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珠泡什么茶

一粒珠简介?

一粒珠泡什么茶

目录1拼音2概述3一粒珠中药部颁标准 3.1拼音名3.2标准编号3.3处方3.4制法3.5性状3.6检查3.7功能与主治3.8用法与用量3.9注意3.10规格3.11贮藏3.12注 4《良方集腋》卷下方之一粒珠5《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一粒珠6《青囊秘传》方之一粒珠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一粒珠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 7《绛囊撮要》方之一粒珠 7.1方名7.2一粒珠的别名7.3组成7.4功效7.5主治7.6一粒珠的用法用量7.7制备方法7.8用药禁忌7.9附注 8《理瀹》方之一粒珠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一粒珠的用法用量8.5制备方法 9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一粒珠1拼音yī lì zhū
2概述一粒珠为方名 , 同名方约6首 。
3一粒珠中药部颁标准3.1拼音名Yilizhu
3.2标准编号WS3B017290
3.3处方穿山甲(制) 480g 乳香(醋制) 40g 没药(醋制) 40g 麝香 10g 朱砂 10g 雄黄 10g 冰片 10g 珍珠 7g 牛黄 7g 蟾酥(酒制) 3g
3.4制法以上十味,除麝香、冰片、牛黄、蟾酥外,朱砂、雄黄、珍珠分别水飞 或粉碎成极细粉;另取糯米 240g蒸熟,干燥,与其余穿山甲等三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 冰片、牛黄、蟾酥分别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 , 低温干燥,即 得 。?
3.5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水丸;气微香 , 味咸、辛、苦 。
3.6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
3.7功能与主治活血,消肿,解毒 。用于痈疽疮疖,乳痈乳巖,红肿疼痛 。
3.8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 5g,一日一次 。
3.9注意孕妇忌服 。本品含剧毒药 , 不可多服 。
3.10规格每50粒重 3g
3.11贮藏密封 。
3.12注穿山甲分为四份,分别炮制 。
(1) 120g用食用植物油制酥 。
(2) 120g砂烫醋淬,打碎 , 再用食醋 20g浸拌微炒 。
(3) 120g砂烫醋淬 , 打碎,用松萝茶煮液(松萝茶 20g水煮 2次,共约 1小时,合 并煮液,浓缩至适量)浸拦微炒 。
(4) 120g砂烫醋淬 , 打碎 , 用苏合油(苏合油 20g,熔化)拌匀微炒 。
4《良方集腋》卷下方之一粒珠《良方集腋》卷下方之一粒珠组成为全穿山甲一只重二十四两(分四足炙黄色 , 一足用米醋炙,一足用松萝茶煎汤炙,一足用麻油炙,一足用苏合油炙),牛黄、珍珠各三钱,朱砂(水飞)、麝香、冰片、雄黄各四钱 , 蟾酥(人乳化,饭锅蒸,或用烧酒化)一钱二分 。为细末,方内蟾酥化入,再加苏合油拌捣,至光亮为度,作丸,每粒重五分,晒干用白蜡封固 。每服一丸,人乳化开,陈福酒送下,症重者倍服 。治无名肿毒,对口搭手,痈疽发背等症,已成者即溃,未成者即消 。若治小儿惊风 , 用胆南星一分,钩藤、橘红各三分煎汤化服;闷痘初起,芦根煎汤化服 。[1]
5《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一粒珠《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一粒珠组成为穿山甲750g,乳香(醋炙)、没药(醋炙)各60g,牛黄、珍珠(豆腐制)各7.5g,朱砂、麝香、冰片、雄黄各15g,苏合油30g,蟾酥(酒制)4.5g 。将穿山甲分作四等份 , 一份用砂子烫,一份用香油制酥,一份用醋30g浸拌炒,一份用绿茶30g熬透去渣 , 取汁浸拌微炒后与余药同研为末 , 另取糯米750g,蒸饼为糊 , 苏合油炖化 , 共和丸,每丸重1.5g,蜡皮或蜡纸封固 。每服一丸,酒或温开水送下 。功能活血消肿,止疼解毒 。治痈疽疮疖,乳痈乳癌 , 一切肿毒红肿疼痛,未溃可消,有脓速溃 。孕妇忌用 。[2]
6《青囊秘传》方之一粒珠6.1方名一粒珠
6.2组成全川山甲(炙)1只,原寸香5分 。
6.3主治《青囊秘传》方之一粒珠治一切痈肿流注,及小儿惊风 。
6.4一粒珠的用法用量口服 。
6.5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服 。
7《绛囊撮要》方之一粒珠7.1方名【一粒珠泡什么茶】 一粒珠
7.2一粒珠的别名一粒丹、一粒珠丸
7.3组成全穿山甲(一足用好醋制 , 一足用松萝茶制 , 一足用麻油制,一足用苏合油制 , 俱连一边身子,如鳞甲有不全处,须再取一具,视取原缺处者补全,同炙淡黄色为度,焦黑不可用)1具,犀牛黄3钱 , 真珠3钱,大劈砂4钱 , 明雄黄4钱,原麝香4钱,梅花冰片4钱 。
7.4功效消肿解毒 。
7.5主治《绛囊撮要》方之一粒珠治一切无名肿毒,对口搭手,痈疽发背,小儿惊风,闷痘初起,流注流痰,附骨阴疽,乳痈,乳癌 。
7.6一粒珠的用法用量服时用人乳化开,真陈酒煮,冲服1丸,量佳不妨多饮 , 盖暖患处,重症倍服 。小儿惊风 , 用陈胆星1分 , 钩藤3分,橘红3分,煎汤化服1丸;闷痘初起,用白芦根汤化服1丸 。
7.7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加入蟾酥1钱2分,人乳化,饭锅上蒸,再量入苏合油,打和为丸,每丸干重3分 。
7.8用药禁忌怯弱、吐血、疔症、孕妇忌服 。此丹药味贵重,峻利非凡,凡外科小症,幸勿轻用 。
7.9附注一粒丹(《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一粒珠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
8《理瀹》方之一粒珠8.1方名一粒珠
8.2组成雄黄1两,五倍子1两,枯矾5钱,葱头5个,肉桂1钱 , 麝香1分 。
8.3主治《理瀹》方之一粒珠治霍乱呕吐泄泻 。
8.4一粒珠的用法用量贴脐,用热物熨 。
8.5制备方法
一粒珠泡什么茶

紫砂壶最好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 。
(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 。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 。《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 , 又无熟汤气” 。
(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 。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 , 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
(三)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 , 沏茶而绝无异味 。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
(四)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 。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 。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
(五)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 。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 。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 , 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 。
《阳羡茗壶系》说:“壶供真茶 , 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香味之蕴 。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砒,汤力香茗,俾得团结氤氲 。”冯可宾在《岕茶笺》中也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 , 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 。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 , 味不耽搁 。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 , 一泻而尽 。”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叶勃兴之后 , 经过不断的改进 , 最终成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 。
紫砂壶式样
据专家介绍,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 。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 , 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 。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 。
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型制都有一定名称,至今还有数十种流行 。如洋桶、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仍普受欢迎 。现代人较注意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单从其收藏价值考虑,紫砂古壶价值连城、寸柄之壶则更珍贵
紫砂壶的鉴定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 , 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 。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 。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 。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 , 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 , 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 , 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 , 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 。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 , 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 。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 。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 , 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 。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倒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 。从这样的审美态度做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悦身心 , 引起和谐的兴致 。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的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这些都是必须做具体范围的内容考虑的?
当今 , 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 , 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 。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 , 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 , 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 。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 , 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 , 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 。这样 , 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 。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 。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 。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 。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 , 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 , 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 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 , 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 , 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 。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 , 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 。要知道 , 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 , 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 。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 , 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 , 拿今天的眼光看 , 仍然在闪烁发光 。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 。譬如石桃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说起“形” , 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 。道理很简单 , 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 。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 。艺术讲究的是感觉 。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 , 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 。讲许多的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 。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
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 , 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 , 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
点、线、面 , 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 , 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 , 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 , 都必须交待清楚 。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 , 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 。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 。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 。这也是“工”的要求 。
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 。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 , 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 。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 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 。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
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 , 名家名壶身价百倍 。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 。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 , 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 。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 。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 。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 , 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
其实 , 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 。所以 , 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
###其它资料参考###紫砂壶的保养 紫砂壶是喝茶人的珍宝 , 但要使紫砂壶表现出真正的个性,就要有正确的养壶方法,泡壶是最好的养壶方法,具体可分以下六点: 1、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 。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2、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一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3、实实在在的泡茶 。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4、擦与刷要适度 。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5、使用完毕要清理晾干 。泡茶完毕 , 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又需重新整理 。6、让壶有休息的时间 。勤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用时才能更吸收 。按这六步养亮的壶,虽养成的速度较慢,但亮度可经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气触摸 。个人觉得紫砂壶从表面光看是看不出什么好坏的吧.现在工艺都做得那么好.主要还是要从手感上来判断吧..一般还未用的壶摸起来感略有点粗糙但不会有棘手的感觉这样的才是真的紫砂吧~</FONT></FONT></FONT>
###其它资料参考###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家庭中的必需品 。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称开门七件事 。开门七件事的排列和内容都大有讲究,全都与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关 。
现代随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门七件事都随之而进步 。在现代中国大多地区,柴已被石油气、天然气和煤气等所取代 。米、油、盐、酱、醋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于茶则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点,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 , 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仿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 。主要形式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 。
(1)压盖:亦称“完盖” 。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 , 其边缘有方线和圆线两种 , 均与壶口相呼应 。与口置平的泥片称“座片”,弯起泥片为“虚片”,壶口泥片称“坨子”,壶墙的泥圈为“子口”,几个部位及转折过渡用脂泥镶街,润合贴切、浑若天成 。壶盖稍大于壶口之外径的俗称“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 。无论壶型是方是圆,盖延和口延上下内外呼应 , 壶盖覆压于壶口,亦称“克盖” 。“克”者 , 制服、居高临下也 。壶盖稍大于壶口外径的 , 则俗称“天压地” 。
(2)嵌盖:嵌盖是壶盖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 。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准缝如纸、发之隙”者属上品 。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 , 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 。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 , 形制规整 。口部以装饰线处理 , 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结构,与平嵌盖手法相似,以严密、精缝、通转为上 。样式是壶盖嵌于壶口内,俗称“地包天”,如“矮井栏”、“一粒珠”、“鱼化龙”等壶 。
(3)截盖: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形式,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而故名 。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 。制成后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严合缝,故技术要求较高 。有截盖、克截盖、嵌截盖之分 。样式如秦权、梨式、倒把西施等壶,盖面与壶体表面轮廓线相互吻接,严丝合缝,壶盖与壶口大小合适 。
那众多紫砂壶中,老茶人喜欢什么型的紫砂壶呢?
一般老茶人喝过的茶很多,对于紫砂壶的提香能力自然不用多说,收藏的紫砂壶分门别类,很多,而他们选的最多的要属圆形类的紫砂壶了 。紫砂壶的砂质中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 。夏季使用,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 , 不起腻苔,不易变馊 。冬天用沸水冲茶都不易炸裂(朱泥壶除外) 。更妙的是砂质壶壁能吸附茶汁 , 蕴蓄香味 , 久经使用 , 壁内积聚“茶锈”,即使不放茶叶冲水,也有余香 。紫砂壶的精品力作,其材质、工艺、造型装饰、艺术品位,都是超一流水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 , 其作品内在的精、气、神韵诉说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情趣 , 鲜明的人格个性 。
1.扁壶型,如仿鼓壶、虚扁壶等,身筒矮,不易储温口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就大也易散热,壶口大揭盖还便于观察绿茶在水中的形态美感 。这种造型特别适合泡绿茶 , 使较嫩的绿茶不易泡老,可较好的展现出绿茶滋味清爽、鲜活的特点 。
2.而类似于西施、匏尊、容天,莲子,掇球等等 , 肚大,口?。?不易散香壶深,易于保温 。这种造型适合泡乌龙茶 , 铁观音,普洱等需要高温发茶的茶叶 。它轻易表现出乌龙茶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甘甜的特点 。泡普洱的亦是口感凸起,陈香不绝潮汕工夫茶讲究壶的宜小不宜大,宜深不宜浅 。由于乌龙茶叶呈卷球状,圆形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 可以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伸展,圆形的壶壁可让水在壶里顺流而转,跟能温润地将水与茶叶紧密结合,有利发茶 。
首先,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容积一般要比泡乌龙茶的大些 。由于云南大叶种茶本身叶片比较大,大一点的壶有利于叶片充分伸展开、内涵物质的开释,而乌龙茶讲究小壶 , 逼出香气 。所以壶不能大 。泡普洱一般宜选择180亳升?200毫升左右的茶壶,当然也可选择更大一些的壶,视喝茶人数的多少而定 。其次,谈一下壶型,泡普洱茶宜选择脖大、耳桶丰满的壶型 。出水一定要好 , 流以直流,剑流最好,口盖一般不宜过?。?过小不利于壶内温度披发,尤其是品饮新制作的生茶时,紫砂壶型中苦涩就会增加 。口盖过大也不好 , 象虚扁一类的壶型,饮用过程中口盖过大,热量披发太快,茶香就不能饮满,常用的壶型推荐象景舟石飘,仿古,水平 , 巨轮珠等 。方型壶因为是方流,出水一般都较慢,不推荐 。
再次,紫砂壶的质地 , 谈一下壶泥料 。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喝普洱茶的目的是为了试茶仍是为了饮用 。有时候我们喝普洱茶就是试一下茶质的好坏来决定是否有继承存放的价值 。这时该用目数高的朱泥壶就好,基本上比较能如实地反映茶质的好坏 。正常饮用的话选择朱泥的泥料为宜 , 紫砂可以吸附一部分与普洱茶质中不好的苦、涩、抽烟味,用紫泥壶来泡渥堆味会减少良多,老的入仓茶也可以用紫砂来吸附一定的杂味 。还有就是烧结温度与壶壁厚度的题目 。
假如是泡干仓老茶,本身茶质就很好,苦涩度也低,水甜,就不必选用烧结温度低的壶,而宜选用烧结温度高、壶壁薄的壶,这样可以更好表现干仓普洱好茶的香、醇、滑、厚来 。吸附异味就不是太重要 。熟茶来讲,窑温低、粗砂壶壁厚吸附堆味的能力最强,熟茶因为要迅速降低茶的温度来减少清涩味、壶壁厚薄一点,烧结温度低一下为好 。
紫砂壶的收藏可不是摆在架子上“藏”在柜子里,一名真正的紫砂壶爱好者肯定会隔段时间就挨个地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观赏把玩,紫砂壶重在养,如果不养,即使是名家之作,也还停留在凡胎的阶段,变不成仙器 。紫砂壶又显收藏热 , 这当然是好事,表明了人们对紫砂这一传统工艺的爱好和重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买了紫砂壶后 , 常是往家里的柜中一放了事,从此不闻不问 。这其实是一种外行的表现 。因为,紫砂壶一定要用,要养 , 即如宜兴当地人习称的:一定要日日“盘养”,而在天长日久的“盘养”中,紫砂壶便能达到加快升值的效应 。

一粒珠泡什么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