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是秦代消亡的导火索,两人终局又是怎么样的?

尽人皆知,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大的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起义,这场起义先后用时十四年,规模波及十八个省份,光参加起义的农民就达数百万人,还差点颠覆了清代的统治 。今天咱们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范围农民起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这场起义尽管先后用时只有半年左右,但参加的人数从最初的九百人突然增添到了数十万人 , 成为消亡秦代的导火索 , 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遍地烽烟,在历史上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 。
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缘由,相必不少人都知道 ,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做《陈涉世家》(节选于司马迁的《史记》),其中对起义时间、地点、经由都有比较详细的描写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 死国可乎?”“达官贵人宁有种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都出自这里 。
即使如斯 , 由于课文属于节?。?也就是说其内容其实不完全 , 所以不少人只是大概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终究以失败告终 , 但对于起义失败的缘由以及两人的终局都不甚清楚,下面咱们就来一步步解开开其中谜团 。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后,得到了左近饱受秦苦的老百姓们的踊跃响应,他们纷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加入起义队伍 。结果仅仅过了一个月 , 起义军就连克数县,人数也增添到了数万人 。起义军在占领陈县(今河南淮阳)后,陈胜抉择以陈县为首都,树立“张楚”政权,同时自立为王(后人称之为“陈王”),还制订了“主力西征 , 偏师略地,最后颠覆秦代”的战略方针 。
尔后,陈胜本人坐镇陈县,派“假王”(相当于副王)吴广带领起义军主力向西进攻荥阳(xíng,今郑州地区),筹备进军函谷关,直捣咸阳 。此外,他又遴派大将四面出击以攻城略地:武臣向北进攻原赵国地区;邓宗向南进攻淮南地区;周市向东进攻原魏国地区;召平向东进攻长江中下游地区 。
如斯看来 , 算盘是打得挺好的,只不过秦代此时气数未尽 , 吴广大军在进攻荥阳时遭到了顽强抵御 。吴广久攻不下后 , 陈胜又另派大将周文(周章)绕过荥阳 , 直取函谷关 , 结果又遭到章邯带领的阶下囚大军的绝地反击,周文兵败自尽 。章邯大军乘胜追击到荥阳左近后,吴广起义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此时部将田臧因和吴广意见不和,假借陈胜之名将吴广杀害 。大敌当前,起义军内部又出此内哄,终究致使全军覆灭 。
另外一方面,陈胜称王之后 , 其本人迅速堕落腐化,彻底忘掉了初心,那句“苟富贵无相忘”的许诺也早被抛到九霄云外,连前来投奔的故友都能肆意斩杀 , 致使原来和他亲近的人纷纭离去 。
还有,陈胜派出去的几位大将也离心离德不听号召 , 或自立为王,或扶立原六国后裔从新建国 。比如说北路大军统帅武臣自立为赵王(武臣派出去的部将韩广又自立为燕王);东路大军统帅周市扶立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魏王 。
最后,章邯大军兵临“张楚”政权的首都陈县 , 陈胜抵御不住,只得撤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意在积蓄气力筹备再战 。只不过历史再没给他机会,也就是在这个处所 , 他意外埠被追随自己几个月的车夫庄贾杀害了 。
陈胜被害后,东路大军统帅召平假借其名义拜原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项羽的叔父)为上柱国 , 命其度过乌江 , 率众抗秦 。后来这次起义军立楚王后裔熊心为楚王 , 成为了颠覆秦代的新力量……
在秦末那个浊世,陈胜吴广两人登高一呼,敢为天下先,终究干出了一番大张旗鼓的事业,可谁又能料到,他们最后居然都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人手里,真是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是秦代消亡的导火索,两人终局又是怎么样的?】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是秦代消亡的导火索,两人终局又是怎么样的?”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