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总是处于焦虑状态?】我们想象一下 , 假如你是一个来自远古时代的穴居人,被冰封了五万年,你冰封的地点刚好就在现代一家超市的附近 。
突然有一天 , 这个冰块融化了 。你走进超市,你发现自动门神奇地关闭了 。紧接着你看到的是超市内的灯光、色彩和拥挤的人潮,购物车和货架上的商品像是诡异的金属版怪兽 , 你非常迷茫 。
这个时候,你身后的一台机器突然叫嚣起来:“装袋区出现不明物体!”机械的声音让你恐惧,你忙不迭地想逃离这个诡异的地方,却没想到撞到了玻璃,你大惊失色尖叫起来,而你越尖叫,机器的叫嚣声却越大 。
好的这个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
或许你会认为 , 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但我想说 , 这其实是现代人的大部分真实写照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发生了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信息知识爆炸性地增长,让我们欲罢不能的同时又措手不及 。虽然说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是跟着时代在进化 , 但这个时代的信息和资源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 。
——其实,我们现在仍然是穴居人 。
我想列举一些词语 , 大家可以来思考一下这些和人类社会的进程有什么关系 。
金钱、苏格拉底、金字塔、基督教、指南针、枪炮、飞机、可口可乐、电子邮件、互联网……
这些词语我们都很熟悉,但深究下去其实很让人惊讶,这种变化和发展竟然只发生在过去的四千多年内,而且发展的坡度相当陡峭 。
这也就是我想说的,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是过去几千年资源技术爆炸性增长累积起来的 。尤其是如今 , 网络的发达、新闻的爆炸性播报、社会价值取向的更新 , 都在刺激着我们 。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新闻 。网络的发达结合新闻本身的舆论性 , 我们很容易就会被新闻所呈现出的文字画面所支配,又或者是广告,像“拥有XXX年轻不是梦”之类的爆款宣传语,即使这些新闻广告本身存在漏洞 , 但处于舆论环境下的我们却会自我催眠去相信、去跟风 。但我们并没有想到的是 , 新闻本身传递出来并不是真实的情绪 , 而是感觉 。如果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跟风舆论,我们不就如同五千多年前的那个穴居人,是那么可笑 。媒体最擅长的便是利用人们的焦虑心理进行又一轮焦虑的操控与放送 , 就像“回声室效应”,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舆论来回重复扭曲,这也是导致现如今普遍频繁的网络骂战的原因之一 。
正如阿伦·沃茨在《反主流文化的文化》所说的那样:
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最私密的想法和情感其实从根本上来讲,并不属于我们自己 。因为 , 我们思考所用的语言和图景本身并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 。
焦虑情绪的表现其实是多方面的,它的来源自然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工作焦虑、时间焦虑、社交媒体焦虑、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年龄焦虑等 。我最近这段时间看了一些相关的书和纪录片,我认为不论是何种情境下的焦虑,其实归根到底都能回到“消费主义”这一角度 。
消费主义,最早产生于西方 。具体的历史发展我在这里也不详细说了 。我想说的是,消费主义影响的不仅仅只是物质层面,我们在物质层面的贪婪会逐渐吞噬我们的精神和心理 。
比如互联网,是通过各种技术连接起来,我们在网上购物、关注别人的社交动态等的过程中,“计算机算法”会给我们推送同类型的商品或者博主等,这看上去似乎让我们更加方便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但其实“算法吞噬同理心”这一事实却在不断警告我们,如果不走出舒适区,我们就会被互联网同化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如今的大众审美,尤其是对女性的“白幼瘦”审美观念,使得如今审美单一化甚至病态化,然而审美同化并不意味着全体人类都有与此同化的资源和能力,这也就造成了新一轮的焦虑 。而工作焦虑、时间焦虑其实也是如此,工作的本质依然是现实地获得金钱与资本,时间管理的本质依然是竭尽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这一切都和消费主义脱不开关系 。
在这种环境下,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情绪很低落甚至焦灼迷茫,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emo 。但我们却常常会将焦虑等短时间的情绪转化同抑郁症混淆 。
焦虑与抑郁 , 虽然说都属于心理层面上的问题,但本质上还是不同的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心情低落的时候,但休整一段时间后 , 会慢慢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这是很典型的一种情绪焦虑的表现 。而抑郁呢?有人会说,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去网上查关于抑郁症的表现,都很符合啊 。比如不想动,对什么都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经常哭啥的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 , 焦虑是短时间可调节的,而抑郁是长时间且不可控的 。如果说大家的焦虑低落情绪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 , 还是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
这里我想说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精神疾病耻感文化” 。生病这件事情,对于人类来说是家常便饭,但你要是和别人提“我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一定会比你和别人说“我感冒发烧了”来得难以启齿 。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冲击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如今一旦有公众人物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字眼,媒体便会用极具冲击力的字眼来报道 , 似乎这些病症都是罪恶 。社会的舆论性和带来的价值取向,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烈的影响和冲击,久而久之我们对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便谈之色变、避讳不谈 。
所以,发现了吗?我们对于“精神疾病耻感文化”的态度,正是我们挣扎于焦虑泥潭无法走出来的根源 。那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想摆脱焦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直面焦虑,不把它当成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 。“在精神疾病这个问题上 , 意识的觉醒往往就等于方案本身” 。去直面焦虑,接受焦虑 , 释放焦虑,非常重要 。
如果你敢于去直面焦虑,而不是设法将它隐藏甚至逃避,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
然后呢?还是回到刚刚说到的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万物皆过载 。我们所在的星球,就是“过载星球” 。物质无穷,但人类有限 。用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断舍离” 。这个概念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但具体如何去做呢?我认为的断舍离,并不仅仅是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 。浅显来说就是克制、舍弃你不需要的过载物品,深层次的就是扔掉会让你情绪内耗的心理垃圾 。
“也许我们索求无度是因为我们处于无欲无求的边缘 。”我们对于物质上的索求和贪欲,可以反映出我们精神层面上的匮乏和消耗 , 无止境的购物和消费并不会减轻我们的焦虑,相反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的焦虑 。因为,人的贪欲是没有限度的 。
“断舍离”还有一个新尝试,就是与他人的社交 。这并不意味着不与任何人产生交流和联系,而是舍弃掉无用的、会消耗你情绪的社交,短暂与他人脱离,回归自己 。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独处” 。
我认为独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很重要的原因是,你独处时面对的只有自己的身体和思考,你可以最大限度倾听并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在社交过程中是比较难以做到的 。当你焦虑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适当地离开社交圈,独自找一个地方,听听音乐、看看书、写写东西 , 亦或是看部喜欢的电影、纪录片,其实这些具体方法是因人而异,只要你能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能量是在恢复就可以了 。
还有一个我自己试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近大自然与动物 。这是我们永远的慰藉 。我觉得这不需要列举出大量的文献和实验就可以很有说服力,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公园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小区里的猫猫狗狗,情绪便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
仰望星空也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因为我们现在仰望的星空是来自远古时代,我们看到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星星,而且我在一篇科学研究中看到,其实我们身上许多元素都来自于恒星塌缩时释放的元素 。很奇妙对不对,我们居然是恒星凝结的产物 。这么一想,我们人类个体其实真的很渺小,而我们在当下忧虑的工作、房贷、疾病等等,与星空宇宙相比 , 却是转瞬即逝 。
下次心情焦虑的时候记得去仰望星空哦 。宇宙会对你说,嘿,不必担心,这里有比你的生活更大的东西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任何一种生物或者物品 , 鸟也好树也罢,你是虚无亦是万物,是瞬间亦是永恒,你就是不断运转的宇宙 。而那些焦虑 , 又算得上什么呢?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写的一句话:
下雨了,你所能做到的就是,让它下吧 。
是的,让它下 , 你的焦虑情绪你也要顺其自然 。不过,你要留意自己的情绪,你得知道哪些方法能帮你振作起来 , 并接受那些对你无效的方法 。
等你明白雨不过是雨,而不是世界末日时 , 一切就容易多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