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游神文化:一场穿越时空的民俗盛宴


近年来,许多朋友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目睹了福建游神文化的壮观场面,为之震撼 。这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他们不惜千里迢迢,带着全家老小,只为亲身体验这场盛大的民俗庆典 。在后疫情时代,这样规模宏大且充满民俗氛围的活动已不多见,因此,人们对福建游神活动的热情是可以理解的 。
福建的游神活动不仅仅是一场集会,它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祈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位高校教授指出,福建的游神活动蕴含着趋吉纳福、增财添寿的内在基因,通过弘扬神明的优秀品德,为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祈求平安祥和 。在这里 , 我们仿佛重新找回了过去春节时那份浓郁的年味 。
【福建游神文化:一场穿越时空的民俗盛宴】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福建游神风俗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神祇形象?神将形象又有哪些?
游神风俗源于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特别是在闽粤一带 。其原型可追溯至古代帝皇巡狩四方的传统 。在闽粤两省 , 人们崇拜的神灵形象多种多样 。据统计,福建有上千种神明 。在福州民间 , 常见的神灵包括华光大帝、白马王等 。至于神将形象,则更加广泛 。
福建游神文化的形成与当地民众对神明力量的崇敬密切相关 。他们期望神明能够保佑家园平安无事 。换言之,福建人所信仰的神灵大多是务实的世俗神,而非高高在上的神灵 。那些远离尘世的神灵可能无法赢得福建人的敬仰 , 如远近闻名的妈祖,她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位伟大的世俗神灵 , 因为她曾帮助许多海上遇难的船只重返安宁 。因此,游神文化的核心理念十分明确:福建虽依山傍海,但自然灾害频发 。为了激励自己更好地抵御天灾人祸 , 人们创造了世俗的神灵形象 。加之福建地区本就盛行巫鬼文化,没有理由只有巫鬼而没有让人宁静祥和的神灵形象 。于是 , 游神文化应运而生 。不过,游神文化还需借鉴古代帝皇出巡的姿态 。众所周知,古代帝皇的出巡游猎具有特定目的——视察天下、安定人心、震慑宵小和不良之辈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福建游神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例如,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正月初四是“迎神日” 。为了让神灵继续发挥保境安民的作用,人们会将庙宇中的神灵塑像请出 , 在大街小巷中巡游,与民同乐 。然而,游神文化中的神灵形象并非统一 , 各地的神祇形象各异 。较为知名的神祇形象包括妈祖娘娘、华光大帝、五显大帝、白马尊王以及临水夫人陈太后等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游神文化只是一个泛称 。在广东潮汕、粤西以及海南等地也有各具特色的游神文化 。这反映了古代这些地区人民谋生的艰辛 。
尽管福建地区的神灵数量众多,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世子天团” 。世子天团包括赵世子、张大世子、张二世子、华光大世子和金龙太子(又称金枪太子) 。在古代,世子的本意是指各大诸侯王的嗣子,即可以继承父辈爵位的继承人 。之所以用世子来称呼 , 主要是因为人们不愿也不敢亵渎神灵 。在福建人心中,神灵的地位至高无上,不容侮辱和亵渎 。
除了世子天团外,还有诸多神将在游神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神将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要负责协助神灵出游 。典型的神将形象包括文状元、金吒、哪吒、千里眼顺风耳以及枷锁将军等 。此外,二郎神、兵马大元帅等也位列其中 。这些神将虽然地位不高 , 但在人物形象上却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扛神将的人们会以独特的步伐和节奏行进,使神明形象栩栩如生,仿佛真的神明在巡视人间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