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弓茶有什么功效
弯弓茶和班章茶的区别?

1、弯弓茶的特点为:条索长而黑、芽头银毫显现,茶汤汤色透亮,除了具有易武茶的蜜香口感外,更突出香气馥郁、汤感滑而醇厚、涩味较落水洞茶重、口舌生津、喉韵悠长、山野气韵足之特点 。
【湾弓茶有什么功效】2、老班章茶的特点:茶的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 。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

弯弓古树茶的口感是为花蜜香悠扬明显 。
汤色金黄明亮,汤香水甜且柔和,滋味粘稠饱满,回甘生津且持久,喉韵绵延 , 其核心口感特点为细甜 。
弯弓茶的特点为:条索长而黑、芽头银毫显现,茶汤汤色透亮,除了具有易武茶的蜜香口感外,更突出香气馥郁、汤感滑而醇厚、涩味较落水洞茶重 。
###其它资料参考###弯弓和冰岛的区别是弯弓有苦涩的味道,冰岛喝起来爽口 。汤香甜可口,甜度很高很纯 , 入口留存度很高,茶汤质感很好 。至柔至美的好茶,汤色清而亮,香柔水甜,沁人心脾 , 回甘强烈 。是古树茶以其独特的茶质及特殊的香气独自成韵 。
弯弓茶的介绍
弯弓古树生长在1800米以上的海拔,那里四季如春 , 高山雨水充沛,高海拔荒山野岭 , 终年人烟稀少,少了世俗喧哇 , 原始森林古树,自由旷野粗放 , 最大限度保证了弯弓古树原生态有机品质 。
带有独特原始的森林气息,早春气息强烈 。汤水厚实饱满 , 香柔体现较佳 , 喉韵绵长持久,稳定性很好 。弯弓古树茶因为树龄极大 , 还体现出一种不可替代的醇和度,这种醇无比舒爽,堪称古树茶中的佼佼者 。
###其它资料参考###弯弓是生茶 , 是属于我国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一款普洱生茶,并没有经过渥堆发酵这一工艺所制成,辅以弯弓茶为紧压型的茶饼,在充分陈化之后,可以获得更加香甜可口,甜度高纯的口感特点,而且一款弯弓茶的入口留存度很高 , 茶汤在回甘很好 , 汤色清亮 。
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易武乡1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方,生长着许多的弯弓古茶树 , 因此弯弓茶扎易武古树茶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现存古茶树中比较好的地方,在如此优越地理环境下孕育出来的一款弯弓茶 , 在我国知名度极高,也拥有超高的人气 。
弯弓茶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弯弓古树茶是易武茶中最贵的几个地方之一,采摘这里的每一片茶叶必须得战胜蚊虫、战胜寂寞、战胜劳累 , 翻越遮天蔽日的森林,跨过瘴气叠生的弯弓河,再驾驶摩托冒着生命危险在湿滑的林间小道上穿梭,最后才能将这一点点大山精华呈现在茶客的眼前 。
更无奈的是这密实的大山并不是处处都有茶,必须再翻一个山梁才能找到另一片较为集中的茶园,因为少 , 还有好,再加上获得真品难,于是自然给予了弯弓高贵茶价一个最恰当的理由 , 弯弓古树茶那是一种来自高山的呼唤,大自然的回归,可以带着你的身心随之而动的诱惑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普洱茶
###其它资料参考###弯弓河和弯弓普洱茶是一回事的 ,
弯弓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易武弯弓茶汤香甜可口,甜度很高很纯,入口留存度很高,茶汤质感很好 。至柔至美的好茶,汤色清而亮,香柔水甜 , 沁人心脾 , 回甘强烈 。是弯弓古树茶以其独特的茶质及特殊的香气独自成韵 。易武弯弓大寨原始森林的古茶树,带有独特原始的森林气息,此茶因为树龄极大,还体现出看一种不可替代的醇和度,这种醇无比舒爽,堪称易武茶中的极品 。
###其它资料参考###世界十大古树茶:
一、老班章
老班章茶的名气,在云南普洱茶中早已经是名声远播了 , 如同大红袍在福建乌龙茶中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 老班章茶在普洱茶中是一款茶气比较足的茶品 , 讲究茶气的老班章茶其味道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其特点是茶的苦味、涩味最重,但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 。
二、冰岛
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 , 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冰岛古茶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其味道茶香浓郁,口感丰富饱满,非常独特;其特点是入口苦涩度极低 , 几乎没有什么感觉 , 但香气很足,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 。
三、曼松
曼松是倚邦区第一乡辖区内,据历史上记载,曼松老寨居住着香唐族 , 惯会种茶 , 因其曼松茶的品质好,被列为贡茶,但正宗的曼松贡茶产量是十分稀少的 , 何况曼松贡茶古树更是屈指可数;曼松贡茶茶气足又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其味道甜润上头,喝的时候甜味十足 。
四、那卡
那卡古树茶在勐宋茶区是最具代表性的茶,因其那卡出产品质佳的古树茶被熟知,茶树龄基本都是百年以上 。那卡茶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其味道香气高过冰岛茶,但口感却很相近;那卡茶其特点经久耐泡,苦涩比较明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 , 茶香纯正 。
五、昔归
昔归位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 。昔归茶以独有的香气很受普洱茶友的喜爱,昔归茶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其味道香气高锐,口感厚重,其特点强烈的回甘与生津持续不断 , 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韵,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 。
六、麻黑
麻黑是易武著名茶山之一 , 麻黑茶又是易武普洱茶中最具韵味的茶 。易武茶主要特色是后期陈化中回生,一般来说就是“越放茶气越足” 。易武其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 。
七、老曼峨
老曼峨寨算是整个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但由于老曼峨的茶奇苦,因此被当做加工普洱茶的味精;老曼峨茶其味道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 , 入口虽苦,但化得快,回甘好,其独特的茶品让人绵长和清爽;其特点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 。
八、刮风寨
刮风寨古树茶所具备的气、香、味、韵等特点,恰好满足了好普洱茶的高标准 。刮风寨古树茶不仅有茶气,更为迷人的是在于它的内气,通俗来讲,就是不单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 。
九、弯弓
弯弓是近几年才被熟知,因长时间的沉寂 , 让这片茶树躲过最疯狂的抢采,留住了那悠远的古韵 。弯弓茶其味道粘稠饱满,独具魅力的原始森林芳香,回甘生津较好喉韵绵延悠长;其特点,汤色金黄璀璨,柔和,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
十、困鹿山
困鹿山属无量山那带的 , 海拔大概在1410米和2271米之间,中心地段南北延伸至十几里,东西宽数里 。其味道香气浓郁且稳实,苦涩感易化 , 滋味甘甜且醇厚鲜爽;其特点茶汤内含物丰富,性质稳定,后劲较强,喉底生津明显而韵味足 。
###其它资料参考###主要还是根据个人喜好决定,大多数人认为弯弓茶和冰岛茶相比,冰岛茶口感更好 。
弯弓茶再开一泡,还是一样的惊艳,入口高甜,很纯很醇 , 森林气息自然完美,韵味深厚 。冰岛喝起来爽口 。汤香甜可口,甜度很高很纯,入口留存度很高,茶汤质感很好,两款茶各有不同 。
弯弓茶是易武普洱茶的代表之一,其茶树大多都是200年树龄左右的老树茶,茶香气为轻兰花香,入口口感柔和有甜润感,苦涩感轻,综合口感协调度很高 。冰岛茶的茶树树龄大都是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茶,为花果香气,入口独特冰糖甜,苦涩感极低,回甘生津持久,综合口感协调度极高 。
###其它资料参考###陈的好 。弯弓在易武古树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古树茶保存较好的地方 。弯弓古树茶越陈越香是可以肯定的,陈化摆放之后,苦涩降低,可溶性物质的增加,茶汤厚度等滋味增加 。特别是对于一些入仓之后的粗老料,新茶因为刚制茶不就,味道会不够香 。
###其它资料参考###首先说一下我最喜欢的是布朗山系的茶,所以对易武山系的评价可能会更客观 。
我觉得易武最有代表性的是麻黑村,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说的是麻黑村的古树茶 。特别说明一下,麻黑村很大,刮风寨也属于麻黑村管辖,传统的麻黑茶,指得是麻黑村的麻黑寨 。
易武的柔、优点,在于陈茶,而不是新茶,江湖有一说法 , 喝茶,最终都要回归易武,说的就是其陈茶魅力 。
当然,近3、5、8年,易武乡与老挝丰傻里省交界的边境上,也就是所谓的国有杂生林,出了很多热门茶,北面的丁家寨,南面的刮风寨,说的都是大范围,再往
南是同庆河,细分可以有一扇磨、弯弓、茶王树、薄荷塘、白茶园等,还有细分到刮分寨茶坪等等的,树龄虽参差不齐,因为其生态环境好,茶质较好,而且有特色
韵味,算是现在的易武宠儿 。
弯弓寨的古树茶纯料条索黑亮,汤色金黄明亮,散发古韵蜜香,茶汤厚重、浓稠,香气饱满,内敛 。
###其它资料参考###上期为大家讲解了易武七村,本期重点为大家解读易武八寨 。
易武刮风寨
刮风寨是纯瑶族寨子,刮风寨和老挝接壤,处在边境上,距离乡政府31公里,非常偏僻,刮风寨的古茶树分布在约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在原始森林中,和森林古树混生,茶树生长的比较缓慢,内含物质积累的非常多,在存储转化中,往往能够给人很大的惊喜 。
由于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再加上地处边境原始森林 , 刮风寨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 , 在2007年以后,普洱茶山头逐渐热起来,刮风寨才慢慢进入茶友视野 。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 , 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
刮风寨的古树茶最大特点是有一种独特的山野气韵,整体表现非常出彩,初次品饮会有种超乎想象的感觉 , 刮风寨和丁家寨隔冷水河相望 , 但两个地方的茶口感有差别,刮风寨整体来说口感更加开阔大气 , 有厚重野韵,但这并不是说它粗犷,刮风寨也保持着易武片区的香扬水柔特色 。
刮风寨寨子离古茶园很远,车进不去,徒步要走四五个小时,采茶非常不容易 , 真正去过刮风寨古茶园的茶友包括茶商都非常少,市场上刮风寨古树茶遍地都是 , 但其实真正产自刮风寨的茶非常少,大多是老挝风沙里的茶冒充的 。
易武丁家寨
丁家寨有瑶族寨和汉族寨,先讲瑶族寨 。茶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喜欢易武茶 , 一定要品过丁家寨才知道易武的魅力 。丁家寨普洱茶的品质由此可见 。
从麻黑往上,山路非常难走,有两条小路 , 一条通往刮风寨,一条通往丁家寨,丁家寨生态环境非常好,地理位置偏僻,丁家寨寨子周围茶树是很少的 , 这几年基本都改种橡胶了,但丁家寨的茶园那是大名鼎鼎——弯弓,我们平时说的丁家寨的茶其实就是弯弓茶,弯弓是茶园名字,丁家寨是寨子名,丁家寨这几年基本成了一个茶叶集散中心,弯弓茶园和茶王树茶园以及白茶园离得很近,这三个茶园都是易武茶区顶级的古茶园,每年收茶的茶商都会集中在丁家寨收这几个地方的茶 。
丁家寨到弯弓大概需要花三四个小时 , 路难走那不是美去过茶山的人能够想象的 , 一开始还能骑摩托车,路是真正的山路,很窄,而且抖,30——60度的坡度 , 一般人不敢骑车,到后来车都骑不进去 , 只能步行,可见生态环境之原始 。
弯弓的茶这几年风头很劲,价格贵的敬而远之,古树茶品质确实非常高 , 做出来以后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冲泡时汤色金黄、香气高纯、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 。
汉族和瑶族寨子一样,丁家寨汉族寨也有自己的茶园——香椿林和一扇磨,香椿林茶友不太熟悉,一扇磨这几年倒是名声在外,这两个古茶园片区是古六大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古树茶片区之一 。
一扇磨的茶具有非常明显的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种茶历史悠久,往往这样的寨子在做茶方面都有比较出众的地方,历史是最能大浪淘沙的 , 只有经得住时光传承考验之后留下来的 , 才是精髓 。
一扇磨的古茶园非常偏僻,从村子到茶园要骑摩托车走山路,摩托车是茶农家里必备的交通工具,从寨子到古茶园要三四个小时,翻两座山,后半段路摩托车进不去 , 必须步行,山路蜿蜒崎岖,可见茶之来之不易 。
一扇磨古茶园是完整连成片的 , 在众多茶山中比较少见 , 但茶园面积不大 , 产量自然不算大,古茶园在原始森林中自成一片,一扇磨的古茶树长得不算非常高大,树龄却动辄以百年计算,所以说计算古茶树的树龄如果按照树型高大与否判定是不合理的 。
一扇磨的古树茶特点:非常明显的是同时拥有柔美和坚韧这两种特质,汤质细腻柔软,又有独特的山野气韵 , 细腻中有丝丝缠绵的柔韧感,质感饱满,品饮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层次感尤其丰富,品饮过程非常舒适宜人 。
香椿林产茶量非常小 , 知道的人比较少,茶的品质和一扇磨相差不多,就不细表了 。
易武旧庙寨、新寨
新寨虽然名字比较“新”,但新寨其实是易武茶区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寨子,在当地他们自称“本族”,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新寨少数民族的祖先是最早发现并种植普洱茶的“濮人”,他们对茶叶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尊重敬畏,直到现在每年春茶开采前,村民会在祭师的带领下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 。
旧庙寨和新寨两寨相距3公里,是同一种民族,相同的茶文化传承,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 。
我们之前说过,历史悠久的茶园寨子,制茶工艺传承的时间非常久,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过反复改良,而且是纯手工制茶工艺 , 已经非常精良 。
新寨当地茶农纯手工杀青制作的茶 , 口感非常不错 , 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饱满,茶汤有厚重感,品后润口 , 香气偏厚重,新寨茶有个小小的缺点,香气不是特别显,但并不是没有 , 只是没有易武其它茶区那么高扬 , 它的香气是下沉的,杯底香不是特别明显,茶汤的甜度非常高,饱满丰润 。
旧庙寨的茶和新寨极为相似,几乎分辨不出差别,但近几年普洱茶行情水涨船高,要想买到真正的旧庙茶 , 还得亲自去当地品尝 。
易武倮德寨、大寨
先说倮德寨,倮德寨是距离易武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地理位置非常偏僻,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倮德寨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现在知道倮德寨的茶友不多 , 但倮德寨的历史却是十分辉煌的 。
在咸丰年以前,倮德老寨的茶园东连曼乃,西接象明的曼拱,这一带茶园均由倮德土司管辖,倮德土司和整董土司、倚邦土司都是亲戚,有联姻关系,倮德土司势力很强 , 土司府盖得十分宏大,在当时来说,倮德寨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后来因为连年战火动荡不安,倚邦作为当时的茶叶集散中心又经历的几场大火,这一带茶山逐渐没落,这对倮德寨来说 , 也算一种变相的保护,这里的古茶园至今保存的非常完整 。
而且由于名气不是很大,倮德寨的茶价格远远低于一线茶山,但是品质却足以和易武地区比较有名的寨子相提并论,所以论性价比的话,倮德寨的茶确实算得上物美价廉 。
倮德的茶外形非常漂亮,这得益于当地茶农精湛的制茶技艺 , 香气滋味比普通的生普明显是要更优质,可与易武几个比较著名的寨子相比,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极好,以蜜香为主,缺点是汤水略薄 。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大寨历史非常辉煌,在道光年间建过关帝庙,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重建,现在庙宇已毁,但大庙的基台还很完整 。基台建得非常紧实,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一点石灰,但却镶嵌得异常精密 , 如此精致绝奇的建筑实在少见,可见当时这个地方的繁华富有,光绪初年时 , 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史料记载,当时在春茶采摘季节 , 每天杀三头猪都不够采茶人吃,可见当时大寨之繁华,并且当时大寨还存有七八家茶号 , 后来一样毁于茶山动荡间的战火 。
大寨的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 , 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 , 叶底肥嫩完整柔软,整体协调性非常好,层次感极其丰富 。
易武曼撒寨
曼撒是普洱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 从丁家寨的弯弓茶园向西走一个多小时翻过一座山头就是曼撒老寨,曼撒位于一个山脊上,地形特殊,隔山头望去 , 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伏在山脊上,海拔非常高,视野开阔 , 是个观景的好地方,站在曼撒老寨 , 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 。
漫洒在乾隆年间1789年建起了石屏会馆,占地10多亩 。盖得气势宏伟 , 有大殿、配殿、厢房、厅堂,在会馆内有一口大钟,有人肩高,敲一下十里之外都可以听见 , 当时的繁华热闹在众多茶山中堪称第一 。
清朝乾隆年间是曼撒茶山最繁华的时期,史料记载,这个时候的曼撒茶山年产茶达万担以上,曼撒老街有三百多户人家,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数字,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 , 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 。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 , 树龄千年以上 。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 。1926年,茶王树主干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清朝前期是曼撒茶山最辉煌的时期 , 它是当时易武片区的茶叶集散中心 。
曼撒的没落从大火开始,同治十三年(1874年),繁华的曼撒老街遭遇了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 , 曼撒遭遇第二次大火 , 繁荣的小镇接二连三遭遇打击,终于濒临毁灭,而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三次大火终于彻底伤透了曼撒人的心 , 仅剩的几户人家也迁离曼撒老街,曼撒成了荒城,前后遭遇三次无情的大火,这在普洱茶史上唯有曼撒老街,而就在此时 , 离曼撒20公里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 , 成为了新的茶叶集散中心,曼撒从此没落 。
曼撒古茶山之后由于缺乏管理,慢慢被荒草淹没 , 时至今日,曼撒古茶山的产茶量非常之低,根本不足以撑起一方市?。簿椭鸾ッ宦?。
曼撒茶是真正的纯粹的易武味道,因为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重的沧桑感,总是给人一种丰富饱满的滋味,曼撒茶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中最具特色,品饮时舌面和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韵长,甘韵可扩展至两颊,味道较易武其它茶区稍苦 , 但在苦的同时能保持高扬的甜味,非常具有特色 。
来源: 董玥说茶 编辑:大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