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点茶

点茶器是干什么的点茶器是怎么用的?

古人用什么点茶

1、点茶器就是用来沏茶法的一种工具 。
2、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 。点茶是分茶的基础 , 所以点茶法的起始不会晚于五代 。点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 。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 。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 , 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点茶是古代沏茶法之一 。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 。宋代蔡襄《茶录》载: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 , 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 , 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 。建安开试 , 以水痕先者为负 , 耐久者为胜 。曰:茶之佳品 , 皆点啜之 。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 。表明宋代沏茶,时尚的是点茶 。
古人用什么点茶

刘松年《斗茶图》61.9cm×56.4cm 绢本设色
在宋朝,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称为“四般雅事”,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宋朝讲究色泽单纯、删繁就简、洗净铅华 。他们以墨作画,黑白两色显现人文风流;烧单色釉瓷器,汝窑的天青色惊鸿一瞥 。
中国茶史上历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宋代的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为点茶法,有“唐煮宋点”之说 。
唐代流行的喝茶方式叫煎茶,同时加入一些胡椒和盐 。它所使用的是蒸青制茶加工的方法 。
这么历史悠久的茶道,无论是制茶技法还是饮茶方式,与现今都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
到了宋代 , 中国茶道发生了改变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 , 上至王公大臣 , 下至黎民百姓 , 无不以饮茶为时尚,而在饮茶之法中更以点茶为主 。
【古人用什么点茶】 (蔡襄)
宋代著名学者蔡襄在《茶录》中记载了点茶的步骤:"钞茶一钱七 , 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 。"
(点茶)
为保持茶叶的真味,点茶法在煮茶时不加盐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道:“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点茶前要先用沸水将茶盏烫热 。
点 茶 流 程 分 解
—行礼—
◆点茶人员出场向来宾作揖行礼 。
—赏茶—
◆从茶炉中取出茶饼,向观众展示宋代饼茶 。
(宋代龙凤饼贡茶)
—碾茶—
◆将炙干的茶投入茶碾中,用碾轮将茶碾细 。
1. 将茶饼用干净的牛皮纸包好,用茶臼轻轻敲打,使茶外变成小块状 。
2. 将小块碎茶饼倒入茶碾中,用碾轮将碎茶碾细 。
—磨茶—
1. 用茶帚将茶碾中的碎茶扫入牛皮纸中,并将茶倒入茶磨 。
2.磨茶时两人合作,顺时针转动石磨,使茶末一点一点的落入外边的槽中 。
3.将槽中茶末扫入牛皮纸中,再次倒入石磨,继续磨茶三至四遍,将茶末放入茶叶罐中 。
—筛茶—
◆把碾好的细末过筛,使茶叶更加精细 。
—候汤—
◆水不能不开,但又不能烧得太过,因而要提瓶离炉,稍作等候 。
—烫盏—
◆凡是点茶,必须先烫盏使之热 。如果盏冷,茶就浮不起来 。往碗中注入开水,将茶碗洗净温润 。
—置茶—
◆用茶勺从茶叶罐中取出适量茶末,置于茶碗中 。
—点茶—
◆先投茶 。投茶量约为八克 。然后注汤,调匀 。之后开始点茶 。
1.调膏:提起汤瓶,往茶碗中缓缓注入少量开水 。左手扶住茶碗,右手取茶筅 。搅拌茶末,调成膏状 。
2.注水:提起汤瓶,环绕盏壁,徐给注入开水 。
点茶用水以“活”为上 。点茶总共要注水七次 , 使茶末与水交融 , 茶汤表面现雪沫乳花,厚而白 , 经久不散,经过点茶的茶汤,味道是乳香 。
(茶筅)
一汤:可用汤匙先将茶末调成膏状 。水要环绕着茶注入,不可直接冲在茶末之上 。
二汤:二回注水要求来回成一条直线,快注快停 。
三汤:三回注开水时,运用茶筅要轻盈均匀 , 此时茶面沫饽大半已成定局 。
四汤:注入的开水量要少,茶的击拂要舒缓 。
五汤:此时注入开水要看茶汤沫饽的状态决定击拂轻重 。
六汤:如果这个时候沫饽勃然而生,只要缓慢搅拌就行 。
七汤:最后一次注开水要看沫饽厚薄、凝固程度,如果达到要求,点茶便可完成 。
3.击拂:先搅动茶膏,手轻筅重,来回击打茶汤 。
—敬茶—
◆点好的茶汤,向客人敬茶
(七子茶庄-建盏)
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 , 这种技艺高超的点茶方式,也是宋代发达的茶文化集大成的体现 。
宋徽宗曾经夸口说:“近岁以来 , 采择之精,制作之工 , 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
(《茶具图赞》十二先生)
斗茶之风盛行,宋徽宗就是斗茶、 分茶艺术的高手,不仅自己亲为 , 自己书画,而且承唐开宋,引领宋代成为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 。这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时代,人们借茶来内省 , 来探求人生美的理想 。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中也更加注重我国的传统文化 , 品味一杯茶,其实就是品味了禅,品味了人生 。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圆融、和谐 。
那么,作为七子茶庄 , 更要弘扬传承我国的茶文化 , 同时更要增加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值得一提的,在七子茶庄,茶艺、插花、香道等传统文化,在七子茶庄·沁圆号普洱茶都是可以体验到的,无论您是刚刚入门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 来这里让您近距离感受传统茶艺的美与真实 。
###其它资料参考###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 。
点茶追求茶汤美感、形式,茶具需配备精致,对茶艺要求较高,通过挑选合适的茶叶,经过处理碾成粉,之后再调制成茶膏 , 置于碗中待用,然后烧一盏热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入碗,此过程即点茶法 。
点茶是沏茶方法之一,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 。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 , 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唤起无穷的回味,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 。
点茶的发展:
以茶为饮品,在我国开始得很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汉 。到唐代,饮茶最终成为一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普遍饮用的社会习尚 。入宋以后 , 斗茶兴起,并发展成为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热衷的风雅趣事 。而不同的饮茶方式 , 都有其相对应的茶器 。
建盏作为最适合点茶的器皿,在宋代的贵族社会中风靡一时 。在茶文化兴盛的今天,宋代的点茶之法让众多的茶迷好奇不已,然而点茶术与建盏在宋代之后就几乎绝迹了,我们只能从古人留下的绘画和文字中寻觅点茶的踪影 。

###其它资料参考###点茶用的茶粉是用茶叶研磨出来的,唐代是将茶碾成细米般的颗粒状,而宋代却是将茶叶碾得越细越好,成粉末状,碾完之后还要用罗筛筛几次 , 目的是要使茶粉足够细 。
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 。这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 。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 。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 。
古时,点茶与点汤成为朝廷官场待下之礼 , 多见于宋人笔记,王国维《茶汤遣客之俗》已有考证,云:“今世官场 , 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 , 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 。”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 , 无不以饮茶为时尚 , 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 。
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已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它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产生较大的影响 。它的重现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多重价值和意义 。
###其它资料参考###自唐代以来 , 由陆羽塑造的茶叶已趋于成熟 , 主要以煎茶的形式出现 。饼茶在这时很流行,但饼茶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焙、碾、罗三道工序加工 。焙茶就是用夹子把饼茶紧紧夹在明火上,等待饼茶中的水蒸气蒸发掉 。磨茶就是用滚筒将茶叶磨成粉末 。粉碎后的茶末还要用丝或纱的筛子进行筛分 , 称为罗 。成脆后磨成粉,再加入各种调料如葱、姜等,然后加水煮沸,倒出饮用 。
这可以说是茶叶 "清饮法 "的开始,但在饮用形式上,茶渣和茶汤并没有分开 , 而是仍然沿用 "汤饮法 "的 "带汤渣吃" 。在宋代,点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方式 , 在斗茶中经常使用 。日本的抹茶是在学习了唐朝的茶叶后磨成粉的 。现在,一提到抹茶,人们就认为它来自日本 。在你点茶之前,你把它磨成粉末 。以这种方式制作,意味着你从蛋糕上撬下一小块 。
蛋糕茶在这个时候很流行 , 但蛋糕茶不能直接喝,必须经过三个过程:焙烧、研磨和焙烧 。焙茶就是用夹子把饼茶紧紧夹在明火上,等着饼茶中的水蒸气蒸发掉 。磨茶就是用滚筒将茶叶磨成粉末 。粉碎后的茶末还要用丝线或纱线进行筛分,称为罗网 。茶叶是我国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茶叶不仅是我们的食物,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 , 如果大家喜欢作者 , 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 , 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

###其它资料参考###古代煮茶的器皿具体如下:
一、风炉
风炉用铜或铁铸成 , 像古鼎的样子,壁厚三分,炉口上的边缘九分 , 炉多出的六分向内,其下虚空,抹以泥土 。
二、熟盂
熟盂用来盛开水,瓷器或陶器,容量二升 。
三、炭篮
炭篮是盛放烧水炭的容器,外面多由竹篾制成,里层包裹黑色油纸 。
四、茶焙
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竹的叶子 。因箬叶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叶煮黄 。茶放在茶焙里 , 要求小火烘制 。
五、炉灰
炉灰是烧水炉的一种 , 下面没有通风口 , 如今日本茶道具中发展为火钵或瓶挂 。

###其它资料参考###根据史书考证 , 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1.春秋以前
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 。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 , 汲取茶汁 。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 。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
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 。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 。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 。
点评:生嚼、煎服、入莱,这是最粗放的饮茶方式,简单易行 。生嚼鲜叶,恐怕为者甚少;煎服,茶汤尚可 。可是要连茶叶一起吃下去,就要难为部分茶客了;至于将鲜叶入菜 。与目前许多餐厅推出的茶食完全不同,现在的茶食一般用制作好的茶叶入菜 。鲜叶入菜是什么滋味就难描述了,茶友们不妨试试 。
2.秦至南北朝时期
喝茶方式:茶团捣碎冲泡
秦汉时期 , 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 。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 , 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 。饮用时 。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 。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
点评:秦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茶叶发展承前启后的阶段,这时对茶叶的加工仍处在较为原始的状态 。只需要木棒、盛放茶叶的器物即可复原当年的制茶模式 。这样的茶品口味恐怕较为干涩,难为茶人所接受 。
3.隋唐
喝茶方式:煮茶
隋唐时,茶叶仍加工成饼茶,但饮用时却要麻烦许多 。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 。蒸之,捣之,拍之,焙之 , 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 , 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
点评:随着茶事的兴旺以及贡茶的出现,隋唐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茶 , 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 。尤其到了唐代 , 饮茶蔚然成风,饮荼方式有较大的进步 。此时,为改善茶叶的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 。此外,还要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 。这个时期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 。
复原大唐盛世的饮茶之风,当然很有意义,而且也非常优雅 , 但其难度是一般茶人所无法接受的 。慢工出细活,这样制作的茶汤,除了茶香外,应该更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
4.宋
喝茶方式:点茶法、散茶;中泡
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箩将茶末筛细 。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 , 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打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
同时,宋代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此时烹饮过程逐渐简化,传统的冲泡习惯开始出现 。
点评:“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 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同时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 。调味品逐渐减少 。要想复原宋代的点茶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器物 , 更要有深厚的茶学知识 , 对于一般茶友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 。
5.明清
喝茶方式:冲泡
明代后 , 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 。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
点评:目前,国人喝茶的主要方式就是沿袭明清的冲泡工艺 。只要有耐心,拥有一套简单的功夫茶具 。你就能用和乾隆一样的品饮模式来品味各地的茗品了 。
###其它资料参考###宋朝,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 。“烧香点茶 , 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在那个年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追求一种雅致诗性的生活状态 。
而蔡襄的《茶录》和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说明了那个年代喝茶的流行 。《茶录》和《大观茶论》亦成了文人茶道所遵循的规则 。
一、宋代的文人雅士们都是如何“玩茶”的?
如果说,唐代的煎茶侧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 , 则更讲究意境了 。点茶 , 是宋人雅致生活的集中写照 。三五成群去斗茶,茶点的好,在朋友中就很有面子 。如果又能在茶汤之上写诗作画(谓之分茶,又称为茶百戏) , 那就更被惊呼神人了 。
点茶:
人行草木间即为茶,宋人把心中的山水草木,泼在画里,也点在茶里 。
1、炙茶:取出茶饼,陈茶用沸水浸泡一下,刮去膏油一两乃止,以钤钳之 , 微火炙干,当年新茶则直接碾茶 。
2、碾茶:以净纸密裹槌碎,碾成粉 。
3、罗茶:以细密为佳 。
4、候汤:活水点茶,用木炭烧水 , 水烧至边缘泛蟹眼小泡即止 。
5、熁(xie)盏:用开水温盏预热 。
6、点茶:量茶约6.8克 , 先注汤调膏,再注入水,边注水边用茶筅环回击拂 , 汤上盏四分则止,面色鲜白,著盏为水痕为佳 。
二、斗茶: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好茶道 , 流行斗茶 , 在点茶时文人雅士们比较茶汤,同时吟诗作赋,在茶汤上作画 , 一比高下 。斗茶可谓风靡一时 。
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 。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 。
斗茶从准备之初,共有五个步骤 。首先要有个茶饼 。
1.炙茶
先将茶饼“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然后用微火炙干 。新茶一般不炙 。
2.碾茶
用干净的纸包裹 , 槌碎,然后碾细 。若过夜,则色昏 。
3.罗茶
碾好的细木过筛,筛上粗末再碾、再罗 。
4.、烘盏
凡是点茶,必须先烘盏使之热 。如果盏冷,茶就浮不起来 。
6.、点茶
先投茶 , 然后注汤,调成膏状 。
后来这种饮茶方式传至日本,演变为当今日本的“抹茶道”,流传至今 。
三、茶趣?斗茶令与茶百戏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的行茶令 。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 , 皆与茶有关 。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这是点茶的极致了 。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 。
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 , 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 。宋人杨万里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戏能使茶汤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 。若山水云雾 , 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 。
茶百戏要求,在点茶的汤花上迅速做出各种文字和图案 , 这个时间极短,难度极大,最终效果类似我们见到的咖啡拉花 。你可以想象一下咱们现在的咖啡拉花 。完全可以媲美 。
在宋代,基本的情况就是,茶是天下通行的饮品 , 除了文人雅士的讲究,百姓日常生活不能缺了它,待客也不能缺了它:“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 。”

古人用什么点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