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为什么叫吃茶

古人喝茶为什么叫“吃茶”??

古时候为什么叫吃茶

那是因为古人的“茶”和我们现在的“茶”不一样啊,古时候的“茶”更像是一道菜或者一碗大杂烩之类的吧 。我们现代人,喜欢喝茶的,往往会冲泡一杯茶,捧在手中,闻着那清香,抿上一口便觉得是人间至味,觉得自己沉浸在淡泊的气氛之中 。但是呢,在古时候,起码在唐朝之前包括唐朝,这个“茶”可不是像现在这样的 。
在最初的时候,神农发现了茶叶 。《诗经》有记载“堇荼如饴,皆苦菜也 。”。而后随着社会发展 , 到了唐朝,便将炒好的茶叶放在火上烘烤 , 而后将其磨成粉末,最后再加上类似于葱、姜、薄荷等东西一起熬煮 , 熬制成粥的样子,然后再去吃它,这就是唐朝时期的“吃茶”了 。那个时期还出了个茶仙陆羽,他写了三部《茶经》,对于我国茶道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到了宋朝,和唐朝就不太一样了 。宋朝人追求风雅,不喜欢加那些乱七八糟的调味料,他们通常选用花生、芝麻、核桃等东西 , 用这些东西和茶一起,也是熬煮成粥的样子 , 还有些人,喜欢在里面加点鲜花瓣,来衬托自己的风雅 。这是宋朝时期的吃茶,据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 日本使节来到中原学习,顺便就把茶的文化带了回去 , 最后发展出了抹茶 。
这种将茶叶煮成粥吃的风气,一直被沿袭下来,直到后来明清时期,茶才从熬煮变成了冲泡 。所以说,从最开始的时候,茶这种东西并不是饮品 , 而是一种药材,因为其口感苦涩,所以才导致大家在里面加入一些调味料或者其他的干果之类的掩盖它的苦味 。一直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的处理工艺水平得到提高,才可以直接冲泡 , 茶也变成了饮品,从“吃茶”变成了“喝茶” 。

古时候为什么叫吃茶

喝茶又叫做“吃茶”,这与人们的制茶过程与饮茶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某些地方 , 人们喝茶的时候喜欢往茶里放一些佐料 。所以,这茶里不只有茶叶 , 还有一些我们平常吃饭时所要放的东西 。比如,有盐、黄豆、芝麻等 。在人们喝完杯里的汤水之后,往往会把剩下的佐料和茶叶一起倒入嘴中吃掉 。因此,这喝茶又叫做“吃茶” 。
但在我国,并完全都是这一种吃法 。有些地方也确实只是泡茶叶,只为饮用 。我国喝茶水时 , 往往讲究品茶,而不是喝了就完事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会细细品味茶水的味道,就像是把它当成了一道菜一样 。所以 , 喝茶就被人们称为了“吃茶” 。事实上,喝茶与吃茶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
在泡茶的过程中 , 一片片的茶叶往往会在水中散开 。所以,水中经常会出现茶渣 。当人们在喝茶的过程中喝到茶叶或茶渣时,并不会吐出来,而是把茶渣茶叶嚼碎,然后吞进肚子中 。这样一来,喝茶就被称为”吃茶“了 。
在古代 , 茶叶刚刚被发现时,是被当作药材来进行食用的 。当一个人中毒时,可以用茶叶来进行解毒 。在唐代,流行了一种这样的吃茶方法:就是将茶和葱、姜、枣、桂皮等材料放到一起,熬成粥来喝 。在当时,就有了”吃茶“这种叫法 。这种叫法经过了一代又一代,日子久了,人们便养成了将喝茶称之为”吃茶“的习惯 。
有趣的是,吃茶这一习俗还与男女的婚俗有所联系 。在一些婚俗中,”吃茶“实际上代表着许婚,也就是女方家同意嫁到男方家 。这么听来 , ”吃茶“也很有喜庆的意味啊 。

###其它资料参考###古人说吃茶而不是喝茶,是因为在一开始 , 人们都是把茶叶放在嘴巴里面直接嚼着吃的,后来才逐渐有了将茶叶泡水喝的习惯 , 所以古人是说吃茶 。茶的发源地是在四川 。
想必大家都听过吃茶这一说 ,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为何这么说,茶明明是泡着喝的,怎么会说成是吃茶呢?那就得从茶的起源说起了 。茶起源于四川 , 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只有四川的山上有野生的茶,人们发现这种植物是个好东西,不仅带有清香 , 还能够起到提神的作用 。现在的人会比较讲究,喝茶的时候还注重于品茶,小小的一个杯子一口茶要品许久,后来还有了茶文化这一说 。但是在茶刚刚被发现的时候,人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提神的植物,并没有把它想得那么复杂,所以怎么享用结果都是起到提神的作用 , 倒不如直接嚼着吃 。
这便是”吃茶“的由来了,一开始茶确实是用来吃的 。后来茶由人们从四川开始传往西安 , 北方人才开始知道有茶这么个好东西,不过因为这个过程中路途遥远 , 当时又没有让物品保鲜的办法,所以等茶到了对方手里的时候,都已经干了 。对方的人想着 , 这么好的东西,好不容易尝尝鲜,还给干掉了,实在是可惜,所以他就想了个办法 , 将干瘪的茶放在锅里,加开水煮,这样一来,茶的味道都煮出来了,闻着特别香,而且煮出来的水喝下去,就是嚼着吃一样的效果,也有提神抗疲劳的功效,人们甚至发现,这样子煮出来的干茶 , 比嚼着吃味道要好很多 , 慢慢品效果更好 。
既然煮出来的茶味道和效果都更加好,那么人们就都开始尝试这种方法,开始”喝茶“,就这样,流传到了现在 , 就变成了喝茶而不是吃茶了 。

###其它资料参考###个人认为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方言中对于喝类词用法以及演变,长江以南地区对于“喝”是用“吃”来代替的,所以即便是喝普通的水,也会说成“吃茶” , 而茶叶泡的水,自然就是“吃茶叶茶”;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早期的饮茶方法中,有连汤带叶一起吃掉的饮茶习惯,虽然时光变迁,这种吃法已不是主流,但是语言还是流传了下来 。
先来看看方言上的原因,“喝”这个概念不是古早就有的,是在明朝之后才有的,最早的时候是说“食茶”,然后变成“吃茶”,最后才是现在的“喝茶” 。我们知道汉语有十大方言,他们的演变的速度就大有不同,先选个代表粤语,是保留着上古的词汇的,他们直到现在说“喝茶”还是说的“饮茶”,也有继续说“食茶”的;吴语和湘语赣语(也就是古代长江以南之地),保留着中古的词汇,说的就是“吃茶”;只有方言演变比较快的长江以北地区,才说“喝茶” 。
第二,茶叶最早就是作为可食用的菜出现的,古人比较节约,物质有限,所以不会浪费 。比如《诗经》有云:“谁谓荼苦 , 其甘如荠”,意思就是,谁说茶叶苦,明明和荠菜一样甜,说明当时的人们觉得茶叶和荠菜都是菜 。那他们怎么吃呢?就是放入盐、姜、橘皮等调料一起煮 , 然后连汤带叶全部吃掉,这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详细的记载,我们在古代小说中也可以看到古人的这种日常 。
我们小时候都听说过毛主席喜欢喝茶 , 喝完了会把茶渣也放进嘴里咀嚼,吃得津津有味的故事,这也是因为湖南人饮茶习俗就是如此,这就是他青少年时代在家乡养成的习惯吧!

###其它资料参考###古人为什么说吃酒而不是喝酒,吃茶而不是喝茶?原因在这里,看了你就会明白!古人老说:一壶浊酒 。其实,这不仅仅是谦虚,也是当时的酿酒技术导致的 。
“吃酒”一词的由来
古人的酒中一定有酒糟,因为古代人的制酒技术不比如今 , 运用的是发酵的方式 , 而不是蒸馏的方式,自然发酵酿酒 , 难免酒糟和酒混在一起,很难分离 。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酒叫吃酒,那可真的是吃酒,并不是古代的“吃”与现代的“喝”喝同意 。“吃酒”一词体现最初体现的是生产和技术的落后性,到后来则是文化的继承 。
古代的酒一般人喝的都是“浊酒”,因为里面参有制酒剩余的酒曲等物 , 
所以古代的酒并不比今天大家看到的酒那么清澈,而且古代的酒度数也很低,这也是为啥古代人喝酒都是抱着坛子喝的原因 。
其实 , 古代的酒之所以浑浊,主要是他们的制作工艺造成的,他们没有今天的蒸馏技术,只能采取最古老的方式 。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酿酒的工艺了,只是那时候的酿酒方式比较原始 。
酒的蒸馏技法是元朝以后才出现的,在元朝以前 , 即使用细布过滤,仍然难以沥净粮食和果品的残渣 。因此古时的酒应该是略显浑浊,在秦汉时期甚至不需要过滤残渣,酒与醩混合食用 。
“吃酒”的文化却是历久弥珍,后世虽然采用过滤、蒸馏等手段 , 使酒逐渐清澈,但是“吃酒”一词依旧沿用,偶尔会被拿出来提高“逼格” 。
古人为何称之为“吃酒”而非“喝酒”呢
那么古人为何称之为“吃酒”而非“喝酒”呢?原因大概有二,一是类似于“吃茶”,二是古代有“吃酒点盐”的典故 。吃茶与茶类似 , 两者本该都是用来喝的,但是古人却喜欢用“吃”一词来形容 。
茶最早多为药用,根据陆羽的《茶经》记载,在唐宋时期,多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等熬成粥吃,类似今天的八宝粥,因此叫“吃茶”实至名归 。
南宋开始逐渐有少数人喝茶,到了明朝人们才开始广泛的饮茶,但是“吃茶”一词依旧被保留下来,与“喝茶”并用 。如今有些文人雅客也会用说吃茶,来显摆一下 。
“吃酒”的原因与之类似,秦汉时期以米酒居多,并且浑浊有粮食残渣 。《周礼》中记载有“醴”,也就是现在说的醪糟 , 是米酒的一种 , 形态类似于米粥,因此说“吃酒”一点也不过分 。
那为什么古时候,人们要说“吃酒”,而不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喝酒”?其具体的原因 , 已不可考证,但一种说法是,与语言的用词习惯有关 。
这种说法认为 , 在先秦两汉时期,古代汉语中表示“吃喝”的文字,多是用“食和饮”,喝字还未出现 , 或是像“啖”字也多用来表示吃,所以也有“啖酒”一说 。
可“吃酒”这种说法,也并没有完全消失 , 如果你稍微留意,便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方言还保有“吃酒”的说法,但意义稍有不同,有些直接代指“喝酒”,一些只表示“吃酒席”了 。

###其它资料参考###在古代,品茶是文人雅士的流行消遣 。和还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苦苦挣扎的普通人一样,喝热水大概是一种奢侈,更别说喝茶了 。在茶的悠久历史中,它更受上流社会的欢迎 。喝茶的同时 , 还会配上点心和时令小吃作为配菜,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下午茶 。到了发展的后期,饮茶活动称为吃茶,并流传开来 。只是历史在发展 , 社会在进步 。吃茶的观念在延续,精致的吃茶文化逐渐被取代 。
最初发现茶时,很看重它的药用价值,并将其作为一种中药 。于是先咀嚼了茶树的新鲜叶子,然后在茶里加了姜和盐 , 似乎中和了茶的苦味 。指导 。此后,制茶工艺演变,整叶不再折断 , 不再用于煮饮 。改为浸泡 。那个时候,从“吃”到“喝”的过程其实已经完成了 。中国茶的活力 。茶最初是药用的,后来人们开始食用 , 最后演变成饮料 。因此,古时人们常称其为饮茶,现代人常讲饮茶,但从吃茶到饮茶的转变,可以说是中国饮茶方式的一种演变 。
众所周知 , 神农尝过各种各样的药材,其中就有我们现在熟悉的茶 。茶其实最早作为药物和食物存在于人类生活中 , 将茶作为菜肴也很有趣 。在后来的发展中,茶被用作茶菜、汤、粥、饮用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谈及两种制茶,即将茶叶磨成粉末,入茶壶煮沸 。然后分茶碗给每个人吃,也可以说和喝汤一样 。宋代虽然改泡茶的方法,改为点茶,但茶饼仍被碾成粉末,放在茶碗中 。连茶粉都吃了 。过去泡茶 , 泡茶汤,泡茶 , 泡茶水 。我们现在喝的茶 , 基本都是泡茶 , 所以大家都说喝茶 , 不吃茶 。
宋代晚期,散茶开始酿制 。明代朱元璋废除饼茶,泡茶方法与现在几乎相同 。直到现在,日本的煎茶道和抹茶道仍然是宋唐传下来的方法,可以说茶道还在吃 。

###其它资料参考###当然,吃茶这个说法还是要分不同的地区,有的地方并没有流行这种的说法,而对于福建和闽南地区来说,可能就经常会出现这样子的说法,那为什么明明是喝茶,为何偏偏要说成是吃茶呢?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费解,那接下来就要具体说一说 。
其实 , 对于吃茶这个说法还是要从古代来说起,因为基本上都是从以前的一些传统说法里面流传下来的,相对来说也是和当时的一些观念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当时对于很多下层阶级的人来说,特别是一些农夫,可以三日无食,但不能一日无茶,也可以看出来喝茶对于他们的重要性 。
当然 , 他们在喝茶的时候,通常都会把茶叶喝到嘴里,但是他们并不会吐出来,而是在经过一番咀嚼之后,直接将它们吞下去,这也是吃茶的概念出现的最早的时候,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时候才出现了吃茶这种说法 , 但是相对来说也并不清楚,因为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说法,其实 , 在古代的时候也是慢慢的形成的,就像现在经常用到的一些流行用语,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在人们的思维里面,渐渐成为一种惯性,也就自然就说出来了,其实也并没有太多的深远含义 。
总之,对于吃茶这个说法来说,还是要分不同的地区和环境,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这样子说 , 当然出现这种说法也要进行相应的采纳,因为这是以前的旧思想观念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道理

###其它资料参考###因为,古人喝茶没有单独喝茶,都会有陪吃的菜,或者点心之类的,就跟下酒菜一样,而这些东西叫茶头,其实说吃茶,就是吃茶头的俗语 , 吃酒也这样,这是古淮语,南京,扬州,这一线都属于这语系 , 而在明清这边的文化影响比较大 , 所以又称江南官话
###其它资料参考###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用八篇文章(详见文末链接),大致介绍了酒文化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的跌宕起伏 。从今天开始,笔者再和大家一起,粗浅地梳理一下对于我国人而言可能更为熟悉、也更为亲切的一种饮料——茶的相关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说起茶,我国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中国无论老幼妇孺恐怕没有人觉得自己不了解茶 。古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简单明了地彰显着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不仅在古代,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妙用、最早种植茶叶和栽培茶树的民族;而且在现代,茶和瓷器、丝绸一样,是我国在国际社会的一张极具区别度的名片;英国王室所享用的红茶,便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祁门红茶 。
那么,茶文化在我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茶的起源,源自神农尝百草
茶,在古文中常称"茗" , 被誉为"茶圣"的唐人陆羽在其著作中说:
(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 , 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 , 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
——陆羽《茶经·一之源》
茶字或木字旁,或草字头,它有五个名字,分别叫做茶、槚(音甲 , 意思是苦茶)、蔎(音社)、茗(指茶的嫩叶)、荈(音喘,茶的老叶,即粗茶) 。
与酒的起源比起来,茶的起源更早,我国饭桌上"以茶代酒"的习俗 , 也体现了茶比酒在民间更具有普及性;关于茶的传说,也因为与我国农业的始祖神农氏有关,而显得可信度更高一些 。
传说神农氏常常在深山野林采集草药给人们治?。?有一次,他尝到一种有毒的植物,疼痛难忍,慌乱之中随手摘了身边另一株植物的叶子放在嘴巴里嚼碎并吞下,疼痛感居然神奇地减轻了 。这片叶子就是茶 。此后,神农尝遍百草,身边都有茶相伴 , 如若中毒,就立刻以茶来解毒 。直到有一次,神农尝试了毒性剧烈的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吃茶叶,就不治而亡了 。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
——《本草经》
茶在我国的早期分布
在我国的神化传说中,有一种说法是说,神农氏是上古三苗、九黎部落的首领 。而据《史记》等古籍记载,三苗族的活动区域,大致上南北在今陕西岐山与湖南衡山之间,东西在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相当于今天的神农架一带的西南地区 。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三苗氏,衡山在其南,岐山其北 , 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 。"——《说苑》
我们大概可以推测,这一带可能正好就是神农尝百草的大致区域 。巧的是,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之一的《华阳国志》中,也恰恰有关于茶的记载,讲的是西周时期的巴国把茶作为贡品向周王室进贡的事件 。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武王既克殷 , 以其宗姬封于巴 , 爵之以子……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 。——《华阳国志·巴志》
以上引文大意是说,巴蜀之师匡助武王伐纣有功 , 这在《尚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武王伐纣之后,把姬姓的宗室子弟赐以子爵,封在这里建立巴国,向周王室进贡很多东西,桑?。?蚕?。?麻啊等,其中就有茶,既证明了西南巴蜀地区作为茶的早期产地的事实,又说明了中国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对茶有了相当的认识了,不然也不会将其作为贡品去进献 。
此外,集中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的多株野生大茶树,结合西南地区的地质结构和茶树的变异史,也终于使国际社会在茶的原产地上达成一致,即,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 。
茶 , 原是用来"吃"的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从中明显可以看出,人们对茶最初的了解,来自于它能够"解毒"的药用价值;也可以看出,茶最初并不是像如今这样加水啜饮的 , 而是直接食用的 。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远古时代,一切能吃的东西都被拿来果腹了,茶当然也不例外 , 何况它还具有天然的解毒功能 。
火的保存及使用,使人类的肠胃逐渐习惯了熟食的滋养,发现茶叶可以食用、可以解毒之后,人们自然免不了把茶也像其它的食物那样,煮来尝一尝 。生、熟比较之下,显然,煮熟了的茶叶不但好吃,茶汤也好喝,比起直接咀嚼又苦又涩的生茶叶,那感觉简直好太多了!
而且,古人也不是纯粹地煮茶、吃叶并喝汤的,而是经常和其它东西一起煮着吃或喝 。宋代学者在编纂《太平御览》时 , 说茶"可煮作羹饭" , 既可以做成羹汤,也可以煮成饭 。
"(茶)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 , 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广雅》
《广雅》上说,喝茶前先将其炙烤到颜色发红,捣碎了放在瓷器中,与葱、姜加水同煮,喝了可以醒酒提神,使人不困倦 。直到现在,流行于南方地区的擂茶,依然沿袭了茶的古老吃法,将炒米、花生、芝麻、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原料混合,捣碎后在铜壶中煮沸而成 。
之所以将茶与其它食材一起煮食,大概一是为了增加营养,二是降低茶的苦涩口感,三则是因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茶"提神醒脑"的功用,为了不至于食用太多而导致失眠,所以才把茶和其它食物混在一起食用 。
饮真茶,令少眼睡 。——《博物志》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很多地方至今仍然说"吃茶"而不说"喝茶",因为在早先时候,茶的确是用来"吃"的 。而且对于女孩子来说 , 茶还不能随便"吃" , 因为在古代 , "吃茶"即意味着女子接受了男方的婚聘 。想必大家一定记得《红楼梦》中凤姐调侃林妹妹的那句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 , 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呢?"
直到现在,我国四川阿坝地区的羌族人 , 还仍然保留着结婚"吃茶"的古老习俗 。男方在迎娶女方时,每经过一个村落,迎亲的队伍都要停下来享用当地村民所献的茶,新郎和新娘则要接受村民的热情祝福 。在迎亲的过程中 , 这种"茶礼"反复上演 , 充分体现出这个古老民族对青年男女婚姻大事的重视 。
【古时候为什么叫吃茶】本文概述了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和茶在早期的分布情况,以及我国民间"吃茶"的说法 。那么,"吃茶"的习俗 , 在我国如何演变成如今的"饮茶"之风呢?

古时候为什么叫吃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