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面业务最易发生的三大风险!

案例一
某日,一位老人来柜面办理存单销户业务,经办柜员审查存单及身份证件发现该老人为代理人 。由于该存单是定期存单,因此代理取款需提供代理人和存单持有者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经办柜员将客户提供的身份证联网核查后发现存单本人证件号码与姓名相同但照片不同 , 于是向客户提出疑问,客户神色异样并吞吞吐吐 。柜员立即提高警觉,再三询问下客户坦言,他与儿子关系不和 , 苦于儿子不主动付赡养费,于是他将儿子留在家中的存单和尚在有效期限内的旧的身份证拿至银行以取款 。柜员思量再三,委婉要求老人向儿子取得新的身份证件再来办理取款业务 。
风险点:在日常工作中 , 常会碰到需核对身份证件的业务 。根据操作流程,在办理此类业务之前需要联网核查客户身份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根据规定,柜员在核查身份证件时 , 对于联网核查中身份证号码与姓名一致但未反馈照片的 , 银行机构原则上继续为客户办理业务 。据了解 , 有许多人同时拥有两张身份证件,且都在有效期内,这部分人中有些是挂失补回身份证后意外找到了丢失的身份证,而另有些人长期在外工作,用挂失身份证的方法补办身份证 , 于是将一张证件留在家中方便家人代理办理业务,另一张则在外地使用,此时两张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均有效 , 这就为之后的业务纠纷埋下了伏笔 。
案例二
某日,一位中年男子拿着一张现金支票来柜面办理取款业务 。经办柜员按流程核对客户信息与凭证信息后发现该支票开户单位账号与本行支票开户单位账号的前几位数字有所不同,就查询了该支票的开户行,系属其他网点,于是经办柜员告知客户非本行开户的单位无法办理跨行取款业务 。该客户不满,坚称自已曾用该公司开出的支票在全县各个网点都取过钱,并质疑经办柜员的专业性 。柜员坚持原则,并告知客户原由,客户悻悻离去 。
风险点:在办理支票取款的业务中,需通过验印系统对支票中的印章与留存的印模进行核对 。由于新的验印系统中包含全县所有网点对公账户的印模 , 即便是在非开户行也能进行印鉴核对 , 且系统不会主动提示该支票开户行并非付款行并阻止取款操作,只要验印系统通过验印就能取款 。但根据目前相关规定,现金支票是不通兑的,即取款只能在开户行办理 。笔者认为,柜员在办理支票支取业务时,除了核对出票日期、付款人、金额等票据要素外,也有必要注意支票开户行 。
案例三
某日,一老人持旧的存折来柜面办理取款业务,柜员进行存折补登时系统显示无新的补登信息,于是该柜员按折上的余额告诉老人可取的金额,老人欲取全部余额,但操作中系统提示余额不足 , 柜员查看明细后发现上个月发生过一笔取款业务,该存折已无可用余额 。柜员告诉老人这个情况后老人情绪失控,一口咬定没有取过这笔钱 。柜员通过查看OCR记录,发现客户签章处留有指纹,但柜员在客户指纹旁写的“***指纹”中的姓名与客户身份证件上的名字谐音却不同字,客户知晓后随即声称这不是他的指纹 。最终柜员通过翻查影像记录确认这笔钱的确是该老人办理取走,事情才得以告一段落 。
风险点:农村中不识字的老人居多,在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中柜员多会采取让不会写字的老人以按指纹代替签名,这种情况下,柜员会在指纹旁注明“***指纹” , 但有时老人口齿不清或柜员本身听不懂地方方言,经常会以谐音代替 。老年人相对记性不好,这就为之后的取证带来一定的麻烦 。建议在为不识字老人办理业务时,让其出示身份证或老年证核对姓名与身份证号 。工作中,存折补登时漏打少打的情况普遍,建议出现此类情况时,当场与客户沟通并补写,以免混淆 。
小结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 合规经营是使其稳健运行的最根本要求 。而柜面业务操作作为银行与客户最为直接的接触方式,可以说是风险防范的首个也是最关键的关卡 。以上的几个案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风险都来源于客户 ,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被时时强调仔细审查外来凭证、证件 , 正是因为此类风险导致的金融诈骗案例不胜枚举 。
但同时 , 柜员仅仅学会如何分辨外部风险是不够的,更要学会杜绝内部风险,除了养成离柜锁箱锁屏、授权不流于形式、办理业务笔笔清等好习惯之外,更要对操作系统有充分的认知,不可盲目依赖于计算机 。笔者认为 , 柜面工作人员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 在问题中找源头 , 在源头中想办法 , 在办法中累经验 ,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业务漏洞,降低业务风险,减少舆情风险和经济损失 。
【柜面业务最易发生的三大风险!】图文来源:农商行智库
审 核:孔德梅
编 辑:刘玥含
运 营:海西州银行业协会
?【
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柜面业务最易发生的三大风险!”的详细内容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