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只能在背后搞偷袭,有本事正面交锋,东吴众将是鼠辈云云

最近两天写了两篇讲述关羽的文章,因为写的都是关二爷在历史上遭遇过的糗事 , 所以,引得部分喜爱他的网友的反驳 。
比如 , 有篇文章写东吴将士都不怎么怕关羽,对干掉关羽相当热衷并踊跃 , 并拿甘宁、鲁肃、吕蒙等人的一些事例说明 。
于是,就有网友评论 , 说东吴只能在背后搞偷袭 , 有本事正面交锋,东吴众将是鼠辈云云 。
这主要是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战事 。
其实,客观地说道远文史,在军事上,搞偷袭并非什么可耻的事 。
在兵法“三十六计”中,关于偷袭的计策有不少,如“围魏救赵”、“暗度陈仓”、“假道伐虢”等,都跟偷袭有关 。
而这些,都是历代军事统帅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必须要懂,有机会也一定要用 。
有机会却不对敌人使用的,一定是庸才,再不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特殊任务人员 , 简称特务 。
历史上 , 如卫青偷袭龙城、李靖偷袭阴山等战事 , 都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例,为后人所赞颂 。
再比如读《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时,读者经常会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叫好,他总能在合适的地点插上一支“伏兵”,然后在关键时刻杀出,一举决定战局,这也是搞偷袭 。
所以,东吴偷袭荆州并不可耻,这是战场上应有的手段 。
关羽北伐前,也有提防东吴偷袭的准备,但人家技高一筹,把关羽麻痹住了 , 这是东吴的本事 , 没法苛责 。
当然,本文不是要讲东吴偷袭荆州的战例,而是讲讲东吴另外一个比较喜爱使用的战术,即“诈降” 。
相比起偷袭,诈降计才是东吴获得战役红利的最宝贵手段 , 所获取的红利也不比玩偷袭小 。
比如东吴偷袭荆州,如果不去谈荆州的战略意义,东吴要对付的,不过是关羽麾下已经跟曹军拼得精疲力尽的三万军队 。
可东吴搞起诈降来,对标的都是敌人的十万,乃至二十万大军 。
下面就简单讲述下,孙权时期的东吴军队,玩的几次著名的诈降计 。
一:唯一让东吴老将黄盖出名的战例
提起黄盖,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一句话:“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 一个愿挨” 。
这是这位东吴元老生平唯一能让人记住的一件事,除了这句话以及引发的战事之外 , 黄盖一生的其余经历,估计没多少人去探究 。
不过,这句名言是因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而产生的,并非历史事实,史书上没有周瑜打黄盖的记载 。
但演义中“周瑜打黄盖”要想达成的目的,是历史事实,这是“赤壁之战”中,曹操和孙、刘联军决战时的开场大戏 。
《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
(黄盖)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 , 各系大船后 , 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 , 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
其时,曹操兵多,大概有二十余万,孙、刘联军兵少,不会超过六万(史载孙权是给了周瑜精兵三万,刘备的兵力估计略少一些) 。
硬拼的话,也有机会打赢 , 毕竟,根据历史记载,曹军中当时有疫病在传播,战斗力下降得厉害 。
但周瑜没想硬拼,黄盖献上了火攻之计,并以自己为诱饵诈降,把这一把火放进了曹军营寨 。
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的“赤壁之战”就因黄盖诈降后放的这一把火而决定了胜利者 。
此战被很多人认为是导致三分天下的最关键战役,孙、刘联军都受益于黄盖的诈降计,火攻计 。
这也是东吴用诈降计而获得收益最大的战例,有了第一次,就想用第二次,需要付出的成本很低,能得到的红利却很多 。
二:“石亭之战”,曹魏大司马曹休被诈降计所坑
公元228年(曹魏太和二年 , 东吴黄武七年) , 东吴跟曹魏之间,爆发了“石亭之战” 。
这次战役的起因,就是东吴又搞了一出诈降计 。
此前,东吴军队三次跟曹休对战,三次皆败 。孙权一直想着报复,正面打不赢,就搞诈降加偷袭好了,东吴最擅长这些 。
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给曹休写信,说要叛吴投魏,希望曹休派兵接应 。
鄱阳是在今江西境内,曹休当时是驻扎在淮南的扬州,按照今天的地理位置,他们中间隔了一个安徽省 。
这个距离有点远(从地图上看,是东西向距离,比南北向距离还是要近很多),于是,周鲂要求曹休派兵到皖城(今安徽潜山)跟他汇合,一个北上 , 一个南下 。

东吴只能在背后搞偷袭,有本事正面交锋,东吴众将是鼠辈云云

文章插图
我解释这些地理位置的原因 , 是想要说明曹休上当的根本原因 。
因为,不管是鄱阳也好,皖城也好,都是在东吴腹地 , 算是东吴政权的大后方,如果能在东吴腹地闹出大动静来 , 没准就能一举把东吴给灭了 。
曹休出兵后,魏明帝曹备辖襞伤韭碥埠图皱臃直鹜乘Я街Т缶哂Σ苄? ,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如果周鲂是真降,收益就太可观了 。
这是曹休愿意亲率十万大军 , 去接应周鲂的根本目的,他想要一战灭吴 。
这中间还有点背景故事,当时 , 曹休已经被曹比蚊笏韭? ,是名义上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位居大将军曹真之上,按照规则,大司马是应该回朝到中枢指挥全国军队的 。
在他之前担任大司马的曹仁,在他之后担任大司马的曹真,都是回朝后,才受任这个职务 。
但曹比慈盟诘胤缴希簿褪撬担?他只是名义上的大司马,管的也只是曹魏东线战区这一滩子,这或许也让曹休憋着一口气,迫切希望,用灭吴的战绩,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司马 。
所以,曹休接到周鲂的归降信后 , 很快就带兵出发了,至于他有没有考虑过周鲂是诈降,他的传记里没写,估计是没想过 。
也因此 , 东吴的诈降计成功了,曹休带着大军走到石亭(今安徽桐城境内)时,被东吴军队伏击 。
双方的军队数量差不多 , 曹休是十万人,东吴有陆逊、朱桓、全琮各三万人,再加上周鲂自己带的军队,以及在曹休后方游击的朱然带的军队,东吴的军队也有十万人左右,或许略多于曹休 。
因为走得很快,曹休早就跟策应他的司马懿(当时已停止进军)、贾逵两路大军脱离,算是孤军深入 。
孤军深入东吴腹地 , 遭遇到有准备的伏击,兵力也不比他少,曹休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
曹休大败,并且被东吴军队包围,唯一的后路夹石也被东吴军队占领,眼看着要完蛋 , 幸亏贾逵率部及时赶到,突击夹石 , 击溃东吴军队,帮曹休打开了逃亡的通道 , 曹休才逃过此劫 。
但曹休也仅仅是缓了口气而已,因为,他回去后,没两个月就病死了,死因就跟此战有关 , 《三国志·曹休传》中记载:
休上书谢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 。休因此痈发背薨 。
东吴这次搞的诈降计 , 不但获得了“石亭之战”的胜利,还间接坑死了曹魏的一个大司马,孙权报了东吴军队三次败于曹休之手的大仇不说,政治及战略上的收益也相当客观 。
三:孙权三施诈降计,王凌上当,满宠识破 , 小胜一场
“石亭之战”结束的三年后 , 孙权又想起了诈降计,他想坑的是曹魏征东将军满宠及曹魏扬州刺史王凌 。
至于坑的套路,跟当初坑曹休时,如出一辙 。
孙权派麾下的中郎将孙布写信给王凌,也是说希望王凌出兵接应:“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 。”
王凌上当了,但满宠识破了这是诈降计:“刺史王淩腾布书,请兵马迎之 。宠以为必诈,不与兵 。”
满宠和王凌当时都在扬州驻扎,满宠是征东将军,王凌是扬州刺史,军事上的行动,只有满宠才能下决定权 。
正常情况下,上级不同意,下级也就应该放弃,但王凌跟满宠不合,满宠的判断,被王凌忽视了 。
但因为兵权在满宠手中,他不同意出兵,谁也无法调兵 。
当时 , 满宠正好有事要被临时召回朝 , 走前还特意叮嘱下属 , 不准给王凌兵马:“若淩欲往迎,勿与兵也 。”
于是,王凌只能带着自己能指挥的七百人去接应孙布,然后被东吴军队伏击,七百人死伤大半 。
孙权这次玩的诈降计只成功了一小半,坑到了王凌,没坑到满宠,战果也不大 。
只能说道远文史,东吴一而再 , 再而三地使用诈降计,稍微有点头脑的曹魏将领,都看穿了孙权的伎俩 , 诈降加偷袭,太不新鲜了 。
四:结语
从上述讲的几次诈降计看 , 虽然手法很老套,但确实管用 。
“赤壁之战”坑了曹操 , “石亭之战”坑了曹休,就算最后一次没能坑到满宠,但前面两战的战绩,也足以证明诈降计的威力了 。
诈降计龌蹉不?或许有很多人会这么认为,可这就是战争,打赢敌军是唯一的目标,过程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
相比较历史上,很多以屠城、杀俘等激烈手段为诱饵,引诱对手出战的战例,诈降计还是相对温和的,也相对仁慈 。
参考文献:《三国志》
推荐阅读:三国:孙策死后,孙权如何稳定江东局势?为此砍出了哪三板斧?
三国:魏、蜀、吴三份登基诏书表述的玄机,是谁让孙权底气不足?
【东吴只能在背后搞偷袭,有本事正面交锋,东吴众将是鼠辈云云】三国志关羽传里没有记录的三场败仗,是谁打得关羽毫无还手之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