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尴尬的“涪陵”“涪陵”是重庆市的一个区,其名取自“涪水之滨 , 巴王之陵”,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古巴国的国都 。虽然离成都很近 , 但我还没去过涪陵,对它的所有直观印象都来自于这里出产的“涪陵榨菜”,个人觉得没有涪陵榨菜陪伴的方便面或蛋炒饭都是没有灵魂的 。
这两年 , “涪陵”这个并不太出名的地方 , 却莫名其妙地火了两把 。
一次是2019年吧,一个台湾名嘴在电视上抨击大陆经济已经极大衰落 , 重要证据就是国人已经吃不起“涪陵榨菜”了 。这种不值一哂的观点当然在网络上引起群嘲 。更要命的是,这位专家在说到“涪陵”时将其读作了“péi líng”,于是他不但因观点的谬误被视为无智,也因念错了字被讥为无知 。大陆网友在给他寄去两箱榨菜聊表安慰的同时,纷纷表示愿意为他开设识字课 。
然而无独有偶,2022年8月这读错字的事件又发生了 。这几天川渝地区遇到了60年未遇的高温天气,引发涪陵山火 。上海东方卫视某主持人在播报这条新闻时,数次将“涪陵”读作了“bèi líng”,同样在网上引发关注和批评,甚至有网友打电话至电视台表达强烈不满 。很多网友留言认为 , 播音员作为专业人士 , 在播报新闻之前不做功课,数次读错地名,是非常不专业的表现 。
作为专业人士,节目录制前不做功课读错了字,当然是不应该的 。但我相信生活中会读错这个字的人不在少数,绝不只是“榨菜哥”和“女主播”,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会把这个字读错呢?进一步想,“涪”为啥要读成fú?。空馊肥涤械闫婀职 。∥颐且惶斓酵斫倘撕河镄紊中紊郑捎猛桓錾梆”的?,为啥一会儿读作péi(陪、培),一会儿读作bèi(倍) , 一会儿读作bù(部),一会儿读作fú(涪),甚至一会儿还读作pou(剖、掊)?。浚浚客桓錾淖挚梢杂腥绱硕嗖煌亩烈簦?汉语的形声字规律还有可信度吗?我们的学生要是问起来,该咋回答他们?。?
其实大家都知道 , 汉语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按照声 符去猜字音往往是不错的 , 因为声符往往决定了字音,所谓“四川人生得奸,认字认半边”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这个规律为啥在“稹闭饫锞托胁煌四兀克训揽梢圆蛔袷匦紊值墓媛陕穑科涫狄膊皇堑?。今天我们解释一下“涪”为啥读“fú”,顺便也了解一下汉语发展过程中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因为文章是普及性的 , 我尽量不用专业术语,也就难免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大家大概看个意思就行了 。
第一个现象:“古无轻唇音”
“古无轻唇音”是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提出的一个猜想 。这个猜想的论证过程很复杂但也很完整,细说起来的话可以说好久好久 。为了通俗易懂,我就用最简洁的说法介绍一下:
我们从小学拼音,背的第一组声母就是“bpmf”,于是很自然地把这四个声母归为一类 。不过实际上,这四个声母是有区别的,“bpm”是所谓的“重唇音(双唇音)”,“f”是所谓的“轻唇音(唇齿音)” 。钱大昕经过仔细地阅读、分析古籍,认为“f”这个轻唇音在上古汉语中是不存在的,今天读“f”的字 , 其实都是从古代读“bpm”的字中分化出来的 , 而这种分化是从唐末宋初开始的 。这就是著名的“古无轻唇音”猜想 。
钱大昕的这个猜想是很了不起的,非常让人佩服 。他的时代没有任何音频资料,仅仅通过对古籍文字的分析研究,就做出这种猜想而且亲自证明了它 , 太厉害了 。他让我们知道了,现代汉语读“f”的字 , 老早以前是读“bp”的 。
“涪、陪、倍”等字的声符都是“稹?。“稹倍磷鳌皃ǒu”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同样用“穑╬ǒu)”作声符的字,为什么有时候声母是b(倍、部) , 有时候声母是p(陪),有时候却是f(涪)了 。因为三个读音本来就是同源的 。那大家是不是能进一步明白 , 为什么“奉”字现代汉语的读音是“fèng”,而形声字“捧”却读作“pěng”?为什么“盼”的声旁明明是“分(fen)” , 却要读作“pan”?为什么同样用声旁“番”,“翻”读作“fan”,“潘”却读作“pan”?为什么同样用声旁“畐”,“逼”读作“bi”,而“副、福”读作“fu”?为什么小时候你的老师要告诉你“阿房宫”的“房”不读“fang” , 要读成“pang”?这一切都可以用“古无轻唇音”来解释 。
第二个现象:韵母的分化融合与演变
汉语的语音一直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中有些在我们今天听来发音很不相同的字,在古代其实是非常相近的 。今天我们听到“fú(涪)”“péi(陪、培)”“bèi(倍)”“pou(剖、掊)”,觉得它们发音根本不同,但是事实上在古代,ou、u、ei这几个韵母的读音是极其近似的 。限于篇幅没办法展开来说明,就举几个已经得到公认的例子:
1.否、不、非:“否、不、非”是汉语中常见的的否定词,现代人一般当然认为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字 。但是这三个字在古代其实是同源的 。“否、非”的声母是“f”,“不”的声母是“b” , 这可以用“古无轻唇音”解释 。而三个字的韵母“ou/ei/u”在古代的发音也是很相似的 , 比如“否”与“不”同是帮母之部字,读音非常接近,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否,从口不 。会意 。不亦声 。”说明“不”是“否”的声符 。
(事实上 , “稹弊志褪谴印胺瘛狈只吹?nbsp;, 原来的写法就是在“否”字上家了一个“、” 。所以读成“pou”的“稹弊魑淖郑?现在读成“fu/pei/bei/pou”都是一点不奇怪的 。)
2.背、负:“背、负”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发音完全不同 , 其实二者也是同源的 。这个例子也说明 , “f”源自“b”,“ei”和“u”在古代的读音是非常相近的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不多说了 。
明白了以上现象,我们就能理解为啥“涪”要“标新立异”地读作“fu”了,这其实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汉语复杂的演变过程 , 使得“认字认半边”的规则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榨菜哥”和“女主播”们都要小心点了 。
我曾经很多次在课堂上告诉学生,随着我学习汉语的时间越久,我就越相信汉语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可以解释的 。这个想法现在越来越坚定了 。今天说的这个话题只是偶然看到新闻想起来的,并不重要 。但作为汉语老师,如果养成能不但知道“是什么” , 而且更积极地去思考“为什么”的习惯 , 那对教学一定是很有帮助的 。
最后再说明一下,这篇文章是普及性的,所以有很多地方只写了大概的意思,既不特别严密,也不一定特别清楚 。大家明白“涪”为啥能读“fú”就行了,不用太较真 。确实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相关研究成果 。另外昨天和我的同学、南开大学冉启斌老师讨论这个话题 , 他给我提供了很多类似的例子 , 比如“区”与“讴”、“本”与“钵”、“干”与“讦”、“台”与“怡”,“某”与“煤”等等,都与韵母的分流现象有关 。冉师弟在语音学方面的研究我一直非常非常景仰,向他表示感谢
【首次办理护照需要什么材料】。
,
猜你喜欢
- 身份证快到期了要换需要哪些证件
- 身份证过期补办需多久
- 外地可以补办身份证吗
- 小孩子办身份证需要什么手续
- 小孩子可以办身份证吗
- 办身份证要户口本吗
- 身份证到期旧证收回吗
- 身份证补办必须本人吗
- 身份证更换需要多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