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梗、“史低”、标题党:流量时代的游戏视频创作


刺激
银紫最初看见视频突破10万次播放时,内心极度亢奋 。“这太离谱了,感觉根本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强烈的喜悦刺激着他的神经,让他感到有些头晕,脚下也轻飘飘的 。他开始怀疑一切是否真实,但跳动的数字不断地提醒他,这真的发生了 。
银紫是B站播主“阿银阿紫叫银紫”,他从没想过会同时有几百人在观看他的视频 。视频下方标注着在线观看的人数,先是300人,很快就超过了500人 , 后来视频被算法筛?。频搅送靖匝鄣奈恢蒙?。视频的标题是《男孩出车祸后,母亲将南瓜装在头上孩依旧照常生活?》(原文如此) 。
银紫不断地刷新视频,他被一种奇怪的魔力驱使,只想关注视频下面那小小的一行字——“×××人正在看” 。数字越大,他越兴奋 。
“我一直点一直点(视频),从早上吃饭点到中午,下午有时间我又点,一点开我就高兴 。”他语气欢快 , “就像仓鼠实验 。一点开,哎呀,真好看 。”

银紫的直播画面
选择
“爆款”视频让银紫“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在这件事之前,他的视频主要集中在ACG内容的二次创作上 。具体来说,银紫会把录制的视频素材配音和再剪辑 , 表达与原作不同的主题 。
银紫做过一个5分钟左右的视频,通过剪辑游戏片段,表达他对于传媒影响大众思想的担忧 。他把大众比喻为洪流里的一片浪花 , 看似无害,但是随声附和者汇聚在一起,就有了动摇社会根基的力量 。文案风格欲说还休,剪辑节奏快,镜头也很零碎,颇有些意识流的味道,而解说词的语气让人想到姜文的电影 。银紫把标题定为《何罪之有》——这是一个反问句,实际上他的意思是,坏事发生后,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

视频取材的游戏叫做《我们的所见会塑造我们》(We Become What We Behold),本身也是一个尝试讨论新闻的社会影响的游戏
视频的评论区里反响还算热烈,有人指出,这就是社会学领域里经常讨论的“暴民心态”(Mob Mentality),意思是“人类为了随风逐流,丧失自我意识的行为” 。
“拥有绝对力量的人会利用人的本能 , 恶意地报道、传播,使人们跟随这位拥有力量的人走一样的路 。无论多么残忍、无情 , 都会因此而被人所无视 。”一位观众分享了他的感悟 。
浏览几十条评论,除了讨论,还有一些替他鸣不平的声音:“这样好的视频怎么不火?”
视频的播放量最终停留在3000次——这个数字很难让任何创作者满意 。传播不力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曲高和寡;又比如 , 视频封面只是一张很简单的图片,黑底白字写着“何罪之有”,过分朴素了,标题也没有夺人眼球的效果 。“这就是做了一个艺术类的东西 , 结果很失败 。”银紫说 。不过在心里,他很喜欢这个视频,“这是我最满意的作品” 。
银紫把后来做出超过10万次播放的视频归因于偶然,但其实很容易看出来,他在尝试另一种风格 。《男孩出车祸后,母亲将南瓜装在头上孩依旧照常生活?》——标题要素很多 , 视频内容也更贴合大部分网友的兴趣点——足够血腥 , 足够猎奇 。点开视频后,你会发现这是一款恐怖游戏的推荐 。
获得数据上的成功后,银紫继续按照这条路走了下去 。他逐渐减少了二创视频的数量,增加了类似“南瓜头”的有话题度的游戏推荐 , 并且频繁在标题中使用惊叹号和抓人眼球的词语 。视频的播放量随之增长,从10万到50万,最后飙升到200万 。大数据时代遵循等价交换的法则,创作者替数据考虑,也会得到相应的回馈 。

目前银紫播放量最高的几个视频
百万级和千百级的播放量 , 你会选择哪一个?这是今天几乎所有内容创作者面临的问题 , 银紫做出了选择,其他的所有人也是 。
热情
“B菌电磁炮”也是一位B站播主 。B菌读中学时,很喜欢看“纯黑”和“黑桐谷歌”等人的视频 。在这类视频中 , 作者会把游戏实况经过再剪辑 , 配上片头、片尾和字幕 , 做成类似剧集的“攻略解说” 。B菌当然更喜欢亲手玩游戏,不过那时游戏主机不如现在普及,拥有一台高端电脑对普通学生而言也近乎奢望 。
视频等于是游戏的替代品 。B菌通过游戏视频接触了大量PS2、PS3世代的游戏,他尤其偏爱攻略解说的视频类型 。因为许多单机游戏画面好,剧本也优秀,视频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借用电影化的镜头语言重构游戏,让观众既像是在玩游戏 , 又像是在欣赏一部大片 。这样的视频曾经是游戏圈子里的主流 , 作者为了视频的精彩度和流畅度 , 会花很多心思钻研“怎样漂亮地通关” , 最后表演近乎完美的操作 。
B菌对这类视频很着迷 , 后来有了条件,他开始自己做类似的视频 。“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他们做,我也想做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视频是《战神3:重制版》的 。他尤其记得一个和观众互动的细节——在视频中,他会用通俗的话向观众科普游戏背景和设定,比如,赫尔墨斯是“快递小哥” 。每当他开这样的玩笑,弹幕里就飘过一片“2333(笑声)” 。
B菌把自己通关游戏的风格叫做“人妻式”,意思是他会精打细算地利用资源,并且要找到所有的可收集物品 。“战神”系列里的很多道具存放在箱子里,箱子又散落在地图中,他每打开一个,就有观众发弹幕,调侃他是“开箱狂魔” 。B菌说,这种看似细微的互动,实际上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
“播放量还可以,我也蛮喜欢的,而且这是第一次有很多观众在和我互动 。”他说,“感觉自己做的东西得到了观众的回应 。”

【玩梗、“史低”、标题党:流量时代的游戏视频创作】B菌录制的《战神3:重制版》视频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 。B菌告诉我 , 他做视频的动力有两点 , 一是对游戏的热爱 , 二是有人喜欢他的视频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 , 他花在视频上的时间越来越长 , 播放数据反而越来越差 。2018年 , 圣莫妮卡工作室重启了“战神”系列 , B菌抱着极大的热情制作了一系列“人父向”攻略解说 , 播放量大约只有《战神3:重制版》的十分之一 。
B菌把攻略视频遇冷的原因总结为“时代变了” 。随着游戏机重新进入国内市场 , 只要有意愿,玩家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玩到大型单机游戏,也就是说,玩单机游戏不再是一件稀罕事了 。也有可能是观众的习惯不一样了,互联网上频繁爆火的短视频只要几十秒,整块时间被切成零散的碎片,半小时一期攻略视频时间显得太长,愿意看的观众也越来越少 。
“数据非常差,我基本上只是在‘自嗨’了 。”B菌告诉我 , 为了让观众能有流畅的观看体验,他需要反复练习,为了录好素材,同样的关卡他可能会尝试上百遍 。可是用心制作的视频几乎没人看,在最后几期攻略视频里,零星的几条弹幕从屏幕上方飘过,也没有人接话 。评论区里几乎没有观众讨论 。B菌心想:“做攻略死路一条 。不想做了 。”
转型
今天,B菌已经在B站拥有超过35万粉丝,在他的个人主页里,把视频按照播放量排序,从高到底,最多的超过了400万次,接下来是几个播放量在100万左右的视频 。其余大多数视频的播放量在30万上下浮动 。
换句话说,B菌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播主了,不过他已经不再做攻略解说,目前视频的内容集中在推荐Steam平台的打折游戏上 , 时长大多在5分钟以内,以快速口播的方式,向观众介绍近期促销的游戏——“史低推荐”!视频封面几乎都是游戏价格的截图,用红圈勾出折扣力度,醒目的黄色和红色大字体在旁边标明“神作”“骨折”或者“白嫖” 。最后,用巨大的惊叹号结尾 。
视频网站上还有不少播主在制作类似的视频 。如果你在B站搜索“Steam”,算法会为你自动填词“游戏推荐” 。顺着它搜索 , 就会出现一大批同类视频 。

类似的封面,类似的字体
这些视频像是批量生产的复制品,但无法否认的是,它们的数据都还不错 。播放量多则百万,少则数万 。基于网站的推荐机制 , 一般来说是视频播放量突出在先,后来才得到算法的青睐,被推至首页 。所以,也可以说,如今观众的口味就是如此 。
B菌的经历直白地反映出了“史低推荐”能够提升多少播放量 。他在决意丢下攻略解说后,做了一期“值不值得买”的视频,为当时最有话题度的游戏《圣歌》提供购买建议 。视频的标题是《〈圣歌〉这‘破’游戏值得买吗?我来告诉你!》播放量是18.9万 , 而他一周前发布的《皇牌空战7》攻略解说播放量勉强超过1700次 。
B菌随后发布了一系列视频,标题也逐渐有了模板——“×××(游戏名称)值得买吗?我来告诉你!”只要瞄准热门游戏,视频的播放量就能超过10万次 。巨大的数据反差好像在嘲笑他曾经的幼稚——没有人在乎用心制作的内容,在“流量密码”面前,自我表达只会输得一塌涂地 。
坚持
B菌做游戏攻略解说的日子持续了5年,他从2015年开始在B站发布视频,第一期的题材是《教团1886》,最后一期攻略解说是2019年发布的《皇牌空战7》 。更新频率最高的时候,他每个月都能打通一个游戏,做出好几期攻略解说视频 。
那是一段几乎没有回报的日子,游戏视频不能给他带来收益,现实生活中,他的家庭条件也不算好 。大二时,B菌开始做兼职,用课余时间在教培中心教钢琴 。按照培训机构的规定,收益由教师和机构对半分,一节课七八十元,他每月能挣1000多 。
买游戏和录制设备要花不少钱,很难想象没有物质支持,一个人全仍凭热情就把一件事坚持了5年 , 但B菌说 , 游戏和音乐是他最喜欢的东西,他想把爱好当作事业 。当时他已经能靠音乐挣钱了,也迫切地想通过玩游戏赚钱 。
“因为这样我就能光明正大地玩游戏了,没有人会说我颓废 。谁来质疑,我就告诉他,我能靠这个挣钱 。”对大多数人来说,把“能够获得经济收益”作为玩游戏的理由,已经非常充分 。
可是,靠玩游戏赚钱很难 。“前4年都是一个做梦的状态 。”B菌把做攻略解说的日子比喻成一场梦境,按照他的说法 , 当时他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现实也没有做出合理的判断 。只凭着喜好和一腔热血 。“一边兼职上课,一边做视频,同时还告诉自己:‘这样一定能挣钱,我一定能成为下一个纯黑和黑桐谷歌’ 。”
“就像在骗自己 。”他说 。
B菌在放弃攻略解说前,写了一段日记 。他想在转型前 , 既给粉丝,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他把日记发在了B站的个人主页上:“生活对我的摧残与压迫致使我不得不去关注视频的数据与收益……这样的数据不足以让我继续去制作内容,我也已经不知道该制作什么样的内容,因为始终是自娱自乐,自己满足自己,自己做给自己看 。”
B菌告诉我,他挣扎过,也痛苦过 。出于某种他也解释不清楚的原因 ,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他还是把这段日记一直保留在主页上 。日记快结束前,他写道:
“是时候说再见了 。最终向生活妥协的我,只能狼狈地终止攻略视频的制作,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内容中去 。再见,感谢你们的支持,希望以后能再次相遇 。”

B菌在日记里用了这张配图,文章标题是《站在现在 , 我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乐观
银紫目前已经办理了休学手续 。他今年20岁,本来应该读大二,但不久前决定花一年时间全力做视频 , 努力试试,看能不能闯出一条路来 。
银紫习惯提前对未来做出规划 。他告诉我,高考填志愿时,他就决定把“做视频”作为未来的工作 。为了实现目标 , 他决心离开家乡黑龙江 。最合适的地方是上海,但他的分数没有达到理想的大学的录取线,最后选择了江苏常州的一所大学 。
南方的媒体环境比东北更具优势 。银紫坐在开往江南的火车上 , 在脑海中幻想,自己要是“火”了,就会去参加颁奖仪式,也会出席各种商业活动 。要是他住在黑龙江 , 每次坐飞机就要花很长时间 。
银紫还没有过上需要经常乘坐飞机的繁忙生活,但这样的日子清晰地标注在他的蓝图里 。“我要在2025年成为B站的‘百大Up主’!”银紫中气十足地告诉我,他脑海中有几个想要尝试的新视频,都是不同的风格 。他打算逐步落实这些计划 , 并且努力说服自己,这些灵光一闪一定能为他带来成功 。
银紫告诉我,他来自一个“非常偏远的农村” 。高二那年 , 他突发奇想,想和妈妈一起去看北京 。他们买了两张火车站票,先到哈尔滨,再转乘另一趟车 。到了北京,他带着妈妈在大城市里闲逛,“就一个小青年,第一次到了北京”,但他告诉我,他没有迷路,他领着妈妈 , 清楚地去到了所有他们想看的地方 。自那以后,无论是母亲,还是他,都相信他能够达到想要的目标 。
现在,银紫的生活正在按照计划进行 。他从学校搬出来,租了一间房子 。做视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让他能支付房租 , 还有每个月的生活费 。他不必再向家人拿钱,全凭自己在外面闯荡 。经济的独立让他自豪,但另一方面,变现的需要意味着他必须更加关注视频的数据 。
数据的好坏和多种因素有关,不过 , 对作者来说,最直接的做法是取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 , 再配上同样吸引眼球的封面 。银紫每次做视频时,会花上很长时间考虑怎样选择标题和封面 。
最常用,也最容易获得高播放量的封面是Steam上玩家评论的截图 。普通的评论没有卖点 , 银紫需要找到最讽刺、最有趣、最耸人听闻和最哗众取宠的“金句” 。银紫说,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评论,他就会自己想出有爆点的评论 , 发布,截图,存作封面 。
“就是‘标题党’呗 。直接说,我没事儿 。”银紫告诉我,“想要一个好的播放,这有啥好隐藏的 。我就想要高播放 。”说完 , 他又咯咯地笑了 。

银紫也做过Vlog,讲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我看来是很真挚的自我表达
独特
受流量青睐的视频类型是有限的,相比之下,想要凭借视频走红的作者太多 。“僧多粥少”的情况,让视频作者不得不考虑自己与其他人的区别 。
视频作者“兔头魔王”也在制作Steam史低游戏推荐,他告诉我 , 推荐不同的游戏,可以体现视频作者的独特性 。
“大部分游戏都是我自己玩过的,然后可能会融入一些我自己对游戏的看法和理解 , 也就成为我推荐的理由 。”在他看来,游戏推荐不仅是投机的“流量密码”,还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视频类型 。他作为一名推荐游戏的作者,也需要在这个类型下找到自己本身才有的卖点 。
“对于同质化,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抗争,比如在选择游戏上的自我表达,但是整体的趋势还是让我们为了流量不得不去‘优化’封面和标题 。如果大家的视频都一样,我的视频也只是模仿,甚至照搬别人的想法 , 那我的粉丝为什么要看我的视频呢?”兔魔决定,在“探索标题、优化封面”之余,“相比于有流量的大作,我会选择更符合个人表达的游戏推荐给我的粉丝” 。
兔魔很清楚随大流的危害 。“如果大家都去做这样的视频,同质化就会越来越严重,大家都碎片化,整个视频的环境也越来越碎片化 。在这个期间,每一个作者就变成了一个小齿轮,好像完全丧失了自己,其实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他想了想说:“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东西 , 都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东西 。”

兔魔的B站主页
这本就是一种矛盾,因为游戏推荐最能获得流量 , 所以才会涌入大量的视频作者;正因为耸动的标题能引诱点击,才会有人模板化地生产视频——而这样巧妙的手法又仿佛自食“恶果” , 招来大量匆匆的过客,在热闹散尽后,很少有人会留下来 。
可是,假设没有“流量密码”的怪力,也许连一时的热闹也不存在 。视频网站的信息流里就那么多位置 , 让受众们留下印象的播主同样有限,大多数视频作者可能被数据海洋淹没 , 别说拥有忠实的粉丝,或许连支撑作者持续创作的视频观看数都达不到 。
银紫对自己的个人规划比较清晰,他相信“银紫”就是自己的最大卖点 。这个20岁的东北大男孩对自己的人格魅力具有强烈的信心 。“我觉得把我这个人拿出来,就可以火 。”他给出判断,“我还算一个……蛮有趣的人 。”他又说:“哎哟,又说大话了 。要谦虚 。”然后乐呵呵地笑了两声 。
银紫的声音浑厚有力,语气圆润,说话有点像在讲单口相声 。前段日子 , 他突发奇想,把镜头对向自己,像做杂谈一样点评游戏 。尝试过后,果然有观众觉得他有趣,数据的反响也不错 , 这给了他更多自信 。最近,他也慢慢开始摸索直播,在他看来,这是更能展现个人魅力的方式 。

最新的视频中,银紫采访了一位游戏制作人 。他希望能做更有深度的内容,也花了很多心思,但数据反响并不好,用他的话说,“憋沉”
B菌也也有类似的担忧 , 现在他经常能制作“爆款”视频了,但是庞大的播放量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粉丝数,瞄准史低价格来的观众来得快去得也快 。过去的经历告诉他,观众的喜好会随时间改变,推荐史低游戏的视频可能也会被大浪淘沙 。也就是说,他得时刻准备着转向下一个吸引观众的热点,要不就需要考虑,怎么才能把因为题材吸引来的观众转化成具有黏性的粉丝 。
近况
银紫告诉我,随着游戏推荐视频在播放量上获得成功,他做最初喜欢的二创视频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把游戏推荐系列做得有声有色后,他还不死心地做过几次二创,但数据都很差 。“(观众)就是越来越少了 , 因为我知道,它的趋势已经过去了 , 没有人会看了,甚至现在连我自己都不会看别人的二创了 。”
B菌仍在继续制作“Steam史低游戏推荐” , 同时,也在寻找下一个潜在的火爆视频选题 。他做过几个视频试水,数据并不好 。“我最想做的视频仍是攻略解说 。”我问他原因,他思考了一阵子告诉我:“因为情怀 。我以前就是观众 , 我还是非常想成为我看到的那些做视频解说的人 。”
B菌畅想,如果有一天他有了200万粉丝,那他在“保持正常系列更新”的前提下,一定会继续做攻略解说 。“我很任性,我就要更新那样的视频,你们爱看不看 。”但目前来说,他还没做具体的打算,因为粉丝量远远不够 。
兔魔发布视频的平台除了B站,还有抖音和TapTap 。短视频平台又是另一种逻辑 , 兔魔告诉我,他的主要收入其实来自于抖音和TapTap平台 。不过,他还是打算继续在B站上更新视频 。
“我觉得我要坚持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粉丝 。”兔魔说 , “至少有一些粉丝等着我的视频 , 我觉得最快乐的时刻就是有粉丝认可我的视频,在评论区留言和催更 。这是最让我开心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