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究竟是不是P2P?

近日来,陆金所剥离P2P的动静一直在传,同时也有相关平安拆除大股东地位,以49%的股权似乎向世人明示着给陆金所更多“自由”的信号 , 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关于陆金所模式的争论也层见叠出 , 那么 , 陆金所究竟是怎么样一种运作模式,它是否P2P,小编在此小发议论,仅供参考:
陆金所表面上看是一个网络平台,本色跟人人贷等P2P应当没太大区分,理论上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撮合平台,借钱的人以及出借的人在这里会合 , 各取所需,达到交易匹配的功能 。
但在我眼里,判断一个平台是否P2P,主要是看一个平台是不是具备脱媒的前提,如果一个平台还是需要一个媒介来促成双方交易 , 出资人出资的时候,这个媒介的信用有所附加 , 那么P2P就必定是不成立的 。
咱们看陆金所的交易实在,尽管陆金所一再宣称自己是中介方,然而事实上,这个中介方实际上是让体系内的此外一家机构(平安融资担保)介入到交易中来,这个形成了陆金所跟所有P2P最大的区分,离开了这个平安融资担保 , 所有的交易链都没法构成,陆金所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担保行动 , 而不是交易行动 。
这类交易行动并不是个人对个人的信用问题,而是出资人对平台,平台在对借款人这么两个环节形成,首先需要出资人对平台认可,同时平台要对借款人进行认可,原先所认定的金融脱媒,其实又开始需要平台这个媒介来进行了 , 只是银行被替代成为了平台机构 。
这类模式下,由于,平台需要对借款人行动进行担保的话,就必定使得平台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风险认定,这类风险认定不是信息审核,而且是一种将本身信用加入的评价机制 , 一旦评价机制呈现问题 , 受损的其实不是出资人而是平台本身 。平台直接就是换算成,公司等同于以固定利息向个人借款,然后对个人进行放贷,如果贷款的违约率低于平台的收益 , 那么就是胜利 , 反之就是失败的 。
那么,以此判断,陆金所暂且算不上标准的P2P,但这其实不代表这类模式不好,相反,我认为在当下中国的征信环境下,这类信用许诺的方式,目前是合适行业发展的 。
在中国,不仅像陆金所这样的大平台如斯,以中小平台的代表三益宝为例,在其平台的交易进程中 , 也能多多少少看到些信用担保的影子 。三益宝采取的P2C的企业直投方式,在大类上是可以涵盖于P2P的规模内的,三益宝的定位是针对发展健康的中小微型企业 , 提供交易信息的中介平台,但事实上 , 因为目前国内的市场征信体系还不健全,加之投资人的理性投资意识尚未完整树立,投资人的收拾风险预测以及把控的能力还很弱 , 换句话说,中国投资人目前还是一个心理懦弱的人群 , 要想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平台在合理的规模内承当一定的信用许诺是合理的 。
“三益宝的未来是中介性质的交易平台 , 这是无容置疑的 。”三益宝负责人表示,然而即便是中立的交易平台,在道义上也应当对于投资项目进行必要的把控以及风险预测,或许在未来,投资人能够通过自己足够的行业知识以及投资意识来自我节制风险,承当投资风险,而在通往未来的这条路上,三益宝愿意以及投资人一块儿过渡 。
【陆金所究竟是不是P2P?】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关于“陆金所究竟是不是P2P?”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