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永远问不完的问题


小儿发烧:永远问不完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面对发烧的孩子,又该如何进行家庭治疗和预防呢?提问1:体温增高幅度大,该吃退烧药吗?昨天夜里,2岁的乐乐特别烦躁、睡眠也很不安 。妈妈发现他有些发烧,体温达37.8℃ 。乐乐平时体温只有35.8℃~36.0℃ , 妈妈认为既然体温增高的幅度较大,于是,便给乐乐服了退烧药 。
第二天 , 带孩子来看我时,妈妈问的问题之一就是:该不该给孩子吃退烧药?
帮乐乐妈妈作分析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 。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病毒、细菌等病菌侵入人体所致 。人体为了抵抗并杀灭它们,便采取了一种自我保护性质的反抗措施—-发烧 。实际上,发烧是一种好现象 , 说明孩子正在努力与病菌抗争,而且,这种能力会越来越强 。但是,由于孩子大脑发育尚不成熟,过高的体温(超过39℃)可刺激大脑皮层,出现异常放电,即可出现惊厥 。
预防体温过高,避免出现高热惊厥,是服用退烧药的最基本的理由 。
体温超过39℃可引起大脑皮层不稳定 , 但不是说,每个孩子都会出现惊厥 。高热惊厥往往有遗传倾向,了解双方父母家族高热惊厥的历史 , 有助于预测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的可能性 。不论孩子的基础体温如何,还是等孩子体温达到38.5℃以上,再给孩子口服或肛门内使用退烧药物 。
过早服用退烧药物,将孩子体温保持在37℃以下 , 会削弱人体对病菌抵抗的能力,使病菌更易于在体内扩散,无形中助长了病菌对人体的侵害 。我们希望服用退烧药后的效果是将体温保持在37℃~38℃之间 。
为什么不等到39℃为何孩子体温达到38.5℃就给退烧药,不是39℃才可能引起孩子大脑皮层不稳定吗?这是因为服用退烧药物后 , 药物被人体吸收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38.5℃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在退烧药物起作用之前孩子体温已超过39℃ 。
提问2:烧退了,还能看出得了什么病吗?1岁的妞妞生后第一次出现发烧,而且体温达到了近40℃ 。看着被“烧”的满脸通红、精神萎靡、微微颤抖的孩子,全家人急得不知所措 。虽然,大家都知道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可是怕退烧后不利于医生对孩子的疾病状况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 所以,抱着“滚烫”的孩子冲往医院 。
给妞妞家人作分析几乎每个家长都有同样的经历 。孩子第一次出现发烧时,全家人都会慌乱一团 。其实 , 孩子出现了发烧,说明孩子进入了成长的新的阶段 。发烧是人体对抗病菌的一种能力,可发烧的高低由大脑内体温调定中心来控制 。如上述分析提到的 ,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够成熟,大脑内体温调定中枢限定体温的能力有限,往往出现高烧 。当然,高烧又可以刺激本不成熟的大脑出现异常放电 , 出现惊厥 。所以,对于孩子发高烧,我们主张及时使用退烧药物 。
至于发烧会不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其实,发烧只是一些疾病过程中最早、最突出的表现 , 而不是唯一的表现 。医生会综合孩子的表现、家长的叙述及客观的检查来作出最终的诊断和治疗 。大可不必担心服用退烧药物会影响医生对孩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孩子高烧时,可导致大脑皮层稳定性下降,只有极少数孩子出现惊厥,而大多数都会出现一定的精神症状,多表现为精神弱,对外界曾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原有的兴致,甚至出现精神萎靡 , 说胡话等 。当服用退烧药物 , 体温一旦下降到38℃以下,孩子的精神症状就会自行消失 。待高烧再起时,又会出现 。
另外,高烧还可使外周毛细血管收缩,以致心脏供血出现调整,主要提供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所以,孩子会出现手脚发凉 , 全身颤抖 。这时,孩子会出现躯干很热 , 满脸通红,而手脚冰凉 。服用退烧药物,体温降至38.5℃后,这些表现也会相应缓解 。
提问3:难道是产生了耐药性?3岁的楠楠已经高烧3天,吃了数次退烧药物 。每次吃了退烧药后 , 体温虽能降至37.5左右,可3~4小时后,又再次发烧 。药物说明上明确指出:退热药物一天不能超过4次 。这可怎么办?是不是孩子对退烧药产生了耐药性?应该使用哪种退烧药物效果会好些?
给楠楠妈妈作分析没有孩子会对退烧药物产生耐药,只是每个孩子对有些退烧药物敏感程度不同罢了 。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这种退烧药效果好,有些家长说那种退烧药效果好 。实际上不是退烧药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体对退烧药敏感性造成的 。
现在,给孩子使用的退烧药物主要有三类:布洛芬、扑热息痛和阿司匹林 。
对于6岁以下孩子,我们很少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物 。家长无论从医生那里得到的 , 还是从药房买到的退烧药物,虽然药物的商品名很多,但主要是头两种药物 。
一般情况下,布洛芬的退热效果可持续6~8小时;而扑热息痛只能维持3~4小时 。对于反复高烧的孩子建议以上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在发烧期间 , 一次服用布洛芬后,下次即可服用扑热息痛 。交替使用即可减少反复应用一种药物可能带来不良作用,又可维持退热的效果 。
别忘了,使用物理降温法退热的方法不仅是服用退热药物,还应同时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方法包括:
2冰袋降温:这种办法的道理比较直接 , 可孩子往往不易接受 。因为冰袋可造成局部,特别是冰枕造成头的某一部位特冷,导致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
2酒精擦?。喝肥悼善鸬浇虾玫男Ч墒凳┢鹄幢冉下榉?。只有比较有经验的父母才能在家中实施这种方法 。
2温湿敷:在家中很易进行 。选择比孩子实际体温高些的温水,利用毛巾进行前胸、四肢等部位的温湿敷 。及时更换毛巾保证温度持续高于体温,坚持15~20分钟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
2温水?。赫馐亲罴虻サ陌旆?。将孩子泡入高于体温的温水15~20分钟,也可产生很好的作用 。
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结合适当的药物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退烧效果
提问4:所有能用的办法都用了,烧还是不退?2岁的雯雯已经历了一次高热惊厥 。于是 , 妈妈平日对雯雯的体温异常关注 。2天前开始雯雯又出现了发烧 , 体温一下子超过39℃ 。由于雯雯的喉咙发炎,不肯多喝水,喝果汁,甚至不肯吃退烧药物 。妈妈虽然使用了肛门内退热栓剂,但体温很难维持在38℃以下 。于是,妈妈只能带着孩子来到我的诊室 。
给雯雯妈妈作分析: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所有能用的办法在家都已用过,可就是无济于事 。这又提到了影响退烧效果的另一因素——体内水分是否充足 。
像雯雯那样 , 病菌特别容易侵犯孩子的咽喉部位,而出现咽喉炎 。咽喉炎最突出的表现是高烧,其次就是咽喉疼痛 。疼痛的症状多出现于高热的一两天后 。喉咙疼痛会使孩子惧怕或拒绝饮食,造成水分摄入大大减少 。由于退烧时,体温的降低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而带走热量,当体内水分不足时 , 皮肤蒸发水分减少,退烧效果自然就差 。如果体内水分不足,退烧药物或物理降温都会失去原有的效果 。
由于喉咙疼痛发生于高烧后1~2天,也就是说,孩子惧怕或拒绝饮食是发烧后1~2天才出现,因此退烧效果不满意才可能出现 。这与很多父母的抱怨相吻合——发烧初期孩子服用退烧药物效果很好 , 可越用效果越差 。像雯雯这样退热药物不能发挥作用的孩子也能时常出现 。
【小儿发烧:永远问不完的问题】孩子高烧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喝水 。适当引用凉水或者冰水可增加孩子的饮水量 。提供温凉的流食可增加孩子的进食量 。在高烧期间,暂时不要考虑孩子的食物摄入 , 而应该关心孩子的饮水量 。这是因为体内水分不充足可影响退烧的效果 。
无论如何孩子也不能保证适当的饮水量时 , 应到医院接受静脉输液,补充体内水分的欠缺 。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应包括水及适量的葡萄糖、氯化钠和氯化钾 。是否应进行静脉药物治疗,应由医生定掇 。雯雯就是在静脉输液4小时后 , 体温逐渐降低,而后退烧药物就有很好的效果了 。
小提示:如何判断孩子饮水不足?关键的指标是:观察孩子尿量的多少 。半天只有1~2次尿,而且尿量极黄 , 说明孩子的饮水量已不足 。
小结:孩子发烧是很常见的症状,寻找病因十分关键 。当然,这是医生的工作;而控制体温 , 预防高烧可能引起的大脑损害,却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职责 。这里,有几个要点:
l保证孩子摄入充足水分 。
l使用孩子敏感的退烧药物 。
l配合孩子能接受的物理降温方法,是控制体温的保障 。
l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可减少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作用 。
l必要时采用静脉输液纠正孩子体内水分不足 , 利于降温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