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原是中和的如何却有过不及是什么意思

这是《传习录》中的 一句话 , 问”问:“良知原是中和的 , 如何却有过、不及?”先生曰:“知得过、不及处,就是中和 。”意思就是有人问:“良知本来是中和的,如何会有过与不及呢?”先生说:“清楚了过与不及,也就是中和 。”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能知是知非,知是非的就是良知,就是中和 。知是非且依着良知指示的是非去行,就是致良知 。不能依着良知去行,就是不致良知,就是麻木不仁 。
以上就是良知原是中和的如何却有过不及是什么意思的内容,下面小编又整理了网友对良知原是中和的如何却有过不及是什么意思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

心学四绝都是什么意思?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四诀是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无善无恶心之体 。
“天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和“知行合一“是一个意思吗?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几个概念 。天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一句好像是电视剧《天道》中,主角丁元婴总结的 。道是道家对宇宙本体和本质规律的一种认知和定义 。道法自然 。
杜甫的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每个诗人或作家都有自己的主要创作风格 。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平实通俗,李贺的朦胧绮丽等等,都是诗人诗歌创作的主要审美风格 。而杜甫诗歌 。
怎样理解相由心生?照相馆李哥,和我说修行人的面相,可能他照相多懂点 。我家附近有个照相馆很小,就是一种很旧的照相馆,好像开了三四十年了 。这个老板是叫李哥,40多岁人是继承 。
凡物皆有理是谁说的?是陆九渊说的,王阳明就转头向陆九渊学习 。陆九渊是南宋的另外一个大哲学家 。但陆九渊和朱熹不一样 。陆九渊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理,但是这个理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 。
事变只在人情里的意思?人情事变,分两层来理解 。第一是修养,在人情事变中修养,养成好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德性来源于后天的习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基础上 。4 。
儒家文论的根本特质?一、政治特征: 孔子对于中国政治思想的贡献在于,他系统整理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儒家一贯 。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看了这么多回答,我说说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和董自竹老先生的说法相近 。上善就是至善,上善若水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水的本性,相比于其他物体,水的各个形 。这 。
第一次担任领导应该怎么做,您知道吗?欢迎点击“关注”,让你的职场不迷茫 。第一次当领导,你是否忐忑不安?你是否不不知从何下手?告诉你10条经验,助你走好领导之路 。第一,找准定位,及时表态, 。二是 。
【良知原是中和的如何却有过不及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