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读经典|中国最先诗歌总集《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共14卷

资料转载来源于:颜渊山庄
https://www.toutiao.com/i6697881315481485831/?group_id=6697881315481485831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起头,最先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西周初年至年龄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应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容貌 。
《诗经》的作者佚名 , 绝大部份已经没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 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份 。《风》是周朝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
孔子曾概括《诗经》主旨为“天真”,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 , 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
《诗经》内容丰厚,反应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习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乃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 , 是周朝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
目录:小雅·鱼藻之什

  • 鱼藻
  • 采菽
  • 角弓
  • 菀柳
  • 都人士
  • 采绿
  • 黍苗
  • 隰桑
  • 白华
  • 绵蛮
  • 瓠叶
  • 慢慢之石
  • 苕之华
  • 何草不黄
  • 鱼藻
    先秦:佚名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喝酒 。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镐,喝酒乐岂 。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王在在镐 , 有那其居 。
    这是一首赞扬君贤民乐的诗歌 。《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 。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正人思古之武王焉”,是以用为意,于诗文本无稽 。
    采菽
    先秦:佚名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 。正人来朝 , 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 。正人来朝,言观其旂 。其旂淠淠,鸾声嘒嘒 。载骖载驷,正人所届 。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 。乐只正人,天子命之 。乐只正人,福禄申之 。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乐只正人,殿天子之邦 。乐只正人,万福攸同 。平平左右 , 亦是率从 。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 。乐只正人,天子葵之 。乐只正人,福禄膍之 。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
    角弓
    先秦:佚名
    骍骍角弓 , 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
    老马反为驹 , 不顾其后 。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
    毋教猱升木 , 如涂涂附 。正人有徽猷,小人与属 。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莫肯下遗 , 式居娄骄 。
    雨雪浮浮 , 见晛曰流 。如蛮如髦,《毛诗序》已说得相当明白:“《角弓》,父兄刺幽王也 。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 。”尽管诗中所刺,是不是确指周幽王难以认定,但为王室父兄刺王好近小人,不亲九族 , 而骨肉相怨的作品是可信的 。
    菀柳
    先秦:佚名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 。上帝甚蹈 , 无自暱焉 。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 。上帝甚蹈,无自瘵焉 。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彼人之心,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 , 居以凶矜 。
    这是一名大臣有功却获罪遭到放逐,他心中充溢怨尤,因此写了这首诗 。都人士
    先秦:佚名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彼正人女,绸直如发 。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 。彼正人女,谓之尹吉 。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 。彼正人女,卷发如虿 。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 。匪伊卷之 , 发则有旟 。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
    此诗主要是怀怀旧都执政者之美,当是贵族旧地重游 , 物是人非 , 伤感忧思不已而作的 。大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 , 旧日的一名贵族回到了西周 , 他不改旧日仪容 。他的女儿闲雅端庄,黑发上翘,十分可爱 。西都的遗民都很敬慕他,因此勾起了诗人对旧日京都人物仪容的思念,写下此诗 。
    采绿
    先秦:佚名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予发曲局 , 薄言归沐 。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 。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 。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
    这是一名留守妇女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的诗 。《毛诗序》以为“刺怨旷也 。幽王之时多怨旷者也” 。陈子展《诗经直解》把它看做“正人于役,过期不归,妇女怨思之作” 。
    小雅·黍苗
    先秦:佚名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
    我徒我御 , 我师我旅 。我行既集 , 盖云归处 。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 。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召伯有成 , 王心则宁 。
    《黍苗》是宣王时徒役赞扬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诗意自明 。《毛诗序》说它是“刺幽王也 。不能膏泽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 。前人多有辩驳,朱子直言:“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 , 非刺幽王也 。”(《诗序辨说》)堪称干净爽利 。
    此诗是纪实性作品,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须知如下史实:宣王是在其父厉王出奔并死于彘(今山西霍县),整个周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即位的,“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 , 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 。”(《史记·周本纪》)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 。作为一代中兴贤君,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如仲山甫、尹吉甫、方叔等 , 《黍苗》诗中所赞扬的召穆公召虎也是当时一名文武双全的贤才 。诗中所述召伯营谢的事产生在宣王壮盛时期 。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南方各族的攻守节制,宣王便封其母舅申伯于谢(在今河南唐县 , 与湖北枣阳近),并命召伯虎率领徒役之众前往经营谢邑 。在营造任务美满完成的时候 , 随行者唱出了这首诗歌 。《诗经·大雅》中还收录了一首宣王的大臣尹吉甫作的《崧高》,也是叙述申伯迁居封地谢邑的事,可见当时申伯封谢确切是件大事,读者可参照阅读 。
    隰桑
    【苏先生读经典|中国最先诗歌总集《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共14卷】先秦:佚名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既见正人 , 其乐怎么 。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既见正人 , 云何不乐 。
    隰桑有阿 , 其叶有幽 。既见正人,德音孔胶 。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这首是《小雅》中少有的几篇爱情诗之一,然而由于封建时代的学者囿于“雅”的缘故,从未有人当作写男女情事的诗来读,连最敢突破旧说的朱熹、姚际恒、方玉润诸人也不例外,他们与《诗序》不同,不视为“刺诗” , 而认为是“喜见正人之诗” , 已稍接近诗意,其中尤其是朱熹,解说此诗末章时,已引《楚辞·九歌·山鬼》的句子对比,他说:“楚辞所谓‘思公子兮未敢言’,意盖如斯 。爱之根于中深 , 故发之迟而有之久也 。”(《诗集传》)似乎已涉及情诗内容 。近人多不取旧说 , 除了个他人认为“是写臣子恩宠于贵爵,感恩图报之歌”外,一般都理解为爱情诗 , 且作为女词 。
    白华
    先秦:佚名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巨,之子不犹 。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
    樵彼桑薪,n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
    从《诗经》保留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 , 不管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同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抛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 。《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 。
    绵蛮
    先秦:佚名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道之云远 , 我劳怎么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岂敢惮行,畏不能趋 。饮之食之 。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 。岂敢惮行,畏不能极 。饮之食之 , 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
    寒微的劳苦者在行役途中感叹自己命运的漂浮不定,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坚持下去,巴望有一只赞助只手来拉他一把,从而继续走着漫长而艰辛的行旅只路 。
    其实正可把这位劳苦者的境遇看做是咱们的人生之旅的一个缩影,是咱们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 。从生到死,是一个完全而漫长的过程 。谁能掌控住自己的命运?谁不可能漂浮不定?谁不渴想有一只上帝之手拉自己一把?谁没有感到疲惫得即将倒下得时候?谁没有感到前程迷茫、找不倒出路得时候?谁没有痛不欲生、彻底失望得时候?
    几近每一个人都有过,几近满世界都会听到各种各样得感叹 。如果有谁说自己从未有过痛苦、悲痛、疲惫、失望、旁皇、讨厌、沉闷 、畏惧、孤傲、恐惧、颤栗等等 , 那倒真是匪夷所思得怪事 。只要咱们孩未走到死亡得尽头,就不可能解脱人生之旅上这一切逼真得体验和内心得感悟 。
    贝多芬曾经大呼:“我要扼住命运得咽喉!”这无疑体现了他不向命运低头和屈服得英雄气势,足以让咱们叹为听止,高山仰止 。可是真实生活中得咱们,有几人能扼住命运得咽喉从而驾驭它 。
    小雅·瓠叶
    先秦:佚名
    幡幡瓠叶 , 采之亨之 。正人有酒,酌言尝之 。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正人有酒,酌言献之 。
    有兔斯首 , 燔之炙之 。正人有酒,酌言酢之 。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正人有酒 , 酌言酬之 。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从来有较大分歧 。《毛诗序》云:“大夫刺幽王也 。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饩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绵薄废礼焉 。”有人认为诗序的说法缺乏文本根据,过于迂曲 。从毛传、郑笺来看 , 当是庶人燕饮朋友之诗 。也有人认为诗的作者是宴会中的一名客人 。
     这是一首描写普通人家热忱待客的小诗 。全诗共分四章,情势上全用赋法,颇具雅诗特色 , 然诗中反覆咏叹者多,渲染描绘者寡,又与风诗相近,故龚橙《诗本谊》谓此《小雅》“西周民风”之一 。
    小雅·慢慢之石
    先秦:佚名
    慢慢之石 , 维其高矣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
    慢慢之石,维其卒矣 。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
    有豕白蹢 , 烝涉波矣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
     该诗记叙的是军士东征途中的劳苦之情 。《毛诗序》认为“《慢慢之石》,下国刺幽王也 。蛮夷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 。朱熹说:“将帅出征 , 阅历险远 , 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 。”这一说法很有代表性 。
    小雅·苕之华
    先秦:佚名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斯,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此诗哀饥民之不幸而作 。《毛诗序》说:“《苕之华》,大夫闵时也 。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荒,正人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 , 故作是诗也 。”至于作者,从诗“歌其食”的内容推测 , 有多是饥民,或是一名了解人民、同情人民的下层士人 。
    何草不黄
    先秦:佚名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哀我征夫 , 朝夕不暇 。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
    全诗以一征人口吻凄凄惨惨道来,别有一份无奈中的痛楚 。一、二两章以“何草不黄”、“何草不玄”比兴征人无日不在行役当中,似乎“经营四方”已经是征夫的宿定命运 。既然草木注定要黄、要玄,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 。统帅者涓滴没有想到:草黄草玄乃物之必定本性 , 而人却不是为行役而生于世,人非草木,当不能以草木视之 。而一句“何人不将”,又把这一人为的宿命扩大到整个社会 。可见 , 此诗所写毫不是“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的个人惨剧 , 而是“碛里征人三十万”(唐李益《参军北征》)的社会惨剧 。这是一轮空费时日而又殃及全民的大兵役,家与国在征人眼里只是连天的衰草与无息的奔走 。
    以上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苏先生读经典|中国最先诗歌总集《诗经》小雅·鱼藻之什 , 共14卷”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