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化治理:传统与创新并行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一片被黄沙覆盖、降水量稀少、植被稀疏、空气干燥的荒芜之地,我们称之为沙漠 。根据国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我国的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到了261.1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2%;而沙化土地总面积则为172.12万平方公里,占比达到17.93% 。这些数字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中国的沙漠化问题异常严峻,尤其是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
【中国沙漠化治理:传统与创新并行】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二大流动沙漠 , 其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总面积高达33万平方公里 。紧随其后的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为4.88万平方公里;巴丹吉林沙漠以4.4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列第三;腾格里沙漠则以4.3万平方公里位居第四 。除此之外 , 还有柴达木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库布其沙漠等众多沙漠分布在我国各地 。
沙漠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重要推手之一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导致了林场的消失和草场的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之后,土地变得越来越荒凉,最终形成了沙漠 。荒漠化不仅使得土地无法耕种和放牧,流失的泥土还会进入附近的河流,比如黄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随着荒漠化土地的增多,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可耕种、放牧的土地也在变相减少 , 这无疑对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
面对如此严峻的沙漠化形势,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治理沙漠 。传统的治沙方法主要是“多种树”,但实际上,并非所有沙漠区域都适合种树 。通常需要先找到有地下水的沙地,这些地方一般位于沙漠的外围边缘 。因此,沙漠种树往往是从边缘开始,一点点向内推进 。而且并不是所有树木都适合在沙漠中生长 , 常见的树种在沙漠中很快就会枯死 。实际上,应该先种植一些耐旱的低矮灌木,如沙棘、芨芨草等,利用它们来稳定地下水和土壤 。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 , 才能满足种树的条件 。
在沙漠种树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固沙固水 。我国有一套独特的固沙方法:选择合适长度的麦草,在沙漠中划出格子线 , 然后将麦草的中心沿着格子线压入沙地中,形成一道道“草格” 。据统计,我国在过去多年里累计种植了约660亿棵树,这其中凝聚着一代代治沙人的辛勤汗水 。
为了改善治沙人员的工作条件并提高治沙效率,北京林业大学的刘晋浩团队于2016年成功研发了一种集固沙、种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具车——被称为“吞沙巨兽”的多功能固沙机 。这种机器每小时能独立栽种2000棵小树苗,一天可以覆盖40亩沙地 , 效率是普通治沙人的50倍 。它不仅能精准控制植物之间的距离,还能在种植草料的同时输送水分,从而大大提高草料的存活率 。
这台多功能固沙机拥有强大的储存空间和超长续航能力,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工成本 。研发团队还在不断对“吞沙巨兽”进行升级和完善 , 以期让它成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治沙神器,能够代替人类前往更加恶劣的沙漠区域进行固沙治沙工作 。
总的来说,中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采取了传统和创新并行的策略 。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等传统方法进行生态恢复;另一方面则借助高科技手段提升治沙效率和效果 。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