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5次搞砸春晚,曹云金成网络主播,郭德纲徒弟为何难成大器

今年除夕夜,岳云鹏第六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和老搭档孙越表演了相声节目《我的变、变、变》 。
作为本届春晚第一个上场的语言类节目 , 本应打好头阵 , 炒热气氛 。
但整场看完,岳云鹏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
不仅包袱抖不响,尺寸也拿捏不当 。
好好的相声节目,却变起了魔术,拿着手绢边唱边变烧鸡 。
负责捧哏的孙越也忍不住嘲一句:“没包袱,拿烧鸡找呢!”
十分钟的节目,满屏的尴尬,连台下的观众都失去了配合表演的欲望,更别说一众网友了 。
有人说,这不能全怪岳云鹏,因为他是被临时请去救场的,五次彩排只赶上最后两次 。
可实际上,岳云鹏上节目拉垮的行为早就不是头一遭 。
就在央视春晚的前一天,岳云鹏现身河南春晚,结果频繁笑场 。
在之后的东方卫视春晚,他不仅笑?。?还现挂,搞得搭档贾乃亮手足无措 。
回看往昔,2019年、2020年的春晚,岳云鹏也难逃笑场 。
2021年的春晚,他不仅笑场还嘴瓢 , 把能耐说成了耐能 。
诚然,晚会型相声不好演 , 束缚多,不够好笑可以理解,但接连5次搞砸 , 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
作为德云社的人形招牌,郭德纲的弟子,岳云鹏近年来的口碑是越来越差 。
而郭德纲另2位得意门生曹云金和何云伟,不仅背叛师门,曹云金还沦为视频博主、网络主播,只能在网络上说相声,何云伟更是几乎销声匿迹 。
弟子难成大器,作为师父的郭德纲,可以说难辞其咎 。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郭德纲成长经历说起 。
1、六岁学艺三闯北京,历经坎坷终成名1973年,郭德纲出生在天津,长在曲艺之乡的他,从小对相声文化耳濡目染,6岁便开始拜师学艺,评书、相声、西河大鼓都有涉猎 。
那时的郭德纲 , 年龄虽?。韵嗌娜瘸廊春芨?,学起艺来丝毫不马虎 。每天四五点起床,跟着师父练功 , 风雨无阻 。
1988年,15岁的郭德纲有幸被北京曲艺团相中 。他怀揣着相声梦,首次踏上了“北漂”之路 , 希望乘着体制的东风,成就一番事业 。
可惜时运不济,郭德纲还没等来登台的机会,曲艺团却先一步闭门歇业 。没了工作的他,只好灰溜溜地跑回了天津 。
回到天津后,郭德纲没有放弃相声 。他在红桥文化馆谋了份差事,拜了馆长杨志刚为师,继续潜心学习 。
1994年 , 21岁的郭德纲成了家,不甘困守体制的他离开了文化馆,第二次来到北京闯荡 。
在北京,郭德纲找了个地下室暂?。M芡犊康钡氐呐笥?nbsp;, 可逗留了几天,当初称兄道弟的哥们没有一个愿意伸出援手 。
这段经历让郭德纲彻底认清了现实 , 想成功只能靠自己 。他回到天津,用最后的钱包了个剧场登台演出,放手一搏 。结果几个月下来,不仅没盈利,反倒欠了一堆债 。
妻子熬不住了,找到郭德纲大吵一架,质问他:“你究竟还要执迷不悟到几时?!再这样下去,我们就离婚吧!”
两人谁也不肯退让 。最终,分道扬镳 。
事已至此,不成功便成仁 。郭德纲心一横,第三次闯荡北京 。
他发誓,不闯出名堂来,绝不回津 。
那时候的相声界,全靠师徒传承 。师出无门,再好的功夫也是白搭 。
郭德纲辗转多处,却没有一个相声名家肯收他为徒 。
那几年,郭德纲住遍了北京各大郊区 。因为买不起车票,几年未回家,家里人一度以为他失踪了 。
几天吃不起饭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充饥 , 他将借来的面条煮成糊糊 , 就着大葱蘸酱吃 。
好不容易找了份剧团评书的工作,唱了2个月,老板却拖欠薪水 。
前路茫茫,有时看着天桥边潺潺的江水 , 郭德纲真想一头扎进去一了百了 。
既拜不了师 , 郭德纲索性召集了几名天津同行,成立了“北京相声大会”,开始登台表演 。
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正式更名为“德云社” 。
德云社成立之初,观众并不多,票钱连管饭都不够 。最惨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个观众 。
为了养活一班人,郭德纲四处走穴,主持人、编剧、评书什么活都接 。
有一次,一档节目找到郭德纲,节目组要求他在封闭的透明橱窗里待够48小时,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 像猴一样被路人围观 。
为了2000块的通告费 , 郭德纲硬着头皮撑够了48小时 , 几近崩溃 。
靠着这股坚韧劲儿 , 郭德纲还真就把德云社做了起来 。
2004年 , 广播节目《开心茶馆》播放了德云社的录音 , 郭德纲有别于传统相声的新派相声 , 深得听众青睐,节目收听率一路飙升,郭德纲一夜蹿红大江南北 。
红到什么程度?
一场相声结束,最高返了22次?。?
人红是非多 。在郭德纲因返场封神的同时,各种嘲讽、谩骂接踵而至,德纲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
面对铺天盖地的非议,郭德纲并没有退缩,他甚至还把这些事做成了相声包袱,挨个抖了出来 。最终让德云社成为相声界的中流砥柱 。
性格决定命运 。
三次北漂都失败,一路磕磕碰碰、受尽白眼 , 郭德纲才真正成功 。郭德纲的成功,靠得是他心中那个不顾一切想要成功的信念和一条道走到黑的韧劲 。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是因为郭德纲对成功太过执著,才导致他后来在培养徒弟时失了分寸 。
2、广纳徒弟重才轻德,守成心切酿大祸其实,在正式开科收徒前,为了扩充“北京相声大会”的队伍 , 郭德纲已经开始收徒 。
那时候,郭德纲收徒可以是来者不拒,但凡有点资质的孩子找上门来,他都乐意收入麾下 。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何云伟和曹云金先后拜入了郭德纲门下 。
何云伟是童子功出身,根正苗红 , 又是掌门徒弟,很受郭德纲器重 。
曹云金虽然功夫差了点,但天资聪慧,进门以后勤学苦练 , 技艺突飞猛进,深得郭德纲喜爱 。
技艺是相声人的立身之本 。深谙此理的郭德纲在教授相声时,绝不会心慈手软 。
每天早上五点,他准时候在门口 , 监督弟子们起床洗漱,练习吊嗓 。
为了一句话,他会逼着弟子们死磕到底,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必须重头来过 。
在这般严苛的要求下 , 天资本就不错的何云伟和曹云金很快开了窍,渐渐在“德云社”崭露头角 。
2004年,随着郭德纲大火 , 德云社也声名鹊起,作为最出众的两名弟子,何云伟和曹云金也赢得了不俗的人气 。
创业难,守成更难 。
德云社光靠郭德纲一人独揽大旗,撑得了一时,撑不了一世 。只有培养接班人,才能让德云社的辉煌世代延续 。
2006年 , 德云社几乎抢占了所有的相声市场 。主流相声界群起而攻之,一度将郭德纲告上法庭 。
为了巩固德云社的人气,四面楚歌的郭德纲竭力为何云伟和曹云金搭桥,想方设法带着他们到各种场合抛头露面 。
曹云金人气旺,郭德纲就在张一元天桥茶馆给他开专场 。何云伟功夫硬,郭德纲就让他搭档李菁去主持电视节目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在郭德纲的鼎力支持下 , 何云伟和曹云金的人气水涨船高 , 终于成为了继他之后德云社最响亮的两块招牌 。
走红以后,何云伟开始擅自接私活,曹云金也日渐傲慢,越发张狂 。
师徒俩搭档演出时,曹云金经常借由台词骂郭德纲“去死” 。
有次,德云社去到岳云鹏家乡,郭德纲特地安排岳云鹏和曹云金搭档演出 , 让他在父老乡亲面前长长脸 。
观众们很是热情,曹云金却觉得被岳云鹏抢了风头,当堂掐住师弟的脖子,吓得岳云鹏大惊失色 。
尽管,事后解释说是节目效果 , 但曹云金表现出的狂妄自大却一点儿不假 。
2010年初,曹云金在郭德纲37岁的生日宴上大放厥词:“我养活了半个德云社 。”
而后又借着酒劲挨个训斥师兄弟,搅得现场一片混乱 。
闹完之后,不等给郭德纲祝寿 , 曹云金转背就要走 。
众人阻拦不下 , 只得把郭德纲请出来 。见了郭德纲,曹云金立马跪地磕了个响头:“我对不起您,我不干了 , 我给您磕一个 。”
这一闹 , 生日宴算是彻底毁了 。楼下不知情的观众吆喝着让郭德纲唱一出 。尽管心如刀割,郭德纲还是硬撑着唱了一出《未央宫》,期间几度难掩哽咽 , 看得一旁的于谦于心不忍 。
随后,有关德云社的负面新闻遍布各大报纸头条 。
在这个急需众人团结一致,共克难关的档口,何云伟和搭档一起宣布离开德云社,不睦已久的曹云金也趁机叛出师门 。
此后,德云社的几大台柱纷纷出走 , 颇有几分树倒猢狲散的味道 。
倾囊相授,当儿子一样对待的爱徒,在危难当头时,不约而同地甩袖离去,让郭德纲寒心不已 。
而曹云金和何云伟离开后,在短暂红了之后,就因为不爱惜羽毛 , 事业一路下坡,曹云金如今成了网络主播,只能在网上讲相声 , 何云伟更是几乎销声匿迹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
身为师父的郭德纲,为了在风雨中保住德云社这份基业,太过看中徒弟的才能,却疏忽了他们的德行教育 。
早在郭德纲收徒时,就有朋友提醒他曹云金这个人有反骨 , 怕日后不好相处,还是小心为妙 。但郭德纲并不以为意,见他有说相声的天赋 , 就收了曹云金 。
一语成谶,走红后的曹云金,屡屡因为张狂的个性惹是生非 , 不仅对同辈大打出手 , 还目无尊长 。对这一切,郭德纲始终未置一言,放任自流 。
对于何云伟擅接私活的行为,郭德纲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他的自私本性,才会一看苗头不对,就赶忙与德云社划清界限,割袍断义 。
守成心切的郭德纲,一心只盼徒弟成才,却疏忽了对他们的德行教育 。一味放低自己,失了威严 , 让徒弟们持爱而纵,得鱼忘筌,将十余年的师徒恩情视为一场纯粹的利益交往 。
3、提携笨徒流量兴社,德云初心今何在风波之后,如梦初醒的郭德纲意识到,传统的师徒关系已经难以维系德云社 。
他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改制 , 将家族经营改为了企业管理,以合同制的方式阻止人才流失,稳住了德云社的根基 。
在宣布此项政策时 , 郭德纲将一众弟子叫到面前,只说了一句话:
“能留的就留,不能留的就走 。”
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岳云鹏站了出来,毫不犹豫地签了10年的合约,并向郭德纲表明了决心:“我永远对您不离不弃 。”
在这之前,岳云鹏已在德云社打杂多年,不久前才开始登台表演 。
岳云鹏的话触动了郭德纲,他要向离开的人证明:有没有能力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听话 。只要你乖乖听话,我就能把你捧红 。
很快,德云社重新开门营业 。岳云鹏取代了何曹二人,成为了跟在郭德纲身后的人 。
岳云鹏虽然没什么天分 , 但长得十分讨喜,只要往台上一站,台下的观众就跟着乐呵 。
他贱萌贱萌的说话腔调,恰到好处的节奏把控,如同一股泥石流一般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隔阂,很快便乘着春晚的东风一炮而红 。
随着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兴起 , 郭德纲带着以岳云鹏为首的一众徒弟开始涉足各大综艺节目和相声选秀 。
兴许是尝到了流量的甜头,德云社的弟子们纷纷进军娱乐圈,电视剧、电影、综艺、广告代言应接不暇,成功网罗了一大批年轻粉丝,人气居高不下 。
这一切,都少不了郭德纲在幕后的运筹帷幄 。
此外,早在内部改制时,德云社就已经变成了一家公司制企业,是企业就得盈利,从相声本业逐渐扩大到娱乐圈的矩阵式经营理念无可厚非 。
但,总归是靠相声起家的 , 一旦忘了本,那就危险了 。
近年来,岳云鹏过于频繁地亮相综艺,虽然人气一路走高,但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
相声演员出身的岳云鹏,靠流量红了起来,本身就天赋不佳的他,相声的功力却日渐疲软 。这也是为什么岳云鹏连续5年春晚都搞砸最本质的愿意 。
在一次节目中 , 于谦曾隔空敲打过岳云鹏 , 他说:在外面漂得再多,根不能断 。
多年老搭档都能看明白的道理,郭德纲当然门清 。郭德纲曾说过:“别说一个岳云鹏,就算是门口的一个保安,我也能把他捧红 。”
可见,郭德纲深知岳云鹏没有讲相声的天赋,也明白一味追求流量会让岳云鹏越来越浮躁 。
只是德云社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坎坷 , 数度面临大厦将倾的危难时刻,是郭德纲一次又一次力挽狂澜,撑着这一大家子一路走到今天 。
无论是当初一力捧红何曹二人,还是如今借着流量再造岳云鹏这颗新星 , 郭德纲的初衷都不过是为了守住他辛苦攒下来的这份基业 。
有人说,德云社已经变了味,被饭圈文化和流量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 。
也有人说,一味故步自封难以恒久,德云社主动拥抱流量才是应对时代的上上之选 。
如何平衡传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在迎合流量的同时不被饭圈文化腐蚀,是德云社 , 也是郭德纲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
如今德云社早已是业界的翘楚,作为班主的郭德纲 , 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了 。
【岳云鹏5次搞砸春晚,曹云金成网络主播,郭德纲徒弟为何难成大器】希望,德云社的这块相声界的金字招牌能够在沉浮之中历久弥新,持续肩负起弘扬中国相声文化的重任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