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陶茶具中的佼佼者 。
紫砂茶具始制于北宋初期,明代大为流行 。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矿产紫砂制作、烧制而成 。由于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 , 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 , 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 。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 , 也不会破裂 。紫砂茶具还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 。
矮梨壶
紫砂壶的造型基本是由几何图案变化而来,大致可分为圆器和方器,合称光素器 。
在光素器的造型基础上,又演变出了三大类:花器、筋纹器和提梁 。
1、圆器圆器的造型基本要求是:圆、稳、匀、正,要柔中寓刚 。
质量上乘的紫砂壶圆润之中要有变化,壶体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匀称 , 比例适宜 。整体造型给人以端正挺括之感 。代表造型有掇球壶、仿古壶、汉扁壶等 。
2、方器方器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包括四方壶、六方壶、八方壶、长方壶等,造型讲究“方中寓圆”,要求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 , 具有挺秀的阳刚之美 。
紫砂方器无论制作成几方,口盖必须规划统一,无论壶盖转动到哪个方向 , 口盖都应严丝合缝 。代表造型有传炉壶、僧帽壶、雪华壶等 。
3、花器凡以雕塑技法仿自然界物类形态的紫砂壶都可归为花器类 。
因带有浮雕、半圆雕或圆雕装饰,别称“塑器” 。
像“鱼化龙”、“龙头八卦”等壶,仿动物之形为体、为流、为把者,称“吉兽器” 。
像“梅段”、“松段”、“竹段”、“树瘿”、“束柴三友”等壶 , 仿植物枝干、叶片、藤蔓等为形者称“祥枝器” 。
【什么是紫砂茶具】像鼎、尊、爵、笠、斗、筐等壶型,称“福物器” 。
像“南瓜”、“佛手”、“荷花”、“藕”等壶型,仿植物花、果、实等为形者称“瑞果器” 。
常见交叉搭配、融合贯通,或作树木形,或作花果形,或作动物形 。
4、筋纹器凡以曲面为单元,规律成型的紫砂壶都可归为“筋囊器”类 , 实质上是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的“花货”,又叫“筋纹器” , 多以自然花果的抽象、变体、折棱为造型 。如“合菊”、“葵花”、“合桃”、“菱花”等 。
5、提梁提梁,是安装在壶身上方 , 与壶流在一条直线上的壶把 。提梁与壶身的重心在一条垂线上 , 提执省力,不易磕碰 , 但斟注时不甚便利 。
提梁壶比端把壶出现的年代要早 。宋代以前饮茶,壶用于煮水,提梁壶置于炉上较为方便 。
提梁分素式和花式两种,素式常用于光器 , 花式常用于花器 。提梁本身的构成,一般分硬提、软提两类 。其中硬提多见,软提少见 。
###其它资料参考###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 。它坯质致密坚硬 , 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 。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 。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 , 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 。
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 , 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 。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 , 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 。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断创新 , “方非一式,圆不相同”就是人们对紫砂茶具器形的赞美 。
一般认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的工艺品之作 。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 。这种陶土 , 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烧制温度以摄氏1150度左右为宜 。
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 , 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 , 梨皮泥呈冻梨色等 。
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 。优质的原料,天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
###其它资料参考###
紫砂壶,自古以来皆是文人墨客、闲情雅士把玩于手的不二之选 , 那么紫砂壶何来,而“紫砂壶”又有何而来
世上第一把紫砂壶:供春
供春,又称供龚春、龚春 。于明正德嘉靖年间 , 供春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未中进士之前,曾就读于金沙寺(位于宜兴),供春见僧人用陶缸内的细土炼为细土后捏筑为壶,加以仿制,因此制成了第一把紫砂壶,便有了那句“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 , 做成了“栗色暗暗如古金铁”的茶壶,其名:供春
何为紫砂壶
紫砂壶,顾名思义,由紫砂制成的壶称之为紫砂壶 , 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 。而当今的宜兴紫砂则以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原料性能优异等特点闻名于世 。
宜兴紫砂从清末至民初 , 一直为家庭作坊式生产 。一般是指制壶者通过精挑细选后的泥料来制成陶坯,再由当地窑户烧制而成 。或由窑户老板自我收购坯件,烧制后上市 。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紫砂龙窑与多间厂房相继被毁后,大量的紫砂壶技工四处流散,导致当年整个蜀山(现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窑厂全年紫砂壶的产量不足千把 。战争胜利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一阶段,紫砂行业一片萧条,境地惨烈之时几乎后继无人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紫砂产业逐渐好转,当地各方人士组织窑户参加本地以及外地城乡的物资交流大会和各地特产展览会,因此为紫砂壶打开了销路 。后由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紫砂行业重新整改,在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中,生产经营的方式回归到民营和作坊式 。宜兴紫砂从民间中来,回到民间中去 , 这一现象正是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属性所至 , 同时也是紫砂壶本质的回归,与此同时 , 也产生了众多的紫砂壶大师如供春之后的时大彬(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大师,清代(康熙年间)的陈鸣远大师,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的陈曼生大师以及如今大家所熟知的邵大亨、顾景舟、朱可心、王寅春等紫砂大师(此处不一一举)
“紫砂壶”的由来
“紫砂壶”其名 , 大致意义上为一个统称,上文提到由紫砂制成的壶称之为紫砂壶 , 而紫砂壶却有许多的名字“分支”,而这里的“分支”实际上指的是因为器型的不同、由来的不同,以及壶的装饰、泥料等各方面为每一把紫砂壶命名,如:西施壶,石瓢壶,提梁壶,汉方壶,南瓜壶等 , 以下简单说明两种基本紫砂壶的命名方法
一:引申命名法
从摹形状物的形象中,略加抽象引申而加以命名 。这种壶名往往更富哲理性、具有文字味,因而能发人深思 。如朱可心大师创作的梅花壶,命之曰“报春” , 梅花、报春便可让人联想起毛主席《卜算子·咏梅》里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因此由象形引申 , 或富有哲理、或独具雅趣,或营造出一种意境,或铺垫出诗情画意等,更能满足文人雅士对于紫砂壶的需求,同时也是文人命名砂壶的常用方法 。
二、象形命名法
这一方法即根据壶形来加以命名 。这种命名方法更加通俗易懂,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加直观 。如传统器型“掇球”壶,便是因为其形如同两球相累而命名掇球 。如“南瓜”壶,其形如南瓜而命名,再如“僧帽”壶,同样也是因为形如僧人所戴的僧帽而命名 。象形命名的好处就是可以由壶名立马想到此壶或睹壶思名,而此类命名的紫砂壶也受大众欢迎 。
###其它资料参考###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茶具 。紫金茶具指的是用紫金泥烧制而成的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 。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 。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泥泽和质地的差别 , 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