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乐死”医院,几乎都是癌症晚期病人,不接受任何抢救

在我国有这样一家医院,位于上海市南汇区,这是一家特殊的医院,有着数百名住院病人 , 无一例外都是癌症晚期病人 。本应该是一个充满悲伤与绝望的地方 , 但是我们走进这家医院只能听到病房中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在这里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 。这家医院没有任何包括胸部按压,插管等任何抢救措施,每个医生都不会对病人做出任何针对癌症的治疗,只会针对病人的症状进行减轻痛苦的干预,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痛苦 。
可能到这我们就会产生很大的疑虑,难道那的医生都是庸医吗?还是这是一家黑心医院,用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糊弄病人?当然答案是不是的,这是一家专注于临终关怀的医院,主要工作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在现有的医学范畴中无法根治晚期的癌症病人,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进行抢救,化疗 , 这些治疗措施都极大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临终关怀医院主旨让这些病人享受高质量的生命,给予病人尊重,不再违背病人的意愿,不进行无意义的抢救 。
也许医疗措施能够延长这些病人的生命,但是浑身插满管道躺在病床上痛苦的慢慢等死 , 显然这个漫长的过程会给予病人和病人家属极大的痛苦 。与其这样不如选择高质量的死去,坦然接受,在临终的这段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把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药水和无止的抢救中去,在关怀和快乐中离开这个世界 。这种做法在医学上被称为安宁医疗,也叫做临终关怀,安宁医疗究竟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生命的意义 。
安宁医疗的前世今生安宁医疗最初起源不是在我国而是在英国 ,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医院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人们对于癌症的痛苦更是束手无策 。一名叫做桑德斯的护士,在护理一位年轻的癌症患者时感受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无尽的痛苦,桑德斯在长时间的护理中与这名年轻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越来越觉得这种治疗根本不是尊重患者,与其在漫长的痛苦中死去,不如充分的利用接下来的生命 。
于是桑德斯在得到这名患者的同意后减少了抢救措施,改用止痛药减轻患者发病时的痛苦 。这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内,桑德斯不断的鼓励和关爱这名患者,并且帮助他完成多年的心愿,最终这名患者微笑的闭上了眼睛 , 这名患者的存活时间大大超过了医学定义的癌症晚期的存活时间 。
桑德斯给了这名患者一个高质量的生命终点,就这样安宁医疗的概念第一次出现了 。随着战争结束,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可是癌症的患者数量并没有减少,反而不断的增加 。安宁医疗的概念在欧美等西方世界迅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生命的质量,特别处于临终阶段的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
医学手段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但是这种延长的代价就是长时间的卧床,身上插满各种医学仪器 , 存活的时间延长了,但是生命的质量大大降低 。每一个经过大量治疗的癌症患者无疑都是痛苦的,既拖累家庭,成为负担,又无法彻底的挽救生命 。于是安宁医疗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
现今欧美国家已经普遍建立起完善的安宁医疗 , 和临终关怀的机制体制 。我国首次引入安宁医疗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在上海南汇区出现第一家安宁医疗疗养院,当时正处于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一家医院无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人们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概念,当时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大约两万人 , 但是南汇疗养院只有五百五十个床位,根本无法消化激增的患者数量 , 安宁医疗无法落实到每一位癌症病人身上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经过迅速发展,国家开始重视养老与医疗的问题 。
2015年我国开始提出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 开始大力建设安宁医疗机构 。2017年国家卫健委颁发了《关于安宁疗护中心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安宁医疗事业进入发展成熟期,强化和规范了安宁医疗管理 。截止到2020年我国安宁医疗机构达到61个对比2019年的数据翻了一番 , 越来越多的癌症晚期患者能够接受安宁医疗的救助 。我国的安宁医疗事业正在蓬勃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实现安宁医疗机构的全覆盖 , 让更多的患者感受到生命的尊重和临终关怀 。
安宁医疗的过程安宁医疗又称临终关怀,是一种以减轻临终病人 , 改善生命质量,引导临终病人正确面对死亡的医疗措施 。进入临终病房就意味着放弃一切抢救和创伤性的医疗措施,在病房等待死亡的到来 , 在我国需要经过医生诊断确认病人已经进入临终期现有医疗手段已经无法彻底挽救其生命,并且有意愿进入临终病房接受安宁医疗 。
医护人员还会征求病人家属的意见 , 当双方都同意时,就会正式放弃插管、心肺复苏等激烈的抢救措施 。进行安宁治疗不意味着彻底的放弃治疗,自生自灭 。而是转变医疗方式,从不顾一切的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到针对不适症状进行治疗,最大限度的照顾病人的一切感受 。以病人感到愉悦,没有痛苦为主 。不会在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创伤 。
安宁医疗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有心理治疗、志愿者护理、医生干预等方面 。心理疗养与志愿者服务进行全程跟进,保证病人可以平静、坦然的接受死亡 。最后的时间里或陪伴家人,或完成心愿总之就是让病人不带有遗憾,悔恨的离开这个世界 。安宁医疗不会加快病人的死亡,更不会延长病人存活时间 。但是从实际案例上来看,大多数的病人都挺过了曾经医学上给他们所下达的死亡的时间 , 最长者在临终病房生活了五年,他的医生曾通知他活不过三个月 。
【中国“安乐死”医院,几乎都是癌症晚期病人,不接受任何抢救】可以见得安宁医疗最为一种医疗手段 , 不光是减轻病人痛苦,也对医疗领域研究愉悦心情对癌症的影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国现在安宁医疗机构的建设是以医院附属机构为主,社区疗养机构和独立疗养机构并存的情况 , 无论是哪一种,宗旨都是相同的 。作为濒死者最大的痛苦并不是生理上的痛苦,而是面对死亡的恐惧 。
这是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的本能,如何克服死亡恐惧,坦然面对 , 也是重中之重 。我国的安宁医疗呈现着,发展晚,发展迅速的特点 。现有的医疗过程可以说是十分完善了 , 更大的难题就是心理观,我国从古至今都形成了重生忌死的传统观念 。提到死亡大家都是闭口不谈,很少会有人思考死亡的内涵 , 很难有人完全的坦然面对,这些问题相信未来能够进一步的完善 。
完善安宁医疗的几点举措针对在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安宁医疗事业,我们不妨停下一点脚步 , 观察现在产生的问题 。一是加强观念建设,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十分忌惮死亡,更忌惮从事相关行业 , 现今社会已经多元化发展 。应当去加强这方面的学校教育,建立正确的死亡观 。我国的传统孝道观念中对于放弃父母治疗是十分排斥的,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安宁医疗无异于安乐死 , 在传统认知中就应该不顾一切的延长父母生命,如果进入安宁医疗让父母等死 , 这一定会让人骂断脊梁 。可是殊不知这种措施大概率只是儿女的一厢情愿,老人在接受这种措施也给身体上带来极大的痛苦,更有可能造成老人内疚的想法 。
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累赘 。所以下一步发展安宁医疗更应该大力宣扬高质量生命的概念,转变这种传统想法,使病人身心愉悦的走向死亡 。二是人才的缺失,现今并没有建立起关于安宁医疗的相关专业 , 安宁医疗应当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领域,大多数医生或者志愿者都是凭借经验 。所以下步应当建立起相关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 , 助力我国安宁医疗事业的发展 。
生命的意义
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珍惜时间,时不待我,努力拼搏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不拼就落于人后,我们应该停下脚步感受一下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不要真正到了临终时才想起人生的遗憾和错过 。人固有一死 ,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永生的,也许不幸患上癌症缩短的生命时间,但是生命质量不应该下降 。生命是神圣的,在休息的时间大家不妨放下游戏和手机 , 去附近的安宁病房感受一下,也许我们一生都不会得癌症,但是不妨碍我们去感受生命质量 。
做一名志愿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死亡,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去走进那些临终患者,看一看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坦然面对 。去感受这人道主义的升华 , 当我们可以做到面对死亡,谈笑风生,甚至是勇于挑战,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也许就会明白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
另一个方面,我们要给这些临终患者带去活力,带去勇气 , 帮助他们面对死亡,帮助他们完成心愿,帮助他们不留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 。这种事情带给我们的教育 , 一定比书本上的文字,更有意义 。安宁医疗更是需要全社会的人道主义关怀 , 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 。可以说安宁医疗的事业发展是人类进一步迈向文明的标志,和整个社会道德的提升,相信我国的安宁医疗事业能够蓬勃发展 。大家有什么看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