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乌鲁木齐,被称为世界的都会,哈萨克人很威武】本文发表于1940年《旅行杂志》 , 原文如下:
不久,我们就望见了迪化城 。
乌鲁木齐南关街景,晚清
迪化城内的街道并不齐整,而且狭窄,拥挤 。房屋大半都很简朴 , 但它现在已是新新疆省的省城,其在西北之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上面的重要性 , 却是可想而知的了 。
迪化居四条通商大道的中心,其一横越境内直达外蒙古,第二条路通哈密直至甘肃省,第三条路可通伊犁而至苏联,第四条西南行至疏附(即喀什噶尔) 。因此迪化在历史上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废清回民之乱时,迪化为一重要的中心地点 。
迪化是我们汉人称的名字,蒙古人称之为乌鲁木齐,而当地的土著人民又称之为红庙子 。
迪化的水利工程极为良好 , 地方上盛产各种煤炭,而与绥来(今玛纳斯、沙湾一带)城的交通甚为便利,五谷特别是米,即从绥来运来 。迪化又和吐鲁番相近 , 各种水果都由吐鲁番供给 。而在苏联方面 , 则有工业品输入境内 。至于迪化本身,驰名的物产 , 则有硫磺 。
迪化城区颇大,政府所在地另占一个广场 。市内井有许多广大的庭院,藏立着一座极高的鼓楼 。登上鼓楼,可以俯瞰全城及周围的景色 。其次有新建的邮政局的建筑,颇为壮伟,而迪化的邮务,也办得非常之好 。此外,尚有好些欧洲人所开的大商店 。
从城内居民的成分上来看,迪化也是一个世界的都会 。俄国革命时,白俄逃亡至此者极众 。苏联革命成功后,即在迪化派有一个领事,当时苏联领事馆的广场上要建一个列宁铜像,同时苏联领事要求将旧俄教堂改为剧院 。那时的新疆执政者完全加以拒绝 。现在这种状态,当然是久已成为过去了 。
迪化城内的商业,现在颇为繁盛,一切的商品货物及工业品俱有,而近年来在“建设新疆”的口号之下 , 迪化在改进之中 , 呈现了一种新的气象 , 一切都和旧时完全不同 。我们甚至可以说,旧迪化已经给淘汰了 。
迪化名胜红山嘴(即现在红山公园),1947年
迪化的夏天也颇炎热,最好的消夏物品,便是那著名的哈密瓜 。它在暑季销路极广,成为大众的冷饮品了 。城外有条大河,水流湍急 。有一带壮伟崎岖的崖壁,倚河耸立,上面还有一座宝塔,附近尚有一所大公园,所以此处就成为市民纳凉的好地方了 。
哈萨克男子马上英姿,1947年
我们现在又是身处在一个以马术最为高超的城市之内 。蒙古人、西藏人、哈萨克人以及东干人(清末移居新疆、中亚的陕甘回民对外的自称),全是极漂亮的骑术家,不过他们各有控马的手法和姿态,而所骑的马是半驯半野的骏马 。他们常常喜欢骑着这种骏马,在市区狭街上飞驰而过 。马过处行人都为之奔避四散 。而俄国马和西伯利亚马却都是皮色美丽、高大而娴雅的大马 。
哈萨克人是一种肩膊宽阔的民族,体格勇壮,身上常常穿的是棉衣或皮裘,冬夏皆同 。他们足上穿的都是土制的高筒皮靴 , 样式和蒙古人的不同,而他们的头巾也扎成为一种有高筒尖角的帽子,四面有边,垂到两耳和两肩上 。
有些哈萨克人常常骑马入市购物,他们在店铺前也不下马 , 就坐在马鞍上同店家买东西 , 因为不懂汉话、常用手指来表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交易才算成功,他们仍策马而去 。
至于哈萨克的女人们,她们也时常跟着丈夫同行,穿着员漂亮的条子衣服,大都喜欢穿黑色 , 头上则披着白色头巾,围垂到面颊上,肩下有块胸巾,衬托着她那褐色的面庞 。
迪化城内有好多汉人,同长城以内各大城市间的中国人具有显著不同的地方 , 而同他们祖先本乡的居民也显然有着差异的 。不过他们仍固执地保持着中原人的习馈与风俗 。
据当地人民传说:新疆在前任杨省长任内时,完全向外界隔绝 。杨省长采取的是闭关政策,他使治下的人民完全同外界隔绝,除他的机关报外,不准其他报纸在他的辖境内出版 。邮政局、有线电报局和无线电报局内,他都派有私人担任检查之责,所以外边的消息不易漏入,而酒楼茶馆内,也都贴有布告:“莫谈政治” 。
现在随着这位闭关政策的杨省长(指民国新疆的首任统治者杨增新,1928年遇刺身亡)的去职,新疆己换成为一个新面目了 。
猜你喜欢
- 梦到的事情在现实发生了
- 女人梦到好多人在吃饭是什么意思
- 50周年婚姻是什么婚
- 乌鲁木齐上班作息时间是什么
- urc是哪个机场代码
- 新疆有高铁吗
- 新疆乌鲁木齐周边除了天山天池,还有个地方值得一去,安静游客少
- 乌鲁木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