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神是什么神仙?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麻姑元君、虚寂冲应真人,建昌(今江西抚州南城)人,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 , 属于道教人物 。
道场位于麻姑山(现属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或谓唐朝时人,姓黎,字琼仙,先入宫为宫人,后在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修道,并于此得道成仙,事见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碑文 。
麻姑是一个充满神秘的色彩的人物,很多人说麻姑灵体成仙了,肉体则埋在了人间 。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麻姑应王方平之约,降于蔡经家,能掷米成珠,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
据史料记载 , 麻姑形象为十八、九岁的女性,貌美 , 头顶有发髻 , 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绣 , 光彩耀目 。麻姑是一位南北朝时期人物 。当时北方汉族和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 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多 。
麻姑的历史渊源
东晋时期,《神仙传·王远》记载:“麻姑降于蔡经家 , 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 , 或许又将变为平地 。她的手纤细如鸟爪 , 蔡经见后曾想:“背大痒时,当以此爪爬背,当佳” 。
唐朝时期,《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也记载了《神仙传》里麻姑的说法,并提到:“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 。宋朝时期,《夷坚丙志·卷四》记载:“(四川)青城山相去三十里.有麻姑洞.相传云亦姑修真处也” 。
###其它资料参考###麻姑是一位少数民族姑娘,关于她有两种传说 。现在经常用:麻姑献寿 她父亲在一个集镇上替人养马 。麻姑的母亲在一场战乱中失踪 。她从小就学了一手好针线活 。一天,麻姑在一户人家做好针线活,主人很满意,赏了一个大桃子给她麻姑舍不得吃,把桃子揣在怀里,想拿回家与父亲一起尝尝鲜 。麻姑路过街上,看见路边围着一圈人,就好奇地朝里面看 。原来有一位身着黄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 。边上有人说:“老婆婆是饿的,如果吃点东西,也许会好的 。”可是,那时兵荒马乱的粮食很珍贵 。麻姑看不过去,蹲下身来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 。桃子又甜,汁水又多,老婆婆吃了很快缓过劲来 。这时老婆婆开口说:“孩子,谢谢你,能不能给我喝点粥汤?”“好呀,我就回去帮您煮去 。”麻姑看见老婆婆能开口说话很高兴,自己三步并做两步地朝家里走去 。麻姑回家就生火煮粥,父亲回到家怪她自作主张,并把她关进了后屋不许外出 。半夜里,麻姑仍惦念着老婆婆的安危,快步来到街上,到处寻找老婆婆 。只见原来老婆婆坐的地方,有颗桃核留在那里,就拾了起来 。第二天晚上麻姑刚睡下,就看见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来了 。老婆婆抚摸着麻姑的头说:“孩子,谢谢你!亏你有一片善心 。那桃子果然是好东西,我吃了已经足够益寿延年了 , 你放心吧 。”说着转身要离开 。早上起床,麻姑把自己藏好的桃核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年的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大桃树 。奇怪的是,这棵桃树每年正月里开花,三月里就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每年三月引来了许多人来看热闹 。阴历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麻姑就用桃子接济附近一些贫困饥饿的老年人 。更奇怪的是老年人吃了麻姑送的桃子都养得很好,不仅能几天不吃饭不觉得饿,而且原来身上的小毛小病也治好了 。集镇上的老年人见麻姑这样善良能干 , 私下都说她是天仙下凡,每年三月送桃时就称她是“麻姑献寿” 。也有人说是麻姑死后成为仙女,住在蓬莱住在蓬莱仙岛 。每年德高望重的西王母过生日时,麻姑都要用灵芝草酿成仙酒献给西王母做寿礼,麻姑也由此被西王母封为“女寿仙”,麻姑献寿由此而来 。献:把东西送给尊长或敬爱的人,寿:寿辰 。
###其它资料参考###本特利常说的麻姑是一位少数民族姑娘的意思 。麻姑是一位少数民族姑娘,关于她有两种传说 。中国神话人物 。东汉时应召降临蔡经家 。能掷米成珠 。相传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以备蟠桃会上为西王母祝寿 。故旧时为妇女祝寿多绘麻姑像以赠,称“麻姑献寿” 。
###其它资料参考###麻姑为道教所尊的女仙 。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 。独坐
【麻菇是什么】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 。”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 , 年十八九许 。于顶中
作髻 , 余发垂至腰 。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入拜方平,方平为
之起立 。坐定,召进行厨 。……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 , 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向到蓬
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
尘也 。’”又说:“麻姑鸟爪 。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
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 。谓曰:‘麻姑神人也 , 汝何思谓爪可以
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 , 亦不见有人持鞭者 。”“宴毕 , 方平、麻姑命驾 , 升天而去 ,
箫鼓、道从如初焉 。”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
“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
《神仙传·王远传》所记内容略同 。但上述二传皆无王远与麻姑有亲属关系的记述,
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却谓:“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 。”②自为后人所
增益者 。
葛洪《麻姑传》以其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而闻名于后世 。
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更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
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
在此《麻姑传》和后世文人称引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又有称名麻姑的女仙出现 。如
《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一引《齐谐记》所记麻姑 , 为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时
人,称“太元八年,富阳民麻姑”,后因吃蛇肉 , “呕血而死” 。③《古今图书集成·
神异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话》所记麻姑,“姓黎,字琼仙 , 唐放出宫人也 。”④
同书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志》所记麻姑,为“后赵麻秋女 , 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
州东南姑余山,飞升 , 政和中封真人 。”⑤ , 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会而取此
名 。其次,一些地方又出现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庙 。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
坛记》云:“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 , 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 。”⑥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谓江西宁国府东有麻姑山,“麻姑尝修道于此,丹灶尚存 。
又尝居建昌,山故亦号麻姑 。”⑦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四称:“(四川)青城山相去
三十里,有麻姑洞,相传云亦麻姑修真处也 。”⑧《异苑》卷五载:“秦时丹阳县湖侧
有梅(一作麻)姑庙 。姑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 。后负道法,婿怒杀之,投尸于水,
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铃(岭)下 。”⑨大都亦为托名麻姑而来 。
《神仙传》中之麻姑,原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不死者,故后世
多以之象征长寿,至迟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 , 以为人祝寿之礼品 。
注:
①③ 《太平广记》第2册369~370页,第3册926~927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② 《道藏》第5册46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 , 1988年
④⑤⑦ 《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140页 , 62500页,62186页 , 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6年
⑥ 《全唐文》第4册3424页,中华书局 , 1982年
⑧ 《夷坚志》第1册391页,中华书局,1981年
⑨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2册52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其它资料参考###麻姑是神话中的一位仙女,她活了很长时间,甚至见过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为沧海,所以大家都把她视作长寿的象征 。所以年画 , 风俗画中经常有“麻姑献寿”的图样 。与八仙应该没什么太大关系吧,不过同为神仙可以算是同僚朋友之类的吧!
昆嵛山,古名姑余山 。据《仙经》记载:"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修道上升,有余址尚在,因以得名,后代以姑余、昆嵛声相类俗名 。"由此,人们每当谈及昆嵛山时,常常与麻姑仙女的传说连在一起 。
相传东汉时,有个姓麻的官吏,夜里做了个梦,自己从江水中垂钓上来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 。早上醒来,妻子生下一女婴,貌美不凡,听力过人,三天后便可咿咿呀呀说话,一个多月后便能跟父母学读诗文 , 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一把米从她手里抛撒到地上,便成了无数色彩绚丽的宝珠 。
后来,帝王派她父亲监工修筑城墙 , 役工头用皮鞭迫使役工们每天从日出干到日落,又从日落干到鸡鸣方可休息 。连干几天,役工们个个疲惫不堪,叫苦不叠 。心善的麻姑于心不忍,为了让役工早点休息,她在天黑时便仿效公鸡叫,引起四邻的公鸡一齐啼叫 。可是 , 此事很快被发现,其父盛怒之下,把她关进了牢狱 。父母多次劝她认错,许之予荣华富贵,可她却始终不为之心动 。后来,她将米粒化作宝珠,撒在地上引得贪婪的狱官追捡,趁机逃狱 。其父率兵随后追赶,追至深谷边,麻姑走投无路 , 刚想投谷而去,王母娘娘巧过此处 , 于祥云中拔下玉簪扔下谷去,化作一道玉桥,麻姑得救 。
过了深谷后,麻姑又在王母娘娘的指点下,乘清风白云走了九天九夜,来到海上一座仙山 。这里云缭雾绕,松青柏翠;坡上桃林,果大味美;谷底泉水,穿过坚石巨岩,潺潺声似箫音笙韵 。于是麻姑在此仙山净土处潜心修炼,并精心培育仙果,采集灵芝酿造美酒 。数年后,麻姑修炼成仙,选择农历三月三,带着酿好的美酒和采摘的仙桃 , 升空去拜见王母娘娘,答谢救生点化之恩 。
至今,昆嵛山中麻姑住过的洞、用过的"器具"依然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