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饮食特色与饮食习惯,傣族的饮食风俗


傣族的饮食特色与饮食习惯,傣族的饮食风俗


傣族的饮食特色与饮食习惯,傣族的饮食风俗


傣族的饮食特色与饮食习惯,傣族的饮食风俗

傣族的饮食特色与饮食习惯
傣族的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等地 。傣族在自己的饮食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习惯 。同时也有着具有非常鲜明特色的传统菜 。关于傣族的饮食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傣族的饮食特色
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故各地都以食稻米为主,一日三餐皆吃米饭 。傣族所产的粳米和糯米,不仅颗粒大,而且富有油性,糯米的粘度也较大 。具有米粒大而长,色泽白润如玉,做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高的特点 。西双版纳等地所产的糯米 , 具有营养丰富,耐饿,粘性强,不易发馊变坏 , 田间劳作时食用方便等优点,受到傣族人民的青睐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 , 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 , 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 , 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以青苔入菜 , 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 , 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 。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 , 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 , 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
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在公元12世纪就有咂酒之俗,酒已成为宴客必备之物 。近现代以来,饮酒更是普遍嗜好 , 男子早晚两餐多喜饮酒少许,遇有节庆宴会,必痛饮尽醉而后快,且饮酒不限于吃饭时,凡跳舞、唱歌、游乐 , 必皆以酒随身,边饮边歌舞 。所饮之酒多系家庭自酿,傣族男子皆善酿酒,全用谷米酿制,一般度数不高,味香甜 。
傣族一般嗜好草烟,食法有两种,一是将草烟切成细末渗入槟榔中嚼食,另一种是用烟杆吸食 , 傣族男子几乎人人都有用烟杆吸食草烟的嗜好 。
嚼食槟榔是各地傣族最为普遍的嗜好 。中年以上男女最为普遍,有如汉族之烟,用以敬客的普遍之物 。
傣族饮食习惯
日常食俗
傣家宴席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 , 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 , 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 。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 。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 。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 , 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 。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 , 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 , 其味美无比 。
【傣族的饮食特色与饮食习惯,傣族的饮食风俗】节庆食俗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 , 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 。“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 。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 。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 。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 , 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元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 。
祭祀食俗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 , 傣族称“去拉曼” , 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 , 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 。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 。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 。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 , 全村要杀红牛 , 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 , 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 。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
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 。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入夏节(傣历9月15日)、出夏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 。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