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伊面为什么都是油

三鲜伊面是不是比别的方便面油脂少?

海南伊面为什么都是油

不是 。
1.三鲜伊面也是方便面,而市面上绝大多数方便面的面饼都是经过油炸的,油脂已经完全渗入面饼里面 。
2.三鲜伊面中的酱包也含有大量油脂,这些油脂都是饱和脂肪酸 。
3.经常食用会对人体产生非常明显的危害,以及三鲜伊面中的粉包大多含大量的盐和味精,过量食用会使人患有高血压 。
海南伊面为什么都是油

【海南伊面为什么都是油】理论上是可以直接吃的,因为看伊面的制作过程 , 也是经过油炸的,和方便面是一个道理 。
但是直接吃肯定也和方便面一样容易上火,所以还是煮着吃更好 。
附上伊面的由来和煮法:
【伊面的由来】
早在方便面发明以前 , 在古代东西方就有人将煮熟的面条油炸后佐以汤汁做为料理 。在中国已经有类似的面食称为“伊面”或“伊府面”(即台湾所称之“意面”) 。相传清朝有个地方官在家宴客 , 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 。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 。
【伊面的煮法】
一、原料
1、主料:精面粉250克,鸭蛋2个 。2、辅料:鸡汤800克,水发香菇25克,干淀粉10克 , 熟火腿25克,猪五花肉50克,大白菜125克,干虾肉25克 。3、调料:精盐8克,葱10克 , 味精4克,花生油800克(耗120克),蒜仁3克,熟猪油25克,韭菜15克 。
二、制法
1、精面粉置于板上围成凹 。将鸭蛋磕在碗里,打散后倒入精面粉中,精盐3克化一点点水掺入 。把蛋和面揉和,撒点干淀粉,把面擀薄,每擀一遍,撒淀粉一遍,叠起再擀,防止粘连 。擀得每片都很薄后,切为6毫米宽的面条 , 把面条散开 。2、锅置旺火上,清水烧沸,把面条分几次下锅,氽过捞起(注意勿烧成糊状),放笊篱沥干 。3、炒锅再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分数次放入氽熟面条,炸至膨胀成金黄色时捞起 。4、把猪肉、香菇均切成丝 , 熟火腿切成细丝 。白菜洗净切丝,蒜葱切段 。5、锅放旺火上,注入熟猪油烧热,下葱稍煸,放入猪肉、香菇、白菜丝、虾干略炒 。加入鸡汤、精盐烧沸,放入炸过的伊面,烧透翻炒,至刚透时,调入味精,加点尾油装盘,撒上火腿丝即成 。
###其它资料参考###我也是最近才发现这个华丰三鲜伊面有了油包,应该是换了包装的时候加入油包 。以前的经典包装是纯黄色袋子,里面只有一包调料包,而近年的包装是带着一抹蓝色的,有一个油包加调料包 。不但是多了油包,华丰还陆续推出了不同口味的伊面(以前只有有三鲜的),现在有香辣味、排骨味、瑶柱牛腩味、鸡肉味等等(感兴趣的可以一试) 。
###其它资料参考###热的 。
伊面热气是很大的因为他是油炸的所以容易上火,特别是老人吃了更加受不了何况是年青人 。
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著名传统面食之一,源于中原开封,后传入广东、福建、苏州等地 。
###其它资料参考###广西伊面是油炸面,伊面是汉族人民的传统面食,它的真正原名叫做伊府面,在台湾又被称为意面 。伊面本质上是油炸的鸡蛋面,是现代方便面和公仔面的始祖 。
伊面起始于清朝年间,据说当时的书法名家伊秉绶在宁化的家中宴请好友,厨师忙乱之中把煮熟的鸡蛋面放入了热油锅里,只好硬着头皮捞出面条,再浇上高汤就上桌了 。客人吃过此面后都赞不绝口,从此这道面就流传开来 。由于这道面食是由于伊府,所以大家就称之为“伊府面”了,后来慢慢被简称为“伊面” 。
###其它资料参考###伊面又称伊府面,在台湾另称为意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著名面食之一 。伊面
相传清朝年间,曾任惠州知府及扬州太守等官的书法名家伊秉绶在位于宁化的家中宴客,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 。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后来,诗人、书法家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 。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 。由于伊面与现代的方便面有相似之处 , 所以又被喻为方便面的鼻祖 。伊面制作讲究色型好,体质松而不散,浮而不实,吃起来爽滑甘美 。是日本人制作的方便面的蓝本、公仔面的始祖 。
伊面就是这个来源的,海南伊面是这个而成的,不算海南当地特色小吃 。只能说是海南地方的做法改良 。

海南伊面为什么都是油

猜你喜欢