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 碧螺春香怎么样

碧螺春的香气特点是 碧螺春是凉性还是热性?

洞庭山 碧螺春香怎么样

碧螺春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茶叶,喜欢喝碧螺春的人是非常多的,并且喝过该茶叶的人都知道其香气是有一定特点的,那么我们便了解一下碧螺春的香气特点是?碧螺春是凉性还是热性?
碧螺春的香气特点是
碧螺春的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 , 茶吸果味,果熏茶香,所以碧螺春有一种特殊的果香味 。洞庭碧螺春香气浓烈 , 因为它生长在果园之中 , 加上洞庭的特有水土 , 所以,洞庭碧螺春的清香带花果香 。其他碧螺春则香气不足 , 新茶也有一点香气,但没有清香和果香,外地碧螺春有奥土气,有青叶气 。碧螺春滋味浓醇甘厚,鲜爽生津,回味绵长 。开水泡开后,茶汤色泽碧绿而明亮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 , 叶芽幼嫩 , 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 , 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 , 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碧螺春,名若其茶 , 色泽碧绿 , 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
碧螺春是凉性还是热性
碧螺春是属于凉性 。碧螺春属于绿茶,绿茶是凉性的,适于夏天饮用红茶是热性的,适于冬季饮用;碧螺春是温性的饮品,适于四季饮用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 , 已有1000多年历史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 , 色泽银绿,翠碧诱人 , 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 。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
怎么辨别碧螺春真假
1、看外形:正宗的洞庭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状,茶芽幼嫩、完整 , 没有叶柄、“裤子脚”、黄叶和老片 。如果不具备以上的特征 , 则属于劣质的洞庭碧螺春 。
2、看色泽:好的洞庭碧螺春 , 茶叶色泽银绿隐翠,有光泽,看起来非常的柔和与自然 。而粗劣或假冒的洞庭碧螺春颜色鲜艳,发绿、有明显着色感,这主要是由于加色素的原因而导致 。
3、看绒毛:想要鉴别洞庭碧螺春的真假,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干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 。如果是假冒的洞庭碧螺春,绒毛则多是绿色的,是被加工染绿的效果 。
4、闻茶香:正宗的洞庭碧螺春,成茶有特殊浓烈的花果香味,冲泡之后,滋味鲜醇、回味甘甜 。在鉴别洞庭碧螺春真假时,可用真品进行对比一下 。
5、看茶汤色泽:好的洞庭碧螺春冲泡之后,茶汤色清澈柔和、青黄而明亮 。而伪冒的洞庭碧螺春泡开后,汤色比较鲜艳,明显发绿 。
碧螺春要不要放冰箱
碧螺春需要放冰箱保存,先将碧螺春茶装入铝箔袋,然后挤掉空气,封口后装入马口铁罐或锡罐内,盖好盖子,外层再套入一层塑料袋,最后放入冰箱冷藏室直立保存即可,如长时间不打算饮用的,则可以放置于冰箱冷冻保存 。将茶叶分装入洁净密封容器中 , 放入冰箱5℃以下低温贮存 , 随时要喝的茶(6个月以内),放冷藏室 。准备长期存储的(6个月以上),分成小包装后,放冷冻室保持,按需取用(绿茶一般保质期为18个月) 。
洞庭山 碧螺春香怎么样

问题一:碧螺春口感?。。?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 。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 , 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 , 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 , 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 , 掩映秋阳 。”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 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 。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 , 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 , 饮后回甘 。
问题二:碧螺春怎么样?碧螺春属于绿茶类 。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 。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 。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 , 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 , 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 , 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清香淡 雅、鲜醇甘厚、回味绵长,其汤色碧绿清澈 , 叶底嫩绿明亮 。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 , 花香果味 , 鲜爽生津 。特征: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
沏泡方法: 水以初沸为上,水沸之后 , 用沸水烫杯,让茶盅有热气,以先发茶香 。因为碧螺春的茶叶带毛,要用沸水初泡,泡后毛从叶上分离,浮在水上,把第一泡茶水倒去 , 第二泡才是可口的碧螺春,但最好的茶是第三次泡的,茶的香味才充分发挥出来 。饮用方法:一、器皿选择 玻璃杯四只,电随手泡一套,木茶盘一个,茶荷一个,茶道具―套 , 茶池一个,茶巾―条,香炉一个,香一支 。二、基本程序1.焚香通灵 我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 。”在品茶之前 , 首先点燃这支香,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信息 。2.仙子沐浴 今天我们选用玻璃杯来泡茶 。晶莹剔透的杯广好比是冰清玉洁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 , 以表示我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3.玉壶含烟 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壶盖,而是敞着壶,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 。请看这壶口蒸汽氤氲,所以这道程序称之为“玉壶含烟” 。4.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即请大家传着鉴赏干茶 。碧螺春有“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茶是欣赏它的第一绝:“形美” 。生产一斤特级碧螺春约需采摘七万个嫩芽,你看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 , 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5.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 。6.飞雪沉江 即用茶导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 。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 , 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翻飞,煞是好看 。7.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后,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8.绿云飘香 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在杯中如绿云翻滚 , 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 。这道程序是闻香 。9.初尝玉液 晶饮碧螺春应趁热连续细品 。头一口如尝玄玉之膏,云华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 。10.再啜琼浆 这是品第二口茶 。二啜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并开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满口生津 。11.三品醍醐 醍醐直释是奶酪 。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来形容最玄妙的“法味” 。品第三口茶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
问题三:碧螺春口感为什么这么淡?我也遇到过 。包装很精美 。顶上来 。
问题四:正品碧螺春喝起来什么口感 。。。。。。清香,口感偏清淡 。
一泡色淡、幽香、鲜雅;二泡翠绿、工芳、味醇,三泡碧清、香郁、回甘,三遍后就淡薄无味了 。
问题五:怎么样分辨好的碧螺春碧螺春鉴别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1、产品颜色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 发绿、发青、发暗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 , 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 , 像陈茶的颜色一样 。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 , 如果是着色的茶叶,它的绒毛也是绿色.2、外形特点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毫风毕露 , 茶芽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 。3、内在特点有特殊浓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 。泡开后滋味鲜醇、回味甘厚,汤色嫩绿整齐 , 幼芽初展,芽大叶小 。在鉴别真伪时 , 可用真品进行对照,凡不具备上述特点者即可却认为伪冒品.此外,判断茶叶好坏还有要望、闻、尝、观 。望色,选购茶叶时 , 外观颜色应以纯而泽为好,杂而暗为次 。茶叶的汤色以明亮清晰为优 , 暗而深为劣 。闻香,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都香味纯正 。若茶叶香味淡薄或根本无香味,甚至有异味,则不是好茶叶 。尝味,新茶汤色澄清而香气足,陈茶则汤色变褐香味差 。质量好的绿茶口感略带苦涩,饮后又感鲜甜,且回味越久越浓 。若苦涩味重、鲜甜味少则为次茶 。红茶口感甜爽为好,苦涩则不是好茶 。观形,各种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征,质量好的茶叶外形都是一致的,所含碎茶和杂质少 。
【洞庭山 碧螺春香怎么样】问题六:为什么碧螺春与龙井的味 这么相同?从味道上怎么区分?每种绿茶甚至同种茶叶因为产地、时间、制作、天气、等级等等原因味道都不相同,即使同一罐茶叶,也没有一杯茶味道是完全一样的 。
一般龙井是有一定火候的,所以有后加工的火香,很细嫩高档的龙井呈兰花般的清香,但不很细致会有火候的痕迹,有一点韵味 , 就是所谓淡远的感觉 。
碧螺春是茶龚阳春白雪,浓郁浪漫的花果香气,茶味很淡,口感清甜 。
龙井茶比较大气,口感相对较重;碧螺春比较小家碧玉,口感极其细腻清甜柔和 。
从价格上说,龙井可以接受中档的,而碧螺春是高档茶,用来品味的碧螺春不会低于千元/斤 。
问题七:铁观音跟碧螺春口感区别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的区别 。1、种类不同 龙井、碧螺春属于绿茶;铁观音属于乌龙茶 。2、加工的方法不同 龙井、碧螺春属于不发酵茶;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 。3、成品的形状、香气、口感不同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 。茶叶为扁形,叶细嫩,色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 , 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 。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 , 牙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 , 均匀明亮 。假茶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 。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 , 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 , 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而冲泡 , 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 , 每棵茶都带有茶枝 。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 , 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
问题八:碧螺春和龙井究竟有什么区别?龙井、碧螺春都是绿茶 。
龙井是绿黄色,扁的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 。
碧螺春顾名思义绿色 , 螺型 。产于江弧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 。
问题九:大家来形容一下碧螺春味道春天的味道,清新、自然 。
问题十:碧螺春和铁观音口感有什么不同?详细一些 。您好 , 铁观音属于青茶,碧螺春属于绿茶
口感差别比较大
青茶是半发酵茶,香气比较醇厚 , 绵软 。
绿茶是炒青,保留了植物特有的清新香气,说白了有草青味 。满意请采纳谢谢
###其它资料参考###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 。当今茶业界,“碧螺春”茶叶有“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碧螺春”、“江苏碧螺春”、“浙江碧螺春”、“四川碧螺春”、“江西碧螺春”等等 。而闻名于世的“碧螺春”乃出于“洞庭山”,此山以外的茶则都是“冠名碧螺春” 。
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 。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相信洞庭碧螺春很多人都有所听闻,但绝大多数的朋友都误以为碧螺春是洞庭湖一带产出 。其实,“洞庭”指的并非是湖南的洞庭湖,而是江苏太湖中的洞庭山 。
由于洞庭山(位于江苏太湖中)地理环境独特 , 太湖碧水,烟波浩渺 。茶树与枇杷、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 , 枝叶相连,根脉相通;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 。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相传古时候有只仙鹤飞临东山,一声鸣叫,落下几颗青褐色的种子,其种核得了湖岛灵气 , 长成了一望无际的茶树 。
人们赞道:“铜丝条,螺旋形 , 浑身毛 , 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 说的就是洞庭碧螺春,其他碧螺春是没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气和青叶气 。
为保护国家原产地名产 , 2002年12月,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吴中区东山、西山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保护地域 。
碧螺春,自有此雅名起,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此前,东山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西山碧螺春的前身为“水月茶”,亦为洞庭历史名茶 , 宋时便已列为贡茶 。据记载,康熙皇帝给东山的“吓煞人香”御赐雅名“碧螺春”后,加上洞庭商帮的东山人善于经营 , 碧螺春很快就名扬四海,从此洞庭山的茶有了统一的名字“洞庭(山)碧螺春” 。
●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 , 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 。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 。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 。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 , 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 。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
●清末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 , 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 。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 。
●一九一九年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过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采访人员招待会上扬名,因而从五十年代起就畅销西欧、东南亚和香港等十四个国家与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 碧螺春茶更是身价百倍 , 其雅其价均名列全国绿茶之首 。
碧螺春产于早春,一般发芽的温度在15度左右,而且必须是连续要十几天才能发芽,一般发芽的时间在每年的3月20号至3月底,具体的以当年的春季温度为主 。这也是为何明前洞庭碧螺春名贵的原因之一 。
因为真正明前碧螺春的采摘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量少,芽叶小,制作工艺精湛,碧螺春主要制作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高级的碧螺春 , 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炒成后条索紧结,蜷曲似螺 , 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 , 银绿隐翠,叶芽幼嫩 。
冲泡时 , 先将开水注入玻璃杯中约七成,待水温降到70℃~80℃左右时,投入3~5克碧螺春茶,苏东坡形容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以此来赞美碧螺春茶,再贴切不过 。
碧螺春这位"美人"体形俊俏靓丽,俗称为"满身毛、铜丝条、银绿隐翠" 。她浑身披着一层淡淡毫毛" , 就好像佳丽的脸上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 。白毫内的茶叶"体形"纤细而紧实,恰似少女健美而又苗条的身材,婀娜多姿 。再加上白毫映衬下的翠绿,隐隐约约像翡翠那样光彩夺目 , 熠熠生辉 。正宗碧螺春茶叶品种属于“洞庭山群体小叶种” , 所以成茶碧螺春“纤细”是它的一个重要独特形状,正宗碧螺春的核心外观特征:“纤细”、“蜜蜂腿”、“铜丝条” 。
赏完碧螺春茶的美貌,接着就可观赏碧螺春茶在冲泡过程中幻化出的各种的"美景" 。
此时只见茶叶徐徐下沉,而附在碧螺春身上的白色茸毫,则在水中上下飘?。贫煜卵?,形成"雪花飘舞"景观,也有人联想为"白云翻滚" 。当幼嫩茶叶下到水中后,就开始吸水缓缓舒展,在嫩芽表面出现许多小气泡,一串串涌向水面 , 就出现了"白浪喷珠"的景象 。
不久舒展的茶叶全都变成翠绿成朵的芽叶静卧杯底,此时再向杯中冲入约二成的开水,不仅使杯中的茶汤浓度趋于一致,而且芽叶在杯中上下翻腾,形成"翠云浮动"之意景 。此后,朵朵"翠云"沉入杯底,碧玉色的茶汤和翠绿的芽叶交相辉映,人们称之为"大地回春"或"绿满晶宫" 。
在"赏景"的同时,阵阵茶香也扑鼻而来 。当茶叶刚投入开水中时,就有一股清香随着白色的水雾袅袅上升,只要稍稍将鼻靠近杯口,就能闻到那诱人的茶香中透着浓郁的花香果香,似兰似梅,使您迷恋和陶醉 。一边欣赏碧螺春茶冲泡中出现的各种景象,一边又闻到这迷人的茶香,就仿佛来到了具有浓郁的花果茶香、满目翠绿的洞庭东西山,闻到了太湖之滨这特有的气息 。正宗的碧螺春口感核心特征是必须带有果香 。
此时,再慢慢品尝和回味一下碧螺春茶汤滋味,真乃人生的一大享受 。当茶汤进入肚内,不仅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齿隙留香尽日 , 喉底回味甘爽;而且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满心被茶香包裹、为茶味浸润,唇齿间、心神间,无不为之香,为之爽 。难怪有人情不自禁发出感叹:碧螺春真是茶中珍品,不愧有"天下第一茶"的美誉 。
碧螺春吸附性很强,一旦保存不好,就很容易发生串味,影响茶叶香气和口感 。
古代传统都是用石灰封坛来储藏 。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冰箱,茶叶最好是放在冷藏柜里,因为这是我们最轻松可以办到的 。
放冰箱之前,罐子外层或内袋外再套一层袋子密封,然后放入冷藏0-5℃之间,要喝的时候拿出来,泡完后重新密封放入冷藏即可 。
?形状不同:
碧螺春的外形变得更加条索紧结,蜷曲似螺 , 而且在茶叶表面还均匀的分布着一层细白绒毛;龙井茶的茶叶外表看起来更加扁平光滑 , 而且在茶叶的表面没有绒毛 。
?颜色不同:
碧螺春则是绿色,龙井色翠略黄似糙米色 。我们可以通过外观直接对碧螺春和龙井进行判断 。
?香味不同:
碧螺春的气味以花果香和板栗香这两种花香最为常见;龙井最常见的香气是兰花豆香 。
?汤色汤底不同:
碧螺春汤色碧绿清澈,特别干净,叶底特别明亮特别娇嫩;龙井的汤色显得更加碧绿黄莹,透着一股朦胧的感觉,叶底细嫩成朵 。
END
###其它资料参考###洞庭碧螺春适合使用下头发头长,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法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 , 已有1000多年历史 。那么 , 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方法:
洞庭碧螺春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韦青初,主产区位于江苏省太湖之东、西洞庭山和邻近的光福、天平等地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优茶之一,因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四绝”而闻名中外 。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 。相专青代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四月,康熙皇帝下江南时巡视浙江回京,途径苏州太湖,当地巡抚用“吓煞人香”进献 , 此茶受到康熙的赞誉 , 但觉得此名不雅 , 便赐名改为“碧螺春” 。
碧螺春的品质犹如其名 , “碧”是指碧绿色,“螺”是指外形卷曲如螺,“春”是指采于早春时节 。碧螺春茶必须当天采摘、当天炒制,并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最为名贵,碧螺春以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一2厘米,叶形卷如雀舌者又称为“雀舌” 。采制1千克高品质碧螺春需采13.6万一14.8万裸茶树的芽头 。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如螺,满身披毫,色泽银白隐翠冲泡后,内质香气青香幽雅,滋味鲜醇甘厚,汤色清澈明亮 , 叶底明绿柔匀,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当地茶农形容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
碧螺春的冲泡和品饮方法与众不同,是用上投法 , 先注开水再投茶叶.品饮时须选用洁净的透明玻璃杯,川等70℃的开水注入杯中至七八分满,再投入3克茶叶,茶叶即沉杯底 , 瞬时间可欣赏到“白云翻滚 , 雪花飞舞”,且清香袭人 。芽叶在杯中形成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三大奇观.品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雅鲜,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三酌过后回味无穷,犹如置身于洞庭东山、西山的茶园果圃之中,领略那“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文章出自茶业联盟 。
历史发展介绍: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 。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 , 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 , 于是题名“碧螺春” 。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 , 卷曲如螺 , 春季采制 , 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 。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 。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 。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 , 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 , 品质优异 。其成品茶外形紧密 , 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 , 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 , 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 , 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 , 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
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 。人们赞道:“铜丝条 , 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洞庭碧螺独特的花果香 , 主要是因为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并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养 。其他碧螺春是没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气和青叶气 。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 , 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 。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 。
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 , 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 。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 , 题之日“碧螺春” 。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 。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 , 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 。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
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将实施新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 , 新标准的实施,将统领碧螺春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调整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政府监管的各个领域 。
###其它资料参考###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碧螺春的历史 , 一起来看看 。
碧螺春的历史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 。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 , 土人称曰:‘吓煞人香’ 。康熙已卯……抚臣宋荤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 , 岁必采办进奉矣 。”又据相传,明朝期间 , 宰相王鳌 , 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 。又据《随见录》:“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杀人’ , 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是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 。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义的了 。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 , 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 。康熙某年,按候采者 , 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 , 茶得体温,异香突发 。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 。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 。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 。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 。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
碧螺春雅名的传说
碧螺春茶名之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云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 。碧螺生得美丽、聪慧,喜欢唱歌,且有一副圆润清亮的嗓子,她的歌声 , 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 。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青年渔民,名为阿祥 。阿祥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在吴县洞庭东、西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很敬佩他 。而碧螺姑娘那悠扬宛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于是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却无由相见 。
在某年的早春里有一天,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蟠居湖山 , 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 。太湖人民不应其强暴所求,恶龙乃扬言要荡平西山 , 劫走碧螺 。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维护太湖的平静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静之时潜游至西洞庭 , 手执利器与恶龙交战,连续大战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俱负重伤,倒卧在洞庭之滨 。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已身负重伤 , 倒在血泊中的降龙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里,亲自护理,为他疗伤 。阿祥因伤势太重 , 已处于昏迷垂危之中 。
一日,碧螺为寻觅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交战的流血处 , 猛可发现生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 。为纪念阿祥大战恶龙的功绩,碧螺便将这株小茶树移植于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护理 。在清明刚过,那株茶树便吐出了鲜嫩的芽叶,而阿祥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汤药不进 。碧螺在万分焦虑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鲜血育成的茶树,于是她跑上山去 , 以口衔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精神顿爽 。碧螺从阿祥那则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 。当阿祥问及是从哪里采来的“仙茗”时,碧螺将实情告诉了阿祥 。阿祥和碧螺的心里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 , 将那饱含晶莹露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 。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了可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 , 渐渐失去了原气,终于憔悴而死 。
阿祥万没想到,自己得救了 , 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遂与众乡邻将碧螺共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之下,为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就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 。后人每逢春时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而制成的茶叶 , 其条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清香幽雅,汤色清澈碧绿洞庭太湖虽历经沧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却仍是独具幽香妙韵永惠人间的 。
茶史追溯
碧螺春乃茶中珍品,以"形美、色艳、香高、味醇"闻名中外 。唐陆羽《茶经》"茶之出"中曾提到:"苏州长州生洞庭山" 。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 , 微似芥茶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又有说是清康熙帝因嫌"吓煞人"不雅,改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 。又据清未震钧所著《茶说》载:"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 。"
碧螺春如今属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54年,周曾携带2斤"东山西坞村碧螺春"茶叶赴日内瓦参加会议 。
名茶鉴赏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清香淡雅、鲜醇甘厚、回味绵长,其汤色碧绿清澈 , 叶底嫩绿明亮 。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 , 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 。品饮时 , 采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下茶 。或用70—80的开水冲泡 。当碧螺春投入杯中 , 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 , 雪花飞舞”,清香袭人 。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 。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 , 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末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 , 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 。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曾为冠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 , 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
碧螺春茶区每到采茶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 , 茶香百里 。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
碧螺春的产地环境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 。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 , 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 , 土壤呈微酸性 。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 。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 , 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 , 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数、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 , 掩映秋阳” 。

洞庭山 碧螺春香怎么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