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苏联士兵坚守大楼58天,德军为什么始终不能将其攻破

这是苏联士兵的封神之战!
1942年,德军出动1个师的兵力,居然没能攻下一座大楼!
而守在里面的,仅仅只有25名苏联士兵,他们坚守了整整58天,彻底震惊世界,简直堪称奇迹!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这场战斗又是如何进行的?最终这些战士的结局如何呢?
1942年7月17日,苏军和德军云集斯大林格勒地区 , 发起了二战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史无前例的大型攻防战!
在长达近7个月的战役中,纳粹德国最多时投入了100多万兵力、1万多门各式火炮、500多辆坦克和700多架飞机,势要一举攻下这块东欧大平原上的战略要地 。
而苏联方面,为了守住这个关键地,最多时派遣了250多万兵力、1.3万多门火炮、4000多辆坦克和1100多架飞机 。
可以说,为了打赢这场战役 , 苏德双方都拼尽了全力 , 随着规模不断升级、伤亡不断加剧,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了后世公认的二战转折点 。
在长期的残酷拉锯战中,斯大林格勒市区的每条街道、每家工厂、每座大楼都是双方的必争之地,而其中 , 又以巴甫洛夫大楼最具代表性 。
巴甫洛夫大楼原本是一栋四层高的公寓楼 , 位于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十字路口,楼下一侧是战斗民族“母亲河”伏尔加河,另一侧就是著名的“一月九日广场” 。
站在这栋大楼楼顶,可以俯瞰整个市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一千米内 , 几乎一览无遗 。而极佳的视野和区位,也使其具备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
当时苏军方面最先发现这栋大楼的战略价值,派出雅科夫·巴甫洛夫中士,带着手下一个排的兵力 , 加固大楼的防务并死守大楼 。
值得一提的是 , 巴甫洛夫中士手下其实只有24名士兵,根本不满足当时苏军一个排50人的编制,而那些缺额的战士,此前全都战死在了保卫战中 。
而且就连巴甫洛夫中士本人,能以中士职务担任排长,都是因为排内的高级军官,要么不幸牺牲 , 要么身受重伤,没法参与战斗 。
也许这时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苏军仅派一支不满编的排,来守卫这处战略要地呢?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苏军确实抽不出人手 , 仅存的兵力需要投入到城市各个地方,能在这栋中心大楼部署半个排的兵力,已经是尽最大努力了 。
另一方面 , 虽然人力捉襟见肘,但是苏军给这半个排配置了大量武器装备,包括10支以上的PPSh-41冲锋枪、一架马克沁重机枪、三挺PTRS-41反坦克枪、两门RM-40迫击炮 , 以及数量不计的莫辛纳甘步枪和DP-27轻机枪 。
这些武器装备基本上是当时苏军最先进的武器 , 其中PPSh-41就是著名的波波沙冲锋枪 , DP-27更是以谐音“大盘鸡”闻名,性能优异程度自不必多说 。
不得不说,为了守住这栋战略大楼,苏军确实下了一番心思 。那么,他们对面的德军又是什么情况呢?
1942年9月 ,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巴甫洛夫大楼中,25名苏军,面临的是纳粹德国国防军陆军第71步兵师 。
该师自成立之日起 , 就是德军中少有的精锐一级师,下辖满编的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装备了大量装甲车和三号突击炮 。
此前,法国战役、基辅战役等大型战役中 , 都能见到71师的身影 。特别是在基辅战役中,该师以悍不畏死的作战方式一战成名,因其师徽为三叶草,也被称为三叶草师 。
1942年4月,这支精锐部队被调往德军南方集团军群 , 准备作为主力之一进攻斯大林格勒 。
然而,携大胜之威、意气风发的德军第71师士兵们 , 恐怕还不知道,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地狱,等待自己的,只会是全军覆没 。
7月17日,苏德双方陆军展开正面接触,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爆发 。其中德军第71师作为主力,进攻城市中心马马耶夫岗 , 而马马耶夫岗的中心巴甫洛夫大楼,更是德军一心想要拿下的重点 。
从9月中旬开始,苏军巴甫洛夫中士等25人组成的非满编排 , 就一直在加固大楼的防御 。
在大楼外围,布满了大量针对步兵的地雷,四层铁丝网和沙袋组成的工事防线 , 将大楼重重保护了起来 。可以说,德军想要攻入大楼,就得耗费寻常几十倍的人力 。
而在大楼内部,楼道和门口均安放有沙袋工事 , 并且在广场方向也就是德军进攻方向的每一个窗口,都架着一挺DP-27轻机枪 , 大楼顶部更是架着一架马克沁重机枪,和三挺反坦克枪 。
不仅如此,大楼地底下还有坚固的地下室,里面囤积着弹药、粮食、饮用水等物资,苏军完全可以依托这座大楼,抵御很长时间 。
不过这时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苏军在大楼布下了重型火力和大量物资,那德军直接派战机或者坦克 , 把大楼炸了不就得了,何必强攻呢?
而这就不得不提到德军和苏军战术上的不同了 。
我们都知道,二战期间德军最擅长的正是闪电战 , 凭借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和步空协同等联合战术,他们在欧陆所向披靡,直到遇见了苏军 。
为了对抗德军的闪电战,苏军指挥官崔可夫发明了“贴身紧逼”战术,即苏军快速奔袭穿插 , 在前线和德军近距离接战,使德军的火炮、坦克和战机投鼠忌器 , 不敢随意发起攻击 。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又可以说是这一战术发扬光大的地方 。德军由于冲锋枪性能不佳、士兵近距离战斗素质不高等原因,在和苏军的战斗中吃尽了苦头 。
实际上,在包括巴甫洛夫大楼在内的整个马马耶夫岗地区,德军都不敢发起大规模炮击或轰炸,因为当时苏德双方不停往此处增添兵力,有时指挥官都不知道战线推进到了哪里,哪里是自家的部队 。
1942年在一栋大楼里 , 苏军25人,居然抵挡住了德军整整一个师的进攻,坚守了整整58天 , 简直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苏德双方,在每一道铁丝网、每一处楼道以及每一间房间,都进行激烈的争夺 。
战至最酣处,苏德士兵只隔了一堵墙,甚至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
事实上,巴甫洛夫大楼战斗是苏军“贴身紧逼”战术最真实的体现,为了攻下斯大林格勒,德军不得不放弃火力优势 , 展开不擅长的小规模近身战 。
面对坚固的巴甫洛夫大楼,德军恼羞成怒,一度想要呼叫炮击 , 炸毁这处他们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 。
不过,一方面是顾忌友军伤亡 , 另一方面是还想夺取这处城市中心 。德军最终没敢呼叫炮击,而是从后方拉来了一辆三号突击炮 。
要知道,三号突击炮是专门针对坦克、碉堡等重型火力点研发的,一辆改进后的F型在此次战役中 , 曾以毫发无伤的零代价,摧毁了9辆苏军T-34坦克 。
然而 , 即便是如此强力的突击炮,也拿巴甫洛夫大楼没有任何办法 , 因为苏军用布置在楼顶的反坦克步枪,轻易撕碎了德军突击炮的装甲 。
而由于距离大楼太近、仰角角度不够,三号突击炮拿反坦克枪毫无办法,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打穿自己的装甲 , 最终只能逃离战场 。
打到最后,德军71师每天都要发起几次冲锋,并时不时从后方调来坦克 , 企图趁苏军不备,突破大楼防线 。
结果,德军往往会面临如下情况:
远处支援的坦克先是被反坦克枪打穿,然后步兵在冲锋途中遭受马克沁重机枪、DP-27轻机枪扫射 。
当他们冲进楼道后,还要直面射速快于自己几倍的PPSh-41冲锋枪 , 而在仓皇撤退的途中 , 大楼里的苏军狙击又开始阎王点名 。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自知根本没法攻下巴甫洛夫大楼,干脆将其包围起来,准备耗死苏军 。
而最让德军绝望的一点来了,即使他们用上了最笨拙的围困战,也对苏军造成不了多大威胁 。
正如之前所说 , 巴甫洛夫大楼楼下一侧,就是河伏尔加河 , 苏军每天可以用渡船往大楼里源源不断地运送补给,大楼里的25名苏军战士其实不缺物资 。
就这样,即便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德军攻入了楼道,苏军也可以和他们展开房间争夺战 。
从1942年9月27日到11月25日 , 这58天中没有一天停火 。苏德双方围绕着这栋大楼 , 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德军每天都要在大楼前的广场丢下成堆的尸体,还是死活不能将其攻破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守卫大楼的25名苏军士兵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鞑靼人、犹太人,他们秉持着同一信仰,摒弃文化隔阂,一起为苏联母亲而战 。
在大楼的地下室中,还有10名手无寸铁的苏联平民,他们也自发地加入到了保卫大楼的战斗中,为战士们运输物资、传递情报 。
最终 , 随着苏军转入战略反攻,苏军近卫13师的25名战士和10位平民,成功守住了城市中心大楼 。
战役结束后,苏联根据大楼指挥官雅科夫·巴甫洛夫中士的名字,将其命名为了巴甫洛夫大楼,其本人也被授予苏联英雄荣誉称号 。
据统计,为了攻占巴甫洛夫大楼,德军阵亡人数比攻占巴黎时的阵亡人数还多 。
【25名苏联士兵坚守大楼58天,德军为什么始终不能将其攻破】而主攻大楼的德军精锐三叶草步兵师,在战役中被全歼 , 可以说,他们的覆灭,成就了苏联士兵的封神之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