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民田间锄地,结果挖出一个大坑,引发一桩谜案争议至今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
众所周知,我国有许多珍贵文物都出土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葬之中 , 而对这些墓葬的保护性发掘,不仅是获取墓中陪葬品的主要途径,也对现代人了解当时历史存在重要意义 。比如湖南安乡县发现的西晋名将刘弘墓为例 , 人们从其中发掘出土一件珍贵文物,并牵扯出一桩未解谜案 。
▲安乡县刘弘墓地道入口上方房屋
1991年,在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地的安乡县黄山头镇南禅湾,一位农民在自家农田中干活时 , 结果挖出一个大坑 , 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地 , 于是他就继续挥动锄头 。谁知没挖多久 , 却意外挖出了几块青砖 。这时候,村民知道自家地里埋着不得了的东西,于是立马上报村委会和派出所 。没过多久,考古专家率队赶来 , 经过现场勘查,队员发现这些青砖乃是古代墓葬常用的砖石,无疑意味着地下有古墓存在 。
▲刘弘墓地道入口
由于墓室位于巨坑之中,一旦遇到下雨,墓室肯定会大量进水,而且墓顶石砖也露了出来,专家们为了古墓不受损坏,立马向上级申请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求尽可能地将古墓中的文物抢救出来 。1991年4月 , 省文物部门批准了进行抢救性发掘的申请,经过现场整理清点,该墓共出土文物78件 , 基本为金器与玉制品,其中最珍贵的当属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神兽纹玉樽 。
▲湖南省博物馆内景
在古代,樽即是酒杯,主要作用是盛酒,算不上太珍贵,而在近现代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樽的数量也不少,不过材质一般以青铜为主 。然而用青铜来盛酒 , 也有一个致命缺陷,毕竟青铜是金属 , 很容易氧化生锈,盛酒之时不仅会产生难闻气味,而且还会影响美酒的口感 。作为盛酒器皿来说,青铜其实不是一个好选择 。
▲青铜酒樽
经过不断实践,人们发现了比青铜更好的材料——玉,此次出土的神兽纹玉樽便是中国考古史上所出土的第一件玉质酒樽(随后该墓还出土有龙凤纹玉樽) 。神兽纹玉樽整体呈直筒形,器身纹饰被三道凹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设有一对铺首衔环以为器耳,并刻有螭、虎、龙、仙人乘云等浮雕纹饰,下部纹饰则分为三组,分别为仙人与龙、虎与螭、龙与熊,乃是相对争斗的面 。这些纹饰线条流畅自如、优美飘逸,极具艺术与史学价值 。
▲神兽纹玉樽
令历史学家备受困扰的是 , 作为西晋名将,刘弘死后为何不安葬在都城洛阳或是回到老家沛国,而是选择埋葬在这样偏远的地方呢?专家结合出土器物推测,这其实是刘弘迫于当时局势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毕竟刘弘若想归葬于老家,就必须通过政敌陈敏所控制的区域,而都城洛阳此时也不平静,“八王之乱”发生后,连西晋皇帝都得离都逃难 。假如自己真的葬在洛阳,很可能下葬不久就被乱兵掘墓 。出于种种因素考虑 , 刘弘或许才会把自己的“万年吉地”选在湘鄂边境这样的偏远之地 。当然,这只是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看法,至于真相究竟如何,或许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晋书·刘弘传》《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
【湖南农民田间锄地,结果挖出一个大坑,引发一桩谜案争议至今】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