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煤层:从宝藏到火焰山的转变》
贺兰山煤层,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宝藏矿产,如今却成为了一座熊熊燃烧的“火焰山”,每年造成高达10亿元的损失 。那么,这个煤层为何会自燃如此之久,又为何不将其扑灭呢?
这个现实版的火焰山位于宁夏西部的贺兰山,早在公元1272年就被发现 。据史料记载 , 最早的开采活动发生在300年前的清朝时期 。贺兰山煤层盛产太西煤,这是一种优质的煤炭资源,具有低磷、低硫、低灰和高发热量的特点,属于侏罗纪时期的无烟煤 。然而,这种煤炭的内部多孔疏松,矿体内部的瓦斯含量高,加上挖矿通道中存在氧气 , 为煤炭的燃烧提供了条件 。此外 , 早期大量的私人煤矿开采活动和贺兰山较高的地温也是导致煤层自燃的重要因素 。
目前,贺兰山已有25处明火区,每年以16米的速度向周边蔓延 。最早的自燃区已经超过300年,火区影响总面积超过3.3平方公里 。随着火区的不断燃烧,每年会烧毁115万吨的煤炭,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
那么,为何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扑灭这些火灾呢?首先 , 由于贺兰山地处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的区域 , 气候干燥且年降水量少,依靠雨水灭火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随着贺兰山自燃时间的延长,最深燃烧点也在不断加深,目前已知的最深燃点已经在280米深处的煤层 。要想将其扑灭就需要挖洞注水 , 但一旦挖通 , 燃烧的有毒有害气体也将一起释放,再加上高温,工作人员可能会在扑灭火之前就先中毒 。最后 , 水并不是万能的灭火剂 。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例如大面积燃烧的煤炭遇到大量的水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 , 其中一氧化碳会加剧火势,而氢气和氧气则可能产生爆炸 。此外,水一旦吸收了煤层的热量,还可能导致煤层断裂,让更多的空气涌入并与未燃烧的煤层接触,从而扩大火势 。
【贺兰山煤层:从宝藏到火焰山的转变】尽管我国曾尝试通过泥浆灌注来减少煤层的氧化作用,但对于明火并没有效果 , 甚至可能出现局部爆炸 。再加上一些人趁机偷挖偷卖煤炭资源,使得这一计划最终未能成功实施 。目前全球除了南极洲外 , 其他大洲都存在地下煤火现象,美国和印度等国也深受其扰 。那么,面对煤田自燃这一难题,大家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猜你喜欢
- 超越人类:人工智能的未来五年
- 警惕!手机充电器长时间插在插座上的危害及正确使用方法
- 【小年盛宴】腊月二十三,传统佳肴迎新春
- 【家庭版】豪华蒸蛋:低成本,高享受
- 一碗香浓腊八粥,温暖你的冬日
- 初六三不做,来年不受穷——揭秘正月初六的三大忌讳
- 女神节送礼秘籍:避开禁忌,传递心意
- 家庭盛宴:嫂子巧手烹制十道佳肴,网友点赞“接地气”
- 年夜饭必备:五道预制硬菜,轻松搞定丰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