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解新论思维导图
写在前面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 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神学家,人类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人类理解新论》是莱布尼茨针对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写作的批判性著作,逐章甚至逐句批判了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了由笛卡尔开始,斯宾诺莎推进的“理性主义哲学” 。
在书中莱布尼茨论证了“先天观念”而非“后天经验”才是一切认识和知识的基?。?并且为一种极端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辩护,认为心灵和世界在本质上都是精神性的 。
本书对康德和康德之后的德国观念论影响极大 。
本期解读围绕莱布尼茨与洛克的两个核心讨论 。
第一个争论是先天观念是否存在 。
洛克主张人的心灵在出生时是一块“白板” , 一切认知都来自后天经验;
而莱布尼茨认为人的心灵更接近一块“大理石板”,在出生时就已经有了很多先天观念,包括基本的逻辑、数学和道德真理,认知的过程就是通过经验的提示回想起心灵中已经存在的先天观念,并将这些观念系统化 。
第二个争论是心灵和世界的本质 。
洛克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 认为心灵和世界在本质上都是物质性的,而莱布尼茨是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精彩的论证 , 试图证明心灵和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性的“单子”,物质世界其实是精神的投影 。
本文共计7583字
阅读时长约10min
莱布尼兹
本期讨论的书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人类理解新论》 。
在现代哲学家里,莱布尼茨绝对是少有的天才和全才 。
他精通各种知识,在数学、哲学、神学、物理、法律、政治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
莱布尼茨在数学上的成就最让人津津乐道,他发明了微积分和二进制,还跟牛顿因为争夺微积分的发明权进行过一场著名的争论;
在物理学上,莱布尼茨质疑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相对时空观,被认为是相对论的先声;在哲学上,莱布尼茨是现代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 。
要说掌握知识的全面和精深 , 估计只有古代的亚里士多德能和他相提并论了,所以莱布尼茨被人们称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除了博学 , 莱布尼茨还是个出了名的“杠精” , 仗着自己智力过人,基本上谁都瞧不起 。
除了牛顿之外,莱布尼茨还怼过很多人,特别是他之前的哲学家们 。
笛卡尔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但是莱布尼茨却说笛卡尔的哲学也就是个入门水平;斯宾诺莎是莱布尼茨很敬重的哲学家 , 但是这也不妨碍莱布尼茨认为斯宾诺莎的学说基本上全都是错的 。这本《人类理解新论》,就是莱布尼茨为了怼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和他的的《人类理解论》,专门写的一本书 。
在这本书里,莱布尼茨用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逐段 , 甚至逐句批判了洛克的思想 。
不过遗憾的是,莱布尼茨完成这部作品准备出版的时候,洛克刚好去世,我们也就错过了观看这两位哲学巨匠直接交锋的机会 。这本书主要围绕莱布尼茨和洛克针锋相对的两个核心问题为进行讨论:第一个问题是,先天观念是否存在 。
洛克否认先天观念,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 。
但是莱布尼茨认为存在先天观念 , 而且这些先天观念才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
这个争论不仅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争论中最核心的问题,直到今天也还是认识论讨论的重要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世界和心灵的本质 。
洛克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和心灵本质上是物质性的;相反 , 莱布尼茨是一个标准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和心灵都是精神性的 。
莱布尼茨的这个观点 , 虽然听起来有点疯狂,但是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德国哲学的发展 。
先天观念说
我们先来看看莱布尼茨和洛克分歧的第一个要点,先天观念是否存在?在哲学史上,一提起洛克,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白板说” 。
在洛克看来,人类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先天的观念和知识,只有一些认知能力是天生的 。
所有人类认识的内容,不管是逻辑学、数学,还是物理学或者道德观念,都是由后天的经验和实践一点一点写在这块白板上的 。
这就是洛克《人类理解论》的核心观点,也是经验主义哲学最有代表性的观点 。莱布尼茨一上来就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要反驳洛克的“白板说” 。
他认为,人类刚一出生时的头脑就不是一块白板 , 更像是一块大理石板 , 本身就有自己的质地和纹路 。
形成知识的过程 , 就像雕塑家雕刻作品,作品最后什么样,不仅取决于雕刻的过程,也取决于这块大理石本来是什么样的 。
雕刻家需要顺着大理石本身的纹理,把里面潜藏着的雕像,通过自己的雕琢显露出来 。
有点像米开朗基罗在描述自己的雕刻过程时说的:
“雕塑本来就在石头里面,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而已 。”
在莱布尼茨看来,我们生来就已经知晓的事情,包括基本的逻辑法则、基本的数学运算 , 以及道德是非观念等等 。现在问题来了 , 既然我们天生就具有这些观念 , 为什么不是一出生就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呢?
为什么不是一出生就能明辨是非呢?
我们不都是通过后天的经验才学到这些东西的吗?
在洛克看来 , 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 证明我们没有先天观念,只能通过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这可难不住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没有否认感官经验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是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来自感官经验 。
莱布尼茨说,在我们出生的时候 , 所有的真理都作为潜能存在于心灵之中,并没有实现出来 。
感官经验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那些其实我们天生就已经知道的事情 。莱布尼茨说,我们有时候意识不到自己拥有这些知识,这一点都不奇怪 。
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个东西不可能同时既存在又不存在”,也就是基本的逻辑规则“矛盾律”:A和非A不能同时为真 。
虽然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总是想着这个知识,甚至如果没有人提醒的话 , 我们可能都意识不到这个规律 。
但是,这个规律就在我们的心中 , 不需要学习也知道 , 就算是婴儿也不例外 。
假如一个婴儿不知道“矛盾律”,就相当于他不知道“这个奶瓶里的东西不可能既能吃又不能吃”,他就不能正常生活了 。
像矛盾律这样的基本原则,我们虽然不一定有清楚的意识,但它们是进行任何正常思考和交流的先决条件 。
这些基本原则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放进头脑的,我们天生就知道 。
感官经验的作用不过是提醒我们,让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些原则 。在莱布尼茨看来,洛克认为通过感官经验就能归纳出知识非常荒谬 。
即便我们重复观察到类似的事件发生,如果不是我们的先天观念主动发挥作用,辨认出其中的必然联系 , 就不可能从纯粹的观察中得到知识 。
比如说,洛克会认为,我们如果反复看到,这2个苹果和那2个苹果放到一起是4个苹果,就能归纳出2+2=4这个知识;
我们如果反复看到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就能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 。
但是在莱布尼茨看来,这是荒谬的,不管有多少个例子告诉我们2+2=4,或者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它们都不足以证明这一定是必然的,因此也就不是知识 。
只有从数字的本质,或者几何学的基本公理这些先天观念出发,证明了2+2=4 , 或者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们才拥有了关于它们的知识 。莱布尼茨还提到 , 人类的道德原则也和其他知识一样来自先天观念 。
莱布尼茨最常提到的一条道德原则就是“趋乐避苦” 。
其他的道德原则 ,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都需要从趋乐避苦这条先天原则里面推论出来 。
莱布尼茨也承认 , 人类常常在行为上表现得道德败坏,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我们没有先天的道德原则 。
道德类似数学,那些推理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的,因此人们也不能立即察觉到自己心中的东西 。
但是只要经过反思,我们都可以认识到那些先天的道德原则就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之中 。好,这就是我们要解读的第一个要点,莱布尼茨和洛克在先天观念上的分歧 。
在洛克看来,人类的心灵在出生时是一块白板 , 我们所有的认识和知识都来自后天的感官经验,不存在先天观念 。
而在莱布尼茨看来,“白板”的比喻并不准确,“大理石板”才是更好的比喻 。
就像大理石有自己的纹路和质地,人类的心灵中也有很多先天的内容 。
这些存在理性之中的先天观念,是人思考和理解经验世界的前提条件,从这些观念出发进行推论,我们才能得到真理 。在莱布尼茨的时代,哲学有两个主要的阵营,一个是洛克代表的经验主义,一个是他代表的理性主义 。
经验主义哲学就是认为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来源;而理性主义哲学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人先天的理性,不依赖感觉经验 。
莱布尼茨的观点为理性主义哲学做了强有力的辩护,对哲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也主张,人的心灵在出生时有很多先天的认知框架,人需要用这些认知框架去整合经验,才能得到知识 。
先天观念论还对今天的语言学、心灵哲学、心理学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力 。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就是说人类的大脑里有一套先天的、普遍的语法结构,这个结构让一个人可以学习不同的语言 , 也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可以进行沟通 。
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对于人类认识和道德的解释也是沿着先天观念论进行的,只不过把莱布尼茨那里赋予我们先天观念的上帝,变成了进化论和基因 。
世界和心灵的本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莱布尼茨和洛克争论的第二个要点:
这个世界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这也是所有的哲学家需要思考的最根本的问题 。
洛克的世界观基本上就是唯物主义,认为这个世界说到底是物质性的 , 人的认识是对这个物质世界的反映,就连进行认识的人类心灵也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 。
因此洛克说,我们无法否认物质本身也可以进行思考 。但是在莱布尼茨看来,说物质能够思考简直荒谬绝伦!
莱布尼茨在这里的出发点是笛卡尔的二元论 。
笛卡尔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精神实体的本质是思想 , 而物质实体的本质是广延,也就是长宽高的性质 。
思想和广延没有任何共同点,因此一个单纯物质的东西也就不可能进行思想活动 。为了说明心灵不能被还原成物质,莱布尼茨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 , 叫“磨坊比喻” 。
莱布尼茨让我们想象一个很大的磨坊,这个磨坊能够感受和思考,也就是说有认识能力 。现在我们走进这个磨坊,仔细观察它的内部构造 , 结果我们只能看到一堆机械零件,一个零件推动另一个零件 。
在莱布尼茨看来,这些零件的机械运动显然不能解释这个磨坊为什么会有认识能力 , 因此我们应该到其他地方去寻找这个认识能力的来源,也就是要到某种纯粹精神性的东西里面去寻找 。莱布尼茨用“磨坊比喻”告诉我们,包括人在内的任何东西,只要是物质性的,就依赖构成它的各个部分,但是即便了解了物质的各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还是不足以解释精神性的认识能力从何而来 。
那么反过来 , 既然我们的心灵显然拥有认识能力,那么心灵就一定不会是物质性的存在,而只能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 。“磨坊比喻”提出的这个挑战非常深刻 , 直到今天也没有被彻底解决 。
如今的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洛克的解释才说得通 , 正是脑神经这些物质性的东西,产生了思维活动,就像那个磨坊的机械运动产生了认识一样 。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脑神经科学家们仍然在探索“思想到底是怎么从物质世界里产生的?
”也在质疑“思想能不能完全还原成神经细胞的物质性运动?”到这里,已经了解了,在莱布尼茨那里思想的本质不可能是物质性的 。
我们从这里再进一步 , 就进入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
洛克认为世界和思想的本质都是物质性的;而莱布尼茨和他针锋相对 , 认为物质不仅不可能是认识的基础 , 也不可能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 。
莱布尼茨认为世界存在的基础是“实体”,也就是那些可以不依赖其他东西独立存在的东西 。
莱布尼茨认为,不管我们最后找到的实体是什么,它都一定要满足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它必须是完整的 , 否则它就不可能独立存在 。
从这个基本前提出发,他推论出:任何物质性的东西都不可能是基本的实体 。
因为我们前面提到,根据笛卡尔和那个时代的普遍看法 , 物质的本质是广延,也就是有一定的大小,既然有一定的大?。?就可以无限分割 。
根据这个逻辑,物质世界里就不存在“最小的”或者“最基本的”物质 。
用今天的话说,不管是分子、原子,还是夸克、中微子 , 只要它们有一定的大?。陀锌赡鼙唤徊椒指睿?就算我们没有办法在现实中进行分割 , 至少可以在理论上进行分割 。
因此物质性的东西就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东西,也就不可能成为实体和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 。既然物质这边走不通 , 莱布尼茨就转向了物质和精神二元论里面的另一方——精神,提出了他的哲学体系里最著名,也是最难理解的概念,“单子”(单数的单) 。
在莱布尼茨看来,单子是非物质性的、不占据任何空间的、数量无限的精神实体 , 它们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构成要素,是真正的实体 。说单子是精神性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单子都是有知觉和欲求的 。
无生命的事物、植物、动物、人 , 甚至连上帝都是单子,但是它们的知觉能力有高有低 。
没有生命的石头、水滴只有极其微弱模糊的知觉;
植物和动物有更清晰的知觉和更明确的欲求;
人有“自我”的意识,还有理性,可以认识到那些必然的真理,但是会受到个人视角的局限;
而上帝是绝对全知的,不受任何限制 。
所有其他的单子都是由上帝这个最伟大的单子在一瞬间创造出来的,有点类似我们今天说的“大爆炸”,只不过这是一种“精神性的单子大爆炸” 。
因为其他的单子都是由上帝这个单子创造出来的,所以每个单子都以自己的方式反映了上帝的认知 , 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认知能力 。
这也就是解释了前面提到的先天观念的来源问题,人的一切先天观念都是来自上帝这个绝对完美的单子 。莱布尼茨提出这个单子论,目的是想要解决在17世纪困扰了笛卡尔和很多哲学家的二元论难题,也就是怎么把物质和精神这两种看起来毫无共同点的东西联系起来 。
莱布尼茨主张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性的一元论 , 说到底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存在的实体,就是精神性的单子,由此他就取消掉了物质实体的独立地位 。这样一来,莱布尼茨确实不用面对两种实体如何联系的难题了 , 但是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怎么解释心灵之外的物质世界呢?
关于这个问题 , 莱布尼茨其实也经历过思想的挣扎 。
在早期的作品里,他还很犹豫 , 要不要彻底取消物质的实体地位 。
但是到了写《人类理解新论》的时候,莱布尼茨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自己的逻辑贯彻到底 , 坚持彻底的“唯心主义” 。
他主张,严格说来 , 根本就不存在外在于精神的物质实体!
我们感受到的这个物质世界,只不过是单子构造出来的,是彻底的“表象”或者“现象” 。
说得形象点 , 你感知到的这个外在世界,就是构成“你”的这个单子在给你放电影,非常类似电影《黑客帝国》里面的那个世界,虽然看起来无比真实,但其实却是虚幻的 。从古代到莱布尼茨的时代 , 一直都有哲学家认为我们周围的这个物质世界具有一定程度的虚幻性,比如柏拉图把整个世界划分为只能用理智把握的理念世界,和我们周围这个可以感知到的世界,并且认为可感世界只不过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
笛卡尔和洛克也把物质世界里的性质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实的,比如长宽高的广延;
另一类是从广延的性质衍生出来的,比如颜色、气味、味道之类,这第二种性质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 只是广延作用于人的感官之后产生的 。
但是从来没有人像莱布尼茨这么极端地彻底否认物质世界的真实性 , 用精神来解释物质 。
这里顺便提一句,莱布尼茨晚年与牛顿派在时空观上的争论也和这里说的“单子论”有关 。
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类似容器一样的绝对概念;
而莱布尼茨认为,时间和空间就像这个物质世界一样,也都是单子构造出来的 , 用来度量运动的相对性的概念,而单子本身是在时间和空间之外的 。在说完了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是精神性的单子,所有物质性的存在都是单子构造出来的表象之后,下一个问题紧接着就来了:
数量无限多的单子,怎么能够和谐地存在,并且构建出一个符合虚拟秩序的世界呢?
你和我 , 我们都是各自独立的单子,这些单子是精神性的,没有大小 , 不可能相互接触,也不可能相互影响,那么为什么你和我能够交流,能够拥有共同的认知,还能够感知到同一个外部世界呢?
换句话说,如果每个单子都在给自己放电影 , 我们怎么会觉得大家都在看同一部电影呢?莱布尼茨说,这是因为有一个终极的力量来保证单子之间的运动和认知和谐一致 。
这个最终的力量,就是上帝这个所有单子的创造者 。
莱布尼茨让我们想象 , 在一个房间里放满了运行精准的钟表,它们不需要彼此核对就能够一起准确报时 。
那是因为钟表匠早已经在制作的过程中为每一个钟表设定好了时间 。
时间一到,报时声就会同时响起 。
在这个比喻中,每一个钟表都是一个单子 , 而钟表匠就是上帝 。
每一个单子都完美地反映了上帝设计的这个完美世界的和谐秩序 。
这个学说被莱布尼茨叫作“预定和谐”,说的就是在每一个单子被上帝造出来时候,它们的“出厂设置”就是彼此和谐的 。
或者说 , 是上帝保证了我们这些单子都在放同一部电影 。好,第二部分我们就讲到这里 。
在莱布尼茨看来,洛克的唯物主义哲学无法解释心灵和思维活动,也无法解释世界的本质 。
洛克认为物质是可以思考的,而在莱布尼茨看来这简直荒谬绝伦 。
他提出了“磨坊比喻”证明任何物质性的东西都不能解释思维现象 。
之后 , 莱布尼茨更进一步提出了“单子论”,认为世界上最基本的存在不是物质,而是非物质的、没有大小的、精神性的单子 。
我们认为存在的物质世界 , 完全是单子制造出来的表象 。莱布尼茨用这种“精神一元论”,或者说彻底的“唯心主义”,来解决笛卡尔留下的精神和物质二元论的难题 。莱布尼茨这种极端的唯心主义虽然听起来非常不合常理,但是对于哲学的发展却至关重要 。
他的哲学启发了康德之后的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哲学被称为“观念论” 。
“观念论”和“唯心主义”其实是一个词 , idealism 。
这派哲学的核心推动力就是莱布尼茨的体系 。
康德要颠倒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关系,让现象符合人们先天的认知框架;
而黑格尔更是把这种唯心主义推到了极致,把世界变成了精神的外化 。
可以说没有莱布尼茨,也就没有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观念论哲学 。
最后
这本书是现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莱布尼茨,对现代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洛克所做的一次全面批判 。
我们讨论了这本书最核心的两个理论,也是最能代表这两个哲学流派分歧的两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读 。
一个是先天观念是否存在的问题;
另一个是心灵和世界的本质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 。不知道你听完了两个问题之后 , 感觉如何 。
我想关于先天观念的问题,莱布尼茨的观点听起来还相对比较容易接受 。
但是关于心灵和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性的“单子”,听起来就显得非常极端,甚至疯狂了 。
“极端”和“疯狂”也是很多人对莱布尼茨哲学的评价 。
国外有个网站做过一次“最奇怪的哲学家”的评比,结果莱布尼茨位列第一!
不过,我们觉得他的理论很疯狂,是因为常识和现代科学已经让我们习惯了物质的存在 , 确信物质才是这个世界的基础 。
而莱布尼茨的理论恰恰是从揭示物质作为世界基础的矛盾性入手 , 给我们展示了沿着另一个方向走到极端是什么样的情景 。
不管这种可能性听起来多么疯狂,提供各种可能性,并且用逻辑的力量把这些可能性推到极致,不正是哲学最大的魅力吗?
而且谁能保证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类似《黑客帝国》的世界里面呢?
【人类理解新论:一切知识来自经验,世界和心灵都是来自精神】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人类理解新论:一切知识来自经验,世界和心灵都是来自精神”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 深度剖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历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 6月1日起施行,车险改革,今年买车险保费至多可下调23%
- 一网友谈华为全面屏新机:现在买了明年又可以换新机了!
- 聂伽耶迦哲学:唯心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结合,对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 饭局上领导让你去“催菜”,到底怎么做最好?建议收藏了解!
- 如何快速获取淘礼金?
- 这五所医学类“四非”院校是黑马,拥有A级学科,普通学生也能报
- 车险千万别到期就续,这几点掌握好能省很多钱
- 想要在淘宝上提前收款,应该如何开通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