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生脏熟脏是什么意思?
四,一个词义探讨的案例:生藏、熟藏
《杂阿含?1165经》经文有「生藏、熟藏」:「肠、肚、生藏、熟藏、胞、泪…… 。」[226]明《径山藏》此处作「生脏、熟脏」,此两词的确实意涵有待探讨 。
水野弘元《パ-リ语辞典》,āma-āsaya解释为「生脏 , 胃」,pakka-āsaya解释为「熟脏 , S状结肠与直肠」 。[227]这样的诠释可能是来自Monier-Williams的《梵英字典》 , 但是将此两字分别对应为「生脏、熟脏」应该是出自水野弘元的判断 。[228]笔者认为能否如此简单地推定,仍有疑问 。
就《杂阿含?1165经》经文而言,前文已经译有「肠、肚」,如果「生藏、熟藏」又代表「胃、肠」 , 有重复列举的嫌疑 。同样是「肠、胃、生熟藏」并列的译文还有:
《方广大庄严经》:「脾肾肝肺心,肠胃生熟藏 。」[229]
《修行道地经》:「十四七日 , 生肝、肺、心及其脾、肾;十五七日,则生大肠;十六七日,即有小肠;十七七日,则有胃处;十八七日,生藏、熟藏起此二处 。」[230]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肝、肺、脾、肾、大小肠、胃、胆、生熟藏、痰热、心、肚 。」[231]
以及清凉澄观(西元737-838年)注疏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即〈涅槃十二圣行品〉云:从头至足其中唯有发(一)、毛(二)……脾(十一)、肾(十二)、心(十三)、肺(十四)、肝(十五)、胆(十六)、肠(十七)、胃(十八)、生藏(十九)、熟藏(二十)、大便(二十一)、小便(二十二)、涕(二十三)、唾(二十四)、目泪(二十五)……膀胱(三十五)、诸脉(三十六) 。[232]
如果不谈清凉澄观的《疏》,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杂阿含经》)与地婆诃罗(《方广大庄严经》)、敦煌竺法护(《修行道地经》) , 与留学那烂陀寺的玄奘(《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都是将「肠胃」与「生熟藏」并举,观想「身分」不需重复,因此这四项应该是不同的器官或留存於体内的食物 。他们四人同时犯错的可能性不高,因此,「生藏、熟藏」的本来字义应该考量、尊重汉译对此词的解释,这也可能是不同传承所保留的「异文」 。
此词最早出现在支谦翻译的《撰集百缘经》:「汝等当知!我由先身恶口骂辱诸众僧故,处此生、熟藏中,经六十年受是苦恼,难可叵当 。」[233]
「生藏」也出现在《增壹阿含?36.3经》:「施人杨枝有五功德 。云何为五?一者除风,二者除涎唾,三者生藏得消,四者口中不臭,五者眼得清净 。」[234]
义净法师(西元635-713年)翻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有四户虫:一名师子,二名备力 , 三名急箭,四名莲花,依生藏食生藏 。有二户虫:一名安志,二名近志,依熟藏食熟藏 。」[235]
《增壹阿含?12.1经》列举28项「身分」,值得注意的是,经文将「生熟二藏」列在「屎、尿、泪、涕、唾」等体液、排泄物之间,而不是列在「肠、胃、心、肝、脾、肾」的器官分类里 。[236]
考量此三处译词,有可能译者未将「生藏、熟藏」当作器官,而是指「留存体内的食物」 。[」 。[237]
从跨文本对应经文的立场来看,《杂阿含?1165经》此段经文可以参照《相应部?35.127经》、《中部?10经》,此两部经相当的句子都是「pihaka? papphāsa? anta? antagu?a? udariya? karīsa?」,[238]菩提比丘译为「spleen脾,lungs肺,intestines肠,mesentery肠系膜,contents of the stomach胃内(待消化的食)物,excrement粪便」 。[239]《长部?22经》与此相当的经文,PED译为「stomach胃,bowels肚,intestines肠」 。[240]Maurice Walshe译为「spleen脾,lungs肺,mesentery肠膜,bowels肚,stomach胃」 。[241]可以看出,即使在巴利学界,这几个字义也是很难得到共识 。
这是白骨观《禅秘要法经》 。
肪 , 在颈椎那里 。
肺腧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 。
生藏应该是胃,熟藏估计是小肠大肠等
###其它资料参考###熟藏shú cáng
藏
拼 音 cángzàng
部 首 艹笔 画 17五 行 木 繁 体 藏五 笔 ADNT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cáng ]
1.隐蔽:躲~ 。
2.收存:~书 。
[ zàng ]
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 。
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 。
3.西藏的简称:青~公路 。
4.藏族 。
5.古又同“脏(zàng)” 。
###其它资料参考###子题:种子不净、依处不净、当体不净、外相不净、究竟不净、生处不净、生熟二藏、生藏、熟藏、自性不净、三十六物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不净观者 , 如来立药,对治心病 , 多贪不净;瞋以慈心;痴不觉了,阴界分别 。初对贪者,故云不净 。如智论说 , 具有五种:一﹑ 种子不净 , 揽父母形以为己有 。故偈云:『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由白净生,但从秽道出 。』二﹑ 依处不净,谓在生熟两藏中间 。故偈云:『是身为臭秽,不从华间生,亦不从薝卜,又不出宝山 。』三﹑ 当体不净 ,谓三十六物,成身十二,内外两相,各十二也 。故偈云:『地水火风质,能变余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 。』 四﹑ 外相不净 者,九孔常流,俱不可用 。故偈言:『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中,常流溢不止,如漏囊盛物 。』 五﹑ 究竟不净 ,终归死[月*逄],不可忍见 。故偈言:『审谛观此身,终归必死处,难御无反复,背恩如小儿 。』」行宗记释云:「第二﹑依处 , 亦名 生处。人有 生熟二藏 , 食在 生藏 ,犹未变动,流入 熟藏,即成粪秽,胎处于中,故云不净 。…… 三﹑当体者,亦云自 性。三十六物,论中备列,总判为三,而少不次 。今以义分,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血、心 。此名成身十二 。如论云,中有十二 。通于内外 。脾、肾、胆、肝、肺、小肠、大肠、胃、胞 合作脬,水府也。肪 音方,肠脂也。音珊,胃脂也。脑膜 。此内十二 。论云 , 内有十二,名性不净 。屎、尿、垢、污、泪、涕、涎、唾、脓、黄白痰[病-丙+阴] 。此外十二 。论云,外有十二,名相不净 。」 (戒疏记卷七?二四?四)
###其它资料参考###解释八苦:
一、生苦——人之生也,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 , 与人道相应者 , 则投生为人,最初流爱为种,揽父母精血,纳识业为胎 。处在母腹的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上压秽食 , 下熏臭气 。母饮冷时,胜于冰雪冻肤,如入寒冰地狱;母吞热时,极似沸汤灌体,无异镬汤地狱;母啖粗时,诚如山石压身,仿佛夹山地狱 。尤其胎中秽窄,迷闷难堪,随母气息出入,种种不得自由 。幽囚十月,如禁牢狱,经中名之为胎狱,询不过分 。及出胎时 , 柔软肌肤,被风吹如刀割 , 痛苦莫喻 。因婴孩痴呆,又不解说话,只知道由这呱呱一哭,竟哭出无数的痛苦出来 。以为人之一生,从此起不知道要吃足了多少苦头 。此种生苦,古人曾形容他为生龟脱壳,其痛苦可知矣!至于难产横生之惨更不忍言,母子生命悬危,凡为人者 , 无法逃过此关 。省庵大师的诗云:‘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每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 。我也有句诗说:‘此世当思归极乐,来生不愿入胞胎’ 。
二、老苦——岁月无情,不知不觉地,能把人们催促到‘万事输人己退藏’的地方去,创伤得我们真是无处不伤神,混身病态,诸根朽败,则力弱形枯,神衰智钝 , 眼花耳聋,腰酸骨痛,口吃齿缺,鹤发鸡皮,一切行动都不如意,汝看苦不苦呢?可是世间无有不老之人 。诗曰:‘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 。余意:‘寄语少年须努力,莫待觉悟老来迟’ 。
三、病苦——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世间那有无病之人?偶一四大不调,则诸根痛患,饮食俱废 , 坐卧不安 。单说头晕齿痛,已是痛苦不堪,况沉珂酷疾,大病连年乎!病的厉害,就是三国时代雄纠纠的张飞 , 也极骇怕而无可奈何 。诗云:‘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 。我说:‘健时莫为因循误,病到方知忏悔迟’ 。
四、死苦——人生如梦 , 幻质匪坚,从来未有不死之人 。当世缘既?。?四大分离之际 , 抽筋折骨痛苦难言,古人形容为活牛剥皮,思之悚然 。至于横祸惨死,骨破肠穿,身首分离,更不忍谈 。并且临终时,家亲绕榻,恩爱诀别,同时一切业境顿现,真是千愁快悒,万怖慞惶,霎时一命呜呼!寂然孤逝,冥途渺渺,幽怨重重 。假使生前妄造恶业,堕于三途 , 其苦更不堪设想矣!诗云:‘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 。我说:‘念佛必蒙垂接引,赋归极乐亦欣然’ 。
五、爱别离苦——好景不常,欲合偏离,虽云人生聚散无常,可是恩爱割别,亦是人生一大苦事,一家眷属的团圆,父母妻子的恩爱 , 因缘所使,或生离、或死别 , 乃至一旦家散人亡,这么人生 , 是苦非苦不消说也 。诗云:‘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马上谢君王......’ 。余意:‘悟得因缘生灭法,自无恩爱别离愁’ 。
六、怨憎会苦——此有二种说法:一、是冤家会遇,如眼中钉 , 发生憎恨 。一是宿世冤缘结为六亲眷属,一处同居,互为恼气,仇怨之人 , 欲离偏合,狭路相逢,无可逃避 , 汝看苦不苦呢?诗云:‘苦事人情皆欲避,谁知夙业自相招,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 。我也有句诗说:‘好将佛教善缘结,当作莲池海众看’ 。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无求之人?名利福寿 , 凡所欲事 , 求之不得,则生愁苦或愤怨 。如富贵无子,贫穷多累,读书落第,营商蚀本,诸如此类,欲求偏失,亦乃人生一大憾事也 。诗云:‘扬帆屡见沉舟客,挂榜偏伤落第人 , 毕世耕耘难果腹,频年纺织尚悬鹑......’ 。余意:‘得失荣枯皆有命,穷通寿夭总由天’ 。
【生藏和熟藏是什么】八、五阴炽盛苦 。——五阴——即色受想行识 。‘炽’——火热也 。盛——众多也 。阴——障蔽也 。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 。色阴即所感业报之身 , 受想行识四阴,乃触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境,起惑造业 , 招集苦恼 。依眼等五根,缘色等五尘所起烦恼属色阴 。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为受阴 。依六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 。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 。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 。此五阴烦恼如火炽盛,尽夜焚众生的身心,苦不可言,当急用智慧以消灭之,一句弥陀即智慧水也 。诗云‘逼迫身心苦事多 , 哀声无地可号呼!肝肠断处情难断,血泪枯时恨未枯’ 。余意‘三界无安同火宅,何如念佛往西方’ 。此五阴炽盛苦,乃一切诸苦本 。八苦中前四苦属身所受,后三苦属心所受的痛苦,最后一苦总括身心 。又前七种是别(别指一种),乃过去所感之果,后苦是总(总括诸苦),乃现在起心动作,为未来得苦之因 。因果牵连 , 相续不断,无期痛苦,何日解脱?可不惧哉!大家当速念佛求生也 。此外还有天灾人祸,刀兵水火,风雨雷电乃至寒著侵迫,蚊虱蛀啮等苦 , 若扩而充之,说不能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