻基耳朵里,朱瞻基便让人把他带回北京,亲身审问 。
当着所有人的面,戴纶坚持自己没错,并以元勋自居,还居高临下地,对这个学生来了一番严厉谴责,说的话很不悦耳 。
朱瞻基越听越气,戴纶最后因“触帝怒”而“立棰死”——当场乱棍打死 。
倒楣催的林长懋,也跟着在监狱里关了十年,明英宗登上皇位,才得以释放 。
千古不同局,戴同窗实在是过于迂腐 , 你是李沆,朱瞻基不是宋真宗啊 。
朱瞻基《书上林冬暖诗》
?
没有绝对的忠臣法则 , 千万学会外圆内方 。
但民间有民间的办法 , 就给他瞎编各种故事,一般正史没人看,野史满地飞 。
瞎编之一
明人吕毖《明代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 , 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 。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 。妻妾以为骏马易虫 , 必异,窃视之,乃跃去 。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 , 且畏法,亦经焉 。
后来蒲松龄干脆称他为蟋蟀皇帝,大家怅然接受了 。
瞎编之二
朱瞻基还有一些癖好,如 , 他好房中术,曾向太病院一名太医索要这方面的书,这位太医比较正派,告知他,他是看病的,前辈(指太病院)传下来的也都是些医书 , 没有那类的书 。这让朱瞻基极其不满,于是他就使人把这位太医偷偷的抓起来关在监狱里,不让外人知道 。太医的家人也感到蹊跷,就托人打听 。得知真象以后,太医的家人也不敢声张,只能苦苦的等 。那位太医被关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放出来 。
【野史是怎么埋汰好皇帝朱瞻基的?】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野史是怎么埋汰好皇帝朱瞻基的?”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