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茶叶是什么茶

茶马古道的茶说的是普洱还是黑茶?

古道茶叶是什么茶

黑茶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 , 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当时四川与云南主要是将生产晒青茶用于交易,但为了能够一次运送更多的茶叶,于是将晒青毛茶压成茶饼 , 沱砖等,于是从茶马古道运往西藏等地的茶就成了砖茶、沱茶等黑茶类紧压茶 。
古道茶叶是什么茶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 , 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 西非红海海岸 。
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
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 , 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
茶叶来源:一是陕南茶,陕西南部属汉水流域,是古老的巴蜀茶区,《华阳国志》记载,3000余年前,陕南的巴人就栽植茶树,饮用茶叶,并向朝廷进贡茶叶,是中国茶叶原生地和茶文化发祥地 。二是南方茶,在湖南安化等地收购茶叶,运至泾阳 , 加工成便于运输的砖茶 。
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 , 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的 。《明太祖实录》(卷251)记载:“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 , 五千余里皆用之 。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 。”足以说明当时茶叶需求量之大,范围之广;
茶产地:雅安
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 。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 , 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思茅(现普洱市)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 , 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
因此茶马古道上的茶叶大部分是黑茶,或者藏茶(黑茶一种),或者生普(自然发酵后成为熟普) 。至于有没有红茶,应该是有的但是不是很多 。
###其它资料参考###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 。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即德钦等地,都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 。
茶马古道文化城

###其它资料参考###是文冠果茶的品牌,目前品牌也在正式运营,产品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下面我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产品 。
文冠果芽茶:条索圆滑紧细,芽尖显露有光泽,汤色碧绿明亮,鲜嫩清香 , 滋味清润柔和 。
文冠果球茶:外形紧结,色泽黄褐色或黄绿色,香气纯(具有特殊的文冠果香);汤色浅褐或橙黄明亮;滋味甘醇;叶底柔韧 。即使嗜茶成瘾的茶客品饮 , 也会感到常饮不厌 。文冠果叶茶最大特点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文冠果叶特有的营养和药用成分,又兼有茶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点 , 是纯天然的保健饮品,口感好,适于广大人群饮用 。
文冠果花茶:充分保留了文冠果花的优美外形,色泽金紫相间,冲泡汤色金黄清亮,滋味甘甜,花姿优美 。具有美容养颜,排毒利尿的优势,是爱美女士和成功男士的最佳茶饮 。
###其它资料参考###题主是否想询问:“古道问茶开泰茶出自什么茶山”?帕沙古树普洱茶茶山 。帕沙古树普洱茶茶山,位于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造成茶叶品质隐约有两座茶山的韵味,产出开泰茶的基础茶叶,古道问茶,古道问茶茶业有限公司经营的传统云南普洱茶古道问茶品牌 。
###其它资料参考###古树茶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一部分基部很粗的古茶树被砍断矮化了,这部分被当地茶农称作砍头茶的茶树采收后则被称作老树茶 。
古树茶有些也需要施肥管理,施肥难度大且方法比较讲究,茶农一般先将树基周围的泥土刨开,然后将土肥放下去 , 再将土重新掩回,填埋好,压实 。并且施肥必须在临近下雨或下雨时,这样才有利于肥料渗透进土壤后再被根系充分吸收 。
古茶树的生长环境一般都很自然 , 没有工业污染,气候宜人另外,周边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原始性保存较好,因此鲜有虫害,无须喷药杀虫大树茶生长在高海拔山地,那里昼夜温差大 , 白天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强度大 , 芽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的数量多,而夜晚气温低 , 一方面可以减少呼吸消耗,保存较多的有机物,另一方面,茶树体中的果胶物质充分发育,芽叶中果胶含量增加,因此,茶树生长茂盛,茶叶品质优异 。
另外,山高谷深,层峦叠嶂,森林茂密的自然环境,使得湿润的水汽化为层层云雾,缭绕徘徊于群山之间,增强了光照的漫射效应,茶树是喜阴耐阴植物,在漫射光的作用下 , 叶片无折卷或折卷少,枝条向外展开 , 叶面幅度加大而隆起,叶色变深而更具光泽,芽叶中芳香物质及含氮类鲜爽物质增加,而粗纤维含量减少 , 嫩度更持久,而涩类物质的茶多酚不多不少 , 相对平衡,因此茶汤的饱满度较好,苦涩味较均衡,而芳香度和鲜爽度却得以提升 。
每年春茶时,云南的古树茶都要比小树茶迟十天左右才采,古树茶的生长成熟天数明显长于小树茶,所以,古树茶更肥硕,更耐泡 。因古茶树的叶子更大、更厚(相对于小茶树而言),叶绿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强,生成的有机物(糖)更多,茶汤口感更醇、更甜 。
所以,古树茶往往外形肥壮,色泽油亮 , 手感重实,叶底的柔韧性好,茶汤香气高扬,绿艳油亮,口感清甜、绵柔、充实,生津回甘稍慢且柔,如汩汩细泉,绵绵不绝,滋味前后变化不剧烈,耐泡度好,韵味悠长 。
###其它资料参考###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
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
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的 。《明太祖实录》(卷251)记载:“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 , 五千余里皆用之 。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 。”足以说明当时茶叶需求量之大,范围之广;
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 。
陕甘茶马古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 。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 。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 。
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 ,始于汉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 。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 , 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 。茶叶来源:一是陕南茶,陕西南部属汉水流域,是古老的巴蜀茶区,《华阳国志》记载 , 3000余年前,陕南的巴人就栽植茶树,饮用茶叶 , 并向朝廷进贡茶叶,是中国茶叶原生地和茶文化发祥地 。二是南方茶,在湖南安化等地收购茶叶,运至泾阳,加工成便于运输的砖茶 。
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 , 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 , 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

###其它资料参考###茶马古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了解过茶马古道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什么是茶马古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 , 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 。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 , 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 , 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 。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 。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 。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 。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 。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 , 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 。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 , 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 , 由河口进入越南 。
滇老东南亚古道从云南江城出发,经大路边,到老挝酌乌 , 再到东南亚 。
采茶古道是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古道,它连接了西双版纳、思茅、l陆沧、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
茶马古道使普泪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 为普洱茶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 是一条茶文化之路 。它对于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
茶马古道历史
普洱六大茶山和其他一些产茶区的少数民族,均以茶作主要经济来源和物与物相换的对象,所以几乎处处种茶 , 户户卖茶,马帮塞途 , 商旅云集 。据考察,这一时期每年约有马帮五万匹于春秋二季来回于滇南、滇西及越南、缅甸、老挝等地运输茶叶,随着茶叶运输的繁忙 , 客栈、食馆、商店也应运而起,生意兴旺,第三产业在交通沿线发展起来 。往来于思茅普洱地区的马帮运输有几条干线 。
其一,由下关经顺宁(现:凤庆县)、临沧市云县、临沧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乡、双江县运输勐库茶、凤庆县茶至下关加工为沱茶,每年约有驮马4—6千匹驮运 。其二,由蒙自向西至临安(建水)、石屏县,往南至城抵西双版纳 。其三,以玉溪为起点,经石屏、元江、磨黑至普洱思茅 。海关的设立也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运销 。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895年6月21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商务专条》,其中第三条规定:“议定云南之思茅开为法越通商处所 。”光绪二十三正月初三日(1897年2月4日),英国又强迫清廷在北京订立《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将在思茅设立英国领事官驻扎 。”,根据上述条款,1897年1月2日 , 法国在思茅建立了海关 。1902年5月8日,英国在思茅建立海关 。据海关统计,自民国元年巨民国十二年(1912-1923)经由思茅海关出口的红茶,价值白银110210两 。
思茅普洱区在历史上的盐茶马道,是伴随着盐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 。据光绪《普洱府志》载 , 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番 。其卷十九《食货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宋代时已开始有茶马市场 , 以茶易马 。元代时茶叶已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 。到明朝时 , 谢肇制已经在《滇略》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记载 。万历年间,在普洱已设官管理茶叶贸易 。据考,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之多 。
“清代中叶,清政府已在普洱府和思茅厅增设茶局,商人经营茶叶要向官方领取茶引”(即执照) 。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攸乐山设“攸乐同知”,统兵五百防守山寨,征收茶捐 , 当时每年约有马帮一千余驮运茶叶 , 然后转运普洱府加工精制 。由于瘴疟流行,乾隆元年(1736),清政府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 , 改称思茅同知,从此思茅又成了普洱与西双版纳之间的茶叶中转站 , 思茅也因“普茶远销”而繁荣起来 。从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76),思茅城商旅云集,市场繁荣 。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不绝,滇南商道已成为一条“茶叶商道” , 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各国 , 均有商人来往于西双版纳和思茅、普洱之间 。这时期的普洱茶马道异常兴盛 。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中云:“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为产而资利赖者也 。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 每盈路,可谓大钱矣 。
道光《普洱府志》载:“车里(景洪)为缅甸、南掌(老挝)、暹罗(泰国)之贡道,商旅通焉 。威远(景谷)宁洱产盐(指磨黑) , 思茅产茶 , 民之衣食资焉客籍之商民于各属地或开垦田土、或通商贸易而流寓焉 。1983年思茅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古茶马驿道,至今还有那柯里驿道、茶庵塘驿道等 。“那柯里驿道”在思茅至普洱之间,即今普洱县境内同心乡那柯里村的一条古茶马驿道 。清光绪时,称那柯里塘,设兵6名 , 归中营左哨头司把总管辖 。今还可见用人工打制的条石和砾石铺就的石道,路面宽1.4米,有石台阶盘旋而上,全长断续30公里 。“茶庵塘驿道”是普洱至磨黑以北到省城昆明 , 内地南下到思茅普洱的一条古茶马驿道,在普洱县城东北12.5公里的茶庵塘坡头(海拔1960.7米) , 是古代重要关哨讯塘之一 。清光绪年间 , 曾在此茶庵塘设兵五名住守 。驿道在婉蜒的群山峻岭之中,过去有一小寨人住在这茶庵塘道旁,除从事一点农业外,多数是设店卖茶卖饭,接待过往茶马道的行人马帮的,因称茶庵寨子 。茶庵塘因山高路险,故有“茶庵鸟道”之称,故亦成了清代普洱郡八景之一 。现今还可看到宽约2米,断续长约5公里的茶马古道,石上已踏出2厘米深的马蹄印,历史之久,由此可知 。
十八、十九世纪在思茅普洱进行茶叶贸易的茶商有两大部分,石屏茶商主要垄断易武茶区的茶叶运销腾越、思茅茶商主要垄断勐海、勐遮茶叶的运销 。此外 , 中甸、德钦(当时称为间墩子)的藏族商队,每年有驮马三百至五百匹来到西双版纳驮运茶叶,销往西康、西藏 , 每年约三千担 。在茶叶加工制作上 , 本世纪三十年代,思茅曾重立过“思普企业局”,并在勐海南糯山建立思普茶厂 。解放前,墨江县有私营景星茶厂,为加工生产好茶作了努力 。
普洱茶发展了,产量增多了 , 利润增多了,而封建官府对茶商茶农的课税和勒索也增加了 。光绪年间,云贵总督在普洱增设盐茶道,下设官茶局及盐举司,加重了茶商、茶农的苛派 。由于茶捐过重,茶农受损,茶商亦无利可图,以至造成“普洱产茶,颇为民害”(见吴应枚《滇南杂记》 。)到光绪末年,普洱茶已由过去年产八万担的高峰跌落到五万担 。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得另走他途,过去马帮络驿 , 商贾云集的景象一蹶不振 。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全区茶叶产量降到15000担 。到1949年时,全区茶叶种植残存面积仅31400亩 , 产量仅6992担,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普洱茶马道亦从兴盛逐渐走向了衰落 。
###其它资料参考###(一)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 。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 。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
茶马古道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古代贸易通道 。形成于汉藏民族“茶马互市”的贸易往来,积淀着唐代以来近2000年的历史 。
一般所说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由云南普洱经大理、中甸、德钦等地到西藏,另一条线路是从成都经理塘、巴塘到西藏 。一般的旅游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于此 。实际上,还有一条线,就是走怒江大峡谷 。这条世界上最美丽、最险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是“驴友”们的滇藏探险新宠 。
有人说,看完怒江大峡谷和沿线丰富的民族人文景观,其他的探险之旅就显得平淡了 。
第三条茶马古道——怒江大峡谷,从大理、六库、福贡、丙中落、五里进藏,这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旅游者极少,民风淳朴,尤其是在蒙蒙的细雨中,一个人行走在怒江大峡谷边 , 远山青翠、怒江潺潺,偶尔你还可以看到国外真正的“生驴”(驴友的最高境界),一人骑着自行车或从马帮租来的马匹 。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 。总行程在万里以上 。自古以来 , 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 。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 。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 , 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 。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 。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 , 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
古代交通路线 。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 。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曾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作过专题论述,指出:“茶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东南历史上茶马互市所形成的一条驿道,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过适度开发 , 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也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写入了全国“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
从遥远的、开放的唐代 , 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 , 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 。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交通道路 。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 。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成了人类为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
(二)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