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理论来源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和殷周以来“上帝说”和“天命说”、先秦儒家学派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汉朝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
在殷商时期“上帝说”和“天命说”非常盛行,《尚书·召诰》曰:“有夏服天命”、“有商服天命” 。到了西周这类宗教神学思想发展成了“以德配天”的理论,“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 , 祈天永命 。”(《尚书·召诰》)这时候的天人思想应当说是理性主义在宗教神学体系中的萌芽 , 人们观念中的上天是神灵之天和道德之天的统一 。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理论来源

文章插图
春秋时期的天人思想里增加了孔子所说的命运之天的意思,《论语·颜渊》中说:“死生有命 , 富贵在天” , 孔子把人的生命归之于天,使天和人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也说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知其性则知天矣” , 孟子认为,人们要是能扩充和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自己的本性——四端,由于“本心”当中就包括着自己的本性,一旦“知性”,进而就能够认识“天命” 。
秦汉时期,人们开始探索自然天道与社会人事之间的种种联系,认为自然与社会、人事之间有某种机械的感应关系,并认为这类感应关系不是由某种神秘的原因所决定,而是由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引发的 。秦汉时期人们对自然天道和社会人事的探索,促使阴阳五行学说逐渐的构造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并成为中国古代解释自然界阴阳两种物资对峙和相互消长的理论根据及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哲学概念根据,使得“天”和“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紧密结合 。
董仲舒就是在传统“天命观”和“上帝说”的影响下,进一步融会先秦哲学的“天人合一”观 , 并且汲取了已有的阴阳五行说和诸子百家学说的有关内容,将其熔于一炉,建构了适应汉朝政治需要的“天人感应”理论 。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理论来源】关于“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理论来源”的内容,小编就分享到这里了,大家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呢?无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您的每一个留言,和每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旁的朋友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