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口甜、口咸……都是怎么回事?

专业内容 ,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口味”这一舌尖上的主观味觉,也会反应出身体的各种情况 。遇到以下这些味觉上的情况,该如何辨证施治呢?
口味辨证施治体会
钱英
“口味”是指人在饮食时口舌感觉的味道,也指平人口中的主观味觉 。平人无?。?口舌灵活,津津滋润,亦无异常之味,称“口中和” 。
有恙在身,就会出现口味异常,如苦、淡、腻、酸、甜、咸、腥等 。临床根据口味异常辨证,常可进一步了解脏腑寒热虚实,治疗亦可有较好疗效,现将笔者体会介绍如下 。
一、口苦
【口苦、口甜、口咸……都是怎么回事?】李某,女,50岁 。1998年5月12日初诊 。自述口苦半月 , 余症咽干、心烦、失眠、时汗出、神疲乏力 。诊见:舌红、少苔 , 脉弦细 。辨属心肾阴亏 , 相火内炽 。
方用二至丸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清心除烦,潜阳泻火为治:浮小麦30g , 莲心15g,大枣15g,竹茹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 石斛25g,石菖蒲18g,龙齿30g , 珍珠母15g,炙甘草10g 。4剂,水煎服 。嘱忌辛、辣之物 。1周后复诊 , 诸症减轻,继服10剂,基本痊愈 。
按:口苦 , 王冰曰:“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 。”故口苦提示脏腑化火之证,尤以心、肝、胆火热为多见 。
心经有热 , 常用导赤散、泻心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黄连、莲心、竹叶、生地等 。肝胆郁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左金丸等方;常用药物如栀子、龙胆草、青蒿、黄芩等 。
本案为阴虚内热、相火内炽口苦,故用二至丸合甘麦大枣汤清心除烦,泻火潜阳而取效 。
二、口淡
王某,男 , 78岁 。1997年4月5日诊 。自述口淡、食欲不振1周 。查:舌淡红、苔白滑,脉紧 。余症倦怠乏力,大便溏 。辨属脾胃虚寒 , 湿浊中阻 。
予附子理中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附片10g(先煎),干姜10g,陈皮12g,苍术12g,藿香12g,甘草6g 。3剂,水煎服 。药后口味正常 , 食欲转佳 。
按:口淡,《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今口淡乏味 , 谷味不知,食欲不馨 , 是脾虚失运 。临床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如党参、白术、柴胡、木香、砂仁等 。若阴寒内盛,则须加入温运脾阳之品 , 如附子、干姜等 。
临证又有外感风寒而现口淡者,是外寒逼肺、反侮脾土所致,则需温经散寒、疏解感冒为治,使脾气得伸 , 胃气得复,而口淡自愈 。
三、口腻
杨某,女 , 38岁 。1999年9月25日初诊 。自述口中粘腻不爽3日,起于暑热过食生冷,并腹胀肠鸣、纳呆、便溏 。查:舌苔白厚腻,脉滑 。辨属寒湿困脾 。
方用理中汤合藿香正气汤加减:苍白术(各)20g,干姜10g , 茯苓15g , 砂仁9g(后下) , 陈皮12g,法半夏12g,藿香12g,苏叶12g,党参15g,甘草6g 。4剂,水煎服 。嘱忌生冷油腻食物 。4剂未尽即愈 。
按:口腻,指口中粘腻不爽,多伴有舌苔厚腻之症;主湿邪困脾 。叶天士《温热论》曰:“口中腻 , 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 。”临床多以燥湿醒脾、芳香化浊为治,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常用药物如苡仁、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等 。本案为脾虚寒盛,则佐以辛温,用干姜、附片加芳香化湿等取效 。
四、口酸
赵某,男,28岁 。1999年2月27日初诊 。患者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史半年,常感乏力、右胁肋隐痛 。春节期间进食油腻食物较多,脘腹胀满,时呃逆,口中有酸馊味,舌淡、苔薄黄,脉滑 。辨属脾胃失调 。
方用保和丸加减:建曲15g,焦山楂15g,连翘12g,陈皮12g,法半夏12g,竹茹12g,枳壳12g,茯苓15g,莱菔子15g,甘草6g,厚朴9g 。4剂,水煎服 。药后诸症减轻 , 继服上方3剂基本痊愈 。
按:口酸 , 王冰曰:“凡物之味酸者 , 皆木气之所生 。”因肝之味为酸,临床口酸大多反映消化不良或肝气犯胃,脾土虚木气自现而口酸 。
临床常用半夏泻心汤、金铃子散、越鞠丸等方,常用药物如川楝子、苍术、香附、神曲、黄连、半夏、竹茹等 。
本案为食积内停所致口酸 , 故用保和丸方加减以健脾消积,使木气自达 , 口酸自除 。
五、口甜
刘某,男,45岁 。1998年10月20日初诊 。自述口甜脘痞1月,恙起过食火锅、海鲜 , 余症纳呆、倦怠 。诊见:形体肥胖,精神萎靡,舌淡、苔白厚腻,脉细濡 。辨属脾郁湿困 , 土气上潮 。予燥湿醒脾,芳香悦土法 。
用平胃散加减: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2g,佩兰10g , 白蔻仁12g,京半夏12g,茯苓15g,焦楂肉15g , 甘草6g 。3剂,水煎服 。药后口甜已明显减轻 , 继服4剂精神转佳而愈 。
按:口甜,《素问·奇病论》载:“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 , 甘者令人中满 。临床常见中焦壅滞,脾胃受困,湿浊之气上泛 , 以致口中甜腻 。
常用芳香化湿、消积醒脾之法,如平胃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物如苍术、佩兰、藿香、半夏、厚朴、白蔻仁等 。
本案食饮伤脾,土气壅而甜味自现 。治以芳化消食,扶助脾土取效 。
六、口咸
张某,女,61岁 。1997年10月24日初诊 。近20天来全身浮肿,口咸不适,伴畏寒、小便量少、腰酸胀痛 。诊见:面色苍白,眼睑浮肿,脚踝处轻度凹陷性水肿 。小便常规:尿蛋白(+) 。舌淡胖、苔白 , 脉沉紧 。辨证为肾阳虚弱,水湿泛滥 。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g,附片9g(先煎),淮山药30g,丹皮9g , 泽泻12g,茯苓15g,黄芪30g , 党参30g,牛膝9g , 车前子15g 。水煎连服15剂,肿消,口中咸味消失 , 诸症减轻 。
按:口咸,王冰曰:“凡物之味咸者 , 皆水气之所生也 。”咸味所主为肾本味,多见于久病咳喘及肾,或痰饮凌心 , 水气上泛 。
临床常用肾气丸、右归饮等,常用药物如桂枝、附子、枣皮、熟地等 。如为虚劳久病可见肾阴亏虚 , 临床常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方,常用药物如知母、黄柏、熟地、枣皮等 。也有因年高肾气不固者 , 常用金锁固精丸等方 。
本案肾阳虚,水湿泛滥,用温阳制水之法,不但水气下渗而肿消 , 口咸也自然消失 。
七、口腥
曹某,男 , 42岁 。1997年11月2日初诊 。发热,畏寒,右胸痛,咳吐铁锈色痰1周 。胸透示:右大叶性肺炎 。诊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T:38℃,口有腥臭味 。舌暗红、苔黄厚腻 , 脉滑数 。辨属痰热壅遏,肺痈成脓 。
处方:芦根30g,苡仁30g , 冬瓜仁15g,桃仁12g,银花30g , 鱼腥草30g,枳壳12g,前胡12g,瓜蒌壳15g,甘草6g 。水煎连服5剂,咳痰渐畅,体温渐降至正常,口腥消失,热去病安 。
按:口(辛)腥 , 《灵枢·五味》载:“谷味辛,先走肺 。”临床上单纯口辛不多见,见者多为腥味 , 现代医学称为“铁腥味” 。因铁腥味为金属本味,而肺属金,故口腥常提示肺病,常见于结核咳血或肺脓疡 。
若阴虚火旺 , 热伤肺络,常用补肺阿胶汤,药物如阿胶、茅根、侧柏叶、马兜铃、牛蒡子、枇杷叶、知母、百部等;若痰热壅结于肺,肺痈成脓之时 , 则用苇茎汤加减 。
本案为热壅肺络,血败肉腐成脓 , 故予清肺排脓,痰热清,口腥自除 。
内容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关于“口苦、口甜、口咸……都是怎么回事?”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