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1929年的《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中 , 算是第一次对战俘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的详细规定,但在实际战争中,战俘的命运一直都如同风中楼阁,摇摇欲坠 。中国自古代起,就有“不杀生俘”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并且这也能体现国家的大义立场 。
可有这么一场战争,战后却做出了三十万俘虏尽数杀尽的决定,这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而这背后又究竟是何缘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一起寻找答案吧 。
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它作为我国西北防线,从秦始皇时期就得到了重视,并在中华悠悠岁月长河中,重要性与日俱增 。到清朝年间,准噶尔叛乱 , 乾隆皇帝更是对新疆高度重视 。一旦新疆沦陷 , 那么外敌的铁骑将毫无阻碍地踏破中原 。
正是因为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国门被西方炮火打开后,各侵略国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其中以俄国沙皇为主 。那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沙俄对新疆的觊觎之心昭然若知,一步步地逼迫清政府签署各种条约,试图一点点蚕食新疆,侵略新疆 。而这阴谋诡计却被一人识破了——那便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
为什么说左宗棠识破了沙俄的诡计?那是因为自1840年起,觊觎中国这块肥肉的西方列强数不胜数 , 当时曾有一幅漫画写实地反映了这一情况 。而沙俄试图悄无声息地吞灭新疆之际,中国还面临着海防的难题 。
当时清廷就出现了海防、塞防的争论 。以李鸿章为首的大臣认为海防更为重要,而以左宗棠为首的则认为塞防刻不容缓 。经过一番唇舌之战,清廷同意了左宗棠的提议,并派其出征收复新疆 。
可难题接踵而来,首先就是资金匮乏 。当时清朝又是交赔款 , 又是培养北洋海师,国库早已处于赤字状态 , 哪里还掏的出钱支持左宗棠远征新疆 。朝廷能拨给西征军的只有500多万银两,远远支撑不起军队远征,最后这问题还是靠左宗棠自己筹措军粮才得以解决 。
其次,参军人数缺乏 。起初,这支队伍共计七八万人,可考虑到路途遥远以及人员的身体素质,左宗棠在出发前曾给全队进行了一次筛?。獯紊秆『缶椭皇O铝肆酵蚨嗳?。可即使面对这些难题,左宗棠也从未放弃,终于在1875年带着自己给自己准备的棺材 , 抱着视死如归的心出发了 。
这一去就用了小三年,三年间大大小小的战争无数,好在左宗棠不打无准备之仗 。左宗棠根据双方情况以及新疆的地理条件,制定出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 。
正是先有了方案,再开始着手收复事宜,才使得左宗棠能够顺利收复新疆 。因此,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先了解调查实际情况,再着手制定解决方案 , 也唯有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首先,在1876年4月 , 左宗棠从兰州出发到了肃州,决定按照“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发起进攻,而目标选定了收复新疆的关键地——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作为收复新疆的交通要冲 , 拿下它在整个局面中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
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能有所迟疑 。清军进攻迅速,打得敌方是出其不意,落荒而逃 。从8月18日清军出发,到11月6日攻克玛纳斯南城,仅仅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乌鲁木齐这一重要的交通要冲就被攻克了 。这背后都是一步步的环环相扣 。
恰巧此时大雪封山,于是乎清军决定休整一段时间,等到来年春天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计划 。下一阶段就是收复南疆,而由于南北疆的情况不同 , 左宗棠根据“因地制宜”的思想,针对南疆的具体情况 , 提出了三路并进的作战方案,具体部署就是将清军分为了北路、东路以及东北路,每一路军队由专门的将军负责 。这精准的作战方案 , 再一次证明了提前部署的重要性 。
等到来年春天,清军按原定计划发起进攻起,到收复三城,仅仅过去了半月不到,可这并不代表收复新疆已经成功 , 因为还有一个人没有解决,那就是——阿古柏 。
不留生俘,降了也杀阿古柏,本名穆罕默德·雅霍甫,是中亚浩罕汗国的军官 。之所以说他是新疆收复的一大隐患,就是因为他背后沙俄以及英国的幕后支持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阿古柏已经在两大帝国的支持下,隐隐成了全新疆的主人 。
而“百足之虫 , 死而不僵”,如果阿古柏不解决,他一定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故而 , 清军对阿古柏及其后世何残余势力进行了全面的清剿 。这也就是左宗棠的提议:不留生俘,降了也杀 。
左宗棠会提出这一意见,并贯彻落实,背后的缘由究竟为何?其实是因为,一方面阿古柏此人性情残暴 , 在他统治新疆的十二余年中,他暴力统治且肆意虏杀妇女以及孩童 , 其手段之惨绝人寰,实在是令人发指!另一方面,即使其死后,他的后世子孙也还未放弃对新疆的贪婪之心 。
阿古柏的儿子伯克胡里,就从未放弃对新疆的觊觎 。阿古柏猝死离世后 , 他仍旧带着残余势力在新疆的周边地带频频发起进攻,并企图借助沙俄之手 , 再次对新疆发起侵略 。可他的如意算盘没能得逞,最后他及其残余势力,终于被肃清干净 , 也就是所谓的“不留生俘”的决定 。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中国自古就知道“野火烧不?。悍绱涤稚?nbsp;, 不能“放虎归山”,谨防“死灰复燃”……这种种都说明,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可毕竟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种历史事件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某些不良言论 。基于此,不得不谈一谈所谓的“立场”问题 。
谈谈“立场”百度词条上解释“立场”的意思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抱有的态度 。也就是说,左宗棠做出的这一决定,任何人去评价是非都要以左宗棠的身份地位出发 。那对于我们中华子女而言,阿古柏就是侵略方,是我们的敌人,对于要吞并我们家园,给我们带来痛苦人 , 我们能做的唯有一件事:抗敌反击!
那有人可能会说,那也不至于俘虏也全部杀了吧 。可仔细想想当时的情况,那是已经在阿古柏统治十余年下的新疆,有多少是他的手下,但凡有一个是阿古柏本人的翻版,就意味着沙俄和英国可以再扶植第二个、第三个“阿古柏”,可清廷却是无力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收复新疆,因为那时的左宗棠已是古稀之年!
只能说站在被侵略的一方 , 我们的决策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团结与安定 。而左宗棠能够在本该安享晚年之际,带兵上阵,是实打实的民族英雄,是他的种种谋略 , 以及收复新疆的成功,震慑住了沙俄以及英国 , 从而换来了之后近三十余年的相对安定 。
可正如史铁生在《病隙随笔》中曾写到关于“立场”的看法:“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一旦任何争执、冲突与辩论中,当个人或者某一群体,从“我”和“你”的对立中跳出,跑到第三方的视角 , 就会换来其余两方的夹击 。而细究这场收复新疆之战,清朝何其可怜、新疆的百姓何其无辜、阿古柏何其可悲!
呼吁和平,反对战争了解一下阿古柏的生平 , 便知道他从小出生于不富裕的家庭,父母又早早离异 , 跟着改嫁的母亲阿古柏也并没有过上开心顺遂的日子,反而没几年其母亲就撒手人寰了 。小小年纪的阿古柏,就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而当他偶然被表演团收留后,他没多久又因为长相原因被某军官收作了娈童(类似于男宠) 。而他做娈童的这段经历,某种程度上也与其后在新疆大肆搜刮幼童有所联系吧 。
站在民族大义、国家利益 , 我们自然不能说面对入侵者,还要敞开胸怀接纳他 。可换个角度看,倘若阿古柏没有这样的成长遭遇,又恰巧不是出生于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他没有沙俄和英国的操作,这三十万俘虏会遭遇死亡吗?我想答案是不会,至少大概率不会 。而这种可能性背后,恰恰就是折射出了一种社会性的悲哀:时势影响人民 。
为什么这么说?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战争吧,甚至厌恶战争,人们普遍爱好和平 。可为什么直至今日 , 世界上的某些角落依旧战乱频发、悲伤的故事不断上演?不就是利益驱动,立场问题吗?而这种“利益”常常只是着眼于自己、自己国家,但凡某些国家、全世界的人们 , 能意识到:所有人类都是一体的,或许战争的发生会大幅度的减少 。可事实却是,这种想法几近是异想天开!而这种知行不合一的情况,并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还有社会以及个人 。
有多少人说着现代社会有些风气不好 , 可轮到自己身上,涉及自身利益往往也会选择成为自己吐槽的那一方 , 最明显的就是抨击网络暴力的往往就是网络施暴者 。有多少人说着某些行为的不好,可但凡触及到自己,就像弹簧一样立刻凭借本能行动与反击……这也就是为什么“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被称为“圣雄”的原因 。拥抱伤害自己的人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而大多数人都缺乏这一品质 。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或许有人会吐槽,凭什么别人伤害我,我还要对他好?去看看佛教书籍,体会体会千人千面都是自己的感觉 , 或许能有所感悟 。但是话说回来,左宗棠为了维持新疆而做出不留生俘的决定,从当时的情况以及他的立场来看,是值得赞扬的 。只不过 , 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战争能够真正地有所减少,“向往和平”绝不应该仅仅只是呼吁的一句口号 , 正如英国诗人海明威所说:“战争不可能拯救人类,只有和平才能实现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