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补阳是什么意思

春夏补阳 , 秋冬布阴,对吗?应如何补??

春夏补阳是什么意思

当然对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其实并不是要补的意思,只是春夏阳气生发,人们自自然然就喜欢吃一些寒凉的食物 , 譬如冷饮,雪糕一类 。春夏养阳就是不要过多的试用寒凉之品来阻遏阳气的生发 。
同理,秋冬时节天气寒冷,人们就容易嗜食一些辛热的食物,如狗肉等,燥热伤液,容易损伤人体的阴液,故说秋冬养阴
顺其自然最好,何必一定要补呢?
春夏补阳是什么意思

该句意思为春夏保养人体生长之阳气,秋冬保养人体秋冬收藏之阴气 。
【春夏补阳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的阳气和阴气分别是指春夏的生长之气和秋冬的收藏之气,具体说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春天阳气上升,天地间孕育的是生发之气,因此当生的不要杀,当给的不要夺,当赏的不要罚,这样才能适应春生之气 。春季养阳就是要使身体和精神充满生气,不要遏制它 。
夏天阳气旺盛,阴气伏于地,天地之气相交,孕育的是“长气” 。因此夏季养阳的要点是不要厌恶白天日长,要注重调养意志,不要轻易发怒或伤心,使自己神气充实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伏于地下的阴气开始上升 , 秋风清凉有劲,孕育着收敛清肃的“收气” 。所以秋季养阴也要顺应秋天的收敛之气,重在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凉肃杀之气的刑罚 。
冬三月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出闭藏的景象 。因此冬季养阴之道是早睡晚起,精气内藏、避寒就温,以适应自然界的“闭藏”之气,总之:四时养生的要诀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 。
该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扩展资料:
高世_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 。”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 。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链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_百度百科

###其它资料参考###春夏养阳是指春夏养的是生发生长之气,秋冬养阴是指秋冬养收敛收藏之气,呵呵这才是本意啊 , 四气调神大论里的前四段就是这两句话的解释啊,仔细理解一下吧 你最后的理解和正确意思差不多啊就是这句话:我个人觉得“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春夏体热,应该多运动,把体内积热排出去 。秋冬体凉,应该休养 , 防止阳气外泄 。
###其它资料参考###《黄帝内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但大家更多的可能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而没有看过其中的内容 。在这本书中的第二篇中,特别介绍了一年四季具体的养生方法 。"四气调理"是指按春、夏、秋、冬规律疗养的需要 。这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 。春天是温暖的,夏天是热的,秋天是冷的,冬天是冷的 , 所以我们也要适应天的变化 , 以保持健康 。
至于“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的具体说法,我个人理解的主要是:在温度比较高的春夏季,我们对于阳气的消耗应该尽量减少,比如在天气比较热的时候 , 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冰镇饮料吹空调 。后续的话,为了适应人体,你吃的食物还需要靠自己的体温来提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 这个过程就是在消耗我们体内的阳气 。
因此,在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气温处于一个逐渐升高的季节,尤其是到了天气比较炎热时,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的阳气,而不是摄入过多的寒冷 , 消耗体内的阳气 。如果你伤了体内的阳气,那心悸、惊慌、气短等不良反应也会随之而来 。如果你伤了脾阳,你会很容易食欲不振,腹痛和腹泻 。
到了秋冬季节 , 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凉,这个时候可以慢慢吃高能量、辛辣、油炸、火锅等食物 。长期来看,热度往往累积起来 , 容易口干舌燥、口臭、大便隐结、排尿黄短,此外,容易出现兴奋难以入睡、痤疮、血压剧增等现象 。
其实,《四气调神大论》更多地是引导我们根据四季环境的变化,调整作息和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养精蓄锐,活力满满地度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

###其它资料参考###日月交替,寒暑更迭,四时之气顺应其道,周而复始轮回 。世间万物,从阴阳之则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夏阳气旺盛,万物生发调达;秋冬阴气充实,万物内敛而藏 。正如《黄帝内经》中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 。古人皆以此方法为养生之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现代人如何以此方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 , 本文就其原理和具体应用方法,做一说明 。
1. 何为春夏养阳
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 。春时阳始生,万物复苏 , 生发 。然春季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亦即此理 , 以养人体之阳 。夏时阳极盛,万物茁壮生长 。然夏时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 。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 。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 , 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
春夏阳气旺盛,顺应阳气的生发,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养阳 。首先不要过度饮冷食,尤其是老年人、幼儿须少吃瓜果、冷饮等生冷之物,以免伤及脾胃阳气 。在饮食上 , 可食用一些温性的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雄鸡煲,牛肉汤等 。其次,生命在于运动,春夏之季更宜通过各种有益运动以活动筋骨,畅达气血养护阳气 。一般来说,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当运动,让形体虽劳而不倦,肌肤微出汗为宜;再者,自然界春夏两季阳气活动旺盛,阳虚之人可用一些温补之品,诸如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之类的中成药 。
2.何为秋冬养阴
秋冬 , 阴令也,秋时阴收 , 冬时阴藏 。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 。秋时渐寒,冬时寒盛 , 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 。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 。因此 , 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
秋冬随着阴气的递增,我们也应注意从各个方面养阴 。首先 , 饮食上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为主 。诸如食用秋梨膏滋阴润肺,鸭子肉粥养阴生津等;其次,户外活动应适时调整,以免活动量大 , 伤津耗气,损伤阴液;再者 , 阴虚体质的人,也可用一些滋阴之药 , 麦冬、玄参、生地,太子参之类 。也可用一些成药 , 如六味地黄丸、当归补血丸、大补阴丸等 。

春夏补阳是什么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